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篇】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预习篇】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06 23:00: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下册 预习篇
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1.可持续发展:
(1)含义: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威胁的发展。
(2)物质基础:资源。
(3)关键: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可再生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可再生资源不
致过度消耗并得到补充。
2.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我们应采取何种措施
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应先保护环境,经济发展让步于环境保护。
1.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颖粒物),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下列各项中属于减少空气中雾霾等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兴建化工厂 B.鼓励购买私家车
C.直接焚烧生活垃圾 D.积极种草植树
【答案】D
【分析】污染空气的物质主要有两种:有害气体和粉尘。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减少空气中雾霾等污染的措施主要有减少排放污染物和植树种草等。
【详解】A.大力兴建化工厂会排放工业废气污染空气,不利于对雾霾的治理,A不符合题意。
B.私家燃油车排出的尾气也是形成雾霾的原因之一,故鼓励购买私家车不利于对雾霾的治理,B不符合题意。
C.直接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雾,污染空气,C不符合题意。
D.植物有吸附和吸收各种有害污染物的功能,可以减少空气中雾霾等污染,因此积极种草植树是减少空气中雾霾等污染的有效措施,D符合题意。
故选D。
2.我国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即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B.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C.兴建燃煤火力发电厂 D.垃圾分类,合理利用
【答案】C
【分析】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方式,使得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从而实现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稳定,进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详解】A.通过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出行方式,以及节能节水、减少废弃物产生等生活习惯,来降低个人和家庭的碳排放量,有助于实现碳中和,A正确。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因此大规模植树造林能够抵消一部分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实现碳中和有积极贡献,B正确。
C.新建燃煤火力发电厂会进一步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明显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背道而驰,不利于实现碳中和,C错误。
D.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新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见,垃圾分类对实现碳中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D正确。
故选C。
3.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为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可采取垃圾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加入相应微生物可加快分解速度
B.以纸质代替塑料包装的主要原因是前者易被分解者分解
C.可回收垃圾回收处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D.为促进光合作用进行,可焚烧垃圾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详解】A.厨余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加入细菌、真菌等相应微生物,可加快分解厨余垃圾,A 正确。
B.塑料不易被分解,形成产生“白色”污染,以纸质包装代替塑料包装的原因是纸质包装更易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污染小,B 正确。
C.将垃圾中的塑料分选出来,塑料造粒后循环再利用;将垃圾中的金属分选出来,冶炼后循环再利用;将垃圾中的纸、木制品分选出来,造纸后循环再利用;将垃圾中的有机物(餐厨垃圾等)分选出来,可以制成肥料再利用,可见,垃圾回收处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C 正确。
D.垃圾若被大量焚烧会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 错误。
故选D。
4.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在我国举办。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使用节能灯等节能家电
C.大量施用农药防治害虫
D.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C
【分析】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例如: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增加植被面积;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防治水污染;节约一滴水;绿色出行;不乱抛垃圾等。
【详解】A.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变废为宝,利于保护生物圈,A正确。
B.使用节能灯等节能家电,可节约资源,利于保护生物圈,B正确。
C.大量施用农药防治害虫的同时,会造成农药残留或深入地下水,对水源也造成污染,不利于保护生物圈,C错误。
D.退耕还林、还草是指将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重新转化为森林或草地,以增加生物栖息地和改善生态环境。这种措施可以为生物构建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D正确。
故选C。
5.某地鼠害严重,人们采取各种措施捕捉老鼠,但效果均不明显。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防治鼠害可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禁止捕杀蛇、猫头鹰等鼠类天敌 B.经常发动群众四处围捕老鼠
C.大量投放剧毒灭鼠药,把老鼠毒死 D.保护好粮仓,使老鼠断粮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消除鼠害的措施,注意措施应该科学,对环境损害小利于可持续发展。
【详解】A.生态灭鼠,禁止捕杀蛇、猫头鹰等鼠类天敌即可灭鼠,又保护态环境,A正确。
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虽然可行,但效率低,不是最科学办法,B错误。
C.大量投放鼠药,把老鼠全部毒死,易造成环境污染,也可误杀其他生物,C错误。
D.保护好粮仓,但老鼠并不仅仅以粮食为食,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D错误。
故选A。
6.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措施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要爱护植被,绿色植物可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禁止乱捕滥杀,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提倡垃圾分类,厨余垃圾经发酵技术处理可以变成优质肥料
D.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增加我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D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禁止人们对动物乱捕滥杀,故B不符合题意。
C.实行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如厨余垃圾经发酵技术处理可以变成优质肥料,这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而且有助于资源高效利用,故C不符合题意。
D.法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对农业、林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比如稻水象甲、豚草、毒麦、假高粱等入侵到农田,造成农作物的减产、产品质量降低,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3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九江市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了解了长江岸线的生态修复情况。生态修复需要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生态修复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退耕还林
C.保护野生动物
D.使用不含磷的洗衣粉
【答案】A
【分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从各个方面注意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详解】A.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直接导致大量树木及森林的砍伐,破坏生态平衡,故A符合题意。
B.“退耕还林”能加大植被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
C.全面禁捕、禁食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从而利于生态修复,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磷元素是植物的营养元素,如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不利于生态修复,故应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口号是“减塑捡塑”。中国主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下列与环境保护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减少处理费用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②④⑤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A
【分析】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例如: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防治水污染;节约一滴水;绿色出行;不乱抛垃圾;不做任何有碍保护环境的事等。
【详解】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会排放更多的尾气,不符合题意;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会减少尾气的排放,符合题意;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属于保护环境的措施,能净化空气,符合题意;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会节约能源,符合题意;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符合题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鱼类资源.我们应该(  )
