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2023一2024学年度第-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5分钟,满分10分,另附加卷分5分
3、答题前,专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谁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全部答案在答题卡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986华,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中出七了一件青铜器一一克要.该青铜器上有铭义,大
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公),你贤明和畅达,你向我进献的治国安邦的道理,我记个
同意。(我)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考:成果可用于研究〔冫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那县制
2《汉书·食货志多载:“民年耕,则馀一年之畜。衣食足而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战三
载考绩。”这反映了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招是〔)
A.德政教化的成效
B,断狱决疑的能力
C.博闻辩臀的才情
D,倛独律己的修养
3椭检西周史.周朝的最高首领称“工”,周王发表讲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义称
“天子”,被观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怡人阎。这反映山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土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天下为公”
D,“”“国”并行
1.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行制”,认为因家成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
二事,皆王教之端,”米代以后,儒学上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法徘逐渐合
流。这地治理方式常在()
A.推诚辅君,效功石姓
卫.灭私徇公,帐守直道
(.守道与德,思退刑罚
)威别大下,以案刑狱
5.力历元年{173年),张居正创设并颁行考成法,出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饺发文辩,分别
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注、交内阁查考。据其道途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立文符,月悠
注销。按稽迟者,部院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六科举之:六科不觉察,则阁F举之。月
行玄,岁有稽”。这·改革〔
〕
A.强化内阁行歧中枢地位
3.导致了官僚机构的重
'.意在建立有效的考绩制度
1)实觅了富国张兵的日标
高川边,第1实(共6页)
6,蠲免是世代彻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镯免,除“偏灾赈
外,凡迪负(拖人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過因家庆典·或巡幸,或军
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對免政策学在〔》
1.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地方社会秋序
(.過制地方官员贪腐
D.挑高心众生活水平
.明代继承前代“以例犒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雄以应对不断出现的
问题,做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雏护补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
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1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乃.社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确保了审判结粜的公正
).导致了补会矛盾的激化
8唐宋时期,地方官杠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首在(
】
A,风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键个地方行攻机构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9.商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数其弟”“爪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他的形成
娎得益于〔
A.灶会经济的蔡荣
B.科举制度的推行
:.学校体系的完备
L).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10.1289年.元欧府在泛种植木棉的浙尔、江东、江西、湖、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
年向民问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汁会经济的发展
心.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柴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北米期,斧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氏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抑修
丰乐亭记载:“大完: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净也”范仲淹曾在名性“严陵钓”边修
建先贤柯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栏“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北宋(
)
.注:重推行社会款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
C鼓刚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12岸宋时期,户籍出现了茶户、菜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消。这反映出当时
A,白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衣业牛产衰退
.农业生产府品化程度提高
D,衣民对地的人身依附则强
13.明代不少【:子凭记诵时文魈文应试,而不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神
上套:“近时时义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了假此以侥幸,加痛卡…其书坊刊
刻·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A.上于应考投机取巧
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
(,能学正统地位动播
D.八段文体日益慍化
高二史·第2页(共6页)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BAAAC
6——10 BABBB
11——15 ACAAB
16——20 ADDDC
21——25 BCBDD
26——30 BDCD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答案】
(1)特点: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要求规范执法;礼、法、孝结合;对老弱妇孺及情况特殊的罪犯酌情论处。(4分)
(2)评价:是礼法结合的典范;维护封建统治;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对后世影响深远。(10分)
32.(12分)【答案】
(1)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4分)
(2)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8分)
33.(6分)【答案】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注重法治化、制度化;先试点后推广,稳步实施;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普及率高、涵盖面广,涉及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注重对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保障。
34.(8分)【答案】
意义: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