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24年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
地理
本试题卷共6页,共18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矮光村位于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西南部,下辖13个自然村,共设8个村民小组,是以农耕为主的小村落,曾经一度出现“空心化”现象。村民们怎么也没料到,以前有着多个空心自然村的革命老区会华丽“蝶变”,村里“沉睡的资产”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被盘活了,“空心村”成为“网红村”。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矮光村早期“空心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村民大多外出( )
A.旅游 B.务工 C.求学 D.经商
2.矮光村华丽“蝶变”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环境逐渐转好 B.就业机会快速增加
C.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D.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矮光村未来发展的主要产业类型是( )
A.种植业 B.现代金融业 C.旅游业 D.造船业
物流业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研究表明,基尼系数可用于度量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平衡性,数值越高,表明产业在空间上的发展越不平衡。图1示意我国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的演变趋势。据此完成4~6题。
图1
4.图中代表我国东部地区物流业基尼系数的曲线是( )
A.甲曲线 B.乙曲线 C.丙曲线 D.丁曲线
5.影响我国物流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容量 B.经济水平 C.高校数量 D.交通设施
6.推进物流业的技术革新主要有助于( )
A.减少高技能员工 B.保障生态环境
C.消除运输成本 D.优化产业结构
1999年以来,澳门社会经济、人口及旅客数量等都进入急速发展期,高密度人口及有限的土地供应为澳门这座紧凑型城市的交通出行带来巨大压力。澳门在初期轨道交通规划(图2)中提出轻轨以高架的方式建设,应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连接澳门半岛、氹仔的各重要口岸以及主要的居民生活区、景点。近年来,随着澳门轻轨的不断扩建,实现了与广珠城际轨道的无缝对接。据此完成7~9题。
图2
7.澳门轻轨的扩建将会( )
A.增加中心区人口密度 B.促进城市郊区的发展
G引发商业区逐步衰退 D.减少城市的绿地面积
8.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澳门轻轨站点的设置主要是考虑 ( )
A.提高至旅游景点的直达性 B.限制旅游高峰期的乘客流量
C.增加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 D.减少城市内部的交通线路网
9.澳门轻轨和广珠城际轨道对接,有利于( )
A.改变城市产业结构 B.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C.提高区域货运效率 D.推动劳动力成本增加
不同于世界其他河流,西伯利亚北极河流流域(图3)内广泛发育多年冻土,且冻土覆盖率随纬度的增加自上游向下游呈增加趋势,河流冬季结冰而春季洪泛。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北极河流流域内的永久冻土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融化,对区域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此完成10~12题。
图3
10.该地区永久冻土层的融化对全球气候的直接影响在于( )
A.降低全球平均温度 B.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C.提高海洋表面温度 D.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
11.该地区永久冻土层的融化对其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
A.形成新的湖泊和河流 B.推动荒漠化进程
C.引起地表沉降和坍塌 D.增加土壤的肥力
12.近年来,永久冻土层的变化将会( )
A.增加原生物多样性 B.稳定植物分布范围
C.减少森林火灾概率 D.改变物种分布区域
气象卫星捕捉到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一次显著天气事件。图4示意气象学专家记录的该事件报告。据此完成13~15题。
该地区通常受西风带控制,但最近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极涡/极地高空气旋性大型环流)扰动。这种扰动导致北极冷空气南下,与该地区的常规气流相互作用,形成了罕见的天气模式。此外,区域海温异常和大气遥相关性(一个区域的环流异常可以引起距离遥远的另一个区域的环流异常)也在此次天气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图4
13.此次天气事件中,极涡的变化对中纬度地区天气系统的影响是( )
A.强化常规的西风带 B.导致东亚北部明显降温
C.使温带高空急流减弱 D.增强副热带高压系统
14.海温异常可能导致( )
A.热带气旋活动加剧 B.大气层稳定性增强
C.异常大气波动出现 D、降水量不断减少
15.在分析此类复杂的天气系统时,气象学专家通常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是( )
A.地形和城镇化程度 B.紫外线辐射水平
C.海—气的相互作用 D.植被覆盖度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零售业是经济社会中的主体部分,零售业的空间区位选择一直是经济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咖啡与茶的空间关联性,对理解饮食零售业的选址以及背后所反映出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5示意上海市咖啡馆与茶艺馆的空间分布。
