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松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松鼠》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6 19: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松鼠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 8 个生字,正确书写“鼠”等 11 个汉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重点学习介绍松鼠外形特点和选址搭窝两部分文字,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3.结合具体语句,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4.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松鼠》这篇课文,来感受另外一种语言风格的说明文,体会不同内容的说明文在说明方法和语言表达特点上的不同。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吧——松鼠。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书写“鼠”。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学习效率。】
预学反馈,小组汇报
学生从字音,朗读,整体感知几个方面汇报自己的预学成果。教师适时补充。
1.词语检测
2.识字
①认识“驯”。
教师∶文中说的松鼠是一种驯良的动物,请同学们结合词语猜一猜“驯”这个字什么意思呢?(善良、温顺),也就是说松鼠的性格很和善、和顺。生活中还有一个字与它的字形很相近,就是教训的训。观察两个字的偏旁,它们有什么区别呢?(言字旁的“训”多与人的语言有关,而马字旁的“驯”则更多用于动物。)
②强调纠正“勉强”的读音。
写字“鼠”的笔顺
学生自主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反馈自己还存在困难的地方。
【设计意图:从词、句、篇三方面反馈、检测课前学习效果,为接下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快速读文,理清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松鼠进行介绍的?
2.学生反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从外形方面来对松鼠进行介绍的,二至五自然段则侧重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
3.结合学生的反馈把发现的内容梳理到表格当中。
4.教师:这篇说明文在介绍松鼠生活习性时连续用了四个自然段,所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大的。那我们就仔细地读读这部分,看看每个自然段都分别介绍了松鼠生活习性中的哪些方面呢?能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吗,想好就标注在书上吧。
预设1:我发现第二自然段写的是松鼠经常生活在树上,它喜欢晚上出来玩耍,而不是白天,这其实写的是松鼠的生活规律,所以这一自然段我概括的是生活规律。
预设2:第三自然段写的是松鼠动作敏捷,而且秋天还储存过冬的食物,可以说这部分写的是松鼠的活动特点。第四自然段写的是松鼠在哪搭窝、用什么搭窝,以及怎么搭窝,所以这部分我概括的是选址搭窝。
教师:那最后一个自然段呢?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好几个方面的特点,而且介绍得比较简单,所以我们把这部分内容概括为其他习性。
(二)发现中心句
1.教师:整篇课文用了五个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规律、活动特点、选址搭窝和其他特点。在描述这些内容时作者还恰到好处地用了一句话进行概括,你们发现了吗?
2.教师:就是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读。整篇课文,作者都是围绕这句话来进行详细介绍的,我们一起把这句话也梳理到表格中。
【设计意图:表格的梳理,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内容,并且在较多较杂的信息当中,能够做到准确、不遗漏。】
四、细读对比,学习写法
(一)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1.出示一段文字:松鼠体型细长,体长 17-26 厘米,尾长 15-21 厘米,体重 300-400克。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松鼠的介绍。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了松鼠哪些特征。
生: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松鼠的体长、尾长和体重。
教师:是的,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我们在《太阳》一课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它能使所说明的事物特点更加准确。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一起去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松鼠外形特点的。
预设1:我发现“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松鼠的尾巴很漂亮。
评价:你说的很准确,发现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注意,在这部分文字中作者运用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的句子还有呢!
预设2:“它们常常直竖着 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其实也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读到这句话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松鼠吃东西时的样子。
教师:是啊,松鼠吃东西的样子仿佛就在我们眼前。那么同学们,“帽缨”你们见过吗?看看,这就是帽缨,这就是松鼠的尾巴。你看作者用上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把松鼠外形漂亮的特点写明白了,而且使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使松鼠的样子跃然纸上。
2.出示《中国大百科全书》描写松鼠的文字和课文中描写松鼠外形特点的文字,对比发现。
预设1:《中国大百科全书》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写松鼠的外形特点,语言严谨准确。课文中却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觉更加亲切自然,生动形象,而且还很有趣。
教师:你说的非常准确。看来,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表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介绍一种事物的同一方面特点时,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3.出示: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教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在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作者先写了面容,再写了眼睛,又写了身体,接着写了四肢。我感觉他的语言特别有顺序,让我对小松鼠的样子更加清晰明确了。
4.指导朗读,要读出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二)第二组对比
1.出示第四自然段,发现说明方法。
预设1:我发现“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句话中的“先…再…然后”这样的词体现出松鼠搭窝很有条理,作者写得很清楚。
评价:你的观察发现和认真思考的能力很强。那么同学们,用上表示顺序的词和不用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对比着读读,感受一下。
预设2:第一句话没有用表示顺序的词,我们就感受不到松鼠搭窝的顺序,而第二句话用上了表示顺序的词,让我感受到松鼠搭窝很有计划,也很有顺序,让我感受到它既聪明又能干。
教师:的确如此。就像 XXX 同学所说的那样,《松鼠》这篇课文用上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条理清晰地写出了松鼠搭窝的过程,也表现了它聪明能干的特点。看来在介绍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时,表达顺序至关重要。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一起感受一下作者那条理清晰的表达。
教师:除了松鼠搭窝描述的有条理,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有同样的感受?
