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北京的春节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读拼音,写词语。
(1)过年了,人们见了面,bǐ cǐ 说着吉祥话,互相hè nián 。
(2)yuán xiāo 节到了,rán fàng 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天空,小弟弟zhǎ ba 着眼睛,好奇地看着。
2.看一看,写一写。
3.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再组词。
泛( ) 洛( ) 惜( ) 滩( )
4.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这 粥,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孩子们忙乱,大人们 紧张。
(3)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5.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展览:
(2)掺和:
(3)万象更新:
(4)万不得已:
(5)截然不同:
(6)悬灯结彩:
6.按要求写词语。
(1)新年到了,我想用 、 、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喜庆、热闹的场面。
(2)“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读了这句话,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有 、 、 等。
(3)新年新气象,我能用 、 、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
7.比一比,再组词。
熬 傲 拌 伴
然 燃 宵 销
耍 要 闯 闹
8.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详写还是略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所有人为过年做准备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贴春联、大扫除、预备年货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元宵节
正月十九 学生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9.“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判断对错)
10.细读鉴赏,感知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1)课文《北京的春节》为我们具体展示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热闹的画面。但对过年前后的几个日子,作者并不是平均用墨,有的日子写得浓墨重彩,如正月十五;有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如正月十九。仔细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有详有略地叙述呢?
(2)反复读一读详细描写春节热闹场面的段落,并将你的阅读感受写下来。
语言实践:我也能运用详略结合的方法介绍家乡过某一个传统节日时的习俗。
(基础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北京的春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读拼音,写词语。
(1)过年了,人们见了面,bǐ cǐ 彼此 说着吉祥话,互相hè nián 贺年 。
(2)yuán xiāo 元宵 节到了,rán fàng 燃放 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天空,小弟弟zhǎ ba 眨巴 着眼睛,好奇地看着。
【解答】故答案为:
(1)彼此 贺年;
(2)元宵 燃放 眨巴。
2.看一看,写一写。
【解答】故答案为:
3.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再组词。
泛( 芝 ) 芝麻 洛( 格 ) 格子 惜( 借 ) 借钱 滩( 摊 ) 摊开
【解答】故答案为:
芝 芝麻 借 借钱
格 格子 摊 摊开
4.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这 不是 粥, 而是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孩子们忙乱,大人们 也 紧张。
(3)北京 虽 是城市, 可是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而且 过得分外热闹。
【解答】(1)句子是并列关系,可用“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2)句子是并列关系,可用“……也……”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3)前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可是……”,相连后一个分句与前面是递进关系,可以用“而且”相连。
故答案为:
(1)不是 而是;
(2)也;
(3)虽 可是 而且。
5.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展览: 陈列物品供人观赏。
(2)掺和: 混杂、或插手、参与。
(3)万象更新: 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4)万不得已: 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5)截然不同: 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6)悬灯结彩: 意思是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解答】(1)展览:陈列物品供人观赏。
(2)掺和:混杂、或插手、参与。
(3)万象更新: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4)万不得已: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5)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6)悬灯结彩:意思是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故答案为:
(1)陈列物品供人观赏。
(2)混杂、或插手、参与。
(3)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4)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5)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6)意思是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6.按要求写词语。
(1)新年到了,我想用 悬灯结彩 、 锣鼓喧天 、 鞭炮齐鸣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喜庆、热闹的场面。
(2)“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读了这句话,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有 寒风刺骨 、 天寒地冻 、 冰天雪地 等。
(3)新年新气象,我能用 一元复始 、 万象更新 、 欣欣向荣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
【解答】(1)悬灯结彩:形容喜庆、热闹。锣鼓喧天:敲锣打鼓,响声震天。形容欢乐、喜庆的场面。鞭炮齐鸣:许多鞭炮齐放,形容十分热闹兴奋,常常用在节日、婚礼、典礼、庆典、大型活动等十分喜庆热闹的场景。
(2)寒风刺骨:寒风像刺进了骨头一样。形容非常寒冷。天寒地冻:形容天气特别寒冷。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3)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万象更新:各种事物或景象都变换了新的面貌。欣欣向荣:形容草木健康生长的样子。多比喻事业兴旺发达。
故答案为:
(1)悬灯结彩 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
(2)寒风刺骨 天寒地冻 冰天雪地;
(3)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欣欣向荣。
7.比一比,再组词。
熬 熬粥 傲 骄傲 拌 搅拌 伴 伙伴
然 自然 燃 燃烧 宵 元宵 销 销售
耍 玩耍 要 要求 闯 乱闯 闹 热闹
【解答】例如“熬”与“傲”,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熬:读[áo]时,指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可组词“熬粥”。傲:指自高自大。可组词“骄傲”。
故答案为:
熬粥 骄傲 搅拌 伙伴
自然 燃烧 元宵 销售
玩耍 要求 乱闯 热闹
8.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详写还是略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详写 课文讲的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最能表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的,莫过于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了。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几个高潮,所以要详写。相比之下,其他的日子显得有些寻常,没必要一一详述。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所有人为过年做准备 略写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吃糖 详写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贴春联、大扫除、预备年货 略写
