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正确的( )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 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2. 如图,古琴演奏家正在演奏名曲《高山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琴声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B.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 拨动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声响度不同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声音调不同
3. 如图所示,春晚舞蹈《朱鹮》飘逸灵动,静谧梦幻,演员对朱鹮的演绎惟妙惟肖,宛若一幅流动的画,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演员们动作整齐地前进时,他们彼此相对静止
B. 舞台上的地屏光滑平整,相当于一个个平面镜
C. 观众看到演员脚上的红鞋子是由于鞋子反射了红色的光
D. 从地屏上能看到演员的像,是因为光照在地屏上发生了折射
4. 海洋公园内,北极熊站立在方形透明水族箱内,头在水面上、身体在水面下,水族箱外的游客居然看到了北极熊“身首异处”的奇异场景,如图所示。游客看到熊身体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5. 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物质的密度最大 B. 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
C. b物质的密度是 D. a、b、c的密度由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决定
6. 篆刻是中国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所示,用篆刻刀在质地均匀的印章上刻字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篆刻完成前后,印章的质量不变 B. 篆刻完成前后,印章的密度不变
C. 篆刻刀刻掉的碎屑,碎屑的密度变小 D. 篆刻刀刀柄表面粗糙,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7.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涉及到很多力学知识,下列有关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书给桌面压力,桌面给书支持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书放在桌面上,桌面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支持力不是弹力
C. 书放到水平桌面上,没与地面接触,所以书不受重力作用
D. 书能够静止在桌面上,说明书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摩擦力
8. 下列图片展示的利用摩擦的实例,使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 )
①涂防滑粉 ②紧握拔河绳 ③加润滑油 ④用力握紧球拍柄
⑤用力使笔尖 ⑥浴室铺防滑地砖 ⑦磁悬浮列车运行, ⑧鼠标侧面和滚轮
压紧纸面 车身和轨道不接触 上有花纹
A. 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③⑤⑦ D. ①⑥⑧
9. 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约为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若一位宇航员及随身装备共90kg,到达月球表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宇航员到月球后质量变为原来的 B. 宇航员到月球后重力约为5400N
C. 宇航员在月球上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 宇航员对月球的引力与月球对宇航员的引力大小相等
10. 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调整镂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在硅片上成极小的清晰的像,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缩图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B. 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内
C. 镂空掩膜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 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 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__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12. 如图所示是我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锻炼身体的画面。此画面信息是通过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传回地面指挥中心的。五星红旗被航天员带到空间站,它的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 当代中国,技术日新月异,无人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当一架无人机掠过水面时,岸边的人可以在水中看到无人机的倒影,其成像光路图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图1“甲”或“乙”或“丙”或“丁”);在水中潜游的人可以看到无人机的像,其成像光路图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图2“A”或“B”或“C”或“D”)。
图1
A. B. C. D.
图2
14. 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大量的小水滴后形成的七色彩带,这是光的______现象;看电影时,我们从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屏幕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15. 小明同学测定某液体密度时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 5.8 7.9 16.7 36.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10.7 12.8 21.6 40.9
则容器的质量为______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
16.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在书中记载的“悬弓弹棉”中,将木弓用细绳吊在一根竹竿上,竹竿发生了______产生弹力;然后用木棰频频击打弓弦,使板上棉花疏松的力的施力物体为______(选填“竹竿”“木棰”或“弓弦”)。
三、作图与实验题(17题4分,18题5分,19题4分,20题5分,共18分)
17.(1)如图,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请画出物体A受到的重力及其对传送带的压力的示意图。
(2)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在方框内画出该透镜。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图甲所示操作,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实像。此时,小明同学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为使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从35cm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_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19.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饮料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如图乙所示,测得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为______g;向量筒中倒入部分饮料,如图丙所示;用天平测得烧杯和剩余饮料的总质量为40g,则饮料的密度为______;
(3)只利用天平、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和适量的水也能测量出饮料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调好天平,测出一个烧杯的质量;
②将一个烧杯装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③另一个烧杯装同样高度的饮料,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
则烧杯内饮料的密度______(两空均用已知量的字母表示,已知)。
20. 小红用粗糙程度相同的A、B物块,粗糙程度不同的C、D长木板以及弹簧测力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红将物块A放在长木板C上,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方向拉木块,如图甲所示,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表一所示:
表一: 表二:
实验次数 木块的运动状态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实验 滑动摩擦力/N
1 静止 0.5 乙 1.5
2 加速 0.8 丙 1.5
3 匀速 0.6 丁 2.3
4 减速 0.4
由表一中的数据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
(2)小红接着完成了乙、丙、丁三次实验,测量数据如表二所示:
①由乙、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无关;
②由丙、丁实验可以看出,长木板______的表面更粗糙;
(3)表一中,第4次实验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
四、计算题(21题4分,22题6分,共10分)
21. 2022年8月4日,中国解放军在我国台岛周边海域举行大规模的围岛军演。如图所示,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
(1)火箭弹发射点距离目标多远;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2. 在遗址考古中发掘了一个金属面具残片,其质量大约为280g。学者测量出碎片的体积为,学者可以根据残片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这样推测是依据完整面具和残片有相同的密度。g取10N/kg,求:
(1)金属面具残片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2)该金属面具残片的密度为多少?
(3)若制成完整金属面具需要该金属的体积为,则完整面具的质量为多少?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填写在第二卷首页选择题答题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A C B A D D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 响度 声源 12. 电磁波 不变 13. 乙 A
14. 色散 漫 15. 4.9 1 16. 弹性形变 弓弦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17题4分,18-20题每空1分,共18分)
17.(1) (2)
18.(1)10.0 (2)靠近 (3)缩小照相机 (4)靠近
19.(1)左 (2)71.2 (3)
20.(1)水平 0.6 (2)接触面积 D (3)0.6
四、计算题(21题4分,22题6分,共10分)
21. 解:(1)
(2)
22. 解:(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