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河与沙导学案 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 河与沙导学案 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7 18:0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八下语文《河与沙》
授课老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习时间 设计人
学习目标 1.通过品读散文形象而隽永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习要点 重 点 难 点 考 点 易 错 点
通过品读散文形象而隽永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培养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筛选信息,要点概况。 筛选不精确,概括时没有抓住问题实质。
知识链接 链 接 内 容 链 接 方 式
1、关于作者:
周涛,山西潞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时随父母进疆,1965年考入新疆大学中文系。1972年分配到南疆的喀什市工作。1979年参军,现任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周涛少小出塞,迄今已在新疆生活了40多年,出版诗集《八月的果园》、《牧人集》、《神山》、《野马群》等。
2、相关知识:
有人说文明始于大西北,产生在高地上。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几千年都在这个高地上繁荣、文明、发展,像河水一样流淌向沿江、盆地、海洋,文明的灵气随着时间转移到沿海。一个历史时期后,必然重新返回到高地上。
在地球上,任何一块地方本没有贵贱高低之分。高地更高贵一些吧,不好的地方。古人叫做阴湿卑下之地。高爽开阔之地是高贵的象征,这不是说南方卑下。西北有干爽的空气,充沛的阳光,在南方是没有办法享受到的。
新疆是个省区。但它的文化的张力和待以后开发的东西太多了。新疆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地方。但新疆又是充满历史文化和有待开发出更高的新文化的地方.必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出新文化。
新疆比起内地省区,从文化意义上看,差一些。新疆人总体文化素质比内地人差一些。虽然新疆人的体格、容貌、智能并不见得天生就差,甚至可以说比较优秀,但后天的文化素养总体差于内地。这本身既是坏事,也是好事。说好事,因为它还没有形成,或正在形成之中,一旦形成,会具有比内地更丰富的东西。
一、积累下面关于环保的语句。(每人至少记下6句)1、手下留情,足下留青。2、植树造林,功在千秋。3、天空是小鸟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4、如果没有花草树木,我们还能吸收氧气吗?让我们保护花草树木吧!5、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间仙境,非常美丽。6、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和贫瘠的沙漠。7、门前院后种棵树,室内阳台养盆花,健康幸福到你家。8、动物是我们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9、让水更清,让天更蓝,让花更艳,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10、绿化是我们生存的希望,美化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快快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11、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会更美丽。12、让风沙不再猖狂,还地球一片绿色地垫。13、让绿色在生活中洋溢,让心灵在绿色中放飞。二、字词积累:
充沛:充足而旺盛。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灵性:动物经过人的驯养、训练而具有的智慧。
诙谐: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后裔:后代。流xie( ) 充沛( ) 呼吁( ) 后裔( ) 羌族( ) 蜥蜴( ) 把bing( ) 俘lu( )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全文写了哪几样事物
2.关注文章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两句话,说说它们在结构上是如何承上启下的。
(通过关键句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技巧。)四、我对课文内容的初探:1、文章脉络,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写河与沙的殊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搏斗。
第二部分( ),写人在不断沙化的环境中的危机和苦恼。
第三部分( ),鼓励大家多种树才能保护河流,告诫人们不要随意地污染和破 坏环境。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教学指导设计
分组展示预习情况。1、小组检查名言积累情况: 可背诵 句 等级 组长签字: (6句合格,6-9句为良,10句以上为优)2、学生主动到黑板上写字词,另一组的同学纠错,其他同学在下面订正。3、小组交流分段概括段意,看谁分得对,概括得简洁,并主动到黑板上演板。 检查预习情况,明确“课前导学”相关练习答案1、教师抽查2名学生背诵。2、点学生上黑板写字词,纠错并指导学生订正。3、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完成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教学指导设计
一、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检查课前导学)二、分组研讨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认真研读课文,在文本中筛选并整合信息,讨论本组选择的问题。讨论一: 作者把“河流”、“沙漠”分别比喻成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哪些语句体现了河与沙的搏斗是“殊死搏斗” 讨论二:作者对‘‘河”、“沙”分别是什么态度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一、导入:二、整体感知课文:全班放声朗诵课文,抽查两名同学课前预习。三、分组探究学习:1、分组讨论合作:讨论一:作者把“河流”、“沙漠”分别比喻成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哪些语句体现了河与沙的搏斗是“殊死搏斗” 2、分组讨论合作:讨论二:作者对‘‘河”、“沙”分别是什么态度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请拿出合作探究精神,筛选整合课文中的信息,在书上作好批注,做到有理有据,做好发言准备。)
四、课堂学习情况评价:(请按实际情况填写)1、本节课参与小组发言 次,课堂发言 次,正确 次,上台演板 次。2、课堂主动学习评价结果: (优、良、中、差) 组长签字: 五、教师评价:1、该组成员本节课共发言 次,正确 次,上台演板共计 次。2、该组本节课主动学习综合表现评价结果为
基础题(必做)诗词诵读积累:1 ( http: / / www.21cnjy.com )、 ,斜晖脉脉水悠悠。 。2、 ?往事知多少。3、问君能有几多愁? 。4、终日不成章, 。二、课内阅读叶尔羌河完好地保留了一副古代河流的面貌,在洪水期,它宽阔的河床里流泻的仿佛不是水,而是( )的骆驼群;额尔齐斯河有着令人 惊异的风采,它水量的( )近乎神话,它的浪涛如同众多大块的( )倾泻翻滚;还有塔里 木河,那是一支( )的歌,它以( )的情调告别一个又一个绿洲,然后( )地走进沙漠……1、 在选段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2、 这段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拓展 提高题(选做)3、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话?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
陆家街中学“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 编号:035
课题 八下语文《河与沙》 第二课时
授课老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习时间 设计人
