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24课 火烧云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目的 1.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2.能抓住相关句子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说出火烧云变化“多”且“快”的特点。 3.能通过朗读等方式,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能抓住相关句子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说出火烧云变化“多”且“快”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等方式,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盈、喂”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3个生字,会写“火烧云、晚饭”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见课件。 1.课件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己观察图片后的体会。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教师:《火烧云》一文选自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段经典的描写景色的文字。 (1)出示《呼兰河传》的简介。 (2)介绍萧红。 萧红,中国女作家,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代表作有《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 过渡:同学们,什么是火烧云呢?火烧云又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见课件。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进行识记,对于读不通或者读不好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标画自然段,把自己读不懂的内容用喜欢的符号标记下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会认字,学生认读。学生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教师正音,口头组词。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紫檀色:就是紫檀木的颜色,也是紫红色。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盈,充满。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 恍恍惚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3)学习多音字“模”的读音,组词、造句。 (4)课件出示会写字,指名读。 ①学生观察字形,教师重点指导易错字。 “灿、骑、秒、猛、接、镇”这几个字左窄右宽。“凶、威”是半包围结构。 ②教师范写,易错字重点指导。 必:第二笔卧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方,不宜过长,笔顺是点、卧钩、点、撇、点。胡:左右结构,注意“月”字撇画的穿插。凶:先内后外,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点。猛:左窄右宽,右部底横宜长,托住上方。 威:半包围结构,被包部分小且靠左,斜钩是主笔,要写得舒展。武:第二横从横中线起笔,写得斜长,被包围部分要写得小,斜钩要写得舒展。镇:左窄右宽,右边“真”字里面有三横。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见课件。 1. 什么是火烧云?请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指名读句子) (1)教师引导: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能把它找出来吗?好在哪里呢? (是“烧”字,这个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给人一种动态美,又点明了课文题目。) (2)齐读这句话,感受一下火烧云的美丽,重读“烧”。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梳理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教师小结:本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形状变化之快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初读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描写的,主要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那么火烧云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感受火烧云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见课件。 1.教师听写生字词,组内互查。 2.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写作顺序。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研读课文,感受火烧云的特点,见课件。 (一)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变化”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火烧云。那么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景象呢?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中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把它找出来。引导学生理解本段是围绕“变”字来写美景的。2.火烧云出现时,都有哪些事物在变化?它们是怎么变化的?(课件出示句子) (1)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理解这句话是排比句,写出霞光下的人和动物都变了颜色,展示了傍晚的美景。) (2)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理解本句话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教师小结:从景物到颜色,这段话写出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3.指导朗读,要用欢快的语调,读出人们的喜悦之情。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壮丽 引导学生思考:第2自然段的这句话写出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可以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抓住“一直”“红彤彤”“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来体会火烧云的红。) (三)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颜色变化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火烧云“变化极多”的? 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引导学生理解排比句的作用,不仅仅是表明火烧云的颜色极多,还反映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之快。“红彤彤”“金灿灿”等叠词表明了火烧云颜色的明亮和饱满。“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突出了不同颜色糅合在一起的特征。 2.指名读第3自然段,要读出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快。 设计意图:学生的背诵离不开教师的适当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抓住第3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和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该段所写的火烧云的特点,为后面分步背诵作好铺垫。这样既让学生熟练背诵了此段,也让学生在背诵中学习了背诵的方法。 (四)学习第4~6自然段,感受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1.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等词语中总结出火烧云变化快的特点。 (1)引导学生找出“马”的变化的语句。(抓住“过了两三秒钟”“大起来了”“伸开了”“长了”“不见了”“模糊了”来体会火烧云的变化之快。) (2)对比下列句子,说说哪句写得好。 ①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②马是跪着的。 明确:第一句写得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万千姿态。 (3)指导学生朗读本自然段,重读“大、伸开”等词语,表现出火烧云的瞬息万变。 2.学习第5自然段,进一步理解火烧云变化之快。 (1)指名读。师生交流“凶猛”的意思。 指导学生理解这里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一群互相追逐的狗,形象生动的描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指导学生读出大狗凶猛、跑得快的特点。 3.学习第6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图片出示石狮子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威武、镇静”,让学生抄写词语“威武、镇静”。 指导学生理解这段是作者的想象,先写了石狮子的特点,再写“狮子”的变化与消失。 “一转眼就变了”再次说明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极快。 (3)再读第6自然段,感受火烧云的变化之快。(学生补充下面的句子)大狮子如此威武又镇静,却在一转眼间再也找不着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可真( )呀! (五)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对火烧云的留恋 1.学生读第7自然段,说说自己的读后体会。 课件出示: 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 指名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火烧云下去的速度之快,让爱好它的人意犹未尽,充满留恋。 2.指名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对火烧云的留恋之情。 三、互动探究,拓展延伸 1.作者在第2~6自然段中用了很多短句,比如“马头向南、马尾向西”“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等。这种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学生小组交流,指名说。 教师引导:这种短句读起来节奏很快,更能表现出火烧云的变化之快,文章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3.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独特之美。你觉得它们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4.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赞美火烧云。(变幻莫测,奇特无比,颜色鲜艳……)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我们的大自然是多么美妙!请你也来认真地观察自己身边的美景,尝试着写一个片段吧! 2.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习题。
作业设计 2.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 1.教学时紧紧抓住“多、变”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读中感悟。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句,找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 2.不足之处:忽略了教学资源以及课文插图的运用,学生难以形象地感知火烧云的美丽壮观,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掌握。以后的教学中,要运用好多媒体以及课本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