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2.3.2 学看地形图
七上 地理
湘教版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2.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3.会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目标
重难点
小晴一家三口在周末的时候打算出去野营,此时小晴节俭的母亲提出她有一张免费卷,但举办方要求家中的小孩要学会识别下图,才可以免费体验越野活动,此时小晴一家三口眼睛都发光了。
A
E
C
B
D
新课引入
小晴的爸爸是陕西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毕业的,他主动请缨来给小晴讲解地形图及相关概念。
我会好好学习的!
新知学习
一、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一个区域内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
1、等高线的特点
(1)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 ,海拔相等
(3)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4)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5)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地形图:
将许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可以在平面上概略地表示地面的起伏状况
此时小晴有些累了,这时候父亲大喊道,小晴我们这么爱你,抓紧认地形图,我们要去越野。
爸爸,我愿意继续学习!
地形部位有哪些?
山顶(山峰)
鞍部
陡崖
山谷
山脊
2、地形部位的判读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1)山顶(山峰)
山顶(山峰)
等高线闭合,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用“ ”表示
▲
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
(2)鞍部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等高线重合
(3)陡崖
陡崖
陡崖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并呈锯齿状
陡崖一般有瀑布,有时也适合攀岩
等高线弯曲,向高海拔凸出
(4)山谷
山谷
等高线最弯处向高处凸出
地势中间低,两侧高
山谷处一般会有河流经过,为集水岭
等高线弯曲,向低海拔凸出
(5)山脊
山脊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地势中间高,两侧低
区别:山谷、山脊
凸高为谷
凸低为脊
归纳
瞧一瞧,生活处处有地理
等高线地形图作用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缓陡
根据等高线闭合的形状判断山体不同部位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归纳
讲到这时,父亲有些激动,觉得既然讲都讲了,就额外教授给女儿一些特别地图及其常识,方便以后她的学习。
于是父亲引出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开始了他的讲述。
爸爸你懂得好多啊!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的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起伏状况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定义:
如何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
先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着色
第三节 地形图
着色原则
绿色→黄色→褐色:地势由低到高
绿色:
黄、褐色:
白色:
浅蓝到深蓝:
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平原
山地和高原
雪山冰川
常常用“陆高海深”图例来表示海拔高度的变化 。
作用
优点:醒目,有立体感
比较容易判读出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
答案:
A 是陡崖
B 是鞍部
C 是山谷
D 是山脊
E 是山顶
A
E
C
B
D
现在父亲又拿出了这幅地形图,开始要小晴学会认地形图了,那你们会认么?
终于一家三口如愿体验了免费越野活动
海拔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山峰)
鞍部
陡崖
山谷
山脊
等高线的特点
地形部位及判读
基准面
课堂小结
分层设色地形图
着色原则
随堂练习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C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第2~3题。
2.图中A地的海拔可能是 ( )
A.400米 B.650米 C.750米 D.800米
3.到B地,爬图中甲、乙两坡,哪个更省力 ( )
A.一样省力 B.甲坡省力 C.乙坡省力 D.无法判断
B
C
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当地政府计划在小海坨山夏季开发漂流项目,下列关于漂流地点的选择合理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小海坨山是众多“驴友”户外远足的热门之选,下列能直接看到A宿营地的是( )
A.B地 B.C地
C.D地 D.三地均可
C
C
暑假期间,济宁市某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到下图中区域开展野外考察。请你协助该小组分析图中信息,完成5~6题。
6.可能有河流经过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如果②地的气温为30℃,此时⑤地的气温
约是( )
A.25.2℃ B. 25.8℃
D.34.8℃ C. 34.2℃
D
B
【解析】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②地的海拔高度为100米,⑤地的海拔高度为8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100米=700米,由于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因此⑤地的气温约是30℃-(700÷100)×0.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