预设3:我感觉作者先写搭窝地点的选择,再写了搭窝的过程,最后还介绍了窝口的特点,也很有层次、条理。
教师小结:通过对比具体的语句,发现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能使事物更加的生动形象,而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能使语言表达的条理更加清晰。其实,想要把一篇说明文写好,多种说明方法的合理运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再来看看,在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中,作者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松鼠的生活规律、活动特点介绍清楚的呢。
2.默读2-3自然段,看看你发现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旁边做好批注。
预设1:我发现第二自然段中“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松鼠很活泼、很调皮的特点介绍很清楚。
评价:非常好,XXX 同学发现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的,作者用活泼的语言把松鼠介绍得生动形象。
预设2:我发现这段文字的表达是有顺序的,作者先介绍了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和树下,然后是松鼠的活动时间白天和晚上,这些写层次非常清楚。
评价:看来你把学到的知识都记在心里了。
预设3:我发现第三自然段中“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松鼠和山鼠进行了比较,说明松鼠是警觉的,山鼠是蛰伏不动的。
教师:就像 XXX 同学所说的,这样一比较就更能说明松鼠警觉的特点了。我们在介绍一种事物的时候,可能是大家所不熟悉的,不容易理解的,这时候就可以使用一种熟悉的事物来与之作比较,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就变得比较容易、比较快地让读者理解了。
预设4:我觉得这句话很有趣,“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松鼠总是那样有活力,甚至有点淘气,特别是“连蹦带跑”这个词用得很生动,让我感受到它好像是在嬉戏!
教师:是啊,作者的语言多有趣啊!大家回想一下,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在《太阳》一课的学习中,是让我们感觉到它让说明更加清楚,让大家对太阳的了解更加快速和容易。而在《松鼠》这一课,我们还感受到了它让说明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看来,同样的说明方法,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所体现出的作用也是不太一样的啊!接下来,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感受这篇说明文的这种活泼有趣的语言风格吧!
【设计意图:在总结太阳的特点时,梳理出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五、研学拓展,迁移阅读方法
课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松鼠,老师又为大家准备了布封的另一篇类似的说明文《麻雀.猫》,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由课内引向课外,鼓励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并拓展阅读,在实践中深化对散文阅读方法的认识,体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提高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外形特点
生活规律
松鼠 活动特点 喜爱
选址搭窝
生活习性 其他习性
17.松鼠(随堂练习)
用“___”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苔藓(xiǎn xiān ) 宽敞(chǎng chang ) 狭(xiá jiá)窄
矫(jiǎo jiào) 正 翘(qiào jiāo)尾巴 船舵(tuó duò)
二、读课文,作者怎样描写松鼠的。
概括介绍 特点 具体内容
松鼠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生活规律
活动特点
选址搭窝
其他特点
以介绍“麻雀”的特点为主要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将下面的话改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17.松鼠(分层作业)
一、基础练习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驯(xùn)良 矫(jiǎo)健 B.苔藓(xuǎn) 树杈(chà) C.圆锥(duī) 歇(xiē)凉
2.根据语境和拼音,正确规范地写出相应的词语。
s ng shǔ( )长着 líng lóng( )qing xiù( )的小面孔,身上的毛shū l ( )得干净又 guāng huá( )。它常在树枝分杈处搭窝,窝口 xiá zhǎi ( ),miǎn qiǎng( )可以进出。
3.照样子,根据课文补全词语,揭秘语言密码。
松鼠的活动
( 翘 )尾巴 ( )榛子 ( )露水
( )果实 ( )高树 ( )苔藓
二、进阶演练
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1)上面的句子是对松鼠__ 的介绍,抓住了它的面容、眼睛、 、 、尾巴等的特点进行生动描写,把松鼠写得非常惹人喜爱。
(2)照样子,看图写一写国宝熊猫吧!
熊猫面容 ,眼睛 ,身体 ,四肢 。
的面孔,衬上 ,显得 。
①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②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让说明文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其中,①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松鼠 的特点,②句生动形象地说明松鼠 的特点。
三、拓展运用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句中的“勉强”的意思是( ),写出了

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②不是心甘情愿的 ③使人做 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④牵强,理由不充足 ⑤将就,凑合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松鼠在冬天仍然活动;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松鼠 (用文中词语回答)的特点。
3.选文第二自然段围绕“松鼠的窝”依次介绍了哪些内容 请你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搬小木片放在一起
松鼠的窝-建造步骤
4.下面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搭窝的描写,对比选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语言简洁严谨,但缺少条理性;选文中的描写生动具体,但准确性不足。
选文详细描写了松鼠搭窝的过程以及窝口的独特设计,细致生动,表现了松鼠的聪明能干。
C.《中国大百科全书》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松鼠窝的大小。
D.选文用“先”“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条理清晰。
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它们每天都活泼在我的视野中,有时在窗外的树上扑腾,有时就飞到我的窗台上溜达,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看它们。麻雀头大脖子短,褐色羽毛,形象并不美,但很可爱。只要活着,它们似乎没有一分钟停止活动,永远成群结队地在那里蹦蹦跳跳。
(节选自赵丽宏《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