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篇】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预习篇】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06 22:49: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下册 预习篇
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
(1)概念:人体将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途径:
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等。
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3)区别于:
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尿的形成
(1)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进入血液循环),剩下的形成尿液。
(3)尿路和血路:
血路:肾动脉→入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球毛细血管(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动脉血 静脉血)→肾静脉(静脉血)
尿路:肾小囊(原尿)→肾小管(重吸收)→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
4.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5.排尿的意义:
(1)排出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调节体温。
6.经皮肤排泄:汗腺(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汗液,主要成分水,还有少量尿素和无机盐等,汗液蒸发能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汗腺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区别: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含有大量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主要是水、无机盐、尿素等
1.下列废物排除人体外的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 B.尿素 C.食物残渣 D.水
【答案】C
【分析】1.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详解】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肺)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主要器官是肾脏)排出。结合分析可知,选项中“食物残渣”排出人体外的过程不属于排泄,是排遗,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
A.小肠 B.肾脏 C.膀胱 D.输尿管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详解】A.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A不符合题意。
B.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因此能形成尿液的是肾脏,B符合题意。
C.膀胱的作用是贮存尿液,C不符合题意。
D.输尿管将尿液输送到膀胱,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动脉血、静脉血、原尿、尿
B.动脉血、动脉血、尿、原尿
C.动脉血、动脉血、原尿、尿
D.动脉血、原尿、血浆、尿
【答案】C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详解】血液由肾动脉进入肾脏,经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再经出球小动脉流出,所以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可见,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动脉血、原尿、尿,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的器官分别属于什么系统?( )
A.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B.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C.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答案】C
【分析】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肺、胃、肾、心脏。
【详解】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有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图中肺属于呼吸系统;胃属于消化系统的器官;心脏属于循环系统;肾脏属于泌尿系统,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装置,常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中国也在研发人造肾。在医学上,尝试用人工膜代替人体器官,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下列结构与人工膜相似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液泡 D.叶绿体
【答案】A
【分析】(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细胞膜的功能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植物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
【详解】A.细胞膜除了具有保护作用以外,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与人工膜相似,A正确。
B.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信息,控制细胞代谢,B错误。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C错误。
D.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D错误。
故选A。
6.如图甲中X表示人体某器官或结构,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乙表示血液中某物质①②血管中的含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乙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组织细胞
B.若乙表示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小肠
C.若乙表示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胰岛
D.若乙表示尿素的含量变化,则②处血管是肾静脉
【答案】D
【分析】血液流经各器官后,血液中各种成分的一般变化是:
(1)当血液流过肾脏后尿素减少,流过其他各器官后,尿素等废物增加。
(2)当血液流过肺后(肺循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
(3)当血液流过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营养物质减少。
【详解】A.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血液里的氧气就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中。这样,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见,若乙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则X可表示组织细胞,A正确。
B.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可见,若乙表示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小肠,B正确。
C.胰腺的内分泌部有胰岛,是内分泌腺,胰岛分泌的是激素是胰岛素。因此,血液流经胰岛后,血液中的胰岛素增多。可见,若乙表示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胰岛,C正确。
D.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减少。所以,若乙表示尿素的含量变化,则②不能是肾静脉,D错误。
故选D。
7.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分解时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物质在体内积聚多了,会对人体有害。因此,及时排出体内的废物,可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两条及以上排泄途径的代谢终产物有( )
A.尿素、葡萄糖、无机盐 B.水、尿素、无机盐
C.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D.尿素、无机盐、二氧化碳
【答案】B
【分析】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有三条途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详解】A.尿素和无机盐可以通过排汗和排尿的方式排出,葡萄糖是不代谢废物,不能排出,A错误。
B.水、尿素和无机盐都可以通过排尿和排汗两种方式排出,水还可以通过呼气排出,B正确。
C.二氧化碳只能通过呼气方式排出,水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排出,无机盐可以通过排汗和排尿排出,C错误。
D.二氧化碳只能通过呼气方式排出,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排汗和排尿排出,D错误。
故选B。
8.如图为三种血管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的是静脉血
B.若b为脑细胞处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含氧量增加
C.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内的营养物质比a多
D.若b为肾单位处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比a少
【答案】B
【分析】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分析图示,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详解】A.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为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c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正确。
B.若b为脑细胞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气会进入脑组织细胞,因此,c静脉内血液含氧量减少,B错误。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时吸收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含量增多,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肠静脉内的营养物质比a肠动脉多,C正确。
D.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由含氧丰富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静脉血。若b为肾单位处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比a少,D正确。
故选B。
9.如图为正常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④内不含有红细胞
B.⑦内尿素浓度高于④
C.①和⑥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D.⑤中的葡萄糖会进入毛细血管中
【答案】C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静脉、⑦集合管。