图5
(1)比较上海市咖啡馆和茶艺馆分布特征的异同点。(6分)
(2)研究表明,咖啡馆和茶艺馆的经营者在选择区位时,会尽量选择靠近知名餐饮店的位置,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6分)
(3)上海市部分区域同时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咖啡馆和茶艺馆,分析这些区域所具备的条件。(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2标项目T1隧道的建设者们于2023年11月29日在隧道山体中部胜利会师,这标志着由我国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2标项目T1隧道全面贯通。贯通的T1隧道主洞全长1529.57m,为该项目重点节点工程,最大开挖跨度为20.8m,最大埋深120m,最小埋深11.6m,属于典型的软弱围岩浅埋特大跨度隧道,是目前格鲁吉亚境内在建的断面最大的双向长距离隧道。图6示意格鲁吉亚的地理位置。
图6
(1)简述我国企业在建设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时,采用大量我国建设人员、少量当地工人的用工模式的原因。(4分)
(2)分析我国建设者们在建设该隧道时可能面临的困难。(7分)
(3)说明该隧道建成后对格鲁吉亚的有利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的榆林事,在植物地理学范畴中属于重要分界线,在地域层面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该区域被划分为温带和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各个季节的气候特征都较为明显,且每年各个季节都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该区域有着丰富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图7示意该区域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及荒漠化面积变化。
图7
(1)简述2012—2021年毛乌素沙地植被面积、年降水量、荒漠化面积变化的关联性。(8分)
(2)分析生态移民政策对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所产生的作用。(6分)
(3)近年来,我国宣布毛乌素沙地的治理要从“防沙治沙”到“管沙用沙”,说明推进毛乌素沙地“用沙”的具体路径。(6分)
十堰市2024年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B 6.D 7.B 8.A 9.B 10.D 11.C 12.D 13.B 14.C 15.C
16.(1)相同点:(两者)空间分布不均;布局模式均趋于“中心化”(出现显著集聚区域)。(4分)
不同点:茶艺馆空间分布范围更广,整体数量更少,而咖啡馆整体数量更多,空间分布范围较窄(较集中)。(2分)
(2)共享客流,吸引更多顾客;迎合顾客消费习惯,提升购买方便性;提高品牌形象,增加门店吸引力;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完善产业分工与协作(融合产业发展)。(答出三点,6分)
(3)人流密度大,潜在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商业发达,消费群体经济实力雄厚;多旅游景点分布,外来游客较多。(答出三点,6分)
17.(1)保护国家建设安全与工程专业机密;确保工程按计划进度推进,并保持高质量标准;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传递,提升当地劳动力的素质。(答出两点,4分)
(2)位于软弱围岩浅埋区,地质稳定性差,易出现地质灾害(2分);海拔较高,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2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基础设施落后(3分)。
(3)交通运输改善,促进人员和货物的高效运输;有助于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加强格鲁吉亚在区域内的连接性,有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合作;完善该国路网结构,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答出三点,6分)
18.(1)2012—2021年,毛乌素沙地植被面积持续增加;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减少风蚀和水蚀;同时降水量逐年增长;导致荒漠化面积不断缩小,且缩小幅度较大。(8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减少人为干扰,便于植被恢复和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生态工程的实施和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减轻生态压力,促进毛乌素沙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答出三点,6分)
(3)政府、企业、农牧民多方协作,开展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发展沙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沙漠新能源、沙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沙漠文化旅游等领域);通过沙产业发展反哺沙漠治理,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以用促治,改变沙区生态环境、经济现状,促进乡村振兴,保障沙漠治理的可持续性等。(6分)
PAGE
1第
页十堰市2024年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
地理
