2023-2024学年度鲁科版物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过关综合性考试C卷(后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鲁科版物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过关综合性考试C卷(后附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05 20:2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度 鲁科版物理选择性必修1 全册过关综合性考试 C卷
试卷后附解析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添加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在医学上利用激光来焊接剥落的视网膜,是利用了激光的(  )
A.单色性好 B.方向性好 C.亮度高 D.相干性好
2.一束复色光从空气射入光导纤维后分成a、b两束单色光,光路如图所示,比较内芯中的a、b两束光,a光的(  )
A.频率小,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
B.频率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
C.频率小,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
D.频率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
3.如图所示,由两段圆弧和两段直轨道平滑连接,组成的封闭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整个封闭轨道关于O1O2连线所在直线对称,在两小球间压缩一轻弹簧(弹簧与小球不拴连),用细线固定并靠着直轨道静置,不计一切摩擦。已知r2=2r1,m1=2m2=m,现将细线烧断,两小球进入圆弧轨道前弹簧已恢复原长,小球m1进入圆弧轨道时的速度为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球进入圆弧轨道时的动能之比Ek1:Ek2=2:1
B.两球进入圆弧轨道时对轨道的压力之比F1:F2=1:2
C.烧断细绳前,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p=mv2
D.两球经过圆弧轨道的时间相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频率越高,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越大
B.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应用了多普勒效应
C.两列波发生干涉,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总比振动减弱区质点的位移大
D.树荫下的太阳光斑大多成圆形是因为光的衍射
5.水底S处发出一束含有两种单色光的光线,与水和空气的分界面夹角为θ,经折射后分成甲、乙两束单色光,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水对甲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乙光的折射率 B.甲光频率大于乙光频率
C.如果θ逐渐减小,空气中甲光先消失 D.乙光在水中经历的时间较长
6.如图所示,一单色光源放在一空箱子左侧,中间放置一单缝,在箱子的左壁开有双缝,此时会在右壁上产生干涉图样。现把整个装置浸入透明油中,则右壁上产生干涉条纹会(  )
A.间距不变 B.间距变大 C.间距变小 D.条纹消失
7.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而上停放着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左端靠在竖直墙壁上,其左侧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是光滑的,轨道最低点B与水平轨道BC相切,整个轨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将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无初速释放,物块沿轨道滑行至轨道末端C处恰好没有滑出.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关于物块从A位置运动至C位置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这个过程中,小车和物块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B.在这个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mgR
C.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 mgR
D.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摩擦生成的热量为 mMgR/(M+m)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
8.如图,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质点的速度为零
B.时,质点具有y轴正向最大加速度
C.在1.2s~1.3s内质点沿y轴正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
D.在0.5s~0.6s内质点沿y轴负方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9.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刻速度为v,时刻速度也为v,且方向相同。已知()小于周期,则()()(  )
A.可能大于 B.可能小于 C.一定小于 D.可能等于
10.碰碰车是大人和小孩都喜欢的娱乐活动,游乐场上,大人和小孩各驾着一辆碰碰车正对迎面相撞,碰撞前后两人的位移 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孩的质量为30kg,大人的质量为60kg,碰碰车质量相同,碰撞时间极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碰后大人的速度大小为2m/s
B.碰撞前后大人的运动方向保持不变
C.碰碰车的质量为30kg
D.碰撞过程中小孩和其驾驶的碰碰车受到的总冲量大小为60N·s
11.如图甲所示,粗糙水平面上:静置一质量M = 1kg的长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的木块。现给木板施加一随时间t均匀增大的水平力F = kt(k = 1N/s)。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1,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f2,f1和f2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若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g = 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的质量m = 3kg
B.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C.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D.16s末木块与木板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3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题
12.如图乙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方格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方格纸上,然后在方格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和bb′,画上一条角度合适的直线MO,在直线MO上竖直地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
①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
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②图丙是正确的操作得到的部分光路图,已知OA的长度与OB的长度相等,根据图乙计算此玻璃砖的折射率n=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1801年,英国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在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利用双缝干涉可以测量光波的波长。某同学想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来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该同学所使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光源、透镜、M、N、P、遮光筒、毛玻璃、放大镜。
1. M、N、P三个光学元件依次为( )
A.滤光片、单缝、双缝 B.单缝、滤光片、双缝
C. 单缝、双缝、滤光片 D.滤光片、双缝、单缝
2. 该同学通过测量头的目镜观察单色光的干涉图样时,发现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亮条纹未对齐,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中可使中心刻线与亮条纹对齐的是( )
A.仅转动目镜 B.仅转动双缝
C. 仅转动手轮 D.仅转动测量头
3. 通过调整,该同学从目镜中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图像,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时,手轮的读数,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时,手轮的读数如图乙所示, 。
4. 计算通过单缝的光波波长的表达式为 ,若已知双缝间距,双缝到屏的距离,则待测光的波长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 若想减少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以( )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 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大的双缝
6. 下列现象中能够观察到的有( )
A.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C. 换一个缝宽较大的单缝片,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间距较大的双缝片,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评卷人得分
四、解答题
14.两个不同质量的球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运动,其中重球的质量是轻球质量的3倍,相碰后重球停止不动,轻球以2倍的速率弹回,试证明它们发生的是弹性碰撞。
15.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0时刻波形如图实线所示,=0.05s时刻波形如图虚线所示,若周期大于,则最小波速和最大波速分别是多少?方向如何?
16.半径为R的透明薄圆柱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内部一点光源位于S点,截面图如图所示。点光源到圆心距离为R,已知点光源沿水平面内的光线全部可以射出圆柱体,光速为c,求透明圆柱体折射率的取值范围。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在医学上利用激光来焊接剥落的视网膜,是利用了激光的亮度高,能量强的特点。
答案:C。
2.C
解析:由光路图可知a光的偏折程度没有b光的大,因此a光的折射率小,频率小,由全反射可知折射率越小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大。
答案:C。
3.C
解析:A.对两球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解得