【详解】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因此,④肾小囊内不含有红细胞,A正确。
B.④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⑦集合管的液体是尿液。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⑦集合管内尿素浓度高于④肾小囊,B正确。
C.①入球小动脉内流有动脉血,⑥肾静脉内流有的液体是静脉血,C错误。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因此,⑤中的葡萄糖会进入毛细血管中,D正确。
故选C。
10.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胎儿与母体之间的联系:胎儿→胎盘→脐带→母体
B.某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西瓜子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呼气过程:膈肌肋间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压降低→气体出肺
【答案】C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A.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和脐带经母体排出体外的。胎儿与母体之间的联系:胎儿→脐带→胎盘→母体,A错误。
B.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B错误。
C.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血液中的大分子的物质如血细胞、蛋白质外,其余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过滤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那么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会形成尿液,即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C正确。
D.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便收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D错误。
故选C。
11.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的器官,a、b表示相关生理活动;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克/100毫升) 液体A 液体B 液体C
蛋白质 7.2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0
尿素 0.03 0.03 1.80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尿的形成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尿液暂时储存于 中,最后排出体外。
(2)尿液的形成离不开a和b表示的生理活动,a表示 ,b表示 。
(3)液体B的名称是 ,是取自图示结构中的 (填名称)。
(4)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肾小管
【答案】(1) 肾脏 膀胱
(2)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 原尿 肾小囊
(4)C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静脉,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表格中液体A血浆、液体B原尿、液体C尿液。
【详解】(1)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尿的形成要经过a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是尿液排出却是间歇的,原因是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
(2)由(1)知,尿的形成要经过a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液体B中有葡萄糖但没有蛋白质,所以是原尿,原尿是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到④肾小囊中的。
(4)某人尿检后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②肾小球,其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液中的大分子的蛋白质物质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请结合下面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的过程②叫 ,A系统是 。
(2)航天员的食品中含有人体必须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不需要经过①过程,直接通过②过程进入A系统的有机物是 。
(3)③、④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⑧、⑨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4)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是来自组织细胞的 作用对营养物质的分解。
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5)图中能表示航天员体内的排泄途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氧气和尿素的含量明显 。通过⑤过程排出的液体是 ,其成分与尿液的成分类似。
(6)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因为肾单位中的 发生病变,也可能是 分泌不足引起的。
【答案】(1) 吸收 循环系统
(2)维生素
(3) 呼吸运动 气体扩散
(4) 呼吸 过滤/滤过 重吸收
(5) ③⑤⑥ 降低(或减少) 汗液
(6) 肾小管 胰岛素
【分析】题图表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呼吸的过程等生理过程。图中,A是循环系统,a是营养物质;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呼气,④表示吸气,⑤汗液的形成,⑥尿的形成,⑦表示食物残渣排出体外;Ⅰ可代表肾静脉,Ⅱ可代表肾动脉。
【详解】(1)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中的过程②叫吸收,A系统是循环系统。
(2)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不需要经过①消化过程,直接通过②吸收过程进入A循环系统的有机物是维生素。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结合题图可知,③呼气、④吸气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⑧、⑨过程(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4)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见,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是来自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对营养物质的分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过滤(或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5)人体内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结合题图可知,图中能表示航天员体内的排泄途径的是③⑤⑥。血液流经肾脏时,一部分尿酸和尿素等代谢废物会随尿液排出;同时,肾脏处的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消耗营养物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减少、氧气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可见,Ⅰ肾静脉与Ⅱ肾动脉的血液成分相比,氧气和尿素的含量明显降低(或减少)。结合上述分析可知,通过⑤过程排出的液体是汗液,其成分与尿液的成分类似。
(6)当肾小管发生病变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发生障碍,将导致大量的葡萄糖不能被重吸收回血液,而流失到尿液中。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调节人体内糖的代谢。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造成体内血糖的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使人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所以,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因为肾单位中的肾小管发生病变,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13.体外膜肺氧合(ECMO)也叫人工肺,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如下图甲),下图乙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 ]内填序号)。
(1)甲图中“人工肺”包括两部分:一是氧合器部分,可以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获得氧气,氧合器相当于人体的 (器官);二是人工泵部分,可以推进血液的流动,实现血液循环,人工泵相当于人体的 (器官)。
(2)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的 (填器官名称)吸收进入血液。
(3)肺循环的起点是乙图中的[ ],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 含量增加,乙图⑦中的血液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4)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血液流经泌尿系统的 (填器官名称)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 (填“降低”或“升高”)。
【答案】(1) 肺 心脏
(2)小肠
(3) ② 氧气 动脉血
(4) 肾脏 降低
【分析】图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⑤是肺动脉,⑥是肺静脉,⑦是主动脉,⑧是上、下腔静脉。
【详解】(1)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由图可知,人工泵能够推动血液流动,相当于人体的心脏。血液流经氧合器后发生气体交换,可以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获得氧气,所以“氧合器”相当于人的肺。
(2)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人体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3)肺循环的路径是:②右心室→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⑥肺静脉→③左心房。在肺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乙图⑦主动脉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4)肾脏是泌尿系统的要主器官,其功能是形成尿液。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图中的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血液流经泌尿系统的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降低。
14.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1~4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e表示人体的部分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a叫做 ;经过过程b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
