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一.试题(共9小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跃(yào yuè) 出 迸(bèn bèng) 射 扑哧(chī hè)
中(zhòng zhōng) 枪 夹(jiá jiā) 紧 匍匐(fú fǔ)
2.看拼音,写词语。
yǐn bì fēng kuáng chèn zhe
gòu chéng jiāo zhī zhàn háo
3.形近字组词。
鬓 裳
鬃 棠
搪 衰
塘 哀
瞻 烁
檐 砾
4.照样子,写拟声词。
嗒嗒嗒 扑哧扑哧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忽 忽 接 连 地 山
由 而 昂 挺 惊 动
6.把词语补充完整。
布满 两鬓
出 外 热气
夜色 无 无
不醒 一息
目不 重重
7.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强 缝
咽 嚼
8.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用心体会,再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这句话中的“瞪”和“迸射出”能否换成“看”和“发出”?为什么?)
(2)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你从加点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9.读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A在桥底中央,左手B起炸药包,C住桥底,右手猛地一D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在文段中A、B、C、D四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动词,下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立 举 抵 拉
B.站 举 顶 扯
C.站 托 顶 拉
D.立 拖 抵 拽
(2)文段中的“ ”一词形容情况非常急迫,它的近义词有: 、 等。
(3)文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A.说话断断续续
B.话语突然中断
C.省略后面内容
(4)这个选段主要讲董存瑞
A.炸暗堡的困难
B.放炸药包的困难
C.炸暗堡的经过
(5)文段通过对董存瑞神态、言行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多选)
A.热爱祖国
B.视死如归
C.英勇顽强
D.不怕牺牲
(基础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9小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跃(yào yuè) yuè 出 迸(bèn bèng) bèng 射 扑哧(chī hè) chī
中(zhòng zhōng) zhòng 枪 夹(jiá jiā) jiā 紧 匍匐(fú fǔ) fú
【解答】“跃”的意思是跳,读音为“yuè”。“迸”的意思是爆发,往外溅散,读音为“bèng”。“哧”的意思是形容笑声或撕裂声等,读音为“chī”。
“中”读“zhōng”时,指中间;读“zhòng”时,意思是正对上,恰好合上。因此,“中枪”的“中”应读“zhòng”。“夹”读“jiā”时,意思是从两旁钳住;读“jiá”时,意思是从相对的两方使力,使中间的物体受钳而不动。因此,“夹紧”的“夹”应读“jiā”。“匐”的意思是匍匐,读音为“fú”。
故答案为:
yuè bèng chī
zhòng jiā fú
2.看拼音,写词语。
yǐn bì 荫蔽 fēng kuáng 疯狂 chèn zhe 趁着
gòu chéng 构成 jiāo zhī 交织 zhàn háo 战壕
【解答】故答案为:
荫蔽 疯狂 趁着
构成 交织 战壕
3.形近字组词。
鬓 两鬓 裳 衣裳
鬃 鬃毛 棠 海棠
搪 搪瓷 衰 衰老
塘 水塘 哀 哀悼
瞻 瞻仰 烁 闪烁
檐 屋檐 砾 瓦砾
【解答】故答案为:
两鬓 鬃毛 衣裳 海棠 搪瓷 水塘
衰老 哀悼 瞻仰 屋檐 闪烁 瓦砾
4.照样子,写拟声词。
嗒嗒嗒 扑哧扑哧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解答】故答案为: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忽 左 忽 右 接 二 连 三 地 动 山 摇
由 远 而 近 昂 首 挺 胸 惊 天 动 地
【解答】忽左忽右 接二连三 地动山摇
由远而近 昂首挺胸 惊天动地
故答案为:
左 右 二 三 动 摇
远 近 首 胸 天 地
6.把词语补充完整。
布满 皱纹 两鬓 斑白
喜 出 望 外 热气 腾腾
夜色 弥漫 无 边 无 涯
昏迷 不醒 奄奄 一息
目不 转睛 重重 叠叠
【解答】布满皱纹 两鬓斑白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夜色弥漫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 目不转睛 重重叠叠
故答案为:
皱纹 斑白
喜 望 腾腾
弥漫 边 涯
昏迷 奄奄
转睛 叠叠
7.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强 qiáng 强大jiàng 倔强qiǎng 勉强 缝 féng 缝补fèng 缝隙
咽 yè 哽咽yān 咽喉yàn 狼吞虎咽 嚼 jiáo细嚼慢咽jué 咀嚼jiào 倒嚼
【解答】强:qiáng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壮。~大。qiǎng硬要,迫使,尽力:~辩。勉~. jiàng固执,强硬不屈:~嘴。倔~。
缝:fèng 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子。~隙。裂~.féng用针线连缀:~纫。~缀。~制。~补。
咽:yān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喉。 yàn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唾沫。狼吞虎~.yè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哽~.呜~。
嚼:jiáo用牙齿咬碎:细~慢咽。 jué 义同(一),用于某些复合词:咀~.jiào[倒(dǎo)~]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
故答案为:
qiáng 强大 jiàng 倔强 qiǎng 勉强 féng 缝补 fèng 缝隙。
yè 哽咽 yān 咽喉 yàn 狼吞虎咽 jiáo 细嚼慢咽 jué 咀嚼 jiào 倒嚼
8.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用心体会,再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这句话中的“瞪”和“迸射出”能否换成“看”和“发出”?为什么?)