本试题卷共6页,共18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矮光村位于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西南部,下辖13个自然村,共设8个村民小组,是以农耕为主的小村落,曾经一度出现“空心化”现象。村民们怎么也没料到,以前有着多个空心自然村的革命老区会华丽“蝶变”,村里“沉睡的资产”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被盘活了,“空心村”成为“网红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造成矮光村早期“空心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村民大多外出( )
A. 旅游 B. 务工 C. 求学 D. 经商
2. 矮光村华丽“蝶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态环境逐渐转好 B. 就业机会快速增加
C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D.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 矮光村未来发展的主要产业类型是( )
A. 种植业 B. 现代金融业 C. 旅游业 D. 造船业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矮光村以农耕为主的小村落,随着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导致矮光村空心化,B正确;旅游、求学、经商导致的人口流动少,不会导致农村空心化,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仅用了两年多时间盘活了村里“沉睡的资产”,实现了华丽的蜕变,D正确;生态环境逐渐转好、就业机会快速增加、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对盘活村中的资产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以前有着多个空心自然村的革命老区会华丽“蝶变”,村里“沉睡的资产”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被盘活了,可判断该县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适合发展红色旅游业,C正确;矮光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适合发展现代金融业,B错误;以农耕为主导致该村可能重新空心化,A错误;农村工业基础落后,不适合发展造船业,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
物流业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研究表明,基尼系数可用于度量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平衡性,数值越高,表明产业在空间上的发展越不平衡。下图示意我国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的演变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代表我国东部地区物流业基尼系数的曲线是( )
A. 甲曲线 B. 乙曲线 C. 丙曲线 D. 丁曲线
5. 影响我国物流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口容量 B. 经济水平 C. 高校数量 D. 交通设施
6. 推进物流业的技术革新主要有助于( )
A. 减少高技能员工 B. 保障生态环境 C. 消除运输成本 D. 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4. D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据题干信息可知,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产业在空间上的发展越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全国平均、中部、西部更发达,物流业整体空间发展水平高,相对空间发展差异小,四条曲线中整体数值偏小的是丁曲线,反映物流业整体发展差异小,D正确;其他三个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对应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差异大,所以基尼系数应较高,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物流运输需求量越大,物流业空间分布越多越密集,B正确;人口容量与高校数量对物流运输业的影响十分有限,AC错误;交通设施是为物流业提供重要的基础,但决定物流业分布的还是货物运量,而货物运量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减少高技能员工不利于产业技术革新,A错误;保障生态环境与推进物流业的技术革新无关,B错误;运输成本不能被消除,也无法消除,C错误;推进物流业的技术革新有利于物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优化物流产业结构,D正确。故选D。
【点睛】物流业是为保证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供给,由运输业、仓储业、通信业等多种行业整合的结果。
1999年以来,澳门社会经济、人口及旅客数量等都进入急速发展期,高密度人口及有限的土地供应为澳门这座紧凑型城市的交通出行带来巨大压力。澳门在初期轨道交通规划中提出轻轨以高架的方式建设,应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连接澳门半岛、氹仔的各重要口岸以及主要的居民生活区、景点。近年来,随着澳门轻轨的不断扩建,实现了与广珠城际轨道的无缝对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澳门轻轨扩建将会( )
A. 增加中心区人口密度 B. 促进城市郊区的发展
C. 引发商业区逐步衰退 D. 减少城市的绿地面积
8.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澳门轻轨站点的设置主要是考虑( )
A. 提高至旅游景点的直达性 B. 限制旅游高峰期的乘客流量
C. 增加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 D. 减少城市内部的交通线路网