A.不在禁渔期和禁渔区进行捕捞
B.坚持以养殖为主,积极发展渔业生产技术
C.不用禁渔工具进行捕捞,不能用炸鱼、毒鱼、电鱼等方法捕鱼
D.以上三项都对
【答案】D
【分析】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人类不加以保护就会消失的,要合理开发利用。国家采取渔业政策保护,教导民众执行;国家制定法律规则,实行定期捕鱼,还要实行定期限令禁止出海捕鱼;在鱼类繁殖期间停止捕鱼同时加大鱼类繁殖力;国家也可以对饲养鱼类有成效的人实施奖励,鼓励其投资鱼类繁殖产业如规定。如规定鱼类准许捕捞的尺寸,规定渔网网眼大小的规格,是为了限制捕捞幼鱼,等到幼鱼长大再捕捞提高鱼类的产量。
【详解】虽然我国有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但现在和以前相比较,鱼类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所以我国已在1986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其中规定了“不得在禁渔区和禁渔期内进行捕捞,不得使用禁用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规定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这些措施可比较有效地保护产卵期间的亲鱼和肥育期间的幼苗,还规定了“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将渔业发展的重心从捕捞业转移到养殖业上。可见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到南极海域疯狂猎杀鲸鱼
B.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
C.大规模无节制开垦热带草原
D.利用风力发电提供电力
【答案】D
【分析】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详解】A.到南极海域疯狂猎杀鲸鱼会破坏南极海域的生态平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误。
B.热带雨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热带雨林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会破坏当地环境,同时使很多动物失去家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B错误。
C.无节制开垦热带草原会加速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
D.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D正确。
故选D。
11.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所示,图甲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D代表生物圈内的生物,序号①~③表示生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全球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表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
(2)图甲的生理过程中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有 (填序号)。
(3)由图甲可知,碳元素是通过生理过程 (填序号)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的。
(4)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同时也增加了 的排放。
(5)由图乙可以看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1963年至2019年均在逐年 (填“增长”或“下降”),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这得益于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植被,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进行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开发清洁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节能减排。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我国实现“碳中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
【答案】(1)B
(2)①③
(3)②
(4)二氧化碳/ CO2
(5) 增长 光合 节约用纸、节约用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合理即可)
【分析】图甲中A是细菌、真菌(分解者)、B是植物(生产者)、C和D是动物(消费者)。①表示分解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化石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
【详解】(1) 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甲中表示植物的是B。
(2) 图甲中①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③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故图甲的生理过程中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有①③。
(3)由图甲可知,②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图甲中碳元素是通过生理过程②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的。
(4) 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由图可知,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同时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5) 由图乙可知,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1963年至2019年均在逐年增长,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这得益于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植被,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节约用纸、节约用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12.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过程(填数字)。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图二6表示 气体,实验中检测该气体的产生使用的试剂是 。
(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你为临沂市的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策,写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大家分享 。
【答案】(1)蒸腾作用
(2) 1、2、5、6 多于
(3)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4)积极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分析】图一中,a、b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甲、植物乙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净光合速率相等。
图二中1表示氧气,2表示二氧化碳,3表示二氧化碳,4表示氧气,5表示氧气,6表示二氧化碳。
【详解】(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会经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达植物各处,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所以,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2)从图一中看出,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甲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乙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甲的呼吸作用强度多于植物乙的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甲和植物乙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甲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乙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因此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用于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还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对应的是图二中的1、2、5、6过程。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甲多于植物乙。
(3)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二中5是氧气,6是二氧化碳。实验中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将6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6气体是二氧化碳。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由于燃料燃烧等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样可以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相对平衡,积极植树造林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13.如图是某同学拍下的身边的景色,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所处的环境,该生态系统属于 其中的生产者有 (至少写出两种)等。
(2)黑水鸡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角色,不能自己制造 ,通过吃水生植物,捕食水生软体动物等获得食物和 。
(3)芦苇中空的茎有利于其在水中生长,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生活垃圾会影响水质,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做什么? 。
【答案】(1) 淡水生态系统 芦苇、柳树、水草等
(2) 有机物 能量
(3)生物适应环境
(4)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乱丢垃圾,垃圾分类投放;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践行低碳生活,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等。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详解】(1)淡水生态系统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故题中为淡水生态系统。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的生产者由芦苇、柳树、水草等。
(2)黑水鸡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通过吃水生植物,捕食水生软体动物等获得食物和能量。
(3)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芦苇中空的茎有利于其在水中生长,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4)生活垃圾会影响水质,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乱丢垃圾,垃圾分类投放;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践行低碳生活,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等。