不可以。这句话是对董存瑞的神态描写,“瞪”“迸射出”表现出了董存瑞对敌人的无比仇恨,而“看”和“发出”语气平淡,不能体现这种感情。
(2)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你从加点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了敌人的凶猛,敌方攻势的猛烈,以及董存瑞勇敢无畏的精神。
【解答】(1)这句话是对董存瑞的神态描写,“瞪”“迸射出”表现出了董存瑞对敌人的无比仇恨,而“看”和“发出”语气平淡,不能体现这种感情。不可以换。
(2)从“一齐、扫射、火网”这几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敌人的凶猛,敌方攻势的猛烈,以及董存瑞勇敢无畏的精神。
故答案为:
(1)不可以。这句话是对董存瑞的神态描写,“瞪”“迸射出”表现出了董存瑞对敌人的无比仇恨,而“看”和“发出”语气平淡,不能体现这种感情。
(2)我体会到了敌人的凶猛,敌方攻势的猛烈,以及董存瑞勇敢无畏的精神。
9.读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A在桥底中央,左手B起炸药包,C住桥底,右手猛地一D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在文段中A、B、C、D四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动词,下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A.立 举 抵 拉
B.站 举 顶 扯
C.站 托 顶 拉
D.立 拖 抵 拽
(2)文段中的“ 万分紧急 ”一词形容情况非常急迫,它的近义词有: 千钧一发 、 迫在眉睫 等。
(3)文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C
A.说话断断续续
B.话语突然中断
C.省略后面内容
(4)这个选段主要讲董存瑞 C
A.炸暗堡的困难
B.放炸药包的困难
C.炸暗堡的经过
(5)文段通过对董存瑞神态、言行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多选) ABCD
A.热爱祖国
B.视死如归
C.英勇顽强
D.不怕牺牲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识记与理解。阅读原文,结合对动词的理解进行判断。结合固定搭配“站在、托起、顶住、拉导火索”可知依次填入的动词是:站、托、顶、拉。故选C。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近义词。近义词指意思相近的词语。根据意思“形容情况非常急迫”可知,对应词语是“万分紧急”,意思是一件事情或形势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形容情况非常危急不容半点耽误,否则会损失惨重。近义词:十万火急、千钧一发、一触即发、迫在眉睫等。
(3)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省略号的作用有:说话断断续续、话语突然中断、省略后面内容。阅读“一秒钟、两秒钟……”句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三秒钟、四秒钟、五秒钟”等内容,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短文主要写了董存瑞炸暗堡的经过。故选C。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抓住人物事件、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分析人物品质。从董存瑞炸暗堡的过程以及他的语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可看出董存瑞是一个视死如归、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人。故选A、B、C、D。
故答案为:
(1)C;
(2)万分紧急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3)C;
(4)C;
(5)ABCD。(进阶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一.试题(共10小题)
1.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
脆 弱 颧 骨
蹲 坐 挽 救
瞻 仰 抽 噎
2.(《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一隆化中心。”句子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判断对错)
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这句主要是动作描写。 (判断对错)
4.(《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句中的省略号写出了机枪的断断续续。 (判断对错)
5.选择正确的解释。
“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①背;②仗恃,依靠;③遭受;④具有;⑤欠钱;⑥败,跟“胜”相反;⑦违背,背弃“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 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 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 种解释。
6.照样子,写词语。
(1)惊天动地(含有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
(2)接二连三(含有数字)
7.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2)“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3)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棉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
8.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 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②指导员对老班长说:“ 多么艰苦,你 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③ 我们找不到东西吃, 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
④老班长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⑤我 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得把你们带出草地。
⑥ 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 会起不来。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马背上的小红军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儿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着什么东西呢?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 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1)用“______”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A.漂亮
B.活泼
C.聪明
D.虚弱
(2)“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从“ ”一词可以看出小红军对陈赓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从“瘦脸”一词可以看出陈赓 的状态。此时,小红军心里可能会想: 。
(3)认真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简要概括小红军四次骗陈赓用的理由。
(4)读了短文,从小红军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他什么品质?