9. 澳门轻轨和广珠城际轨道对接,有利于( )
A. 改变城市产业结构 B.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C. 提高区域货运效率 D. 推动劳动力成本增加
【答案】7. B 8. A 9. B
【解析】
【7题详解】
澳门轻轨的扩建联系了澳门更多地区,促进城市和郊区的交流与发展,B正确;交通线是人口出行的基础性条件,为人口流动提供便利性,但对于增加区域人口密度没有必然关联,A错误;交通线修建有利于商业区发展,C错误;轻轨以高架的方式建设,对地面植被影响小,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澳门社会经济、人口及旅客数量等都进入急速发展期,澳门作为著名旅游城市,旅游业越来越重要,而游客对交通的需求普遍较高,所以澳门轻轨站点的设置主要应考虑提高至旅游景点的直达性,A正确;轻轨站点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乘客出行,不会限制乘客流量,B错误;增加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是负面因素,不是设置轻轨站点的目的,C错误;澳门轻轨站点的设置是对城市内部的交通线路网有效的完善和补充,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澳门轻轨和广珠城际轨道对接,使澳门和广州市以及珠海市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B正确;交通线不会对城市产业结构产生影响,A错误;轻轨主要是客运,对货运效率没有影响,C错误;交通线修建与劳动力成本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形成郊区卫星城和多个副部中心,从而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等城市通病。
不同于世界其他河流,西伯利亚北极河流流域内广泛发育多年冻土,且冻土覆盖率随纬度的增加自上游向下游呈增加趋势,河流冬季结冰而春季洪泛。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北极河流流域内的永久冻土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融化,对区域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地区永久冻土层的融化对全球气候的直接影响在于( )
A. 降低全球平均温度 B. 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C. 提高海洋表面温度 D. 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
11. 该地区永久冻土层的融化对其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
A. 形成新的湖泊和河流 B. 推动荒漠化进程
C. 引起地表沉降和坍塌 D. 增加土壤的肥力
12. 近年来,永久冻土层的变化将会( )
A. 增加原生物多样性 B. 稳定植物分布范围
C. 减少森林火灾概率 D. 改变物种分布区域
【答案】10. D 11. C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永久冻土层的融化使原保存在冻土中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加剧气候变暖,D正确,排除AB;海洋表面温度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因素,排除C。故选D。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永久冻土层的融化会导致土质疏松,有可能引起引起地表沉降和坍塌,C正确;不一定形成新的湖泊和河流,排除A;冻土层融化导致土壤水分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荒漠化进程,排除B;并没有增加土壤肥力,排除D。故选C。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永久冻土层融化,在一定程度上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有可能改变物种分布区域,D正确,排除B;并不一定增加原生物多样性,排除A;全球气候变暖会增加森林火灾概率,排除C。故选D。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淹没沿海低地地区,同时带来病虫害等灾害加剧。
气象卫星捕捉到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一次显著天气事件。下图示意气象学专家记录的该事件报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该地区通常受西风带控制,但最近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极涡/极地高空气旋性大型环流)扰动。这种扰动导致北极冷空气南下,与该地区的常规气流相互作用,形成了罕见的天气模式。此外,区域海温异常和大气遥相关性(一个区域的环流异常可以引起距离遥远的另一个区域的环流异常)也在此次天气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13. 此次天气事件中,极涡的变化对中纬度地区天气系统的影响是( )
A. 强化常规的西风带 B. 导致东亚北部明显降温
C. 使温带高空急流减弱 D. 增强副热带高压系统
14. 海温异常可能导致( )
A. 热带气旋活动加剧 B. 大气层稳定性增强
C. 异常大气波动出现 D. 降水量不断减少
15. 在分析此类复杂的天气系统时,气象学专家通常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是( )
A. 地形和城镇化程度 B. 紫外线辐射水平
C. 海—气的相互作用 D. 植被覆盖度变化
