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 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 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7 18: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八下语文 2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习时间 设计人
学习目标 1、朗读、理解、识记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学习要点 重 点 难 点 考 点 易 错 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识记诗句。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诗句识记。 识记不牢,书写有无
知识链接 链 接 内 容 链 接 方 式
1、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咏雪的诗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2、作者介绍:岑参(714-770),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3、背景介绍: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课前导学课中导学课中导学课中导学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教学指导设计
字音: 岑参 散入 狐裘 衾薄 瀚海 阑干 羌笛 风掣红旗2、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教学指导设计
整体把握
1、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 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二、赏析咏雪部分
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 赏析诗句
(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2)对雪的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一句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3)读咏雪部分——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穿插评价:
① , 。
② , 。 , 。
③ , 。。
(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
3、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4、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天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5、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 三、赏析送别部分
1、 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对友人 的情感。
2、 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此句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④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你能写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 , 。齐读送别部分——体味其中的韵味。四、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五、齐读全诗——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 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课堂检测 背诵默写全诗(必做) 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拓展阅读(选作题)
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与《白雪歌》有什么相似之处?2)、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成绩及评语:(请用红色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