10.小练笔。(《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吧。
(进阶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
脆 cuì 弱 颧 quán 骨
蹲 dūn 坐 挽 wǎn 救
瞻 zhān 仰 抽 噎 yē
【解答】故答案为:
cuì quán dūn wǎn zhān yē
2.(《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一隆化中心。”句子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 (判断对错)
【解答】“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一隆化中心。”句子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这句主要是动作描写。 √ (判断对错)
【解答】由句中的“夹紧、前进、滚”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故答案为:√。
4.(《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句中的省略号写出了机枪的断断续续。 × (判断对错)
【解答】“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声音的省略。
故答案为:×
5.选择正确的解释。
“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F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贝 ,再查 2 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①背;②仗恃,依靠;③遭受;④具有;⑤欠钱;⑥败,跟“胜”相反;⑦违背,背弃“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 ① 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 ⑥ 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 ⑤ 种解释。
【解答】“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F”,它的部首是“贝”,笔顺是:撇、横撇、竖、横折、撇、点;除部首外还有“2”画。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故选“①”;
“小牛队负于黄蜂队”意思是“小牛队败于黄蜂队”,故选“⑥”;
负债累累:形容欠钱甚多。故选“⑤”。
故答案为:
F 贝 2 ①⑥⑤
6.照样子,写词语。
(1)惊天动地(含有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 大惊小怪 弄巧成拙
(2)接二连三(含有数字) 七上八下 十全十美
【解答】(1)“惊天动地”是含有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类似的词语:大惊小怪、弄巧成拙。
(2)“接二连三”是含有数字的词语,类似的词语:七上八下、十全十美。
故答案为:
(1)大惊小怪 弄巧成拙;
(2)七上八下 十全十美。
7.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神态描写
(2)“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语言描写
(3)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棉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 动作描写
【解答】(1)这句话是对董存瑞神态的描写。
(2)这句话是对董存瑞语言的描写。
(3)这句话是对董存瑞动作的描写。
故答案为:
(1)神态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8.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因为 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 所有 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②指导员对老班长说:“ 无论 多么艰苦,你 也 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③ 如果 我们找不到东西吃, 就 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
④老班长 虽然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还 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⑤我 既然 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就 得把你们带出草地。
⑥ 只要 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 就 会起不来。
【解答】①“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与“大伙都叫他‘老班长’”意思上表示因果关系,根据语义应选“因为……所以……”;
②“多么艰苦”与“要把他们带出草地”意思上表示条件关系,根据语义应选“无论……也……”;
③“我们找不到东西吃”与“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意思上表示假设关系,根据语义应选“如果……就……”;
④“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与“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意思上表示转折关系,根据语义应选“虽然……还……”;
⑤“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与“把你们带出草地”意思上表示因果关系,根据语义应选“既然……就……”;
⑥“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与“会起不来”意思上表示条件关系,根据语义应选“只要……就……”。
故答案为:
①因为……所以……;
②无论……也……;
③如果……就……;
④虽然……还……;
⑤既然……就……;
⑥只要……就……。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马背上的小红军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儿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着什么东西呢?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 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1)用“______”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D
A.漂亮
B.活泼
C.聪明
D.虚弱
(2)“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从“ 盯着 ”一词可以看出小红军对陈赓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从“瘦脸”一词可以看出陈赓 饥饿 的状态。此时,小红军心里可能会想: 这位同志看起来如此消瘦,肯定也很虚弱,我不能吃他的东西,拖累他 。
(3)认真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简要概括小红军四次骗陈赓用的理由。
(4)读了短文,从小红军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他什么品质?