除夕 穿新衣、放鞭炮、出团圆饭、祭祖、守岁 详写
正月初一 拜年、待客、逛庙会 详写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略写
元宵节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学生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略写
【解答】故答案为: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详写还是略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详写 课文讲的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最能表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的,莫过于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了。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几个高潮,所以要详写。相比之下,其他的日子显得有些寻常,没必要一一详述。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所有人为过年做准备 略写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吃糖 详写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贴春联、大扫除、预备年货 略写
除夕 穿新衣、放鞭炮、出团圆饭、祭祖、守岁 详写
正月初一 拜年、待客、逛庙会 详写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略写
元宵节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学生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略写
9.“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 (判断对错)
【解答】除夕(腊月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二月底)、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初五)、重阳节(九月初九)正确的顺序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故为×。
故答案为:
×
10.细读鉴赏,感知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1)课文《北京的春节》为我们具体展示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热闹的画面。但对过年前后的几个日子,作者并不是平均用墨,有的日子写得浓墨重彩,如正月十五;有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如正月十九。仔细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有详有略地叙述呢? 这样叙述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让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风俗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反复读一读详细描写春节热闹场面的段落,并将你的阅读感受写下来。
我感觉到了老北京人与我们过春节时的不同点,让我体会到了北京城过春节时的热闹、团圆与喜庆。使我对老北京过春节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语言实践:我也能运用详略结合的方法介绍家乡过某一个传统节日时的习俗。 端午节到了,这一天早上,人们在门上、窗上挂上艾蒿,驱赶蚊虫,寓意驱除病魔。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还要在这一天包粽子、吃艾叶蛋。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最隆重的活动要数赛龙舟了,参赛的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喊着响亮而整齐的口号,奋力向前划着龙舟,你追我,我追你,非常热闹。龙舟像离弦的箭,一个劲儿地向前冲。每只龙舟下面都绑着不少粽子,随着龙舟向前,龙舟上不时地有人剪断绑粽子的线,让粽子掉进水里。
【解答】(1)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学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解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可知,正月十五有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的风俗。选文中对元宵节花灯内容的描述所占篇幅比较大,而放花炮和吃元宵是一笔带过的,所以作者详写的是看花灯,略写的是放花炮、吃元宵,这样叙述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让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风俗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即可。
运用详略结合的方法介绍家乡过某一个传统节日时的习俗。
故答案为:
(1)这样叙述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让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风俗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我感觉到了老北京人与我们过春节时的不同点,让我体会到了北京城过春节时的热闹、团圆与喜庆。使我对老北京过春节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端午节到了,这一天早上,人们在门上、窗上挂上艾蒿,驱赶蚊虫,寓意驱除病魔。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还要在这一天包粽子、吃艾叶蛋。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最隆重的活动要数赛龙舟了,参赛的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喊着响亮而整齐的口号,奋力向前划着龙舟,你追我,我追你,非常热闹。龙舟像离弦的箭,一个劲儿地向前冲。每只龙舟下面都绑着不少粽子,随着龙舟向前,龙舟上不时地有人剪断绑粽子的线,让粽子掉进水里。(培优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北京的春节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读准字音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初旬(xún xùn) 翡翠(fēi fěi) 榛子(qín zhēn) 骡马(lèi luó)
蜜饯(jiàn qián) 掺和(cān chān) 娴熟(xiān xián) 正月(zhēng zhè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下洵 翡翠 爆竹 万象更新
B.摊贩 娴熟 杂拌儿 捷然不同
C.闲在 除夕 零七碎八 万不得已
D.规矩 剪短 各型各色 张灯结采
3.日夜不绝 ( )
A.穷尽 B.走不通的 C.断绝
4.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
A.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人们来观看戏剧化装排演,表现了春节的热闹。
B.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就有了过春节时的热闹气氛,表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
5.选择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正确用法。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1)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2)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3)“呜——”火车开动了。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零:①零碎;小数目的(跟“整”相对)。②表示没有数量。③(草木花叶)枯萎而落下。
零七八碎
零落
零失误
(2)截:①切断;割断(长条形的东西)。②阻拦。③量词,段。④分明地,显然地。
截然不同
截断
截留
7.补充本课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更新 日夜 万不
截然 灯 庙 灯结
(1)“截然 ”中“截”的意思是 。
A.割断,弄断
B.段
C.阻拦
D.截止
(2)选词填空。
①春回大地 ,到处都是花的世界。
②这两篇文章,尽管风格上 ,但内容上却有相通之处。
8.按要求写句子。
(1)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成双重否定句)
(2)小孩子特别爱逛庙会。逛庙会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仿写句子)
9.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选段主要写了除夕的哪些习俗?