【答案】13. B 14. C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极涡的变化导致北极冷空气南下,与该地区的常规气流相互作用,形成了罕见的天气模式。使原本受西风带影响的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减弱,A错误;北极冷空气南下导致东亚北部明显降温,B说法正确;原本的极地涡旋受温带高空急流控制只在北极范围内,随着温带高空急流减弱,极涡发生变化,C选项因果倒置;极涡为气流辐合上升,会减弱副热带高压系统的下沉气流,D说法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海温异常可能是海温偏高/海温偏低,大气稳定性减弱,异常的大气波动出现,B错误,C正确;海温异常可能是海温偏低,也可能是海温偏高,因此热带气旋活动不一定加剧,降水量不一定减少,A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从材料中“区域海温异常”可以得到“海—气的相互作用”是气象学专家在分析此类复杂的天气系统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极涡的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强于夏季,并向低纬度扩张,夏季向极地收缩。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零售业是经济社会中的主体部分,零售业的空间区位选择一直是经济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咖啡与茶的空间关联性,对理解饮食零售业的选址以及背后所反映出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图示意上海市咖啡馆与茶艺馆的空间分布。
(1)比较上海市咖啡馆和茶艺馆分布特征的异同点。
(2)研究表明,咖啡馆和茶艺馆的经营者在选择区位时,会尽量选择靠近知名餐饮店的位置,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上海市部分区域同时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咖啡馆和茶艺馆,分析这些区域所具备的条件。
【答案】(1)相同点:(两者)空间分布不均;布局模式均趋于“中心化”(出现显著集聚区域)。
不同点:茶艺馆空间分布范围更广,整体数量更少,而咖啡馆整体数量更多,空间分布范围较窄(较集中)。
(2)共享客流,吸引更多顾客;迎合顾客消费习惯,提升购买方便性;提高品牌形象,增加门店吸引力;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完善产业分工与协作(融合产业发展)。
(3)人流密度大,潜在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商业发达,消费群体经济实力雄厚;多旅游景点分布,外来游客较多。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上海市咖啡馆与茶艺馆的空间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片分析可知,上海咖啡馆和茶艺馆分布的相同点是:两者都能够体现在空间上具有分布不均的特征;其布局模式都出现了显著集聚的区域,其布局模式体现了“中心化”的特点。其不同点是茶艺馆分布的范围比咖啡馆更广,但是从数量上来看,茶艺馆的数量整体上比咖啡馆更少,而咖啡馆的空间分布范围相对集中。
【小问2详解】
咖啡馆和茶艺馆靠近知名餐饮店,可以与餐饮店共享客流,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由于较多的人习惯在餐后饮用咖啡或茶水,故咖啡馆和茶艺馆靠近餐饮店是为了迎合顾客的消费习惯,同时也方便顾客在餐后购买咖啡或茶水;咖啡馆和茶艺馆布局在知名餐饮店附近,有利于利用知名餐饮店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增加其门店的吸引力;由于餐饮店主要是提供餐食,其饮品与咖啡馆和茶艺馆相比不够专业,故咖啡馆和茶艺馆可利用其擅长制作咖啡和茶水饮品的优势,与餐饮店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完善区域内餐饮产业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内餐饮产业融合发展。
【小问3详解】
部分区域同时分布数量较多的咖啡馆和茶艺馆,说明这些区域应该具有较大的客流量,其潜在市场较为广阔;由于这些区域客流量大,说明其应该具有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特点;而同时分布数量较多的咖啡馆和茶艺馆,说明该区域的消费群体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商业较为发达;另一方面,咖啡馆和茶艺馆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和饮水的空间,而且是人们常去和喜爱的休息场所,说明这些区域应该多旅游景点分布,外来的游客数量较多。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2标项目T1隧道的建设者们于2023年11月29日在隧道山体中部胜利会师,这标志着由我国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2标项目T1隧道全面贯通。贯通的T1隧道主洞全长1529.57m,为该项目重点节点工程,最大开挖跨度为20.8m,最大埋深120m,最小埋深11.6m,属于典型的软弱围岩浅埋特大跨度隧道,是目前格鲁吉亚境内在建的断面最大的双向长距离隧道。下图示意格鲁吉亚的地理位置。
(1)简述我国企业在建设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时,采用大量我国建设人员、少量当地工人的用工模式的原因。
(2)分析我国建设者们在建设该隧道时可能面临的困难。
(3)说明该隧道建成后对格鲁吉亚的有利影响。
【答案】(1)保护国家建设安全与工程专业机密;确保工程按计划进度推进,并保持高质量标准;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传递,提升当地劳动力的素质。
(2)位于软弱围岩浅埋区,地质稳定性差,易出现地质灾害;海拔较高,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基础设施落后。
