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下册 预习篇
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控制人口增长的原因。
①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②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2)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的原因: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3)计划生育措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①晚婚: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
②晚育:婚后初次生育时达到晚婚年龄。
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③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④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等措施,避免生出有遗传缺陷的孩子。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1.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下列哪项不利于环境保护( )
A.经常不关电脑 B.使用电子贺卡
C.退耕还林还草 D.退田还湖
【答案】A
【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详解】A.经常不关电脑,会浪费电能,对环境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不利于环境保护,A符合题意。
B.使用电子贺卡,不会浪费木材,能够保护森林,利于环境保护,B不符合题意。
C.退耕还林还草,使植被增加,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利于环境保护,C不符合题意。
D.退田还湖,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习总书记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下关于绿色发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将荒山改造为桃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雾霾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它的限度造成的
D.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保护要从个人做起,人人有责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生态平衡。
【详解】A.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减轻大气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故将荒山改造为桃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A正确。
B.黄鼠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一个成员,如果人类杀死所有的黄鼠,将会引起其他生物的数量的变化,从而破坏生态平衡,B错误。
C.由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它的限度,就会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可能造成雾霾等恶劣天气,C正确。
D.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环境,因此,生态系统的保护人人有责,要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如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不乱倒垃圾、爱护花草树木、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等,D正确。
故选B。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建设生态环境,创建美好未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多用一次性纸杯 B.使用节能灯照明
C.垃圾分类 D.用无磷洗衣粉洗衣
【答案】A
【分析】低碳生活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
【详解】A.减少使用一次性纸制品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所有多用一次性纸杯不利于环境,A错误。
B.使用节能灯照明可以节约电能,保护环境,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正确。
C.垃圾分类能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
D.用无磷洗衣粉能减少水污染,D正确。
故选A。
4.造成沙尘暴天气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大气污染 B.水环境污染 C.火山爆发 D.植被破坏
【答案】D
【分析】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详解】森林植被防风固沙,加速降尘,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盘根错节,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过渡放牧、开垦等造成植被减少是造成的扬沙、沙尘暴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D。
5.20世纪初被作为花卉引入中国的水葫芦,如今正在疯狂肆虐我国南方的江河湖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国家为此每年至少投入上亿元巨资进行打捞和销毁。那么在这种情况中,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外来物种入侵 C.自然灾害 D.栖息地破坏
【答案】B
【分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
【详解】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因此,从外国引进水葫芦,在我国南方一些江河湖泊疯狂肆虐,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降低温室效应
B.为扩大粮食种植,大面积围湖造田
C.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拒绝过度包装
【答案】B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降低温室效应,A正确。
B.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平衡,B错误。
C.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C正确。
D.塑料袋不易被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使用过多、废弃过多,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拒绝过度包装,D正确。
故选B。
7.电影《流浪地球》提醒我们,生物圈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做法是( )
A.开荒毁林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林 D.垃圾分类
【答案】A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围湖造田,毁林开荒,拓展用地,会破坏生态环境,减少生物种类多样性,不利于环境保护,A符合题意。
BC.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优化环境,BC不符合题意。
D.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利于环境保护,D不合题意。
故选A。
8.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B.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
C.大力培养水生生物
D.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答案】D
【分析】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退耕还草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改为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模式,已成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劣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措施。
【详解】黄河的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运行过程不协调,黄河65%的水量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植物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因此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而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和大力培养水生生物不是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下列关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A.粉碎埋入田中,有机物缓慢分解还田
B.作为造纸、纤维板的原材料
C.饲养牲畜后再作为肥料
D.在农田就地焚烧,灰分还田
【答案】D
【分析】秸秆可以作饲料,发酵能够生成甲烷,也可用作造纸的原料;秸秆燃烧能生成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能够污染环境。
【详解】A.秸秆粉碎埋入田中,有机物缓慢分解,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符合生态农业模式,A不符合题意。
B.秸秆可作造纸、纤维板的原料,符合生态农业模式,B不符合题意。
C.用秸秆饲喂牲畜后再作肥料,符合生态农业模式,C不符合题意。
D.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3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是两会热点话题,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多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使用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
C.大量使用地膜和化肥以提高产量 D.少开私家车,控制尾气排放
【答案】C
【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详解】A.多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使用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地膜和化肥以提高产量,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C符合题意。
D.少开私家车,控制尾气排放,能够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如图1是淮河生态系统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淮河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是由淮河水域和 共同组成,伴随着经济发展,过度排放污水,使淮河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淮河内的生物种类较少,生态系统的 能力降低。
(2)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会造成温室效应。在生物圈中,该气体过度排放,导致 平衡被打破。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环境的治理,淮河植物种类更加丰富,有效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这是生物 环境的真实反映。
