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九省适应性联考四篇作文题总评及详细解析、优秀范文
【原题呈现】
写作(60分)
写作试题1(江西、新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江西、新疆)
报考大学时选专业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决策。你想选择哪个专业 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试题2(广西、吉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广西、吉林)
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现象。一些人认为接受礼物的一方可能并不需要这个礼物,与其精挑细选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这样对方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试题3(河南、黑龙江、甘肃)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河南、黑龙江、甘肃)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1提到自然带的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
请以“交错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安徽、贵州)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化遗产”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
1.向读者介绍一项文化遗产。注意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
2.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
3.通过讲述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来展示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总评】
2024九省联考与2023所高考作文题型上保持一定的过渡性,也就是说与2023年高考作文题型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定的持续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倾向
2024年九省联考作文一河南、黑龙江、甘肃卷现代文阅读 I“交错带”;
2023年高考新课标II卷作文语言文字运用II “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2023四省联考安徽、云南卷现代文阅读 I“中国之美”
预测:2024年高考大概率会有一道此类型作文题。
二、教考结合倾向
2023年高考作文新课标I卷“讲好中国故事” 教材单元作文:部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有着潜在的关联。
教材原文:
2024年九省联考作文二、(新疆、江西)“报考大学”“专业选择”,教材单元作文:直接与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中的第四项任务相关联。
2024年九省联考作文安徽、贵州 “家乡的文化遗产”教材单元作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
预测:2024年高考大概率会有一道考教融合类作文题。
三、话题思辨倾向
2024年九省联考作文广西、吉林卷的“送礼物还是送钱?”,是九省联考中唯一一个与2023年高考“材料极简二元思辨”类型作文最接的一道作文题。
预测:2024年高考思辨类作文可能保留,但题目呈现形式不会那么明显。
四、开放呈现倾向
2023四省联考作文安徽、云南卷 “这里是中国”,中国自然之美
2023年高考作文新课标I卷作文 “好故事,有力量”,讲好中国故事
2024年九省联考作文安徽、贵州卷“家乡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
预测:2024年高考作文可能会有一道类似的高开放度的呈现类作文,全面考查考生的文化积累、文化素养。
五、贴近生活、“反押题”倾向
这4个作文题目都体现出贴近生活、真实性非常强的倾向。“专业选择”的作文题目,直接关系“个人发展”;“礼物”的作文题目强调是“亲人、朋友之间”和“人际交往中”;“交错带”说“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文化遗产”的作文题目明确说是“我们身边”……这次的4个作文题目,生活感、真实性增强了,“反押题”倾向特别明显,可以预测跟真实生活关联是今后甚至是高考作文命制的方向。
【四道题详细解析】
写作试题1:(江西、新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报考大学时选专业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决策。你想选择哪个专业?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也是属于宏大主题的作文。其实,这是一道高一学生就开始考虑和设计的必答题:教师在生涯规划课上引导学生对未来工作事业专业前途自我设计,定性应该选择和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对于这则话题材料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你对个人发展未来前途做出决策的重要性?你想选择哪个专业(决定未来个人发展)?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重要性)?
