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慌、辫”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说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四、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引入新课
1.唱反调:我说前,你说——,我说左,你说——,我说东,你说——,我说南,你说——。
2.提出问题:如果在茫茫野外迷了路,前后左右容易辨别,却很难分辨东南西北,怎么办呢?
3.引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一标:这首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2.二圈:根据生字表,你圈画出文中哪些生字词呢?
3.三读: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且边读边思考,课文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感知内容
1.齐读第一小节
(1)提问: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提问:诗歌中究竟说了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呢?
2.大自然中的“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2~5小节。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天然的指南针。
(2)提问:天然的指南针是怎么为我们指引方向的?
3.不知不觉,太阳下山了,到了晚上我们该怎么办呢,课文的第三小节告诉了我们答案。
(1)提问:课文说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可夜空中这么多明亮的星星,我们要怎样辨认它呢?
(2)帮助学生找到北极星。
4.晴天的时候太阳可以给我们做向导,那阴雨天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在第4小节中寻找答案。
(1)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答案。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稠”和“稀”这两个字。
5.秋去冬来,如果到了冬天,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我们怎么办呢?
(1)提问:沟渠里的积雪,左边的雪化得快一些,右边的雪化得慢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
6.学习第6小节
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你就会发现更多天然的指南针。
(四)小结作业
1.提问:我们这节课都认识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呢?
2.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奥秘。
2.作业:(1)给身边的人介绍今天学的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2)搜集更多“天然的指南针”,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五)板书设计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白天 黑夜 阴雨天 雪天
太 阳 北极星 枝叶 沟渠里的积雪
太阳在南 高挂北方 稠—南 快—南
树影指北 稀—北 慢—北
仔细观察,多多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