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充分的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培养几何直观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3、培养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含义。
教具: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激发爱国情怀
师:同学们,这个十一是令全世界瞩目的日子,70年前新中国成立了,7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以大国身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让我们在回顾一下当时阅兵式上那激动人心的画面,瞧,万众瞩目的阅兵式上,受阅方队军容严整、精神抖擞,依次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出色地完成了受阅任务。就在这阅兵中也隐藏着数学知识呢!(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介绍阅兵仪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为教学新知做准备,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落实思政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看一看。
师:这幅图中有什么 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多少?
师: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呢?
课件演示:2根胡萝卜移动到一块,排成一行;6根红萝卜移动到一块儿,排成一行。
过渡: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关系。
总结:胡萝卜2根,2根为一份,就是1个2,红萝卜就有3个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进一案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2)摆一摆。
师: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想一想:怎样摆能够看出它们根数的关系?
(3)圈一圈。
组织学生打开教材第50页,观察白萝卜图片。
师:为了更清楚地表示白萝卜与胡萝卜根数的关系,我们可以圈一圈。
总结: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知道了倍。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与“几个几”建立起联系。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培养几何直观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
2.在变化中,加深对倍概念的理解。
改变红萝卜的根数。
师:小兔子吃掉了1根红萝卜,现在白萝卜的根数与红萝卜的根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师:小兔子又吃掉一个白萝卜,再来看看白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呢?
师:你是怎样认识倍的?你觉得什么是倍?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进行比较,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动画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在丰富的比较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认识到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用其中的一个量作为标准,另一个量包含了几个这个量就是它的几倍,感受比的“标准”的重要。】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1)组织学生观察圆片的种类(绿色的、橘黄色的、蓝色的)及每种圆片的数量,自由选择两种颜色的圆片比较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记录自己比较的结果,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1)学生审题,先提问“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再拿出学具小棒摆一摆,完成填空。
(2)组织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摆的?
(3)改变(增加或减少)第一行或第二行小棒的根数,设计开放的比较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增加变式练习,设计开放题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建立倍概念的模型。“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改造成开放题,在丰富的比较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倍的本质,感受比的“标准”的重要。】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组织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概念。
预设:爸爸的年龄是我的年龄的4倍:一位老师植树的棵数是我的3倍;书包的价钱是文具盒的6倍……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倍之后,让学生从这一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
师:“倍”不仅可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的威力也是无比的。不信,老师就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故事的名字叫《倍增学小故事》。
1.明道理,深思考:我们感兴趣的不是这个故事,而是当一个事物到了成倍增长的时候,越是到最后,其威力是令人瞠目结舌。
2.好习惯,倍成长:当我们已经养成 一种好的习惯,(比如: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等)而这种好的习惯又能带给我们好处时,他所带给我们的益处是源源不断的!
【设计意图:将倍的知识渗透于故事中,将故事的道理渗透于生活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倍的威力,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一生的作用: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将枯燥的德育教育赋予新的生命力,在若有所思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味无穷。】
六、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