【解答】(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这句话“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是对小红军外貌描写的句子。从这句话,可体会到小红军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饱受寒冷的折磨,看出他的虚弱。
(2)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句子中“盯着”一词表示持续的目光注视。可以看出小红军对陈赓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瘦脸”明显感觉到人比较饥饿的状态,有些虚弱。由此可以展开联想,小红军肯定不忍心去吃陈赓的东西。
(3)考查对画线句的概括。根据画线句内容,简单概括:谁干什么第一句小红军说自己体力好;第二句小红军要和陈赓比赛;第三句小红军拒绝与陈赓同行;第四句小红军向陈赓展示自己鼓鼓的包。
(4)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阅读短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结合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小红军饥饿、疲惫,直至饿死在行军路上,也不接受陈赓的帮助,可以看出他具有坚强、不拖累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故答案为:
(1)D;
(2)盯着 饥饿 这位同志看起来如此消瘦,肯定也很虚弱,我不能吃他的东西,拖累他;
(3)小红军说自己体力好 小红军要和陈赓比赛 小红军拒绝与陈赓同行 小红军向陈赓展示自己鼓鼓的包。
(4)小红军具有坚强、不拖累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10.小练笔。(《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吧。
【解答】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写了面对敌人的桥型暗堡,董存瑞在无法安放炸药包的情况下,毅然高举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篇文章通过叙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表现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与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
故答案为:
董存瑞是个英雄,为了战友、为了祖国,甘愿牺牲。(培优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一.试题(共9小题)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òng zhōng
kōng kòng
中弹 空地
中央 空气
2.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 )
A.迸射 责任 制度 眼疾手快
B.嘹亮 送葬 哀思 粉骨碎身
C.开辟 寄托 钢铸 精兵减政
D.战壕 匍匐 恳切 一目了然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避(bì pì) 免 僻(pì bì) 静 苦刑(xínɡ kāi)
迸(bìng bèng) 发 匍(pú bú) 匐 狡猾(huā huá)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两句修辞手法不一样的句子是( )
A.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B.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C.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
5.选词填空。
嘹亮;响亮;洪亮
(1)你听,这 的军号声,多么激动人心啊!
(2)谢厂长的嗓音特别 ,给全厂几百名职工讲话从不用麦克风。
(3)我觉得最 ,最鼓舞人的一首歌是《歌唱祖国》。
6.照样子,写含有“天”“地”的四字词语。惊天动地
7.根据课文内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填空,再选择正确的答案。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是按 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解放军战士在攻打敌军司令部时被敌人暗堡的火力阻挡住了。再写董存瑞主动要求炸掉暗堡。在郅顺义的掩护下,董存瑞来到暗堡下面的桥下。接着写由于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暗堡。最后写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取得了胜利。歌颂了董存瑞 的精神。
(2)“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语意未尽
C.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8.按要求写句子。
(1)董存瑞炸掉了敌人的暗堡。
①改成“把”字句:
②改成“被”字句:
(2)缩写下面的句子。
①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②攻城的炮声震撼着整个隆化城。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地夜行
王愿坚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我问他:“同志,你在哪个部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①“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两个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②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有删改)
(1)短文围绕“行”分别写了 、 、 、 、 。
(2)读一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人物的什么品质。
A.句子①:
B.句子②:
(3)结合短文及时代背景,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培优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9小题)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òng zhōng
kōng kòng
中弹 zhòng 空地 kòng
中央 zhōng 空气 kōng
【解答】中:[zhōng]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zhòng]正对上;恰好合上。故“中弹”“中间”的“中”应分别选“zhòng、zhōng”。
空:[kōng]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kòng]闲着,没被利用的。故“空地”“空气”的“空”应分别选“kòng、kōng”。
故答案为:
zhòng kòng
zhōng kōng
2.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 )
A.迸射 责任 制度 眼疾手快
B.嘹亮 送葬 哀思 粉骨碎身
C.开辟 寄托 钢铸 精兵减政
D.战壕 匍匐 恳切 一目了然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精兵简政:缩减机构,精简人员。故“精兵减政”的“减”错误。
故选:C。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避(bì pì) bì 免 僻(pì bì) pì 静 苦刑(xínɡ kāi) xínɡ
迸(bìng bèng) bèng 发 匍(pú bú) pú 匐 狡猾(huā huá) huá
【解答】故答案为:
bì pì xínɡ
bèng pú huá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两句修辞手法不一样的句子是( )
A.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B.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C.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
【解答】A.把“战士们”比作“潮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C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A。
5.选词填空。
嘹亮;响亮;洪亮
(1)你听,这 嘹亮 的军号声,多么激动人心啊!