(3)“万不得已”的意思是: 。
从中加点的词你读出了什么? 。
(4)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①“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②除夕的“ ”与初一的“ ”形成了对比。
10.小练笔:
根据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再联系实际,想想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把其中有趣的写一写。
(培优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北京的春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读准字音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初旬(xún xùn) xún 翡翠(fēi fěi) fěi 榛子(qín zhēn) zhēn 骡马(lèi luó) luó
蜜饯(jiàn qián) jiàn 掺和(cān chān) chān 娴熟(xiān xián) xián 正月(zhēng zhèng) zhēng
【解答】“正”为多音字。读“zhēng”时,意为正月。读“zhèng”时,意为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故“正月”的“正”应读“zhēng”。
故答案为:
xún fěi zhēn luó
jiàn chān xián zhē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下洵 翡翠 爆竹 万象更新
B.摊贩 娴熟 杂拌儿 捷然不同
C.闲在 除夕 零七碎八 万不得已
D.规矩 剪短 各型各色 张灯结采
【解答】A.有误,下旬:每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因此,“下洵”应是“下旬”。
B.有误,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像切断的一样。形容事物之间毫无相同之处。因此,“捷然不同”应是“截然不同”。
C.正确。
D.有误,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带。形容喜庆的热闹景象。因此,“张灯结采”应是“张灯结彩”。
故选:C。
3.日夜不绝 ( )
A.穷尽 B.走不通的 C.断绝
【解答】日夜不绝:白天黑夜不间断。“绝”断绝。
故选:C。
4.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
A.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人们来观看戏剧化装排演,表现了春节的热闹。
B.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就有了过春节时的热闹气氛,表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
【解答】B
5.选择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正确用法。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1)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A
(2)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B
(3)“呜——”火车开动了。 C
【解答】(1)“各种玩意儿”指的是风筝、空竹、口琴,所以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2)前面说的是要准备的东西,后面说了店铺要在正月初六开张,所以破折号的作用是话题转变。
(3)“呜”是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声音,所以破折号的作用是声音延长。
故答案为:
(1)A;
(2)B;
(3)C。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零:①零碎;小数目的(跟“整”相对)。②表示没有数量。③(草木花叶)枯萎而落下。
零七八碎 ①
零落 ③
零失误 ②
(2)截:①切断;割断(长条形的东西)。②阻拦。③量词,段。④分明地,显然地。
截然不同 ④
截断 ①
截留 ②
【解答】(1)零七碎八: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零”零碎。故选①。
零落:花叶凋谢,脱落。“零”(草木花叶)枯萎而落下。故选③。
零失误:没有失误。“零”没有数量。故选②。
(2)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分明地,显然地。故选③。
截流:堵截水流,使改变流向。“截”阻拦。故选②。
截断:切断,割断。“截”切断。故选①。
故答案为:
(1)①③②;
(2)④①②。
7.补充本课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万象 更新 日夜 兼程 万不 得已
截然 不同 残 灯 末 庙 张 灯结 彩
(1)“截然 不同 ”中“截”的意思是 A 。
A.割断,弄断
B.段
C.阻拦
D.截止
(2)选词填空。
①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到处都是花的世界。
②这两篇文章,尽管风格上 截然不同 ,但内容上却有相通之处。
【解答】万象更新 日夜兼程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残灯末庙 张灯结彩
(1)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割断,弄断。故选A。
(2)①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②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故答案为:
万象 兼程 得已
不同 残 末 张 彩
(1)不同 A;
(2)①万象更新;
②截然不同。
8.按要求写句子。
(1)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成双重否定句)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2)小孩子特别爱逛庙会。逛庙会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因为逛庙会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所以小孩子特别爱逛庙会。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仿写句子) 天上的云朵真是变化万千啊,有的像快乐的小鸟,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自由的小鱼,有的像可爱的小兔。
【解答】(1)考查了改成双重否定句。把“必定”改为“不会不”即可。
(2)考查了用关联词连句子。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连接,中间的句号改为逗号,如:因为逛庙会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所以小孩子特别爱逛庙会。
