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6 13:2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活动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一、基础巩固
1.对于下列语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贵有疑。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引用论证)
B.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的思想。(举例论证)
C.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得人生意义,自然不珍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对比论证)
D.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好比修剪移栽。(举例论证)
2.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间接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
A.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B.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
C.史家多认为汉文帝励精图治,求贤若渴,李商隐独持相反的意见,并以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之事写出讽喻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D.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朽木不可雕也”在足够长的岁月里,成为雕琢者冠冕堂皇的借口,成为“朽木”们自暴自弃的理由。朽木较良木而言,它更像一块试金石,考量雕琢者乍现的灵感和回春的技巧。从理论上说,朽木也是一种材质,只要化腐生肌,就能焕发新的活力;即便无药可救,只要停止腐朽的进程,便只是一段记忆的缩影。从实践上看,百草治百病,百人有百用,朽木有朽木的特质与不群。新木生叶,朽木生芝。没有信心,纵是金玉良材,也与废柴无异。天生你材必有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何况朽木。心不朽,木便永生;心不朽,人便可塑。
3.下列判断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首先树靶子“朽木不可雕也”,接着驳斥这是“朽木”们自暴自弃的理由,然后论证朽木的可雕之处。
B.“只要化腐生肌,就能焕发新的活力”,由此推理可得,如果朽木焕发了新的活力,那是因为它已化腐生肌。
C.“百草治百病,百人有百用,朽木有朽木的特质与不群”用类比推理展现了朽木的功用,具有说服力。
D.“心不朽,木便永生;心不朽,人便可塑”中的“不朽”“永生”在此处意思相同,符合逻辑的同一律。
4.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如果朽木可雕,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不可救药之人了,对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就不需要用极刑惩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朽
木不可雕也。
二、能力提升
1.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将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示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妻妾赞美而受蒙蔽的事实类推到齐王不易听到直言这一事实,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请仿照此例从所学课文中选择事例,写一个运用类比论证的文段,不超过100字。
2.庄子在《五石之瓠》中运用比喻论证论证自己的观点,请运用这一论证方法,以“读书养气”为话题,写一个议论文段,不少于200字。
3.反证法亦称“逆证”,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真实性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人物评论的示例,从两组关键词中任选一组,写出对应的另一关键词,并另写一段话。
要求:符合反证法,句式可以适当调整,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 关键词:袁隆平 水稻
袁隆平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就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走在田间地头;他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而活着,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学技术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他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也不能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第一组:大卫·科波菲尔
第二组:刘和珍
(1)另一关键词:
(2)写一段话:
4.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春秋战国时的五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谈谈你最欣赏谁的思想主张,并阐述原因。要求: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不少于100字。
孔子: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孟子:民贵君轻,国君要时刻心怀百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可以国泰民安,国祚长久;如果国君失去民心,国家就会灭亡。
老子:无为而治,在政治上,要无为而治,行不言之教。如果过分地“为”,则极可能物极必反。
庄子:道法自然,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他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墨子:兼爱,天下混乱都是由不相爱造成的,只有人们兼相爱,天下才会太平和谐。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D
【解析】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好比修剪移栽”中,把“人的天性”比喻成“野生的花草”,把“求知”比喻成“修剪移栽”,所以运用的是比喻论证。
2.D
【解析】 间接论证是相对于直接论证而言的,反证法、排他法、归谬法是间接论证常用的方法。A项,“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两句运用了排他法。B项,一、三句作者分别假设琴声发自“琴上”“指头上”,二、四句以琴“在匣中不鸣”“于指上无声”推出假设观点的不正确,运用了归谬法。C项,李商隐不认可汉文帝励精图治、求贤若渴的观点,先以“宣室求贤访逐臣”假设这一观点成立,后以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但“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行为,写汉文帝不能识贤任贤,论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运用了反证法。D项,“不畏浮云遮望眼”是结论,“身在最高层”是原因,运用了因果论证法。故选D。
3.B
【解析】 “只要……就……”为充分条件,“化腐生肌”是“焕发新的活力”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所以“朽木焕发了新的活力”不能推出“是因为它已化腐生肌”。
4.如果朽木可雕,就不会有扶不起的阿斗了,对那些亡国之君我们也不用斥责了
如果朽木可雕,那么就不会有不成材的废柴了,我们也不用恨铁不成钢了
【解析】 本题要求仿写时使用归谬法,即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根据最后得出的结论可知作者要反对的错误观点是朽木可雕,然后由朽木可雕的观点,得出不会有扶不起的阿斗,不会有不成材的废柴等,最后再指出对待这些人的态度,如对那些扶不起的阿斗式的国君我们不用再斥责,对那些废柴我们也不用恨铁不成钢。
二、能力提升
1.【答案】 《拿来主义》中,作者将尼采自诩为太阳而发疯类推到中国某些人自大的危害,生动地证明了“自诩富有的‘送去主义’是没有好结果的”这一论点。
【解析】 根据题干表述可知,类比论证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将两种具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以此来证明某种观点。据此,回想学过的课文中运用过类比论证的内容,然后仿照示例的形式“……中,作者将……类推到……,生动地证明了……”,加以概括整合即可。
2.【答案】 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书对于个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博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解析】 题干要求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读书养气”这一观点。“读书养气”顾名思义,即可以通过读书汲取书中的精神力量,提升自己的修养。我们可以将读书养气比作吃饭喝水、穿衣打扮等,以突出读书养气的重要性。
3.(1)【答案】 第一组示例:贝西姨婆; 第二组示例:请愿
(2)【答案】 第一组示例:大卫·科波菲尔如果没有贝西姨婆的收留与抚养,就不会去伦敦好的学校求学,并在姨婆的律师家寄宿;他如果没有得到贝西姨婆在人格上的指引,就不会在家庭遭遇破产时直面困难,担当起生活的重任;他如果像一般孤儿一样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也不能成为一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成功作家。
第二组示例:刘和珍君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就不会在这样的艰难生活中,毅然预定了《葬原》全年;她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不会不为势利所屈,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她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会欣然前往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
【解析】 首先要理解“反证法”,即“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真实性”。然后分析所给例句的表达特点。从句式上看,例句采用了假设论证法,运用“如果……就不会……”的表达方式来表述,并且写了三个句子构成排比;从内容上看,为了论证袁隆平的某些品格,首先有一个论断,然后将他的做法罗列出来,与这个论断构成矛盾,从而得出论断的虚假。仿照例句的推理与写法,从大卫·科波菲尔和刘和珍中选择一个, 首先确定人物的经历或品质,分析这样的经历或品质与什么情节或人物有关,从而确定出关键词;然后仿照例句的格式和写法,运用“反证法”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即可。
4.【答案】 我最欣赏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国家的兴衰,政权的存亡,主要取决于统治集团是否贤明。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也义”的德政,反之,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所以,对于商汤伐桀、周武伐纣给予了肯定,认为“德丧”是夏桀、商纣失去天下的根本。同样,对于春秋权力倾轧的局面,孔子认为是“礼乐崩坏,天下无道”的结果。为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希望通过对西周社会制度的“改良”开辟一条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路线。他的情怀是美丽的。
【解析】 首先需要表明观点:我最欣赏谁的思想主张,然后阐述理由。论述时,可以结合古代社会分析其主张的社会意义,也可以阐述他们思想的现实意义。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注意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