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平移和旋转》属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作为新课程,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它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而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要强于逻辑思维,学生的空间观念尚在初步建立过程中。 “平移”与“旋转”虽然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但 “平移”与“旋转”却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和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从具体到抽象的空间观念,为第二和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打下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顺序,认识并能识别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有一些关于物体或图形运动的经验,但思维水平还处于形象阶段为主,解决平移和旋转这样抽象的空间想象思维的问题还有一定困难。对于平移了多少格,学生可能会遇到数的方法不正确导致格子数的不准确,画的时候不知从哪里着手。这正好发挥可以多媒体的优势。它可以在狭小的教室中再现生活场景,启动原有认知。把整个移动的过程,确定距离的方法,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3.教学环境分析
学生不需要电脑操作,只需要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观察,所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进行区分。能在方格纸上确定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距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合作学习等活动,感知、了解、区分、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旋转和平移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的特点并直观的进行区别,能在方格纸上确定一个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教学难点
秋千和跷跷板的运动特点及确定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
四、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学法
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及教学的内容,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把学生从课堂上带入了游乐园中。唤醒孩子们的童真、童趣。激发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在游乐中去感受平移、旋转的现象,获得新知。
2.实践操作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特别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玩一玩;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辨一辨;数一数、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等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二)学法
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探索中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五、教学流程
(一)看一看、玩一玩——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导游乐园玩吗?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一起到哈尔滨的游乐园去看一看。(出示动态的游乐园主题图)看看到我们的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有趣的游乐项目?
生:跷跷板、摩天轮、风车、转椅……
2. 感知现象
师:你最喜欢玩哪一个?用手来做一做。
生:我想玩摩天轮,它转起来很刺激。
………
[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展示孩子们向往的活动天地,唤醒孩子们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用手来做一做,旋转椅、缆车、摩天轮、跷跷板、滑滑梯等游乐设施的运动过程。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分一分、说一说——构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1.分一分,了解特征
师:你能试着在小组中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分分类吗?
(生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分类。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贴出图片。)
A学生可能将摩天轮、转椅、风车分成一类。
B学生可能将小火车、缆车、滑梯分成一类。因为他们都没有转圈。
C学生可能将秋千和跷跷板分成一类。
2.说一说,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摩天轮、转椅、风车分成一类, 因为他们都在转。小火车、缆车、滑梯分成一类。因为他们都没有转圈。秋千和跷跷板分成一类,因为它们和那两种的运动都不一样。
师:像摩天轮、转椅、风车这样转着圈的运动我们称它为圆周运动。(课件演示,不动的中心点用红色闪烁。板书圆周运动) 整个转椅、风车呢、摩天轮都在动吗?有没动的地方吗?
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发现:中心的点没有动。
师:原来他们都是在绕着一个点作圆周运动。(课件演示留下运动轨迹。)
师小结:像摩天轮、风车、转椅这些,物体绕着中心的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旋转。(板书旋转)学生齐读”旋转”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举例)
师:小火车、缆车、滑梯它们在运动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演示留下运动轨迹。)
生:它们都在沿着直线运动。(师相机板书:直线 移动)
师:方向改变了吗?
生:没变。(师板书:方向不变)
师小结:像小火车、缆车、滑滑梯这些,物体沿着直线移动,而且方向不变,我们就把这种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学生齐读课题”平移” 。平移的时候改变的是物体的位置,不变的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师:现在让我们看看秋千和跷跷板应该分在哪一类呢?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如果用力荡,秋千会怎样?(课件演示秋千摆动几次后做圆周运动 )
师:现在你知道荡秋千是什么现象了吗?
生:旋转。
师小结:秋千也是旋转现象,它是绕着一个轴在旋转。
师:跷跷板呢?如果将跷跷板升高会怎样?(用课件演示跷跷板的运动)
生:观察到它做旋转运动。也是围绕着一个点在旋转。
小结:通过游乐项目的不同运动,使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在游戏中使我们学到了知识。
[在学生分类时,课件演示各种游戏设施留下的运动轨迹。使学生清楚的看到摩天轮、转椅、风车都是在绕着一个点作圆周运动。小火车、缆车、滑梯都在沿着直线运动,而且方向不变。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分别找到了这些游戏设施共同的运动特点。进而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了旋转与平移的特点。对于秋千和跷跷板应该分在哪一类?在学生们众口不一时出示课件演示秋千、跷跷板的运动轨迹,使学生清楚的看到秋千、跷跷板都是围绕着一个点在做旋转运动。观察是发现的基础。这两种游戏设施由于自身的特点,他们完整的运动轨迹是学生在生活中无法看到的。但此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使学生了解了这两种游戏设施的运动轨迹,对旋转有了更充分的感知。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比一比、辨一辨——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你能根据学到的知识判断下面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吗?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把生活中的一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再现课堂中,为我的教学及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提供了丰富的直观、形象资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数一数、画一画——掌握确定平移距离的方法。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课件出示小鱼的动态画面)在我们的游乐园里还有一个小湖呢,湖里有着各种各样美丽的小鱼,他们也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接受挑战吗?(画外音:“我怎样能和我的伙伴重合呢?”)
师:谁有好办法,能让小黄鱼和小红鱼重合。
指名回答:小黄鱼向右平移能和小红鱼重合。
师追问:要平移几格呢?谁先猜一猜?
生可能答:2格或5格
师:究竟要移动多少格呢?让我们借助小鱼卡片来数一数吧。
谁知道小鱼向右平移了几格?
(课件演示小鱼移动的过程,学生跟着数,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是5格。)
师:如果没有小鱼的卡片的帮忙,你还能又快又准地数出小鱼向右平移了几格吗?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指名汇报
方法一:数点。(板书:数点)
生:我是看鱼嘴上的点,这个点移动了5格,我知道小鱼移动了5格。
谁也是用这种方法数的,说说你数的哪个点?(课件演示点移动)
方法二:数边。(板书:数边)
生:我是看鱼尾上的边,这条边移动了5格,我知道小鱼移动了5格。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他们都移动的5格)老师再指剩下的点或边,你知道他们移动了几格吗?(5格)
小结:看来物体移动时,各部分移动的方向和距离都是一样的。只要找到任意一个点或一条边,数出他移动了几格,就知道图形移动了几格。
2、动手实践,体会平移的距离。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确定下面房子图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先在自己的答题纸上写一写,再和你的同桌说说是怎样数的。
[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是低年级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他非常需要一个直观、一个能够亲自参与的活动。因此,在探究确定平移距离的方法时,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操作和集中讨论。我制作了小鱼的动态画面,课件演示小鱼移动的过程。由于利用平移整体图形来确定平移的距离是很困难的。为了使学生掌握数点或数边这两种简单快捷的方法,我把小鱼的每一条边和每一个点都设计成了可移动的画面。使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操作过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更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做一做、练一练---解决实际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第一、二、三、四、五题。
四、总结。
师:今天能跟同学们一起快乐地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