冯莉玲
学习目标 通过品读散文形象而隽永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习要点 重 点 难 点 考 点 易 错 点
通过品读散文形象而隽永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词句赏析 赏析点找不准,表述不规范、理解不正确。
课前导学课中导学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本文通过赞美新疆境内的一些著名 ,指出了 对人类的危害性,呼吁人们不要 ,要 。在环保方面,我们能做什么 ? 继续背诵第一课时中的积累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教学指导设计
一、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检查课前导学)二、分组研讨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认真研读课文,讨论本组选择的问题。讨论一:A.作者对“人”是什么态度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B.作者对“树”是什么态度 结合自己的认知具体说说“树”的作用。 讨论二:题记和结尾的引用语各有什么含义 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讨论三:课文的开头为什么要充满深情地写新疆的那些河流?它有什么作用? 一、检查预习二、分组探究学习讨论一:A.作者对“人”是什么态度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B.作者对“树”是什么态度 结合自己的认知具体说说“树”的作用。讨论二:题记和结尾的引用语各有什么含义 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讨论三:课文的开头为什么要充满深情地写新疆的那些河流?它有什么作用?推选出小组中的最佳答案上台演板。三、全班交流: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给同学提几条读书建议
四、课堂学习情况评价:(请按实际情况填写)1、本节课参与小组发言 次,课堂发言 次,正确 次,上台演板 次。2、课堂主动学习评价结果: (优、良、中、差) 组长签字: 四、教师评价:1、该组成员本节课共发言 次,正确 次,上台演板共计 次。2、该组本节课主动学习综合表现评价结果为
基础题(必做)诗词诵读积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过尽千帆皆不是, 。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母亲河的自述我叫黄河,全长5464公里,生于10万年以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大。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跳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洛河、新蟒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的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别人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从三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个水质监测口,有6个说我脏。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的来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关碗污”,根本消化不了。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救救我吧!1.仔细阅读全文,从母亲河的自述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请回答。(2分)⑴ ⑵母亲河自述为何“洗不清”的原因(介绍黄河自古以来含泥沙量大的特点)。⑶ 2.你能从文中发现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我的理解:⑴ ⑵ ⑶ 以下为拓展提高题(选做)3.细心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⑴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加点的短语能删掉吗?为什么?) ⑵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请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河与沙)第一课时
1.全文写了哪几样事物 河、沙、人、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两句话,说说它们在结构上是如何承上启下的。
“在河与沙的殊死搏斗中,夹在当中的是我们人”、“夹在河流与沙漠之间的人,直到这时,才想起了树”。前半句均承上,后半句均启下。
讨论一:
生命之蛇: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人类生活的栖息地,“我”非常热爱它们,它们就像蛇一样“缠住了我的心”。巨蜥:沙漠随时会淤塞阻断河流。
“沙漠固执地蹲伏在那里,愚蠢而又警觉,充满仇恨而冷酷无情,等待时机,随时准备猛地扑过去,并一口咬断它。”
讨论二:
对河流是热爱态度,从第3自然段的几个比喻句可以明显看出。对沙漠是厌恶态度,从第6自然段对沙漠的形象化描述可以看出。
检测:
1、永无休止的、奔腾拥挤 充沛和纯净 碧玉 忧伤 伤感 义无反顾
2、 作者以形象说话,语言有诗歌的特点,排比
3、 这些河流在作者眼里各有各的性格,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古典、有的神奇,有的忧郁,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这些河流甚是熟悉,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河流们的喜 爱作者写该文的目的是:希望全社会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在环保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写这段话即要唤起人们对河流的热爱之情,爱上她,去保护她,这样就有助于主旨的表达
第二课时
讨论一,
A,两点:一是赞扬人对生态环境的忧患(第12自然段),二是批评了砍树等破坏生态的行为(第15自然段)。
B,树是伟大的‘‘魔杖”,可以使沙漠、河流、人三者和谐起来。 作用:种树可保持水土,因此能保护河流、限制沙漠。砍树导致土地沙化,从而形成新的沙漠;水土流失而使河道淤塞乃至断流。请学生举实例说明。
(文章对树的作用写得很简略,但并不简单。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积累去补充和丰富它,也就是“还原”它。如此,对文本的理解将更深入一层。)
讨论二,
题记:河流的开始就是生命的开始,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表达对河流的赞美颂扬之情。
结尾引用语:河流啊,你是孕育我们生命和文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母。河流啊,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致使水土流失,你的水流已浑浊不堪了。表达了对生态危机的痛心与悲哀。
题记和结尾的引用语进一步突现了文章主旨,有画龙点睛之功,也使文章内容更厚重。
文章主旨为:1.歌颂河流对人类生命和文明的养育作用。2.呼吁人类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讨论三,作者认为因为这些河流使他对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疆有一种无法抗拒和割舍的爱。它照应了结尾,有阐明了主题:河流是养育生命和文明的保姆,河流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他渴求我们的保护。
检测:
⑴介绍母亲河的来历。⑶自述为何“洗不净”(或介绍黄河污染严重。)(2分,每点1分,意近即可。)
.⑴大量污水排入黄河;⑵缺水,来水量严重减少;⑶对污染管理不善。(3分,每小点1分,意近即可)
.⑴不能。加点的短语是用实际检测的记录来说明来水是有史以来最少的年份,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分,意近即可)
⑵描写(0.5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黄河污染严重。(1.5分,意近即可)
课 前 导 学
课 前 导 学
课 中 导 学
课 堂 检 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