(3)交通运输改善,促进人员和货物的高效运输;有助于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加强格鲁吉亚在区域内的连接性,有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合作;完善该国路网结构,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的建设为情景,设置3道小题,涉及交通运输建设的困难、交通运输对当地的影响等内容,考察学生进行区域认知、调用所学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由我国中铁二十三局承建,核心技术由我国提供,我国劳动力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高于格鲁吉亚。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我国与格鲁吉亚工作人员需要就公路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大量采用我国建设人员可以尽量保证国家建设安全和工程专业机密,同时保证工程质量;双方在语言沟通等方面存在障碍,大量使用我国建设人员可以减少障碍,保证工程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少量使用当地工人能够在以上方面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尽量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传递,提升当地劳动力的素质。
【小问2详解】
从材料可知,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T1隧道属于典型的软弱围岩浅埋特大跨度隧道,基岩较软,地质稳定性差,易出现地质灾害;从图中可知,格鲁吉亚境内海拔较高,T1隧道处于山体当中,施工难度较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为原材料的运输和加工带来了困难。
小问3详解】
隧道建成能够完善格鲁吉亚交通运输网,减少相关方向运输时间,促进人员和货物的高效运输;还会促进当地商业、旅游等方面的经济发展;会加强当地与外联系,有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合作。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的榆林市,在植物地理学范畴中属于重要分界线,在地域层面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该区域被划分为温带和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各个季节的气候特征都较为明显,且每年各个季节都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该区域有着丰富的沙质荒漠化土地。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及荒漠化面积变化。
(1)简述2012—2021年毛乌素沙地植被面积、年降水量、荒漠化面积变化的关联性。
(2)分析生态移民政策对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所产生的作用。
(3)近年来,我国宣布毛乌素沙地治理要从“防沙治沙”到“管沙用沙”,说明推进毛乌素沙地“用沙”的具体路径。
【答案】(1)2012—2021年,毛乌素沙地植被面积持续增加;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减少风蚀和水蚀;同时降水量逐年增长;导致荒漠化面积不断缩小,且缩小幅度较大。
(2)减少人为干扰,便于植被恢复和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生态工程的实施和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减轻生态压力,促进毛乌素沙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政府、企业、农牧民多方协作,开展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发展沙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沙漠新能源、沙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沙漠文化旅游等领域);通过沙产业发展反哺沙漠治理,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以用促治,改变沙区生态环境、经济现状,促进乡村振兴,保障沙漠治理的可持续性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毛乌素沙地沙质荒漠化的变化为材料,涉及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及荒漠化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涉及到区域气候干旱及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多沙源。根据图片材料显示,该区域2012-2021年植被面积曲线呈不断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荒漠化面积面积在减少。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防风固沙等作用,降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使得当地荒漠化的物质来源减少;同时增加了土壤中的水分,减少了外力对于土壤的侵蚀,使得荒漠化的面积不断减少。
【小问2详解】
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本身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加剧的。现通过生态移民政策,人口的迁出,减少了人类活动对于毛乌素沙地的影响。减少人为干扰,便于当地植被恢复;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生态工程的实施和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减轻生态压力,促进毛乌素沙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小问3详解】
不管是防沙治沙还是管沙用沙,治理措施一般都可从政府、企业、农牧民个人等角度出发,开展荒漠化土地的综合治理。所以毛乌素沙地在“用沙”上,涉及政府政策性推动、企业产业化投资、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成果开放化共享,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沙产业,再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PAGE
11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