高一时候,学生就进行过专业报考和职业介绍的训练,所以高三考生对这一题一点不陌生。写作时候要明确专业名称,进行概念阐释,然后把这一专业对于国家、社会、自我的意义写出来。注意,近来某些网红比如张学峰对于选科有过惊世骇俗的言论,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甄别,写作时候可以把张学峰当做反例。
作为考生需要明确任务驱动。写作对象是高中生,也许是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也许是高一入学或高二的学生。看来个人的身份不需要明朗,可以含糊认定高中生。所以找出任务,共性任务和个性任务,同时切分任务,认识“报考大学时选专业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决策”的意义,回答“想选择哪个专业”和“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问题,逐层击破;明确指令,站在高中生第一人称角度,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这道题形式上是材料作文,实际上是个人情况调查问卷,或个人思想汇报。材料的两问本身就是写作要求。这两问是直白且完全指向个人的,没有什么供讨论的事例或待分析的观点。问得那么直接,有什么“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的必要?这种题就是回答问题,无所谓结合材料。这种题就是自我表态,无所谓体现思考。这种题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1953年:《我的理想》
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确定的》
1955年:《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本次作文材料简短,强调专业选择关系到个人发展,然后单刀直入地对学生进行发问,要求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进行深入思考。材料中的关键词为“专业”“个人发展”,而具体的写作要求则是:写出你选择的专业以及思考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在这里要注意,命题者绝不是要求学生只就“专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泛泛而谈,而是希望学生要有就事论事的写作思维,能够结合自己选择的专业来具体来谈,讲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讲明白这个专业对自己的意义所在。因此这个作文题目强调了个人选择、人生规划、学生对个人成长发展的思考,亮点在于有“我”在场。写作时要调整人称角度,也即议论视角“我”。
写作时首先强调对个人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进行强调议论,然后可以从自己对所选专业的认识、个人兴趣、个人特长、专业的重要性或者是自我价值与所选专业的关系等方面具体论述。比如,从个人兴趣角度,可以谈自己一直对生物制药、中医治疗等“国药”“国医”中医文化感兴趣,因此想报考针灸专业、生物制药或中医临床等专业;可以谈自己一直对古诗词、汉服等“国风”文化感兴趣,因此以后想报考古代文学专业,不仅仅满足自己的兴趣,更能用自己的专业所长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如,从个人价值实现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角度,可以思考新能源是代表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更有利于成就个人梦想和实现自我价值。最后,可总结、升华全文:专业选择不仅关系着个人发展,更应该与时俱进、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每一个青少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总的来说,如果文章能从自身出发,选好一个具体的角度谈自己的理想,发展的方向,思考专业选择对个人的重要意义,甚至能联系起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复兴,就是一篇佳作了。
【参考立意、标题】
1.“钱途”与“前途”
2.无悔选择,无悔青春
3.兴趣爱好让成长如虎添翼
4.兴趣爱好让成长更有力量
5.因为热爱,所以成功
6.专业选择既要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又要考虑与国家、时代的需要相结合
7.择朝阳产业,应时代所需,给自己一个大平台
8.选古文化相关专业,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奉献自身力量
9.化兴趣为志趣,与国同梦共成长
10.专业不高下之分,选择却有自我主见
11.听从祖国召唤,选择勇敢担当
12.为梦想努力,为事业奋斗
13.走出适合自己、与众不同的道路
14.选汉语言文学专业,固汉文化文明根基
【优秀范文】
择文学之业,成文明栋梁
高三考生
交上高考试卷,专业选择是横亘在青年前的难题。一念之间,可决定你的发展前途,可决定你半生的职业规划。依吾之见,择专业之时,当审专业于自身之意,不可草率决断;亦当遵兴趣爱好,更应关注国家所需和民族所驱。于我而言,文学为我之好,也为文明传播之载体,我愿择文学之业,成文明栋梁。
汉语者,民族之慧也。愿择其为吾业,皓首以学,经世致用。月余之前,张雪峰曾言:“文科都是服务业”,这犯了众怒,其对文字和文明的漠视可见一斑。汉语是民族的智慧,更是中华民族的载体: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但是,纪录它们的是汉语,令其在呕呕相传中冠绝古今的亦是汉语。周国平先生曾有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于我之见,汉语于中华民族,恰如花束之于生命的本源。从甲骨文到电脑字体的千年之间,我们看到了方块汉字流传的不朽,也看到文明薪火在今朝新的映刻。