14.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我国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的“藻-贝”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1)在上图中,贝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
(2)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该养殖模式可以降低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其原因是:①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 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②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微生物分解,从而 (填“促进”或“抑制”)了碳的循环。此种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实现“碳中和”。
(4)作为一名中学生,为实现“碳中和”你应该怎么做?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太阳能/光能
(2)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贝类
(3) 光合 抑制
(4)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多植树种草等
【分析】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因此,在图中,贝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2)图中的食物链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贝类;海带→贝类,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贝类。
(3)该养殖模式可以降低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其原因是:①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②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微生物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此种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实现“碳中和”。
(4)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应该: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多植树种草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下册 预习篇
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1.可持续发展:
(1)含义: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威胁的发展。
(2)物质基础:资源。
(3)关键: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可再生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可再生资源不
致过度消耗并得到补充。
2.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我们应采取何种措施
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应先保护环境,经济发展让步于环境保护。
1.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颖粒物),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下列各项中属于减少空气中雾霾等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兴建化工厂 B.鼓励购买私家车
C.直接焚烧生活垃圾 D.积极种草植树
2.我国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即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B.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C.兴建燃煤火力发电厂 D.垃圾分类,合理利用
3.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为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可采取垃圾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加入相应微生物可加快分解速度
B.以纸质代替塑料包装的主要原因是前者易被分解者分解
C.可回收垃圾回收处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D.为促进光合作用进行,可焚烧垃圾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4.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在我国举办。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使用节能灯等节能家电
C.大量施用农药防治害虫
D.退耕还林、还草
5.某地鼠害严重,人们采取各种措施捕捉老鼠,但效果均不明显。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防治鼠害可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禁止捕杀蛇、猫头鹰等鼠类天敌 B.经常发动群众四处围捕老鼠
C.大量投放剧毒灭鼠药,把老鼠毒死 D.保护好粮仓,使老鼠断粮
6.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措施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要爱护植被,绿色植物可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禁止乱捕滥杀,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提倡垃圾分类,厨余垃圾经发酵技术处理可以变成优质肥料
D.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增加我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7.2023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九江市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了解了长江岸线的生态修复情况。生态修复需要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生态修复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退耕还林
C.保护野生动物
D.使用不含磷的洗衣粉
8.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口号是“减塑捡塑”。中国主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下列与环境保护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减少处理费用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②④⑤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9.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鱼类资源.我们应该(  )
A.不在禁渔期和禁渔区进行捕捞
B.坚持以养殖为主,积极发展渔业生产技术
C.不用禁渔工具进行捕捞,不能用炸鱼、毒鱼、电鱼等方法捕鱼
D.以上三项都对
10.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到南极海域疯狂猎杀鲸鱼
B.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
C.大规模无节制开垦热带草原
D.利用风力发电提供电力
11.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所示,图甲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D代表生物圈内的生物,序号①~③表示生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全球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表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
(2)图甲的生理过程中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有 (填序号)。
(3)由图甲可知,碳元素是通过生理过程 (填序号)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的。
(4)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同时也增加了 的排放。
(5)由图乙可以看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1963年至2019年均在逐年 (填“增长”或“下降”),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这得益于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植被,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进行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开发清洁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节能减排。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我国实现“碳中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
12.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过程(填数字)。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图二6表示 气体,实验中检测该气体的产生使用的试剂是 。
(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你为临沂市的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策,写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大家分享 。
13.如图是某同学拍下的身边的景色,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所处的环境,该生态系统属于 其中的生产者有 (至少写出两种)等。
(2)黑水鸡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角色,不能自己制造 ,通过吃水生植物,捕食水生软体动物等获得食物和 。
(3)芦苇中空的茎有利于其在水中生长,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生活垃圾会影响水质,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做什么? 。
14.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我国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的“藻-贝”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1)在上图中,贝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
(2)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该养殖模式可以降低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其原因是:①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 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②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微生物分解,从而 (填“促进”或“抑制”)了碳的循环。此种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实现“碳中和”。
(4)作为一名中学生,为实现“碳中和”你应该怎么做? (写出一条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