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2-06 17:2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我是草原小牧民》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三课
教材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教学目标:
1、以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且以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表现歌曲。
2、通过聆听、模唱、舞蹈、编创、打击乐器伴奏等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音乐感受力。
3、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
二、教学重点:
1.体验民族风情,学习蒙古族简单舞蹈动作,进行自信的进行歌曲表现。
2.以不同形式的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教学难点:唱准并掌握带附点和空拍的节奏。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进大草原
1.师生音乐问好
2.导入:师:(放录音马头琴曲《草原之夜》)听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下就来到了美丽而辽阔的大草原上,你对草原的印象如何,能说说么?
1.能看出生活在大草原的人们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生:蒙古族) 师:你们的知识面很宽!回答正确。
2、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处处与马相关,比如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是由马头琴演奏的。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蒙古族的意思就是永恒之火,也有一个别称: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经常以马代步,你能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么?
3.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去大草原吧。(通过用手拍一拍的方式表现马儿近了远了,跑的快了慢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
4.出示节奏型,马儿跑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跑出马儿的节奏吧。(伴随着歌曲伴奏音乐的节奏型的练习当中学生也多次的聆听了歌曲旋律,为歌曲学唱及乐器伴奏打下基础。)
5.那里的牧民还会骑马、摔跤、射箭、挤牛奶呢,而且他们还非常的能歌善舞。
(二)、介绍蒙古族舞蹈典型动作
1、(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伴奏)蒙古族人民经常骑的马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等等,他们外形十分俊朗,你喜欢吗?挑一匹你喜欢的马骑上来吧。(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学一学动一动,做骑马,甩马鞭,耸肩等动作。)
师:(播放舞蹈视频)请大家一起跳一跳吧。
师:大家的蒙古族舞蹈真是有模有样了,老师给大家点个大大的赞!跳着蒙古舞蹈,你开心吗?开心了笑一笑好吗?
师:大家的笑声感染了蒙古族人民,他们也笑起来了,你听。(播放歌曲)
教学意图:通过借助课件通过欣赏模仿学习舞蹈动作等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到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对蒙古族民族歌曲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编创的灵感,培养的良好的审美能力。通过笑一笑,引发学生对歌曲中附点节奏的关注,为难点解决铺垫好。
(三)歌唱大草原
一、完整欣赏,感受歌曲情绪
1、师:孩子们,大草原的歌声美吗?赶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听后的感受吧。
2、你听到蒙古族人们的笑声了吗?如何笑的?你能模仿一下吗?
3、师:“啊哈嗬”这句歌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高兴的意思。 表达很快乐的心情。很开心地吆喝声。
师: “啊哈嗬”是一句衬词,表现愉快的心情,就像我们平时“哼哼”小曲时的样子。所以我们在演唱歌曲时要怀着怎样的心情演唱呢?
师:你能唱好“啊哈嗬”吗?别着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播放微课学习附点四分音符的相关知识。)
二、学唱歌曲
A熟悉歌词
师:小牧民在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呢?你能记住那句歌词?
我们来读一读。
(1)老师边敲双响筒边有节奏的读词,学生跟读。
(2)多种形式聆听歌曲
A师: “草儿青青,羊儿肥” 歌谱上出现的这两个符号,你听起来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B师:这个符号叫休止符,遇到休止符要停一停,在这里我们要唱半拍,在演唱时要有跳跃的感觉,在“肥”字的谱子上面出现了小音符,它是前倚音,我们唱的时候要拐个弯(老师范唱)
C老师来唱一下,你们分辨哪个是加了休止符和前倚音了吗?(教师弹唱,学生认真分辨)
师:加上这些音乐符号你有什么感觉?让我们感觉好像青青的草儿随风摆动轻轻舞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让我们唱出这样的感觉吧。
D、哼唱旋律。
(用lu轻声哼唱旋律)
师:让我们赶快来唱响欢乐的旋律吧。注意歌曲的前奏出现了四分休止符,听老师弹一遍前奏,在心里数空拍,咱们再完整的哼唱一遍(教师完整弹琴、学生跟唱,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
再次哼唱时请学生用小手划一划旋律的走向,感受音乐旋律的起伏。
7;加词演唱
师演唱前半句,请学生接后半句,
交换位置接唱
找出演唱有困难或有问题的部分进行解决:你有哪些唱不好的地方么?谁能帮助他?
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做舞蹈动作表现歌曲,熟悉旋律,体会歌曲的情感情绪,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突破歌曲的难点,然后完整演唱全曲,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1、学打节奏
1)(出示筷子)(示范打节奏。)
师: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自制打击乐器,是什么呀?(筷子)筷子不仅是我们吃饭的工具。还发出美妙的声音,大家听听。(示范)好听吗?老师也给大家每人准备了一双筷子,拿出你们的筷子跟老师打一下。跟老师一样拿好啊!认真听。(生打)老师又换一个,注意听,(师生共打)我又换了,认真看(一起做)。(此过程中一直循环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请小组进行讨论合作,尝试为歌曲编创节奏型进行伴奏。
请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鼓励,也提出改进意见等。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进行聆听及感受,对音乐有整体的把握,又通过用筷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的进行节奏的模拟及练习,既学习到蒙古族人民对筷子用法的独特,也为后面编创节奏型伴奏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也进行的大量聆听,从而熟悉的歌曲的旋律,更容易学唱。
四、歌曲表现
师:大家的歌声非常优美,我们能不能像蒙古族小朋友一样载歌载舞呢?请你编创蒙古舞动作,快乐的边歌边舞起来吧
师:还记得筷子么?这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体现,不仅生活中使用更在音乐中加入了筷子,你能也再表演中加入么?请小组进行合作,将表现形式丰富,可以有舞蹈 歌唱 打击乐器等等元素,比比看哪个小组的表现力最强,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你们感觉到草原小牧民们怎么样啊?
生:开朗、热情、能歌善舞
师:对,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这个民族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学们想了解更多有关蒙古族的音乐舞蹈以及风土人情,课后自己可以去收集更多的资料。
师:也请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歌曲、舞蹈唱一唱、跳一跳给家人和好朋友听一听、看一看。
学生随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做骑马状欢快的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