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宁波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06 06:25:34

文档简介

宁波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校联考高一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 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3年11月3日,木星冲日。冲日是指某行星在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地球位置居中的一种现象。 完成1、 2题。
1. 木星冲日时,太阳、木星、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2. 木星冲日现象,主要反映了太阳系行星公转的
A. 同向性 B. 共面性 C. 近圆性 D. 匀速性
拉格朗日点是指太阳、地球和另一天体之间存在的五个特殊位置点(即图中 L1-L5点),这些点上引力和离心力相互平衡。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羲和二号”卫星L5点太阳探测工程的论证工作。地球、太阳与 L5 点构成等边三角形。 完成3、 4题。
3.“羲和二号”正常运行中的干扰主要来自
A. 耀斑爆发 B. 太阳黑子
C. 太阳辐射 D. 磁暴
4. 关于“羲和二号”卫星理论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绕地球运动,能观测到地球两极极光
B. 绕太阳运动,能拍到火星从日面经过
C. 绕地球运动,可以监测太阳耀斑爆发
D. 绕太阳运动,可以全天候密切观测太阳活动
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一片荒芜,科学家们却在此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填补了“恐龙地图”的空白。 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 图2是恐龙足迹化石图,完成5、6题
5. 关于甲洋流描述正确的是
A. 暖流 B. 加快了船只航行速度
C. 寒流 D. 提高了流经海区的海水盐度
6. 符合恐龙生活地质年代的地理事象是
A. 末期原始鱼类灭绝 B.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C. 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 D. 重要的成煤期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已比工业化前时代高出50%, 由此带来的环境变化加剧。 完成7、 8题。
7. 不属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A. 矿物燃料燃烧
B. 森林面积减少
C. 人口数量增加
D. 氟利昂大量使用
8.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
A. 增大②④
B. 增大④⑦
C. 减小②⑥
D. 减小③⑤
辽河口的潮间带,一条条潮沟犹如生长在海滩上的参天大树,其主干朝向大海,枝杈朝向陆地。潮沟穿梭在大面积红色碱蓬中, 如同一片红色森林。 完成第9、 10题。
9. 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A. 海浪 B. 潮汐
C. 洋流 D. 河流
10. 观察该地貌“森林形态”最适宜的视角是
A. 在潮间带上空俯视
B. 乘船在海面上,从主干向树枝方向看
C. 站立在潮间带,从树枝向主干方向看
D. 沿潮沟行走,领会“大树”形态
读某地“大气中臭氧随高度分布” 图,完成11、 12题。
11. a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
A.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 随高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C.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D.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12. 关于 b层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厚度与纬度正相关
B. 大气密度大,与小天体摩擦,多流星现象
C. 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 气温下热上冷,有利于空气对流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极大地影响着土壤通气、保肥、持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 读表中土壤质地构成和土壤质地的三角坐标示意图, 完成13、 14题。
甲 乙 丙
土壤质地(%) 砂粒 80 45 15
粉粒 12 30 40
黏粒 8 25 45
13. 丙土壤类型为
A. 砂土 B. 粉土 C. 壤土 D. 黏土
14. 同等条件下,三类土壤中下列要素和性质排序正确的是
A. 有机质: 甲>乙>丙 B. 比热容: 甲<丙<乙
C. 透气性: 乙>甲>丙 D. 持水性: 甲<乙<丙
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周围湿地生长着广袤的芦苇,是中国四大集中产苇区之一。 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 完成15、 16题。
15. 博斯腾湖湖区芦苇的生态意义有
A. 增大气温日较差 B. 减少水土流失
C. 保护生物多样性 D. 纤维素含量高,用来造纸
16. 关于博斯腾湖及周边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区域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B. 湖床地势南陡北缓
C. 孔雀河大体自西向东流 D. 白天风从陆地吹向湖泊
2023年9月23日晚, 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 十五天的会期充分展现了杭州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融合。 完成17、 18题。
17.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也是亚运颁奖花束的重要成员,下列描述符合桂花特征的是
A. 革质叶片,呈椭圆形、 长椭圆形 B. 根系发达深长,发育有密集的支柱根
C. 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D. 花极芳香,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18. 机器狗助力田径项目,展示了智能亚运的技术实力。机器狗能将铁饼准确送回原地,主要是利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④虚拟现实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000年以来,为应对某土壤环境问题,华北某地引进暗管治理技术。 下图为暗管治理示意图。完成19、 20题。
19. 该治理方式应对的土壤环境问题是
A. 土壤流失 B. 土地沙化
C. 土地盐碱化 D. 土壤污染
20. 暗管在土壤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
A. 改进灌溉技术,减少水源消耗
B. 控制地下水位,抑制盐分上升
C. 快速排水,减少土壤淋溶
D. 收集灌溉废水,减轻土壤污染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 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