(3)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是用连续五个“有的……”引导的排比句,可仿写句子:天上的云朵真是变化万千啊,有的像快乐的小鸟,有点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自由的小鱼,有的像可爱的小兔。
故答案为:
(1)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2)因为逛庙会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所以小孩子特别爱逛庙会。
(3)天上的云朵真是变化万千啊,有的像快乐的小鸟,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自由的小鱼,有的像可爱的小兔。
9.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描写了除夕的热闹场景。
(2)选段主要写了除夕的哪些习俗?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灯火通宵、鞭炮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3)“万不得已”的意思是: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
从中加点的词你读出了什么? 从中感受到了人们对吃团圆饭、守岁风俗的重视 。
(4)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①“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形容两件事情毫无共同之处 。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
②除夕的“ 热闹 ”与初一的“ 全城都在休息 ”形成了对比。
【解答】(1)考查了概括文段主要内容和对中心句的理解。本段主要描写的是除夕的热闹场景。本段是围绕着“除夕真热闹”一句来写,从“家家”“赶”“到处”“香味”等词语体会除夕这一日的热闹。从“除非”“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要……”等词语感受到人们对吃团圆饭,守岁等风俗的重视。故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
(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本段描写了春节中除夕这天的很多风俗,如: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灯火通宵、鞭炮不绝、吃团圆饭、守岁等。
(3)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的意思。从“除非”“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要……”等词语感受到人们对吃团圆饭,守岁等风俗的重视。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①“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情毫无共同之处。本文指除夕的热闹和初一的“全城休息”这两件事。这段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段“除夕热闹”的总结概括,又引出了下文“全城都在休息”。②本段主要描写的是除夕的“热闹”,与初一描写的“全城都在休息”形成了对比。
故答案为:
(1)描写了除夕的热闹场景。除夕真热闹。
(2)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灯火通宵、鞭炮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3)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从中感受到了人们对吃团圆饭、守岁风俗的重视;
(4)①形容两件事情毫无共同之处 承上启下;
②热闹 全城都在休息。
10.小练笔:
根据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再联系实际,想想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把其中有趣的写一写。
【解答】范文:
春节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要来到了,想必每个小孩都很急切地盼望着过春节,都有一些让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例如: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四处逛街买新衣服,去亲戚家串门拜年,去旅游等等,而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放鞭炮和烟花了。
每到过年,我都会缠着爸爸带我去放鞭炮,现在城里都不能放鞭炮了,所以爸爸只好带着我到郊外去放鞭炮。
每次我们都会买很多不同种类的鞭炮和烟花。
我们把鞭炮插在土里,用香点燃引线,我双手紧紧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后,探出半个脑袋,看着嗞嗞燃烧的引线,心里想:我到底是把手放开,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的样子,还是就像现在这样害怕的样子呢?我还在犹豫中,鞭炮已经“嘭”的一声爆炸了,顿时纸屑四散,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我也高兴得大叫起来!
当然,最壮观的还是晚上放的烟花。有的烟花放上天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烟花放上天先是一个小圆圈,接着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个圆圈的颜色都不一样呢!有的烟花放上天就像喷泉一样“哗”地散落下来……各种五颜六色的烟花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妆扮得如同灯火辉煌的宫殿一样,十分美丽……
看着满天的烟花,听着四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热闹闹的新年又来到了!(进阶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北京的春节
一.试题(共10小题)
1.用横线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万像更新 灯火通霄 捷然不同
万不得己 悬灯结采 各行各色
2.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今天是元宵节, 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 孩子们要放鞭炮, 要过春节了。
(3) 除夕之夜要守岁,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是指 。作者用了 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这一民俗特点。
仿写句子:不是……而是……
4.课文理解:
(1)课文是按 的顺序来写的。写的最详细的是 、 、 、 这四部分的内容。像这样有详有略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 。
(2)请你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你对北京春节总的印象。 和
(3)课文描述春节风俗的画面,你觉得哪一个最有趣?为什么?