(4)在淮河周围的食物网中(如图1)。该食物网中,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5)图2表示图1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生物甲有可能对应的是图1食物网中的生物是 。
(6)无论淮河水体污染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结合生活实际,试举一例减少或降低上述现象的做法: 。
【答案】(1) 生活在该水域的所有生物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2)碳﹣氧
(3)影响
(4)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
(5)蛇或食虫鸟
(6)保护植被;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宣传增强人们保护植被的意识;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建立污水处理厂;骑自行车出行等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大多数是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3)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
【详解】(1)通过资料可知,淮河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是由淮河水域和生活在该水域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伴随着经济发展,过度排放污水,使淮河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淮河内的生物种类较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较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差。
(2)在资料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该气体过度排放已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碳一氧平衡被打破。
(3)随着环境的治理,淮河植物种类丰富,有效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4)在图1中食物链有: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植物→鼠→蛇→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或植物→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中有5个营养级。
(5)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对应图1中的食物链为: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或植物→鼠→蛇→猫头鹰,所以图2中的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食虫鸟或蛇。
(6)无论淮河水体污染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结合生活实际,减少或降低上述现象的做法有:保护植被;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宣传增强人们保护植被的意识;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建立污水处理厂;骑自行车出行等。
12.《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垃圾分类工作即将迈入“有法依”的时代。生活垃圾按照不同属性、处置方式和国家规定,主要分为四类。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像香蕉皮这类易腐、富含有机物的垃圾应投放到 垃圾桶,这类垃圾被回收后,将进入专门的处理厂被 分解,实现资源化利用。
某实验中学环保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a.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b.在5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E;
c.在5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d.在其中四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e.再向各鱼缸分别放入一条同品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的金鱼,定时饲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重复以上探究2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鱼缸 A B C D E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0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25 15 12 7 1
(2)A组实验未加入浸出液,该组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的变量是
(3)根据观察记录结果,用过的废旧电池应该装入 垃圾桶,因为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会污染土壤或水源,并通过 和食物网富集积累,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答案】(1) 厨余 细菌和真菌/微生物/分解者
(2) 对照 废电池浸出液的体积/废电池浸出液的浓度
(3) 有害 食物链
【分析】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详解】(1)厨余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变质发臭的废弃物。主要类别包括菜头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碎骨汤渣、糖果糕点、宠物饲料、水培植物等。这类垃圾被回收后,将进入专门的处理厂被分解者分解,实现资源化利用。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A组实验未加入浸出液,该组实验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废电池浸出液的浓度。
(3)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对人的神经、消化、泌尿、运动等 多个系统也会造成严重损害。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会污染土壤或水源,并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富集积累,最终危害人类自身。所以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有害垃圾箱中。
1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如图一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二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该生态系统缺少的生物成分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 。
(2)该生态系统中鹰属于第 营养级,请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该生态系统后来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吃草籽鸟消失了,若现在鹰的能量一半来自食虫鸟一半来自兔,则鹰每获得2千焦能量,最少需消耗 千焦禾谷类。
(3)图二中属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有 (填字母)。
(4)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该农田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非常关键,并且由于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 能力较弱。
(5)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做? 。(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两个方面各答一点)。
【答案】(1)丙分解者
(2) 三、四 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 150
(3)acd
(4)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人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5)节约用电、爱护植被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据图所知:甲生产者、乙二氧化碳、丙分解者、b光合作用、acd呼吸作用。
【详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图一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图一中该生态系统缺少的生物成分对应的是图二中的丙分解者。
(2)图一中共有3条食物链:①禾谷类→吃草籽鸟→鹰;②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③禾谷类→兔→鹰,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是一个营养级,其中鹰分别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是10%-20%,所以在食物链中,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因此,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该生态系统后来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吃草籽鸟消失了,若现在鹰的能量一半来自食虫鸟(即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一半来自兔(即禾谷类→兔→鹰),则鹰每获得2千焦能量,最少需消耗禾谷类为:2×÷20%÷20%÷20%+2×÷20%÷20%=125+25=150(千焦)。
(3)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ac都产生二氧化碳,d是分解作用,也是产生二氧化碳,也是呼吸作用,所以图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有acd。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他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在组成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该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并且由于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5)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到:绿色出行、节约水电和纸张、植树种草等。
14.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条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人民都加入到了此项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军中。某校初二年级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对长沙市五个大型居民小区进行了走访,得到了如下结果:
对垃圾分类的态度 不赞同 赞同但未行动 赞同且有行动
人 数 20 153 227
据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二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资料显示居民中支持垃圾分类的百分比是 %。