两球进入圆弧轨道时的动能之比
选项A错误;
B.根据
可得两球进入圆弧轨道时对轨道的压力之比
选项B错误;
C.烧断细绳前,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
选项C正确;
D.设左边小圆弧所对圆心角为θ,则大圆弧所对圆心角为2π-θ两球经过圆弧轨道的时间之比
选项D错误。
答案:C。
4.B
解析:A.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系统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振幅达到最大,即使增加驱动力频率,振幅不变,故A错误;
B.医生检查身体的“B超”仪没有用到多普勒效应,而彩超则是通过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来确定血流的速度,显然是运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故B正确;
C.两列波发生干涉,振动加强区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质点的振幅大,不能说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总比振动减弱区质点的位移大,故C错误;
D.树荫下的太阳光斑大多成圆形是由小孔成像形成的,故D错误。
答案:B。
5.D
解析:A.由图可知,水对乙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水对甲光的折射率小于对乙光的折射率,选项A错误;
B.水对甲的折射率较小,则甲光频率小于乙光频率,选项B错误;
C.根据
可知,乙光的临界角较小,则如果θ逐渐减小,乙光先发生全反射,则空气中乙光先消失,选项C错误;
D.根据
可知,水中乙光的速度较小,可知乙光在水中经历的时间较长,选项D正确。
答案:D。
6.C
解析: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随着波长越长,则条纹间距越大,根据