5.节前准备。
腊八粥:“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 粥,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最后一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了老北京腊八这天 这一民俗。“农业展览会”指的是腊八粥里的 、 、 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样。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引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则谚语是为了突出腊八的寒冷。
②腊八粥里的食材特别多,所以算得上“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③“这不是粥”意在说明熬制方法独特,根本上与“粥”不同。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孩子准备过春节有三件大事要办: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各种小玩意儿。
B.从“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闲在”等口语化的词语可以感受到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C.春节,即新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等。
7.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地修辞方法。(填字母)
A.比喻 B.排比 C.引用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3)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8.照样子写句子。
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仿写排比句:
9.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过年(节选)
丰子恺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的,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道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说到盈余,笑容满面。他告别回去,我们也收拾,睡觉。但是睡不到两个钟头,又得起来,拜年的乡下客人已经来了。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业,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别的事情排场大小不定,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概他们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结束。
(1)文章按照 顺序,分别介绍了大年夜、 、 、 、初五以后、 、正月二十这几天的活动。其中,作者对 这一天的活动介绍最为详细。
(2)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大年夜的活动?
A.吃年夜饭
B.接财神
C.接灶君菩萨
D.玩“毛糙纸揩洼”滑稽戏
E.吃接灶圆子
F.提着灯笼讨债
(3)文中最让你喜欢的年俗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0.百字练笔。(《北京的春节》)
请你仿照课文第八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下面这句话写一段话。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进阶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北京的春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用横线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万像更新 像﹣象 灯火通霄 霄﹣宵 捷然不同 捷﹣截
万不得己 己﹣已 悬灯结采 采﹣彩 各行各色 行﹣形
【解答】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故“万像更新”的“像”改为“象”。
灯火通宵:整个晚上都开着灯,形容很热闹。故“灯火通霄”的“霄”改为“宵”。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不一样。故“捷然不同”的“截”改为“捷”。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故“万不得己”的“己”改为“已”。
悬灯结彩:挂着灯笼,系着彩球。 挂起灯笼,结上彩带。 多形容喜庆、欢乐的场面。故“悬灯结采”的“采”改为“彩”。
各形各色:指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形容不同的种类,是形容(种类繁多)。故“各行各色”的“行”改为“形”。
故答案为:
像﹣象 霄﹣宵 捷﹣截
己﹣已 采﹣彩 行﹣形
2.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因为 今天是元宵节, 所以 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 之所以 孩子们要放鞭炮, 是因为 要过春节了。
(3) 因为 除夕之夜要守岁, 所以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即使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 虽然 是城市, 可是 它也跟着农民一齐过年, 而且 过得分外热闹。
【解答】一个句子的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什么样的关系,选用什么样的关联词.
(1)句子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因为…所以…”;
(2)句子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之所以…是因为…”;
(3)句子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因为…所以…”;
(4)句子前后之间是假设关系,故用“即使”;
(5)句子前半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后半句与前面是递进关系,故用“虽然…可是….而且…”;
故答案为:
(1)因为…所以…
(2)之所以…是因为…
(3)因为…所以…
(4)即使
(5)虽然…可是….而且…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是指 腊八粥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 打比方 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粥 这一民俗特点。
仿写句子:不是……而是…… 这支铅笔不是小明的,而是我的。
【解答】结合《北京的春节》一文来答。原句是“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里的农业展览会“是指腊八粥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造句时注意即可。
故答案为:
腊八粥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打比方 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粥
这支铅笔不是小明的,而是我的。
4.课文理解:
(1)课文是按 时间 的顺序来写的。写的最详细的是 腊月 、 除夕 、 正月初一 、 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四部分的内容。像这样有详有略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 突出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体现出了北京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 。
(2)请你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你对北京春节总的印象。 喜庆热闹 和 和谐欢乐。
(3)课文描述春节风俗的画面,你觉得哪一个最有趣?为什么? 腊八,因为写出了腊八粥的做法和腊八蒜的颜色和味道。
【解答】(1)结合课文可知从腊八写起一直写到元宵节,按时间的顺序来写的,结合句子: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一元宵节。这些的描写写出了春节的习俗,以及北京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
(2)课文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可用“喜庆热闹”“和谐欢乐”来形容。
(3)文章一开头主要介绍腊八,写得详尽细致,有声有色。如腊八粥里放了些什么原料,腊八蒜的颜色和味道。
故答案为:
