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6 08:4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学生学业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2.《商书 多士》中说“先人有册有典”,这个说法依据甲骨文,甲骨文“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形,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请你判断,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朝代最早应是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晚期 D.春秋时期
3.《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的是
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争霸 D.战国七雄
4.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 C.变法运动 D.民族交融
5.“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 “它们”指
A.磨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器 D.铁农具和牛耕
6..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7.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A.仁者爱人 B.因材能教 C.有教无类 D.温故知新
8.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内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9.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 一个诸侯国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诸侯国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姓名是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10.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
A.严刑峻法 B.重视农业发展 C.休养生息 D.优先发展商业
1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A.刺史 B.西域都护 C.驻藏大臣 D.宣政度
13.刘秀被毛泽东评价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其原因不包括
A.释放奴婢 B.合并郡县 C.兴办太学 D惩处贪官
1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 “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今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5.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或时期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南朝 D.隋朝、宋朝、明朝
16.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住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A. “七国之乱的爆发 B. “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17.右边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A.秦汉时期北方的城市生活
B.明清时期北方的服饰演变
C.宋元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
D.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交融
1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的量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统治者的重视 D.推广和改进犁耕
19.魏晋南北期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龙门石窟 B.阎立本画作C.赵州石拱桥 D.兰亭书法
20.依据《齐民要术》所记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依据具有“耐旱”“免虫”“耐风”和“耐水”的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这说明了当时
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 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
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 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
二、综合题(本大题4小题,第21题 9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1分,第24题8分,共40分。)
2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中国古代就有充分的体现。请站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 分)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聚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2 )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 1分)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 程是什么?(2分)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
材料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 梁惠王上)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22.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当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用他(月氏王)的头作为喝酒的器具。月氏远逸且一直仇很匈奴,但却苦于没有帮手来共同抗击匈奴。大汉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就想派使者去月氏。出使必须经过匈奴地盘,于是就招募敢于出使的人。张骞以中郎将应募,出使月氏。
——《史记 大宛列传》
(1)材料一中张骞出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 (1分)该材料选自《史记》,其历史地位如何?(2分)
材料二 开凿于初唐(唐618-907年)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便西域图(如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于是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摘自莫高窟第323窟故事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 2分)
材料三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子简《论语》(如图)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3)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尊崇哪家思想?(1分)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2分)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四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第一手材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材料是指:按过后人运用第一手材料所作的研究及解释。
(4 )结合材料四的知识来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哪则更可信?( 1分)材料二和材料三哪则属于第一手材料?(1分)
23.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卦一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如右图
材料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2分)
(3)材料三中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制度?(2分)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以哪种制度所取代?(2分)
(4)阅读材料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谁创立的?(1分)
2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改革,并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勠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 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 李斯列传》
(1)据材料一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2分)《史记 李斯列传》认为商鞅变法起到什么作用?(2分)
材料二 黄河流城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2分)
(3)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5:D B B B D 6-10: D C A D C
11-15: A B C C A 16-20: C D B A C
21.(9 分):
(1)自然地理环境(地理气候).(2 分)
(2)禹(1 分);都江堰(2 分);秦国蜀守李冰(2 分).
(3)仁政.(2 分)
22.(12 分):
(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1 分) 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 分)
(2)意义: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学生只要能答出“为丝绸之路……基础”, 就可得 2 分。学生如果只答出 “……了解和往来”,只得 1 分。学生如有其 他表述且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3)思想:儒家思想。(1 分) 政策: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2 分)
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 分)
(4)材料一更可信。(1 分) 材料三属于第一手材料。(1 分)
23.(11 分):
(1)禅让制(2 分)
(2)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2 分)
(3)分封制(2 分)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域(2 分)
被秦朝的郡县制所取代。(2 分)
(4)秦始皇(1 分)
24.(8 分)
(1)经济措施:奖励耕织。(2 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 分)
(2)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2 分)
(3)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统治者支持;人民的大力支持。(答对其中一个得 2 分,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