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目标钻探深度11100米。2023年5月 30日开钻,到10月25 日钻井深度突破8000 米大关,全面迈入高难地层钻进阶段。完成21、22题。
21. 关于深地塔科1井涉及的圈层,正确的是
A. 是岩浆的发源地 B. 没有生命活动 C. 厚度不均匀 D. 由岩石组成
22. 随着深度的增加,钻探遇到的困难主要是
A. 高温 B. 黑暗 C. 岩石硬度增加 D. 缺氧
海洋资源是人类的宝库,其开发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海洋资源的认识不断加深,海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了各国争相追逐的重要领域。读“环渤海区域图”, 完成23、 24题。
23. ①海域海冰面积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水温低
B. 盐度高,易结冰
C. 海域封闭,流动慢
D. 海水深,冰层厚
24. 长芦盐场的形成条件有
A. 海滩宽广平坦
B. 日照充足,降水少
C. 纬度低,气温高
D. 沿海, 风力弱
2023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华北地区出现了持续雾霾天气,大气能见度大幅度下降。11月初西伯利亚地区强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势力强大的寒潮,使我国北方多地出现雨雪天气,空气质量得以改善。 完成25、 26题。
25. 符合寒潮发源地的近地面气压、气温状态的是
26. 寒潮过后,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A. 空气流通加快,促进污染物扩散 B. 气温降低,污染物随气流下沉
C. 生产活动停滞,减少污染物排放 D. 雨雪天气,污染物随雨雪沉降
下图为2012-2022年我国上海、 深圳人口和经济发展数据。 完成27、 28 题。
27. 十年间深圳新增人口远超上海,主要原因是
A. 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人口迁入多 B. 上海经济增速慢,新生人口少
C. 深圳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环境承载力更大 D. 上海人口基数大,落户限制多
28. 深圳人口快速增长,对深圳发展的影响有
A. 促进深圳二三产业发展 B. 提高了深圳环境人口容量
C. 增大深圳教育资源压力 D. 促进深圳环境质量的改善
读右面模式图,完成29、 30题。
29.若该图表示北半球陆地某区域热力环流示意图,则①③处风向为
A. 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北风
30. 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正确的是
A. 在我国东部季风区①环节夏季最强 B. 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C. ③环节入海时沉积形成了沙滩地貌 D. 该模式实现了自然界的能量循环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3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2023年9月3日, 台风“海葵”登陆台湾后势力迅速减弱,7日到8日在广东长时间停滞。 受残余低压环流影响,珠江三角洲多地普降大到暴雨, 引发内涝、 道路中断等险情。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区域图
材料三: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称为咸潮。咸潮的发生会对沿岸地区水资源供应造成影响。
(1) 珠江在入海口受流水 ▲ 作用和 ▲ 的作用形成三角洲。(2分)
(2) 珠江口咸潮多发的季节为 ▲ 季,主要自然原因是该季节 ▲ , 珠江水位 ▲ (高于/低于) 潮水位。(3分)
(3) 从径流角度看,本次内涝主要是由于 ▲ 、 ▲ 等原因所致。(2分)
(4)结合材料分析,台风“海葵”给珠三角带来大量降水的原因。(3分)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
材料一: 河西走廊,地处黄河以西、 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 腾格里沙漠之间,是一个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 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地形图。
材料二:玉门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 沙漠化面积大。全市总面积为 1.35万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 13.7万,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风沙现象有所减弱。
(1) 玉门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的资源优势有 ▲ 、 ▲ 。(2分)
(2) 沙漠地区的植被 般叶片面积较 ▲ (大/小), 根系较 ▲ (长/短), 以适应干旱环境。(2分)
(3) 河西走廊地区人口和城镇集中分布在 ▲ 地貌, 并分析其自然原因。(3分)
(4) 分析光伏电站建设对减弱当地风沙的意义。(3分)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乌克兰难民在欧盟接近402万人:其中在波兰有99 万多人,在德国超过110万。44%在德难民希望冲突结束后留在该国。
材料二:乌克兰位于东欧平原,60%以上的领土都是黑土地,被称为欧洲粮仓。 由于过度毁草开荒,1928年, “黑风暴”几乎席卷了整个乌克兰。 下图是乌克兰及周边地区图。
(1)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受 ▲ 因素影响,乌克兰难民大量迁往波兰等邻国; 大量乌克兰人希望冲突结束后留在德国,则主要受 ▲ 因素影响。(2分)
(2) 除气候因素外, 亚速海由于 ▲ 、 ▲ 等原因, 平均盐度较低(约 9‰~11‰)。船只由亚速海驶入黑海后, 吃水变 ▲ (深/浅)。(3分)
(3) 由于冬季气温低, 微生物分解 ▲ , 土壤中 ▲ 含量高, 乌克兰黑土广布。(2分)
(4)为保护黑土资源,有学者建议推广秸秆还田(留茬、粉碎、覆盖等方式)。分析该措施对黑土保护的作用。(3分)宁波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校联考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C D D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D C B A B C B
二、双项选择题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D AC AC AB CD AD AD AC AC AB
三、非选择题
31. (1) 沉积 海水顶托
(2) 冬季 降水少/径流汇入少 低于
(3) 径流量大 流速慢,排水不畅
(4) 气旋/低压吸引南海水汽不断补充(1分); 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1分);移动速度慢,停留时间长,降水时间长(1分)
32.(1) 太阳辐射丰富 土地资源丰富
(2) 小 长
(3) 冲积扇(1分) 山麓冲积扇水源充足(必答)(1分); 地势平坦或土壤肥沃(1分),便于耕作
(4) 光伏板遮挡太阳辐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1分); 促进植被生长,固定沙尘(1分);削弱风速,减少风沙(1分)
33. (1) 政治/军事/战 争 经济
(2) 径流汇入多 海域封闭(位置可换) 浅
(3) 慢 腐殖质/有机质
(4) 固定土壤,减少外力侵蚀(1 分); 加快分解速度,增加土壤有机质(1 分); 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墒情(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