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下册 预习篇
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器官)、血管(器官)、血液(结缔组织)组成。
2.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3.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中含铁,所以呈现出红色。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1.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答案】A
【分析】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详解】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伤口部位,吞噬病菌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细胞
【答案】B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1是红细胞,2是白细胞,3是血小板,4是血浆。
【详解】A.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错误。
B.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可见,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伤口部位,吞噬病菌的是白细胞,B正确。
C.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C错误。
D.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血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B.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C.如果体内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D.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答案】A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A.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A错误。
B.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B正确。
C.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疾病,当人体内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增多,来吞噬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病菌,C正确。
D.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4.某种遗传病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这种红细胞易破裂,会导致患者出现( )
A.贫血症状 B.炎症反应
C.凝血止血困难 D.尿毒症
【答案】A
【分析】(1)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2)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凝血止血困难是指患者由于凝血功能低,止血通常较为困难,止血所花费的时间更长。
(4)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
【详解】由题文可知,呈镰刀状的红细胞易破裂,体内红细胞数量会减少,则结合分析可知,这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面关于血液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B.供应能量
C.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D.防御保护功能
【答案】B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
【详解】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数目最多,形态为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可见,血液没有“供应能量”的作用,故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6.关于红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②红细胞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③红细胞里无血红蛋白④红细胞里有血红蛋白⑤红细胞是红色⑥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 )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⑤
【答案】D
【分析】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这样会有更多空间运输血红蛋白和氧,因此它的寿命不会很长,一般只生存120天左右,红细胞呈现红色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
①⑥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①正确,⑥错误;
②红细胞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②正确;
③④红细胞里富含血红蛋白,③错误,④正确;
⑤红细胞呈现红色,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⑤正确;
综上所述,关于红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④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下图,将等量的新鲜动物血液分别注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并轻轻摇动几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常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血液的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B.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因此AB两试管应该为血清和血块,AB错误。
CD.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C错误,D正确。
故选D。
8.红细胞寿命大约为120天,而白细胞寿命长短不一,大部分白细胞的寿命只有几天。以下关于大部分白细胞寿命短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白细胞个体大 B.白细胞吞噬病菌后自己也随之死亡
C.白细胞比红细胞多了细胞核 D.白细胞没有血红蛋白
【答案】B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白细胞体积最大,有细胞核,数量最少,但不是白细胞寿命最短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白细胞能够变形运动,吞噬病菌,然后随之死亡,是白细胞寿命短的原因,B符合题意。
C.白细胞有细胞核,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这不是白细胞寿命短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但是白细胞无血红蛋白,不是其寿命短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如图为人体中血液的成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②是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
C.①是红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D.①②③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答案】A
【分析】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
【详解】A.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某处发炎时,白细胞会穿透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处吞噬病菌。因此,②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A正确。
B.③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B错误。
C.②是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①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C错误。
D.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血小板的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因此,①②③中,只有②白细胞具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A。
10.观察猪心并进行灌流实验,结合如图,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D]是左心室,肌肉壁最厚,为体循环起点
B.[③]、[⑤]内流动脉血,[①][④]内流静脉血
C.[B][④]间有动脉瓣,[C][B]间有房室瓣
D.若紧扎②,从①向心脏灌水,水经过的结构顺序为①AB④
【答案】C
