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琥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 《琥珀》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6 11: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琥珀》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教材解析
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围绕“推测”和“依据”,引导学生对琥珀形成的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探究,从而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三、学情分析
说明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并不是很多,但是对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理解本文的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对琥珀的形成过程比较感兴趣,在交流和讨论中,能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判断,谈出自己的感悟。
四、学习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五、学习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六、语文要素
了解自然,培养科学兴趣,激发创造力。
七、德育渗透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八、学习准备
课件、问卷星调查问卷,
九、教学流程
(一)预学案:
模块一、自我梳理
1.尝试发现
(1)读单元导语。第二单元:自然与科技
(2)揭题,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模块二:互动交流
2.体验交流
(1)问卷星统计。
①在预习时有什么收获和不懂的问题?(出示问卷调查情况,针对调查问卷进行学习)
②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2)出示琥珀有关资料。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3)欣赏琥珀图片。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课下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老师出示琥珀图片,使学生对于本不熟悉的事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研学案
模块一、互动研学
1.介绍作者
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 等 。本文就选自这本书。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3)给课文分段。
再次读文看看课文如何分段?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时间。
第二部分(2-9自然段):松脂球的形成。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琥珀的形成。
第四部分(13-18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及琥珀的价值。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读文章的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模块二、聚焦问题
1.琥珀的科学价值
(1)找句子,读一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
预设:不是。推测出的。
(3)“推测”是什么意思?
预设:“推测”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要有依据。
(4)作者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琥珀的样子。
(5)找到琥珀样子的句子,读一读。(最后一段)
预设1:因为透过琥珀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小东西——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可以想象它们两个如何相遇,如何被松脂包在一起的。
预设2:从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猜测出它们如何拼命挣扎的情形。
【设计意图】: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引导学生养成合理推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琥珀形成松脂球的条件
(1)学生批注。
(2)师生共同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句子: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
句子:晌午的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第二,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句子: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句子:“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3.探究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松脂球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预设一: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预设二:“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
师提问:如果说松脂滴落到两只小虫上纯属巧合的话,那么,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变成化石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课件出示:时间漫长、陆沉水漫、松树腐烂、泥沙掩埋)
(2)作者是怎样写出漫长的?(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进行体会。通过时间“长”“短”的相对性,体会化石形成时间的漫长。)(板书:松脂球化石 时间长)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漫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这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拓学案
模块一、深度思考
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1.借助词语说说形成过程
天气炎热,松树渗松脂,包住苍蝇和蜘蛛,松脂球,时间久远,陆沉海漫,泥沙掩埋,化石,琥珀
2.借助因为所以,如果就,等关联词语说一说。
模块二、延展应用
1.重点词语读一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餐 测”,翘舌音“脂 拭 渗 晌 挣 刷”等。
2.书写
重点指导“辣、拭、 餐 渗”的书写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学习生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板书设计 5、琥珀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 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巧遇:苍蝇、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