(2)人体的膈肌处于 状态时,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过程d。氧气进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3)血液流经肾时,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再回到血液的途径是:肾小球→ →肾小管→毛细血管。
(4)葡萄糖经过过程e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的 中被氧化分解,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 消化 胰岛素
(2) 收缩 左心房
(3)肾小囊
(4)线粒体
【分析】图一中:a消化,b吸收,c呼气,d吸气,e物质交换;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
【详解】(1)图一过程a是表示食物中的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够被吸收的的葡萄糖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可见,经过过程b吸收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
(2)过程d是吸气,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人体吸入的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因此最先进入心脏的3左心房。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液流经肾时,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再回到血液的途径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肾静脉。
(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可见,葡萄糖经过过程e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下册 预习篇
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
(1)概念:人体将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途径:
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等。
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3)区别于:
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尿的形成
(1)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进入血液循环),剩下的形成尿液。
(3)尿路和血路:
血路:肾动脉→入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球毛细血管(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动脉血 静脉血)→肾静脉(静脉血)
尿路:肾小囊(原尿)→肾小管(重吸收)→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
4.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5.排尿的意义:
(1)排出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调节体温。
6.经皮肤排泄:汗腺(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汗液,主要成分水,还有少量尿素和无机盐等,汗液蒸发能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汗腺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区别: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含有大量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主要是水、无机盐、尿素等
1.下列废物排除人体外的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 B.尿素 C.食物残渣 D.水
2.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
A.小肠 B.肾脏 C.膀胱 D.输尿管
3.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动脉血、静脉血、原尿、尿
B.动脉血、动脉血、尿、原尿
C.动脉血、动脉血、原尿、尿
D.动脉血、原尿、血浆、尿
4.如图所示的器官分别属于什么系统?( )
A.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B.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C.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5.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装置,常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中国也在研发人造肾。在医学上,尝试用人工膜代替人体器官,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下列结构与人工膜相似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液泡 D.叶绿体
6.如图甲中X表示人体某器官或结构,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乙表示血液中某物质①②血管中的含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乙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组织细胞
B.若乙表示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小肠
C.若乙表示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胰岛
D.若乙表示尿素的含量变化,则②处血管是肾静脉
7.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分解时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物质在体内积聚多了,会对人体有害。因此,及时排出体内的废物,可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两条及以上排泄途径的代谢终产物有( )
A.尿素、葡萄糖、无机盐 B.水、尿素、无机盐
C.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D.尿素、无机盐、二氧化碳
8.如图为三种血管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的是静脉血
B.若b为脑细胞处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含氧量增加
C.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内的营养物质比a多
D.若b为肾单位处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比a少
9.如图为正常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④内不含有红细胞
B.⑦内尿素浓度高于④
C.①和⑥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D.⑤中的葡萄糖会进入毛细血管中
10.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胎儿与母体之间的联系:胎儿→胎盘→脐带→母体
B.某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西瓜子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呼气过程:膈肌肋间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压降低→气体出肺
11.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的器官,a、b表示相关生理活动;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克/100毫升) 液体A 液体B 液体C
蛋白质 7.2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0
尿素 0.03 0.03 1.80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尿的形成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尿液暂时储存于 中,最后排出体外。
(2)尿液的形成离不开a和b表示的生理活动,a表示 ,b表示 。
(3)液体B的名称是 ,是取自图示结构中的 (填名称)。
(4)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肾小管
12.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请结合下面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的过程②叫 ,A系统是 。
(2)航天员的食品中含有人体必须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不需要经过①过程,直接通过②过程进入A系统的有机物是 。
(3)③、④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⑧、⑨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4)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是来自组织细胞的 作用对营养物质的分解。
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5)图中能表示航天员体内的排泄途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氧气和尿素的含量明显 。通过⑤过程排出的液体是 ,其成分与尿液的成分类似。
(6)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因为肾单位中的 发生病变,也可能是 分泌不足引起的。
13.体外膜肺氧合(ECMO)也叫人工肺,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如下图甲),下图乙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 ]内填序号)。
(1)甲图中“人工肺”包括两部分:一是氧合器部分,可以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获得氧气,氧合器相当于人体的 (器官);二是人工泵部分,可以推进血液的流动,实现血液循环,人工泵相当于人体的 (器官)。
(2)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的 (填器官名称)吸收进入血液。
(3)肺循环的起点是乙图中的[ ],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 含量增加,乙图⑦中的血液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4)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血液流经泌尿系统的 (填器官名称)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 (填“降低”或“升高”)。
14.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1~4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e表示人体的部分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a叫做 ;经过过程b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
(2)人体的膈肌处于 状态时,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过程d。氧气进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3)血液流经肾时,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再回到血液的途径是:肾小球→ →肾小管→毛细血管。
(4)葡萄糖经过过程e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的 中被氧化分解,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