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锦鸡出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锦鸡出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2-06 17:1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锦鸡出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锦鸡出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首欣赏作品。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并体验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而《锦鸡出山》则是用土家族特有的形式“打溜子”演奏的。作品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田隆信老师创作。作为一首创新曲牌,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本首作品由山间春色,结对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五个主题构成。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锦鸡从出现,到嬉戏,打斗,再到凯旋而归的画面,描绘了一副美好的生机盎然的土家族生活画卷。
【课程名称】锦鸡出山
【所授年级】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类型】欣赏课
【教学设计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准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听,看,表现,音乐舞蹈融合等方式,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音乐体验与实践的课堂中,还课堂给学生,把这种参与的思想渗透情感中,从而热爱中国音乐文化。
【设计思路】
通过识溜子、听溜子、读溜子,打溜子、演溜子等方式,学生能发现并总结出打溜子的特点,在“感受与欣赏”和“表现”领域有所突破,通过舞蹈,歌唱,以及打溜子演奏的体验与融合进行创造与实践,从而进一步感受并发现土家音乐文化的魅力。
【教学特色】
本节课我将自己和朋友演奏的《锦鸡出山》带到了课堂,我在视频中演奏的头拨这件乐器。学生看到自己老师参与演奏,兴致一下提高起来。我对乐曲的演奏方式方法,全曲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注重学生的听觉思维,观察思维,通过叙事的方式串联全曲五个主题,学生在每个主题中感受并实践,通过读衬词,声势律动,演奏实践,舞蹈融合的方式,学生听懂纯节奏的作品不再是难题。此外,我还将土家族定制的打溜子四件套和咚咚喹带到音乐课堂,学生见到了平时很难见到的民间乐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下提高,对音乐尝试探索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情绪情感的体验以及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学生通过听、看、体验,自我感知并构建锦鸡在全曲中的形象,发现打溜子的魅力,热爱土家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2.艺术表现:学生在不同主题中与乐曲“互动”,并将打溜子与舞蹈,歌曲融合,学生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提高其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3.创意实践:发现打溜子的特点,并能够将打溜子融入到其他音乐形式中,创造出载歌载舞的音乐美景。
4.文化理解:感受并热爱土家族音乐文化,热爱中国的音乐,提高文化自信。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表现的锦鸡形象,体验“打溜子”的基本演奏方法。
(2)发现并总结出打溜子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咚咚喹、溜子四件套、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舞蹈创设情境(土家族摆手舞)
师:今天的音乐课开始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跳起来吧。
生:模仿动作随音乐进入教室。
师:刚才的舞蹈是土家族特有的摆手舞,土家族的音乐可谓丰富多彩,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件土家族的吹奏乐器--咚咚喹,听老师吹奏的是哪首歌曲?
生:《乃呦乃》。师:出示土家族打溜子四件套,发现头拨与二拨的不同。揭示课题--《锦鸡出山》。
2、整体感知完整欣赏乐曲。
思考:情绪是怎样的?能够用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生表述,教师介绍作品,出示五个主题。
3、多维体验、理解表现第一主题:(发现打溜子也有衬词,并通过交替演奏的方式初步感受打溜子的特点)
师:你能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生:山间美景,鸟儿歌唱
师:打溜子也有自己的衬词。
生:读衬词
师:两组小鸟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表现小鸟对唱的画面
生:为第一主题匹配合适的名称,用读衬词和拍手的方式完整表现
第一主题
还带了一件土家族的吹奏乐器--咚咚喹,听老师吹奏的是哪首歌曲?
生:《乃呦乃》。
师:出示土家族打溜子四件套,发现头拨与二拨的不同。揭示课题--《锦鸡出山》。
2、整体感知完整欣赏乐曲。思考:情绪是怎样的?能够用联想到怎样的画面?生表述,教师介绍作品,出示五个主题。
3、多维体验、理解表现第一主题:(发现打溜子也有衬词,并通过交替演奏的方式初步感受打溜子的特点)
师:你能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生:山间美景,鸟儿歌唱
师:打溜子也有自己的衬词。
生:读衬词
师:两组小鸟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表现小鸟对唱的画面
生:为第一主题匹配合适的名称,用读衬词和拍手的方式完整表现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用自信大方的表情和整齐的节奏表现锦鸡结对出山的场面)
师:听并模仿教师的节奏和动作,做了哪两组动作?
生:模仿两组动作,用自信大方的表情再次表现锦鸡出队的样子。
生:为第二主题匹配合适的名称。
第三主题:(声势律动感受打溜子多变的打法)
师:情绪是怎样的?锦鸡在做什么呢?
生:玩耍,打闹。
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并随音乐完整表现为第三主题匹配合适的名称。
第四主题:(感受锦鸡对打时的速度变化,节奏模仿再到用打溜子乐器演奏,多维体验并感受打溜子的方法,特点)
师:这一主题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由慢到快,并用动作体验
师:学习头拨二拨的打法
生:学生体验
师:学习大锣小锣的打法,老师做了哪个动作?
生:小锣用背面打,打大锣收音,学生体验小锣与大锣。
生:学生共同表现四人溜子
第五主题:(发现重复的节奏,了解打溜子曲目创作的一个特点)
师:这一主题出现了一个与之前相似的乐句。请你仔细听并模仿。
生:模仿
师:揭示特点。完整表现五个主题并思考:打溜子有哪些特点?
师生共同表现全曲,生总结打溜子的特点。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舞蹈、歌曲、打溜子融合)
师:土家族人民经常把打溜子和音乐舞蹈融合在一起,你能把学到的打溜子的节奏融入到上课开始时的摆手舞音乐中吗?
生:创编并展示(唱、跳、演奏融合)
师:你的收获有哪些?
生:总结收获
师:中国的音乐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善于发现和聆听这些美好的音乐,也希望这些音乐能够为你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加绚丽的色彩。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如下教学方式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故事串联音乐主题,发挥学生想象,理解音乐形象。
(2)突破难点的办法主要是在每个主题分析时提出多种多样的音乐表现要求,学生在逐步体验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打溜子的特点。
(3)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思考,并能自信大方的表现。
不足之处:
(1)在课堂录制过程中,学生和平时相比略显紧张。因为乐器数量和时间有限,一些同学在本节课中没有演奏这几件乐器,但学生课下兴趣依然高涨,教师在之后的课堂中,将乐器再次带回课堂,更多的学生模仿并体验了锦鸡“对打”的场面.
(2)授课中我可以再将主题亲自演奏出来,比如第四主题锦鸡胜利时用二拨演奏胜利的乐句,可以亲自示范并让学生感受,这样效果会更好。
(3)在学生参与音乐表现中,对学生的反馈可以更具体更到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