现把整个装置浸入透明油中,由于油的折射率大,则有波长变小,由于
故条纹间距变密。
答案:C。
7.D
解析:在物块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过程中,小车和物块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不为零,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物块从A滑到B的过程中,小车静止不动,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mgR=mv2-0,解得,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在物块从B运动到C过程中,物块做减速运动,小车做加速运动,最终两者速度相等,在此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M+m)v′, ,以物块为研究对象,
由动能定理可得:-Wf=mv′2-mv2,解得: ,故B错误;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得: ,故C错误;物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整个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gR=Q+(M+m)v′2,解得: ,D项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动量守恒条件是: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对物体受力分析,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熟练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8.BD
解析:A. 由图象可知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则
时质点经过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即时质点速度最大,A错误;
B. ,时质点位于位移负向最大处,此时质点具有y轴正向最大加速度,B正确;
C. ,,由图象可知在内质点从平衡位置运动到位移正向最大处,此过程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增大,故在内质点沿y轴正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C错误;
D. 由图象可知在内质点从位移正向最大处运动到平衡位置,此过程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故在内质点沿y轴负方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D正确。
答案:BD。
9.AB
解析:A.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刻速度为v,时刻也为v,且方向相同。则有这两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由于()小于周期T。则有如下可能:当这两个位置靠近最大位移处时,且t1时刻速度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则有()可以大于,故A正确;
B.当这两个位置衡位置附近,且t1时刻速度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则有()可以小于,故B正确;
CD.当这位置衡位置附近,且t1时刻速度方向指向最大位置时,则有()大于,由于两个时刻的速度相同,()不可能等于,故CD错误。
答案:AB。
10.BC
解析:A.位移 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碰前瞬间小孩的速度为,大人的速度为,碰后两人的共同速度为,故A错误;
B.位移 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由图可知规定了大人初始运动方向为负方向,碰后两车一起向负方向运动,故碰撞前后大人的运动方向保持不变,故B正确;
C.设碰碰车的质量为,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故C正确;
D.碰前小孩与其驾驶的碰碰车的总动量为
碰后总动量为
由动量定理可知碰撞过程中小孩和其驾驶的碰碰车受到的总冲量为
故其大小为,故D错误。
答案:BC。
11.ABD
解析:AB.设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由图乙可知,0 ~ 4s时间内,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1随F增大而增大,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2为0,说明木板和木块均静止,4s后,摩擦力f1保持不变,说明木板开始相对地面滑动,且滑动摩擦力
f1= μ1(M+m)g = 4N
设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4 ~ 12s内,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2随F增大而增大,说明摩擦力f2为静摩擦力,木板和木块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对木块和木板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1(M+m)g = (M+m)a
对木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2= ma
当t = 12s时
F = kt = 12N
由图像得
f2= 6N
代入数据解得
m = 3kg,μ1= 0.1
AB正确;
C.12s后,摩擦力f2保持不变,说明木块相对木板开始滑动,且滑动摩擦力
f2= μ2mg = 6N
代入数据解得
μ2= 0.2
C错误;
D.0 ~ 4s时间内,木块和木板静止,4 ~ 16s时间内,f—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摩擦力的冲量大小,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冲量为
木板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为
由动量定理得
I2= mv2,I1= Mv1
代入数据解得
v2= 16m/s,v1= 24m/s
则16s末木块与木板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v2:v1= 2:3
D正确。
答案:ABD。
12. BD 1.3或1.4或1.5
解析:①[1]确定P3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则P3必定在出射光线方向上,所以确定P3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确定P4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4能挡住P3和P1、P2的像。
答案:BD。
②[2]以入射点为圆心,以OA长为半径画圆,因为OA的长度与OB的长度相等,所以圆与OB交于B点,如图
过A、B两点分别向法线作垂线交于C、D两点,由几何关系有


所以折射率
(1.3或1.5都正确)
13. A D 9.762 438 C D
解析:1.[1]由图可知,M、N、P三个光学元件依次为滤光片、单缝、双缝。
答案:A。
2.[2]当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亮条纹不平行时,应该转动测量头,将图中分划板调到竖直方向并与干涉条纹平行。
答案:D。
3.[3]由图可得,读数为
4.[4]由得,波长表达式为
[5]由题意得
所以波长为
5.[6]若想减少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则应该增大条纹间距,由知,应该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大l,或者减小双缝间距d。
答案:C。
6.[7]
A. 由知,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光的波长变大,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故A错误;
B. 去掉滤光片后,得到的是白光的干涉条纹,即彩色干涉条纹,故B错误;
CD. 由知,干涉条纹间距与单缝片的缝宽没有关系,若换一个两缝间距较大的双缝片,干涉条纹间距变窄,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
14.见解析
解析:设轻球的质量为m,则重球的质量为3m,碰撞前二者的速率均为v0,则碰撞前系统的动能为
碰后系统的动能为

即系统碰撞过程没有损失机械能,所以发生的是弹性碰撞。
15.,方向沿x轴正向;,向为沿x轴负方向
解析:由y的最大值读出振幅,由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读出波长。根据波形的平移法,结合波的周期性,得出波传播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求出最小间距和最大间距,得到对应的波速。
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可能的周期为
,且n=0或1;
当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可能的周期为
,且n=0或1
由波速公式可知,当速度v最小时,周期T最大。分析上面两类情况可知
当周期最大时,波沿x轴正方向传,且在中取n=0,即

最小速度
方向沿x轴正向;
当v最大时,周期T最小,由上面分析可知周期最小时,波沿x轴负方向传,且在中取n=1,即

最大速度
方向为沿x轴负方向。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波的传播问题,知道“波形一个周期波形平移一倍波长”的结论,结合波形图得到最大、最小传播距离,然后确定最大、最小波速。
16.1解析:如图所示,设点光源射出的光线入射角为θ,SA=x根据余弦定理有
可知



折射率
解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