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
7 变异与进化
1.自然选择三种类型建模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D )
A.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在较稳定的生存环境中,图甲是自然选择最常见的形式
C.图乙中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D.图丙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
[解析] 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甲为稳定性选择,在较稳定的生存环境中,图甲是自然选择的最常见的形式,B正确;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图乙中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
2.“进化稳定策略”是指占群体绝大多数的个体选择某种生存策略,少数突变个体无法侵入这个群体,或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突变体要么改变原有生存策略而选择绝大多数个体的生存策略,要么在进化过程中消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
A.“进化稳定策略”有利于种群自身基因长期保存下去
B.突变个体的出现可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少数突变个体的生存策略在竞争中获胜的几率很小
D.“进化稳定策略”可实现种群内个体的相互依存、协同进化
[解析] “进化稳定策略”是指占群体绝大多数的个体选择某种生存策略,少数突变个体无法侵入这个群体,或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突变体要么改变原有生存策略而选择绝大多数个体的生存策略,要么在进化过程中消失,“进化稳定策略”有利于种群自身基因长期保存下去,A正确;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根据题意,突变体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要么淘汰,要么融入原种群中,故突变个体的出现可能会使整个群体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少数突变个体的生存策略很难适应环境,在竞争中获胜几率很低,C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进化稳定策略”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不能称为协同进化,D错误。
3.[2023·山东日照三模] 性选择是自然选择的一种特殊形式。达尔文认为,两性中的某一性别(通常是雄性个体或雄性生殖细胞相对过剩)的个体为交配而与种群中同性别的其他个体展开竞争,得到交配权的个体就能繁殖后代,使有利于竞争的性状逐渐巩固和发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
A.性选择使种群中的优良基因能够遗传给后代
B.雄孔雀的尾、雄鹿的叉角等性征都是性选择的结果
C.根据性选择理论,一般雄性有进攻性,雌性有挑剔性
D.性选择的存在导致所有物种雌雄个体的形态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
[解析] 某一性别的个体为交配而与种群中同性别的其他个体展开竞争,得到交配权的个体一般是优秀的个体,则性选择使种群中的优良基因能够遗传给后代,A正确;雌性偏好具有特定特征的雄性,雄性孔雀演化出夸张的特征适合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下生存和繁殖,所以雌性孔雀的偏好造成雄性孔雀演化出夸张的特征是性选择的结果,雄鹿的叉角在性选择中占优势,是性选择的结果,B正确;根据性选择理论,一般雄性有进攻性,进行个体之间的竞争,雌性有挑剔性,对雄性进行选择,C正确;性选择的存在导致某些物种雌雄个体的形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有些物种没有明显的差异,如雌雄鲤鱼形态基本一致,D错误。
4.果蝇的翅形有正常翅和缺刻翅,眼形有正常眼和棒眼,正常翅果蝇X染色体上的某区段丢失可导致缺刻翅,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1~3次可导致棒眼性状。在多数环境中突变型和正常型的生存能力大致相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B )
A.果蝇缺刻翅的形成是因为X染色体上的控制翅形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
B.杂合型缺刻翅雌果蝇与杂合型棒眼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的大小不完全相同
C.棒眼果蝇细胞中与眼睛有关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一定增多
D.二者的生存能力基本不变,说明X染色体的结构变化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 果蝇缺刻翅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错误;杂合型缺刻翅雌果蝇与杂合型棒眼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的大小不完全相同,二者均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缺刻翅果蝇的另一条X染色体发生了缺失,棒眼果蝇的另一条X染色体发生了重复,二者长短不同,B正确;棒眼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重复,若与眼睛有关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变,则其编码的蛋白质所含氨基酸数目不变,C错误;在某些自然环境中,缺刻翅和棒眼可能会出现适应环境的情况,这就说明X染色体的结构变化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5.某二倍体植物的两性植株和雌株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两性植株上有雌花和雄花,雌株上只有雌花。植株的高度由基因B/b控制,叶形由基因E/e控制。研究人员选取纯合高秆柳叶雌株和纯合矮秆掌状叶两性植株作亲本杂交得F1,让F1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高秆掌状叶两性株∶矮秆掌状叶两性株∶高秆柳叶雌株∶矮秆柳叶雌株=9∶3∶3∶1。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与E/e位于 一对 (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F2中,只有掌状叶两性株和柳叶雌株,没有出现掌状叶雌株和柳叶两性株 。若杂交后代出现了少量的掌状叶雌株和柳叶两性株,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
(2)用秋水仙素处理该植物,获得一基因型为BBbb的四倍体植株,若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两条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则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BB∶Bb∶bb =1∶4∶1 。
(3)为进一步验证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用上述实验中涉及的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并给出预期结果: 实验设计:选矮秆雌株与F1进行杂交(测交),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高秆两性株∶矮秆两性株∶高秆雌株∶矮秆雌株=1∶1∶1∶1 。
[解析] (1)由于F2中,只有掌状叶两性株和柳叶雌株,没有出现掌状叶雌株和柳叶两性株,因此判断A/a和E/e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杂交后代偶尔出现掌状叶雌株和柳叶两性株的可能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即四分体时期,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所以部分基因交换,就会出现掌状叶雌株和柳叶两性株的个体。(2)BBbb的四倍体植株,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就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而言,一共4条,因此若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两条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则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BB∶Bb∶bb =1∶4∶1。(3)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通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的测交来验证。即将F1与矮秆雌株杂交,统计后代性状及比例。若后代高秆两性株∶高秆雌株∶矮秆两性株∶矮秆雌株=1∶1∶1∶1,即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