【分析】(1)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 左右心房之间及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不相联通,使得心脏完全分成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不再混合,提高输送氧的能力。 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概括地说,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 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含氧量少的静脉血。 故心脏左侧的心腔和血管(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的心腔和血管(右心房、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肺动脉),都流含量较少的静脉血。
(2)图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①上腔静脉、 ②下腔静脉、③主动脉、④肺动脉、⑤肺静脉。
【详解】A.D是左心室,为体循环的起点,输送血液路线最长,肌肉壁最厚,A正确。
B.根据分析知,心脏的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故③主动脉和⑤肺静脉内流动脉血;①上腔静脉和④肺动脉内都流静脉血,B正确。
C.A右心房和B右心室间有房室瓣,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B右心室与④肺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C错误。
D.根据分析知,若紧扎②下腔静脉,从①上腔静脉向心脏灌水,水经过的结构顺序为①上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④肺动脉,D正确。
故选C。
11.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问题。(“[]”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血液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图中的[ ]
(2)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 ] 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3)图中[ ] 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4)能运输氧气的细胞是 ;数量最多的是 ;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的血细胞是 。
(5)[ ] 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以及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1)A红细胞
(2)C白细胞
(3)D血小板
(4) 红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5)B血浆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的数量最多,是红细胞;C的个体最大且有细胞核,是白细胞;D个体最小,是血小板;剩下的B是血浆。
【详解】(1)A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液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红细胞里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2) 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防御保护。因此,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C白细胞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3)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体积最小,无细胞核,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凝血,因此图中D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4)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的是血小板,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因此,能运输氧气的细胞是红细胞,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的血细胞是血小板。
(5) B血浆是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其余的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12.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动脉、静脉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主动脉和 。
(2)若由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②所代表的气体是 ,它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若E处代表的是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经过此处后,血液变为 血。
(5)A和C之间,B和D之间都有 ,防止血液倒流。
【答案】(1)肺静脉
(2)A→C→B→D
(3)氧气
(4)静脉
(5)房室瓣
【分析】(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4)图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
【详解】(1)分析图示可知: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与心脏相连的四条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有主动脉、肺静脉。
(2)若静脉注射药物,药物经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A右心房→C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组织细胞,因此“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
(3)分析图示中的箭头可知,②代表的气体是氧气,通过红细胞运输,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处参与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组织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内的毛细血管后,营养物质会明显增多;同时,血液中的氧气被组成小肠的细胞利用,因此血液从小肠流出后是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5)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朝向心室的房室瓣,房室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故A和C之间,B和D之间都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
13.人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的数量、比例、形态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均保持相对稳定,患病则常引起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如下表为甲、乙、丙、丁四位成年女性的血常规化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红细胞(个/升) 白细胞(个/升) 血小板(个/升)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约3.5×1012~5.0×109个/升 白细胞约4.0×109~10×109个/升 血小板约1.0×1011~3.0×1011个/升
甲 4.6×1012 13.8×109 1.1×1011
乙 3.2×1012 6.1×109 2.3×1011
丙 4.1×1012 8.0×109 1.5×1011
丁 3.8×1012 8.5×109 0.9×1011
(1)表中三种血细胞化验结果均正常的人是 。
(2)受伤后血液不易凝固的人是 ,可能患急性炎症的人是 。
(3)常常头晕、精神不振、眼睑和口唇苍白的人是 ,她平时应注意多吃含 较多的食物。
【答案】(1)丙
(2) 丁 甲
(3) 乙 铁和蛋白质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详解】(1)比较表中三种血细胞化验结果和“正常参考值”可知,各项数据均正常的人是丙。
(2)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某处发炎时,白细胞会穿透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处吞噬病菌。因此,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所以,受伤后血液不易凝固的人是丁(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急性炎症的人是甲(白细胞高于正常值)。
(3)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叫贫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因此,患贫血的病人,需要在食物中增加的营养成份是铁和蛋白质。所以,常常头晕、精神不振、眼睑和口唇苍白的人是乙(红细胞低于正常值),她平时应注意多吃含铁和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14.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下面是某同学做的两个血液实验,请据此回答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相应的结构名称)
实验一:取鸡的新鲜血液10毫升放入装有少量抗凝剂(5%的柠檬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出现分层现象。如图一所示。
实验二:取一片人的血细胞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图二是显微镜下的物像示意图。
(1)图一中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A]是 ,其主要功能是运载 运输养料和废物。
