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3—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作业等级:
基础知识我能行
1.“一半甜一半辣”这则字谜的谜底是( )。
A.曼 B.辞 C.日 D.玑
2. 按照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排序,下列排列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c. C. D.
3.右图表现的是“秉”字的字义——用手拿着。下列句子中,“秉”字的意思与图中表示的字义相同的是( )。
A.他勤奋刻苦,常在夜里秉烛苦读。
B.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C.包青天秉公办事,颇受百姓称道。
D.他因为一直秉承师父的指示,所以才能完成任务。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B.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
C.隶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D.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部分。
5. 下列选项中,哪个字和“邾”的读音一样?( )
A.餮 B.诛 C.焜 D.藤
6. “但以诗书教子弟”的下联应当是( )。
A.半帘花影月笼纱 B.烟淡烟浓远近秋 C.一城山色半城湖 D. 莫将成败论英雄
7.请照样子恢复下列成语的“原貌”。
示例:白酒广告:天尝地久( 天长地久 ) 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
胃药广告:无胃不至( ) 服饰广告:白衣百顺( )
8.把下面汉字的艺术形式和对应的名称连起来。(4分)
剪纸 匾额 扇面 印章
9.汉字字形中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从下面的两个汉字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解说该汉字小篆字体的形体特点和表示的意义。(3分)
苗 耕
示例:灾( )-外面像房屋,里面像火,表示火烧房子。
10. 将下面的研究报告补充完整。
关于_________ 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中秋,有哪些传说? ?中秋节是不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带着这些问题,我对中秋节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 。 。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类别 内容
来源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
风俗 赏桂花。 。 游花灯。 ……
现状 2006年,中秋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
1.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
2.多种中秋风俗流传至今。
3.中秋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课外阅读我最棒
仓颉造字的传说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难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样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来自《百度文库》)
1.仓颉最初记忆事物,采用什么方法?( )
A.凭着脑袋记忆 B.在绳子上打结 C.用不同颜色记事 D.用贝壳代表事物
2.仓颉是怎么想到用符号来记住所要管理的事物的?( )
A.仓颉要管理的事物越来越多 B.从三个老人找动物人脚印得到启发
C.从管理事物中不断总结经验 D.三个走路的老人教他怎么认识动物
3.由仓颉造字的过程看,汉字的形成跟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
A.记事的方法简陋 B.生产的发展 C.人类的进化 D.动物的增多
4.“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中“头脑发热”表达什么意思?( )
A.患了重感冒身体发烧 B.突然间心血来潮
C.非常热心于创造文字 D.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5.“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 )
A.随着时间的推移,仓颉的五官挪位了 B.仓颉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看不起他人了
C.仓颉只喜欢巴结比他地位高的官员 D.仓颉年岁大了看待事物不够清晰了
6.仓颉因为什么事“羞得无地自容”?( )
A.数落仓颉的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 B.一百二十岁的老人来虚心求教他
C.老人指出他造字的不妥,他竟然无法回答 D.仓颉创造了汉字得到老人的夸赞
7.仓颉造字的过程是怎样的?仓颉又是如何重新端正态度反复推敲来造字的?请简要概括。
8.你认为文章中的仓颉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谈一谈。
五下—3—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作业等级:
基础知识我能行
1.B
2.C
3.A
4.A
5.B
6.D
7.以貌取人 无微不至 百依百顺
8.把下面汉字的艺术形式和对应的名称连起来。(4分)
剪纸 匾额 扇面 印章
9.苗-下面像田地,上面像幼苗,表示植物生出嫩芽。
耕-左边是农具,右边像田地,表示在田间耕种劳作。
10. 将下面的研究报告补充完整。
中秋节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
查阅书籍/查阅资料……
吃月饼
研究结论
二、课外阅读我最棒
1.B
2.B
3B
4.D
5.B
6.C
7.仓颉首先结绳记事,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结绳记事容易出错,受到老人分辨脚印的启发,仓颉发明了文字。
仓颉越来越骄傲,皇帝派了老人教化仓颉,老人指出他造字的不妥,他却无法回答,深感羞愧,于是端正态度,反复推敲来造字。
8. 示例:仓颉是个很富有创造力的人,他能够发明结绳记事以及文字;仓颉是个知错就改的人,在老人指出错误之后及时改正,端正态度;仓颉是个创造人类文明的人;仓颉是个对人类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