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
课题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授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从对蚯蚓这一种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研究开始,进而探讨更多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使学生认识到生物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对植物和动物会产生影响。动物为适应环境产生一些行为的改变。 本课有两个科学实践活动。第一个科学实践活动是“蚯蚓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由四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是找蚯蚓。通过让学生找蚯蚓,说说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蚯蚓,引导学生回顾并描述蚯蚓生活的栖息地特点,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蚯蚓生活的环境及环境特点,建立蚯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为后面观察蚯蚓和推测其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打下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观察蚯蚓的身体,记录蚯蚓的身体结构特征,进而思考这样的身体结构对蚯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的观念。 第三个环节是根据前面形成的推测,参考教科书中的设计,进行改变蚯蚓生活环境的实验。在前面的学习活动及讨论中,学生初步形成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环境的推理,通过设计明暗和干湿不同的环境,探究蚯蚓在两种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的方法,也能认识到蚯蚓在环境改变时蚯蚓的适应行为。 第四个环节是交流研讨。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整理对蚯蚓生活环境特征的认识,从而验证对蚯蚓生活特征的推理,养成用证据支持观点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池塘里有哪些生物,池塘为这些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使学生初步知道池塘是生物的一种栖息地。在此基础上制作一个模拟池塘的生态瓶,运用生态瓶研究池塘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使学生建立池塘环境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知道池塘是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的栖息地。
教学目标 1.学生基于观察、实验,说出动物对环境有适应能力,蚯蚓等常见动物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个体生存而逐渐形成的独有形态特征和自我保护方式。能举例说出蚯蚓等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2.学生能通过改变环境的干湿、明暗条件,观察、描述蚯蚓的反应行为,发展对比实验的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准确描述、如实记录;有了解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独有形态特征和自我保护方式的兴趣。 4.学生能通过探究实验与查阅资料,形成关心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基于观察、实验,说出动物对环境有适应能力,蚯蚓等常见动物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个体生存而逐渐形成的独有形态特征和自我保护方式。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改变环境的干湿、明暗条件,观察、描述蚯蚓的反应行为,发展对比实验的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环境变化 蚯蚓的反应 狗的反应 草原动物的反应 骆驼的反应 结论:动物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1.根据课页图提出问题:下雨后,蚯蚓会从土壤中钻出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思考与交流学生对蚯蚓及栖息地的了解。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的头脑风暴问题,尽量让学生讲,教师不作评论,以引起学生对动物及其环境的探究兴趣。找蚯蚓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对蚯蚓与环境的联系,为后面观察 蚯蚓和推测其身体特征、生活习性与环 境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科学实践活动:蚯蚓怎样适应环境 1.找蚯蚓,描述蚯蚓生活环境特点。在让学生找蚯蚓之前,让学生思考。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蚯蚓?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蚯蚓?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2.观察蚯蚓的身体,推测身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谈话:蚯蚓为什么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仔细观察蚯蚓的身体,注意它有哪些特点,边观察边记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记录这些特点。推测蚯蚓的身体特点对它生活有什么帮助和影响。 3.学生观察蚯蚓的身体,边观察边记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记录,推测蚯蚓的身体特点对它生活有什么帮助和影响。 预设:如蚯蚓身上黏黏的,它喜欢潮湿的地方;蚯蚓生活在土壤里,它喜欢阴暗的环境等。 学生交流:先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环境,饲养一段时间,然后再尝试改变蚯蚓的生活环境,以便观察蚯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行为。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基础上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提炼,并通过讨论形成推测,对推测说出理由,对不同推测进行讨论。】 三、设计蚯蚓选择环境的实验 (1)饲养蚯蚓 提出问题:想想怎样研究蚯蚓适应环境的实验? (2)设计环境变化时蚯蚓行为变化的实验。 提出下列问题。 怎样研究蚯蚓对明暗环境的选择? 你打算怎样制造明暗不同的环境? 观察记录些什么? (3)设计干湿环境变化时蚯蚓行为变化实验。提出下列问题。 怎样研究蚯蚓对干湿环境的选择? 你打算怎样制造干湿环境? 需要观察记录些什么? 4.讨论实验结果。 提出下列问题。 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是怎么知道的? 当环境发现变化时,蚯蚓会哪些行为? 学生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学生在表述时注意用观察到的现象或数据作为证据来支持观点。 (提示学生在记录或描述时,注意将 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行为等与环境变化带来的生存条件改变联系起来。) 小结: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知道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蚯蚓避开不适宜的环境,选择适宜它生活的环境。 四、科学实践活动:其他动物怎样适应环境变化 1.根据教科书中的图进行讨论 我们熟悉的狗以什么行为来适应夏天的炎热? 非洲草原上的动物是怎样适应干旱季节到来的? 生活在沙漠的骆驼有哪些行为适应缺水少食的环境? 学生交流:在炎热的夏天,狗会时常伸出舌头,通过舌头上的唾液蒸发,可以带走一些身体的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生活于非洲草原上的角马。雨季期间,雨水充足,角马 栖息在广阔的草原上。到了旱季,为了寻找新鲜的草料,角马不得不聚集起来,成群结队地去寻找食物。 骆驼极能忍饥耐渴。它们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两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驼峰里贮存着脂肪,可以在得不到食物时,分解成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 2.了解更多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事例。 谈话:课前我们查找了一些资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吧。 小组交流后,让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介绍。 小结:当动物栖息地的环境中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发生了变化,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化。 【设计意图: 了解更多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事例。为得出结论搜集更多的证据。】 五、拓展与应用 谈话:在适应环境变化与维持个体生存的过程中,动物逐渐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和自我保护本领。阅读教科书第9页,除了蚯蚓适应环境外,你知道这几种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本领吗 什么叫拟态、保护色、伪装、假死呢? 学生了解拟态、保护色、伪装、假死等自我保护的本领,并交流。 结合教师准备的更多动物适应环境本领的图片,引导学生继续交流。 学生交流后,再提出问题:动物还有哪些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设计意图:拓展与应用的内容,目的在于激发探究动物适应环境的兴趣,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教科书呈现篇幅有限,教师可以根 据身边资料适当增补,以帮助学生更好 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作业布置 请你举例说出几种动物适应环境的行为。
教 学 反 思 《动物与环境》是《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第二课。课始,一副松鹤延年图激活了对主题任务的思考: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吗 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通过学生的猜想、观察、比较、交流、验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再通过对动物奇妙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以及对动物生存本领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和本领,体会到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 整堂课,通过学生的课前收集资料、资料整理、有效交流、信息分享、形成认识的科学探索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交流的动态探究过程,感受到动物的神奇、自然的神秘和生命的可贵,激发他们珍惜、热爱和探索生命的情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