(2)谢厂长的嗓音特别 洪亮 ,给全厂几百名职工讲话从不用麦克风。
(3)我觉得最 响亮 ,最鼓舞人的一首歌是《歌唱祖国》。
【解答】(1)嘹亮:声音圆润而响亮。根据语义应选“嘹亮”。
(2)洪亮:(声音)宏大;响亮。根据语义应选“洪亮”。
(3)响亮:声音宏大高亢。根据语义应选“响亮”。
故答案为:
(1)嘹亮;
(2)洪亮;
(3)响亮。
6.照样子,写含有“天”“地”的四字词语。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震天动地
【解答】故答案为:
顶天立地 震天动地
7.根据课文内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填空,再选择正确的答案。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是按 事情发展 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解放军战士在攻打敌军司令部时被敌人暗堡的火力阻挡住了。再写董存瑞主动要求炸掉暗堡。在郅顺义的掩护下,董存瑞来到暗堡下面的桥下。接着写由于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暗堡。最后写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取得了胜利。歌颂了董存瑞 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的精神。
(2)“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C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语意未尽
C.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解答】(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解放军战士在攻打敌军司令部时被敌人暗堡的火力阻挡住了。再写董存瑞主动要求炸掉暗堡。在郅顺义的掩护下,董存瑞来到暗堡下面的桥下。接着写由于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暗堡。最后写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取得了胜利。歌颂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句子中的省略号是对“嗒嗒嗒”的省略。
故答案为:
(1)事情发展 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2)C。
8.按要求写句子。
(1)董存瑞炸掉了敌人的暗堡。
①改成“把”字句:
董存瑞把敌人的暗堡炸掉了。
②改成“被”字句:
敌人的暗堡被董存瑞炸掉了。
(2)缩写下面的句子。
①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火光照亮了脸。
②攻城的炮声震撼着整个隆化城。
炮声震撼着隆化城。
【解答】(1)①改为“把”字句,把“敌人的暗堡”放在“炸掉了”的前面,用“把”相连。
②改为“被”字句,把“敌人的暗堡”放在句子前面,用“被”相连。
(2)①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他那钢铸一般的”。
②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攻城的”“整个”。
故答案为:
(1)①董存瑞把敌人的暗堡炸掉了。
②敌人的暗堡被董存瑞炸掉了。
(2)①火光照亮了脸。
②炮声震撼着隆化城。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地夜行
王愿坚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我问他:“同志,你在哪个部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①“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两个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②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有删改)
(1)短文围绕“行”分别写了 迷路掉队遇到了老红军 、 老红军掉进泥潭 、 小鬼赶路 、 通向峡北的方向 、 革命胜利成功 。
(2)读一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人物的什么品质。
A.句子①: 老红军乐于助人的宝贵品质。
B.句子②: 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结合短文及时代背景,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表面上是说风雨之夜的黑暗,实际上暗示革命时期遇到的重重困难。这条大路表面上指通往陕北的路,实际上只通向解放全中国的革命之路。这句话说明“我”从牺牲的战友身上,找到了前进的动力,看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解答】(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短文内容可知,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名小战士过草地而壮烈牺牲的故事,赞扬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文章围绕“行”分别写了:迷路掉队遇到了老同志、老同志掉进泥潭、小鬼赶路、通向峡北的方向、革命胜利成功。《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的回忆录,讲述了在红军革命的途中因为救人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①结合前文内容可知,因为“我”跟队伍落下了一大段,有陷入草地深潭的危险,老红军为了让“我”不掉队,背“我”前进,体现了老红军乐于助人的宝贵品质。②结合前文内容可知,老红军背着“我”前行的路上,陷入了沼泽,危难时刻还把“我”顶出了沼泽地,并嘱咐“我”要继续革命。从中体会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和时代背景可知,过草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这句话表面上是说风雨之夜的黑暗,实际上暗示革命时期遇到的重重困难。这条大路表面上指通往陕北的路,实际上只通向解放全中国的革命之路。这句话说明“我”从牺牲的战友身上,找到了前进的动力,看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故答案为:
(1)迷路掉队遇到了老红军 老红军掉进泥潭 小鬼赶路 通向峡北的方向 革命胜利成功。
(2)老红军乐于助人的宝贵品质。
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表面上是说风雨之夜的黑暗,实际上暗示革命时期遇到的重重困难。这条大路表面上指通往陕北的路,实际上只通向解放全中国的革命之路。这句话说明“我”从牺牲的战友身上,找到了前进的动力,看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革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