(2)走访的同学感觉口渴,喝完了买来的矿泉水,他们应将空矿泉水瓶丢进序号 所示标志的垃圾箱中。
(3)以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不包括________
A.减少垃圾产生量 B.提高资源化利用
C.降低对生物的危害 D.垃圾对土壤无害
(4)根据生活经历和体验,请写出一句倡导垃圾分类的标语: 。
【答案】(1) 调查/抽样调查 95%
(2)①
(3)D
(4)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分析】(1)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解答即可。
【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上述材料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调查(或抽样调查)法,资料显示居民中支持垃圾分类的百分比是(153+227)÷(20+153+227)=380÷400=95%。
(2)塑料矿泉水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应该投放到①可回收物的垃圾桶。
(3)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故选D。
(4)根据生活经历和体验,倡导垃圾分类的标语有: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下册 预习篇
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控制人口增长的原因。
①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②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2)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的原因: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3)计划生育措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①晚婚: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
②晚育:婚后初次生育时达到晚婚年龄。
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③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④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等措施,避免生出有遗传缺陷的孩子。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1.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下列哪项不利于环境保护( )
A.经常不关电脑 B.使用电子贺卡
C.退耕还林还草 D.退田还湖
2.习总书记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下关于绿色发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将荒山改造为桃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雾霾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它的限度造成的
D.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保护要从个人做起,人人有责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建设生态环境,创建美好未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多用一次性纸杯 B.使用节能灯照明
C.垃圾分类 D.用无磷洗衣粉洗衣
4.造成沙尘暴天气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大气污染 B.水环境污染 C.火山爆发 D.植被破坏
5.20世纪初被作为花卉引入中国的水葫芦,如今正在疯狂肆虐我国南方的江河湖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国家为此每年至少投入上亿元巨资进行打捞和销毁。那么在这种情况中,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外来物种入侵 C.自然灾害 D.栖息地破坏
6.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降低温室效应
B.为扩大粮食种植,大面积围湖造田
C.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拒绝过度包装
7.电影《流浪地球》提醒我们,生物圈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做法是( )
A.开荒毁林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林 D.垃圾分类
8.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B.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
C.大力培养水生生物
D.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9.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下列关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A.粉碎埋入田中,有机物缓慢分解还田
B.作为造纸、纤维板的原材料
C.饲养牲畜后再作为肥料
D.在农田就地焚烧,灰分还田
10.2023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是两会热点话题,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多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使用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
C.大量使用地膜和化肥以提高产量 D.少开私家车,控制尾气排放
11.如图1是淮河生态系统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淮河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是由淮河水域和 共同组成,伴随着经济发展,过度排放污水,使淮河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淮河内的生物种类较少,生态系统的 能力降低。
(2)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会造成温室效应。在生物圈中,该气体过度排放,导致 平衡被打破。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环境的治理,淮河植物种类更加丰富,有效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这是生物 环境的真实反映。
(4)在淮河周围的食物网中(如图1)。该食物网中,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5)图2表示图1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生物甲有可能对应的是图1食物网中的生物是 。
(6)无论淮河水体污染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结合生活实际,试举一例减少或降低上述现象的做法: 。
12.《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垃圾分类工作即将迈入“有法依”的时代。生活垃圾按照不同属性、处置方式和国家规定,主要分为四类。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像香蕉皮这类易腐、富含有机物的垃圾应投放到 垃圾桶,这类垃圾被回收后,将进入专门的处理厂被 分解,实现资源化利用。
某实验中学环保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a.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b.在5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E;
c.在5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d.在其中四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e.再向各鱼缸分别放入一条同品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的金鱼,定时饲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重复以上探究2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鱼缸 A B C D E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0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25 15 12 7 1
(2)A组实验未加入浸出液,该组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的变量是
(3)根据观察记录结果,用过的废旧电池应该装入 垃圾桶,因为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会污染土壤或水源,并通过 和食物网富集积累,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1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如图一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二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该生态系统缺少的生物成分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 。
(2)该生态系统中鹰属于第 营养级,请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该生态系统后来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吃草籽鸟消失了,若现在鹰的能量一半来自食虫鸟一半来自兔,则鹰每获得2千焦能量,最少需消耗 千焦禾谷类。
(3)图二中属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有 (填字母)。
(4)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该农田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非常关键,并且由于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 能力较弱。
(5)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做? 。(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两个方面各答一点)。
14.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条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人民都加入到了此项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军中。某校初二年级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对长沙市五个大型居民小区进行了走访,得到了如下结果:
对垃圾分类的态度 不赞同 赞同但未行动 赞同且有行动
人 数 20 153 227
据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二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资料显示居民中支持垃圾分类的百分比是 %。
(2)走访的同学感觉口渴,喝完了买来的矿泉水,他们应将空矿泉水瓶丢进序号 所示标志的垃圾箱中。
(3)以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不包括________
A.减少垃圾产生量 B.提高资源化利用
C.降低对生物的危害 D.垃圾对土壤无害
(4)根据生活经历和体验,请写出一句倡导垃圾分类的标语: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