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语文五年级上册
忆 读 书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作者简介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我会认
舅 斩 凯 葛 浒 传 着
鲁 煞 寇 贾 卷 刊
琐 栩 呻 某
jiù
zhǎn
kǎi
ɡě
hǔ
zhuàn
lǔ
shà
kòu
jiǎ
juàn
kān
suǒ
xǔ
shēn
mǒu
zhuó
舅父 津津有味 英雄 无限
一知半解 述说 厌烦 荒唐
辛酸 兴亡盛衰 访问 书刊
烦琐 真情实感 质朴 刊物
“忆”是行文的线索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
“在我十二三岁时”;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89年。
冰心在文章当中回忆了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展开的?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一起来总结作者的看书经历吧!
七岁时开始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
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
中年以后再读《红楼梦》。
1980年后读了《西游记》《封神榜》和现代文艺作品。
列时间轴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开篇点题。“一……就……”写出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话就多了”引出了下文。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在作者眼中, 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作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有什么收获?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好书的标准
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荡寇志》(?)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七岁
根据前面的内容完成下表。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好书的标准
《红楼梦》
十二三岁;
中年以后
耐人寻味。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一知半解
越看越明白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遗。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这段话告诉我们作者会读更多的书,她要告诉我们读哪些书。
为什么“十二三岁”和“中年以后”对《红楼梦》的理解截然不同呢?
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淀为基础的。《红楼梦》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和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到了中年,便开始领悟到了其中的内涵。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作比较:告诫我们要读好书。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以作者总结读书的经验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思考: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快速默读课文, 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根据作者从小到大的读书经历,她认为有真情实感的,十分质朴浅显的书籍才是好书。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作者认为读书能陶冶人的性情,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读书可以让自己更加的充实。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赞同这种方法,虽然不是很了解所读文章具体的内容,也能够扩大阅读量,增长见识。
忆读书
第一部分(总说)
第二部分——多读书、读书好(以时间为序)
第三部分——读好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第四部分—概括全文
板书设计
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我们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主旨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现代人很少能把yīn yīn yǒu wèi( )地阅读shū kān( )上的piān zhāng( )作为自己唯一的消遣。
津津有味
书刊
篇章
随堂练
二、补充词语,完成练习。
1.索然( )( ) 2.一( )半( )
3.栩栩( )( ) 4.( )( )言之
写出两个与3结构相同的词语。
————— ——————
无
味
知
解
如
生
总
而
勃勃生机
虎虎生威
三、修改病句。
1.《三国演义》对我十分感兴趣。
2.书读多了,我也会比较、挑选。
3.我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读了起来,果然越看越明白。
书读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我对《三国演义》十分感兴趣。
我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