(2)图一中B处细胞主要包括 。
(3)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最初几天,图二中[ ] 的数量会增多,
(4)当人体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二中[ ] 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5)图二中[ ] 是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 (填“有”或“没有”)细胞核。
【答案】(1) 血浆 血细胞
(2)白细胞和血小板
(3)①红细胞
(4)②白细胞
(5) ③ 没有
【分析】图一中,A血浆,B白细胞和血小板,C红细胞;图二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
【详解】(1)将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现象,上面的部分是A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的成分包括90%的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等,其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和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液分层后,上层A血浆和下层C红细胞,中间一层白色的物质,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3)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身体会做相应的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的含量会增加,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最初几天,图二中①红细胞的数量会增多。
(4)白细胞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图二中②白细胞会增多。
(5)图二中③血小板,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下册 预习篇
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器官)、血管(器官)、血液(结缔组织)组成。
2.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3.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中含铁,所以呈现出红色。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1.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2.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伤口部位,吞噬病菌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细胞
3.下列关于血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B.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C.如果体内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D.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4.某种遗传病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这种红细胞易破裂,会导致患者出现( )
A.贫血症状 B.炎症反应
C.凝血止血困难 D.尿毒症
5.下面关于血液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B.供应能量
C.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D.防御保护功能
6.关于红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②红细胞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③红细胞里无血红蛋白④红细胞里有血红蛋白⑤红细胞是红色⑥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 )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⑤
7.如下图,将等量的新鲜动物血液分别注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并轻轻摇动几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
A. B.
C. D.
8.红细胞寿命大约为120天,而白细胞寿命长短不一,大部分白细胞的寿命只有几天。以下关于大部分白细胞寿命短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白细胞个体大 B.白细胞吞噬病菌后自己也随之死亡
C.白细胞比红细胞多了细胞核 D.白细胞没有血红蛋白
9.如图为人体中血液的成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②是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
C.①是红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D.①②③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10.观察猪心并进行灌流实验,结合如图,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D]是左心室,肌肉壁最厚,为体循环起点
B.[③]、[⑤]内流动脉血,[①][④]内流静脉血
C.[B][④]间有动脉瓣,[C][B]间有房室瓣
D.若紧扎②,从①向心脏灌水,水经过的结构顺序为①AB④
11.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问题。(“[]”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血液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图中的[ ]
(2)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 ] 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3)图中[ ] 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4)能运输氧气的细胞是 ;数量最多的是 ;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的血细胞是 。
(5)[ ] 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以及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12.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动脉、静脉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主动脉和 。
(2)若由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②所代表的气体是 ,它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若E处代表的是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经过此处后,血液变为 血。
(5)A和C之间,B和D之间都有 ,防止血液倒流。
13.人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的数量、比例、形态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均保持相对稳定,患病则常引起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如下表为甲、乙、丙、丁四位成年女性的血常规化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红细胞(个/升) 白细胞(个/升) 血小板(个/升)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约3.5×1012~5.0×109个/升 白细胞约4.0×109~10×109个/升 血小板约1.0×1011~3.0×1011个/升
甲 4.6×1012 13.8×109 1.1×1011
乙 3.2×1012 6.1×109 2.3×1011
丙 4.1×1012 8.0×109 1.5×1011
丁 3.8×1012 8.5×109 0.9×1011
(1)表中三种血细胞化验结果均正常的人是 。
(2)受伤后血液不易凝固的人是 ,可能患急性炎症的人是 。
(3)常常头晕、精神不振、眼睑和口唇苍白的人是 ,她平时应注意多吃含 较多的食物。
14.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下面是某同学做的两个血液实验,请据此回答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相应的结构名称)
实验一:取鸡的新鲜血液10毫升放入装有少量抗凝剂(5%的柠檬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出现分层现象。如图一所示。
实验二:取一片人的血细胞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图二是显微镜下的物像示意图。
(1)图一中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A]是 ,其主要功能是运载 运输养料和废物。
(2)图一中B处细胞主要包括 。
(3)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最初几天,图二中[ ] 的数量会增多,
(4)当人体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二中[ ] 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5)图二中[ ] 是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 (填“有”或“没有”)细胞核。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