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7 13: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秋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进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家、 人、 评论家。原名 ,重庆万州人。大学期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作出版诗集《 》,1937年出版散文集《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 》。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自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1教育网
2. 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加点生字词。
丁丁( ) 幽谷( ) 肥硕( ) 青鳊鱼( )
栖息( ) 归泊( ) 寥阔( ) 乌桕叶( )
枯涸( ) 清洌( ) 梦寐( )
3.解释下列词语
丁丁:
肥硕:
栖息:
清洌:
寥阔:
枯涸:
梦寐:
二、朗读感知,诵秋
1.示范读(注意朗读时的语速、语调、字音、节奏)一遍、二遍(划节奏)
2.组内自由读
4.全班齐读(饱含感情)
5.检测朗读(小组PK读)
三、自主合作探究,品秋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
4.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四、归纳拓展延伸,赞秋
1.归纳小结(填空)
秋在 (农家丰收图)
秋在 (霜晨归渔图)
秋在 (牧女悠闲图)
2.拓展赞秋:
仿歌曲《春天在哪里》,根据诗歌《秋天》改写《秋天在哪里》。
附:《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 ,看见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
   春天在小朋友眼睛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例句(第一节的改写):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欢天笑语的农家里,飘满了稻香呀,堆满了瓜果,还有那伐木的丁丁丁……
(第二节的改写):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
(第三节的改写):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
3.各小组互相修改,再唱秋
五、达标检测
(一)填空
1.诗人何其芳,现代 、 家。本诗选自《 》。
2.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 。
(二)阅读回答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2.作者写到“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怎样的图景?
3.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三)课外阅读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作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2.概括这首诗各节大意。
(1)
(2)
(3)
(4)
3.诗中“生活”的内涵是什么?
4.诗中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各举一例。
5.诗人在诗中是如何体现“广阔”二字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