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6 16:0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难点:
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小古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美好品质这一单元指名读主题,语文要素
1揭示课题
认识司马光吗?
2.学习复姓,了解“司马光”
(1)指名学生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2)教师讲解“司马”一词,提醒学生:司马不仅是复姓,在古代还是官职的名称,比如,我们熟悉的大诗人白居易就做过江州的司马。
(3)引导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学过哪些复姓,自己知道的复姓的人。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
1.读好课文,读出节奏。
(1)学生跟着范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出示正确停顿。
(3)全班齐读。
2.感知文言文特点。
(1)提问: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预设:字数比较少、比较难理解。
(2)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文言文就是古人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请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圈出表示人物的词语。
(1)学生默读,圈画。
(2)出示圈画出的人物,教师相机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谁吗?
预设:“群儿”指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一儿”指其中一个孩子;“众”指除了司马光和跌倒在水翁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们;“光”指司马光;“儿”指登瓮的孩子。
2.借助注释,感知课文大意。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 ,了解句子的意思。想一想文中的人物都做了什么事。
(1)一群小孩子在做什么理解“群儿戏于庭”。
①引导学生通过组词来理解“群”“戏”“庭”的意思。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
③教师小结: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我们可以组成现代文中双音节词语来理解。
用这样的方法来理解“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①引导学生给“跌”“没”组词。预设:跌(跌倒);没(淹没)。
②登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爬。
③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一个小孩爬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到了水里。
(3)理解“众皆弃去”。
①引导学生给“众”“弃”“去”组词。预设:众(众人);弃(抛弃);去(离去)。
②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皆”是全,都的意思。
③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4)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持”“击”的意思:“持”是拿的意思;“击”是砸的意思。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司马光拿起石头把水瓮砸破了。
(5)理解“水迸,儿得活”。
①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迸”是涌出的意思。“水迸”就是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的样子。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水涌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3.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找停顿规律。
再次出示正确的停顿,并提示朗读时可以在人物后面稍作停顿:
四、书写指导
1.指名认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庭、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