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彩虹》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人”。《彩虹》富有童趣,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的美丽的彩虹桥,思维一路发散,想象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田,拿着妈妈的镜子为妈妈照着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桥上荡来荡去。三段文字结构相似,通过六个问句巧妙串联,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是练习朗读和想象训练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近半个学期的学习,虽然对课堂学习操作已经熟悉,但学生的注意力持续还是不太理想的,因此,除了不断提出学习任务刺激学习兴趣外,还是需要设置激励性的活动来维持学习兴趣的,比如做游戏、表演展示等。通过这个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单元主题“伙伴”已经有了不同角度的了解,这有利于对本课主题--关爱家人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会写“那、到、千”3个生字,积累“荡来荡去”等词语,并尝试说说这样的词语。
2.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落实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写“那、到、千”3个生字,积累词语,以及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复习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大转盘游戏,你们还能读正确吗?(课件出示识字转盘游戏)
预设:所有同学集中注意力,大声朗读。
2. 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打开书,朗读课文,注意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今天继续学习课文《彩虹》,共同感受文中小姑娘的奇妙想法。
【设计意图:借助设计的演示文稿中的动态识字转盘游戏复习生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生字,真正让学生“在乐中学”,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素养。】
二、探究
1.学习第2自然段。
(1)提问:多么美丽的彩虹桥啊!文中的“我”想做什么呢?“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①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②小组内交流。
③指生朗读并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预设1:在彩虹上浇水,下雨浇田。
预设2:因为想让爸爸不用那么辛苦,想让爸爸高兴。
预设3:因为她很关心爸爸,她很爱爸爸。
④教师相机指导。
(2)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
出示一个问句: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
逐层引读短语:
让学生明白“我”想要的是爸爸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同时读出问的语气。
(3)出示一个长句子:“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想一想:每一部分写“我”在干什么?找出“我”的动作。请同学来表演这几个动作,在展示中理解句子。
提问:“我”真的提着那把爸爸的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预设1:没有提着。
预设2:从“如果”看出来的。表示假设,不是真的在做。
“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请同学示范问句的语气。
(4)出示第二个长句子:“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①标出难读的词语:挑水、高兴。
②同桌合作学习,一个读、一个听,注意是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③反馈交流,抽几对同桌一个读、一个评价。
④情境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体会“我”体贴懂事,关心家人。
(5)出示第2自然段。把三个问句连起来读,读通句子,读出分句间的停顿,读好问句。
(6)回顾学法。
提问: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2至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预设:这三个自然段每段都是由三个问句构成,而且句子结构相似,结尾都是“高兴吗”。
提问:既然结构相似,那我们就用相同的办法自学一下3、4自然段。第2自然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预设1:带着问题朗读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勾画,画完后自己读一读,最后小组交流。
预设2:然后一句一句学习,最后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演示文稿展示课文内容。借助“小步子”和同桌合作学习的方法,先读准生字和词语,再逐层读通每一个部分,最后把各个部分连起来,完成长句子和问句语气朗读。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训练朗读,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逐步对美好情感的把握和审美意识。】
三、巩固
1.请学生按着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3、4自然段,比一比谁学得更认真。
(1)学生自学。
(2)组内交流。
(3)指生读第3自然,汇报交流。
(4)教师相机指导第3自然段。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要求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
②理解“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找出“我”的动作,并且进行表演感知反问句,理解句子意思。)
③提问: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妈妈,你高兴吗?为什么?
预设1:我会很高兴。因为孩子想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我梳头。
预设1:我也会很高兴。因为我的孩子想让我休息一下,很关心我。
④再次朗读,读出“我”对家人的关心,读出问句语气。
(5)指生读第4自然,汇报交流。
(6)教师相机指导第4自然段。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要求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
②学习词语“荡来荡去”。
指生读词语,并仿说这样的词语,积累()来()去。(板书)
③理解“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这个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找出“我”的动作并表演,感知反问句,理解句子意思。)
④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哥哥,你高兴吗?为什么?
⑤再次朗读,读出“我”对家人的关心,读出问句语气。
2.观察生字,书写指导(板书范写)
(1)指导学生先从观察“到”。
①观察生字结构,偏旁在右边,左宽右窄。
②学生分析“撇折在横中线转弯”“点朝着交叉点的方向”“提比横长一点儿”“短竖靠近竖中线”“长竖比左边部分高一点儿”。 关键笔画标成红色,教师示范书写。
③一生在实物展台书写展示,其余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书写一个。
④反馈书写,让学生进行评价。
⑤再写一个,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有进步。
(2)观察“那”。
①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该如何书写。
②教师在评价中肯定学生的发现,示范书写。
③一生在实物展台书写展示,其余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书写一个。
④同桌相互评价。
⑤根据评价,自己再写一个。
(3)相同办法指导书写“千”
【设计意图: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然后用相同方法学习第3、4自然段。以读促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借助实物展台的技术手段,同桌相互评价写字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四、总结
1.提问:学完这篇课文,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预设:她很爱她的爸爸、妈妈、哥哥。
预设:懂事、关心家人。(板书)
那么,我们也应该向这位小朋友学习,多关心家人。
2.作业:拓展练习。
请仿照其中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如果你面前有这样一座彩虹桥,你想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设计意图:演示文稿展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尝试仿写,进一步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启发学生从“我”身上懂得要学会体贴、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板书】
10彩虹
()来()去 关心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