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7 17:1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济南的冬天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长签名: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①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④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三、预习提纲
1.老舍及其创作整理。
2.生字词解决
(1)注音:济南( ) 镶( ) 水藻(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2)释义:
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3.读文章,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互动方案
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整理归纳。
难点:听录音,反复朗读课文以加深理解。解决办法:教师带读,学生反复诵读。
拓展点: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解决办法: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①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21教育网
二、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三、学习提纲
1.阅读文章,概括文章主旨。
2.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互动方案
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解决办法:化静为动的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难点: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解决办法: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拓展点: 1.介绍自己家乡的冬天。2.积累有关冬天的诗句。
解决办法: 1.教师引导学生仿照《济》一文模写。
2.学生查找资料整理。
A、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 李白《冬日归旧山》
B、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C、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 李白《北风行》
D、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 杜甫《对雪》
二、课堂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