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 课件(2课时 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 课件(2课时 共6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6 20: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18 文言文二则
第1课时
《囊萤夜读》
《囊萤夜读》
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囊萤夜读》
把题目中的四个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口袋里装满萤火虫,夜晚借助萤火虫的亮光来读书。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3、借助故事,了解车胤的人物品质。
第一场比赛
比读通课文
具体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比读词语
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练囊、盛数十萤火(多音字讲解)
赛读文章
要求:
读的同学比谁声音洪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注意断句要正确;听的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对子及时纠正。
练习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一段话中,你觉得哪句话最难读?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第二场比赛
比读懂课文
理解词语

组词:
字义:
书写指导:
“?”叫竖心底,小字多一点,是表示心里活动的。
恭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谦恭
恭敬
谦逊有礼。

组词:
勤劳
勤不倦:倦,在这里指疲倦,困乏。
“勤”组成什么词放在文中更合适?
勤奋
勤学
词语理解
说说词语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博学多通
③【通】通晓,明白。
“多通”就是知道的东西很多,和“博学”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知识渊博。
理解人物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再读第一句,车胤是个怎样的人?
谦逊有礼
勤奋好学
博学多才
家贫不常得油
理解句义
家贫不常得油
你读懂这句话了吗?或者有哪个地方不懂?
你是怎么读懂意思的?“贫”的意思是什么?“油”为什么是灯油?
“家贫”就是家里贫困。这个故事是写车胤读书的事,古时候没有电灯,晚上点油灯照亮,所以这里的“油”指的是点灯的油。
理解人物
这一句写出了车胤的什么状况?
家境贫寒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理解句义
这句话是具体写“囊萤夜读”的,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或者你哪个地方不懂?
一字一句地试着说一说。
夏天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理解人物
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这一句写了车胤在晚上是怎样读书的?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件事印证了文中哪个词?
勤不倦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幅插图?
讨论交流
赞扬了车胤的什么品质呢?
赞扬了车胤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
勤奋刻苦
因为“家贫”,所以“囊萤夜读”,因为“囊萤夜读”,所以“博学多通”。
延伸拓展
《三字经》中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找出其中勤奋好学的故事,给大家讲讲这些故事。
形容刻苦学习的成语
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圆木警枕 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
第三场比赛
比写字




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横画的长短和留白距离,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各部件要写得紧凑,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注意偏旁部首是第一笔横,共22画。
撇捺舒展,竖钩写在竖中线略偏左的位置,为右边两点留够位置,左点与右点两点形成呼应,右边两点略收。
左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略高,右半部分笔画少,略低。左半部分的最后一笔提与右半部分的竖撇要穿插避让。
上写结构,上面的“正”要宽扁,下面的第二笔竖折折钩一笔写成,注意四点的分布一个左点三个右点。
第四场比赛
比当堂检测
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ɡ ín y p y
恭 勤 焉 贫 萤
二、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 囊萤夜读( )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3.家贫不常得油( )
三、《囊萤夜读》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ɡōng qín yān pín yíng
恭 勤 焉 贫 萤
二、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 囊萤夜读( 用口袋装 )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白色薄娟做的口袋 )
3.家贫不常得油(贫寒 )
三、《囊萤夜读》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无论条件多么困难,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第2课时
《铁杵成针》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3、借助故事,了解文中的人物品质。
第一场比赛
比读通课文
具体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比读词语
铁杵成针、重逢、老媪、还卒业
世传(多音字读chuán)、
赛读文章
要求:
读的同学比谁声音洪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注意断句要正确;听的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对子及时纠正。
初读文本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第二场比赛
比读懂课文
故事的六要素
时间:无
地点:象耳山下磨针溪
人物:李太白 老媪
起因:李太白读书未成弃去
经过:逢老媪磨针
结果:还卒业
细读感悟
对照文章听故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
地点
象耳山 磨针溪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人物
李太白
世:世间、世上;
传:传说。
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
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

逢老媪


理解“过是溪”。
“过”,组词:
李白经过哪条小溪?
路过、经过、跃过
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代替。
理解“问之”。
谁问?问什么?
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
李白问,问老媪“你为什么磨铁杵呀?”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概括内容
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
未成,弃去。
分别用“成、弃”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
“成”,完成;
“弃”,放弃。
反义词
“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问之,曰:“欲作针。”
李太白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成针。”
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
问之,曰:“欲作针。”
既然是一段对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
想象补白,感受句式: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太白
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
感其意
还卒业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
拓展延伸
第三场比赛
比写字


被包围部分的撇、捺都不要写得太长,最后一笔平捺要写得舒展:起笔要轻,捺脚要平,平捺略长,托住被包部分。
上中下结构,十字架上蹲俩人,一顶大帽盖得匀。中间的两个人大小大致相同,人的捺都变成点,下面的一横长托上,最后一笔的竖是悬针竖。
第四场比赛
比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一、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去。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三、《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当堂检测
一、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完成 )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放弃)去。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三、《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