(1)时间 腊月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元宵节 突出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体现出了北京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
(2)喜庆热闹 和谐欢乐。
(3)腊八,因为写出了腊八粥的做法和腊八蒜的颜色和味道。
5.节前准备。
腊八粥:“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 不是 粥, 而是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最后一句话运用了 打比方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了老北京腊八这天 熬腊八粥 这一民俗。“农业展览会”指的是腊八粥里的 各种米 、 各种豆 、 各种干果 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样。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引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则谚语是为了突出腊八的寒冷。 √
②腊八粥里的食材特别多,所以算得上“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
③“这不是粥”意在说明熬制方法独特,根本上与“粥”不同。 ×
【解答】(1)考查了对关联词的应用。可根据原文填空,也可根据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填空。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填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
(2)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辨析。最后一句将“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了老北京腊八这天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结合上句可知,“农业展览会”指的是腊八粥里的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样。
(3)考查了学生根据语段内容判断正误的能力。①“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意思是说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引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则谚语是为了突出腊八的寒冷。说法正确。②腊八粥里的食材特别多,所以算得上“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法正确。③结合下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可知,“这不是粥”意在说明腊八粥里的食材特别多。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不是 而是;
(2)打比方 熬腊八粥 各种米 各种豆 各种干果;
(3)①√;②√;③×。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孩子准备过春节有三件大事要办: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各种小玩意儿。
B.从“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闲在”等口语化的词语可以感受到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C.春节,即新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等。
【解答】A、B正确。
C.有误,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等。
故选:C。
7.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地修辞方法。(填字母)
A.比喻 B.排比 C.引用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C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A
(3)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B
【解答】(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引用,故选C。
(2)把“蒜”比作“翡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故选A。
(3)由“有的……,有的……,有的……”引导的排比句,故选B。
故答案为:
(1)C;
(2)A;
(3)B。
8.照样子写句子。
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仿写排比句: 父爱是无声的溪流,永远那么含蓄;父爱是巍峨的大山,永远那么崇高;父爱是温暖的阳光,永远那么无私。
【解答】例句中“有的……”这种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分句连续出现了三次以上,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仿写时也要用上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父爱是无声的溪流,永远那么含蓄;父爱是巍峨的大山,永远那么崇高;父爱是温暖的阳光,永远那么无私。
9.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过年(节选)
丰子恺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的,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道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说到盈余,笑容满面。他告别回去,我们也收拾,睡觉。但是睡不到两个钟头,又得起来,拜年的乡下客人已经来了。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业,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别的事情排场大小不定,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概他们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结束。
(1)文章按照 时间 顺序,分别介绍了大年夜、 初一 、 初二 、 初四 、初五以后、 正月十五 、正月二十这几天的活动。其中,作者对 年底 这一天的活动介绍最为详细。
(2)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大年夜的活动? B
A.吃年夜饭
B.接财神
C.接灶君菩萨
D.玩“毛糙纸揩洼”滑稽戏
E.吃接灶圆子
F.提着灯笼讨债
(3)文中最让你喜欢的年俗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我最喜欢“毛糙纸揩洼”,因为有趣,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写作顺序梳理。通过关键信息,由“年底这一天”“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可以判断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过年的习俗。其中第一、二段详细写了年底这一天的活动,比如吃年夜饭、“毛糙纸揩洼”等。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文中第一、二段“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可知大年夜的活动有吃年夜饭、接灶君菩萨、玩“毛糙纸揩洼”游戏,即A、C、D、E、F项正确;由第五段“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可知,接财神是初四的活动,故选B。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可根据课文主题方面进行入手,注意围绕主题,选择文中最喜欢的年俗,说说自己的理由即可。例如:我最喜欢“毛糙纸揩洼”,因为有趣,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故答案为:
(1)时间 初一 初二 初四 正月十五 年底;
(2)B;
(3)我最喜欢“毛糙纸揩洼”,因为有趣,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10.百字练笔。(《北京的春节》)
请你仿照课文第八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下面这句话写一段话。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解答】《北京的春节》第八自然段用总分的写法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故答案为:
操场的一角一群女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跑道上几个同学正在你追我赶,比比谁是“飞毛腿”。最热闹的是操场中间的篮球场,几个男生正在打篮球,围观的人群不时发出一阵阵地叫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