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树之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树之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6 18:0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树之歌》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利用归类识记“梧、桐、枫”等生字,利用字理识记“化”字,组词识记“装” 字等;会写“桐、松、柏、杉”4 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这些树的形状,了解它们的特点。3.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会认“梧、桐、枫”等 15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了解树木特点;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
师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各环节用时 二 次 备 课学生核心素养落实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像伞不是伞,整天土里站。2.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树吗?知道他们的名字吗?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树木,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板书课题:树之歌)二、图文对照,读好对话(一)随文识字,猜读课文1.自读课文,边听边画,找出课文一共讲了多少种树? 板书:树名(杨树、榕树等 11 种)2.学生自由读,圈出本课要认、要写的生字。3.指名读,每人一句,大家评价正音。(二)图文对照,整体感知1.形声字记忆:榕、梧、桐、枫、桦这些字和什么有关系?它们有什么特点?小结:有的汉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2.采用“拆分法”,“掌”形声字,拆成“尚”和“手”。板书:高、壮3.组词记忆:装。对比记忆:装、壮。4.字理识字:化。“化”字理识字:右边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左边头朝下入土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 。(三)师生对读,了解树木习性1.接读小游戏师读”杨树”,生接“高”。师读“榕树”,生接“壮”。师说梧桐树叶像,生接“手掌”。板书:手掌(师生合作游戏,男女生对读)2.看图猜树(第 2 句)板书:红、绿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并用文中的话说明理由。板书:喜暖、耐寒3.问答游戏读(第 4 句)什么树木是化石?什么开花满院香?板书:活化石、香扩展: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三、规范书写,体会汉字美感1.指导书写“桐、柏、松”字。(1)观察结构及书写要点指导预设:它们左右结构的字,“木”字做偏旁的时候,偏左,注意捺变点。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三个字都是头不齐脚不齐。(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字的笔顺。(3)学生描红并独立书写。写完后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指导书写“杉”字。(1)观察结构及书写要点指导预设:“木”在左半格,同时右边的三撇每一笔不一样长,中间最短,最后一笔最长。第二借笔定位在“木”的点下面。(2)认识新偏旁“三撇旁”。这样的字还有:形、彫、彤、彩、影。(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杉”字的笔顺。(4)学生描红并独立书写。写完后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这一环节中生字与图片、词语、儿歌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在儿歌的诵读中既复现了生字,又认识了小壁虎5分钟扫清生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学生充分的读书空间。5分钟引动学生利用汉字特点归类学习生字,借助自理、组词等形式识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0分钟教师规范书写,正确指导,学生潜移默化中认识到汉字书写的重要意义,体会汉字美感。10分钟
板书设计 树之歌杨树 高 榕树 壮梧桐 手掌 枫树 红松柏 绿 木棉 喜暖桦树 耐寒 银杏、水杉 活化石金桂 香
作业套餐 基础作业:书写汉字“桐、松、柏、杉”。进阶作业: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实践作业:向爸爸妈妈介绍你最喜欢的树,说清为什么。
课时反思 ○亮点反思 ○憾点反思 ○当堂检测达标情况反思:《树之歌》这篇儿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教学时,为了让各种各样的树在学生的心中富有生动的画面感,我将识字教学与阅读紧密结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巧妙地借助汉字的构字特点将音、形、义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