择业之向,在于兴趣,以文字为心之所向,吾之幸事。选择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朽的事业努力,是是志向;而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付诸一生,是幸福。在落寞时读苏轼的《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令人畅怀;在困顿时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令人珍惜当下。数不清楚多少次在骆宾王的诗篇里的牙牙学语,在滕王阁前为王勃惜时畅怀,也曾来到黄鹤楼看看“芳草萋萋的鹦鹉洲”……《长安三万里》中有言:“只要诗在,长安就在!”于我而言,莫让文明圣火逐渐暗淡,云海苍苍,江水泱泱,汉语之风,山高水长,这便是我的心之所向。这个夙愿非物质依托,但在悄然之间成全了我的精神的满足。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愿执文脉之笔,用吾之光芒,长映民族诗篇。将传承语文作为责任和奋斗的志向,虽有艰难坎坷,荆棘遍布,但我将会一往无前,越过山丘,让中华文化之火长燃不息。“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合上史册,史官坚守和传承令人动容,但是,刺秦的荆轲,不为赵襄子所释而易节的豫让,以剑自毁其面的聂政……拔刀相向的文字纪录之间,是一颗坚贞不屈的刚直之心。还有张良椎、苏武节、严将军头、嵇侍中血、张睢阳齿、颜常山舌……不知何时起,充满人文美和记载着誓死不屈龙脊柱的语言文字,成为了随意应试的学科,“背背模板”,“记记真题”,语文教学似乎变成了和分数打交道的工具。我曾想:传承文化的道路是柔软的,更是坚硬的,它是日月星辰,挥洒光芒而不与萤火争辉。中华文明的韧性支撑着这座华夏大厦屹立不倒,在未来强盛之路上破浪前行。
择文学之业,成文明栋梁。专业选择在一念之间,文明传承的道路却任重而道远。
写作试题2(广西、吉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现象。一些人认为接受礼物的一方可能并不需要这个礼物,与其精挑细选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这样对方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这也是属于二元关系思辨作文。“送礼”还是“送钱”,“精挑细选”还是“直接送钱”。
礼尚往来,本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传统。“送礼”还是“送钱”,“精挑细选”还是“直接送钱”成了人们的困扰。虽是小事,其实有着很深刻的二元关系思辨的意义。毕竟,不同的送礼对象,确实有着不同的诉求这是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题作文,思辨生活中借互赠礼物变相送礼送钱贿赂的现象。送礼送什么是送礼者的心情,送钱是考虑收礼者的心情。送礼是心情,送钱是贿赂。不能把好心的送礼人情,演变为变相的人情贿赂。这样就失去了亲朋之间的友谊,使纯洁的亲情和友情习染上铜臭味。
当然送礼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是家人亲戚、朋友间,还是职场、情场上,送礼都是增进关系的好方式。然而,选对时机、送对礼物、送出心情却着实困难。不同的时刻、面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送礼方式。这则材料检验考生对传统文化送礼行为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送礼是友谊,有情义,送钱是世俗,太庸俗。
材料中看似包含送礼和送钱两种观点,意图构成思辨话题。实际上送钱的方式显然违背基本常识,我们提出支持送礼的理由,还得反驳送钱的满满槽点。一方观点不攻自破,那另一方观点就不言自明,考生写一篇赞美友情、批判金钱的文章。
【参考立意】
1.文明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无疆
2.最好的礼物是情谊
3.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4.人情往来中,亲朋重互赠
5.人际交往,纯洁端方
6.莫把亲情世俗化,莫把友情铜臭味
7.送出的是人情,收获的是友谊
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优秀范文】
“建”礼于心,送礼新思
佚名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自古以来礼尚往来。俗语有云:你敬我一尺,我回你一丈。礼尚往来人之常情。送礼物无处不在,它是人生失意时的良药,让人忘却悲痛;它是大病初愈后的慰问,让人康复痊愈;它是功成名就时的奖励,让人喜上眉梢;它是大难不死的压惊,让人必有后福。任何处境下,只要收到情真意切的礼物后,人的心情都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生活到处充满阳光和鲜花。
中国自古以来便为礼仪之邦,尚礼,更推送礼尚往来。昔日周天子会在“巡狩”时,奖赏社会和谐,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诸侯国额外土地。这样将天子的土地额外送给诸侯管理,可见上级对下级能力的肯定。礼物真正的衡量标准不在于其物质价值,而且背后那份送礼的情意。
于个人层面而言,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蕴涵着深厚情义的诗词比比皆是,至今仍脍炙人口。李白行舟将余下,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送友人新婚的祝福诗,鸳鸯被里成双对,一树梨花压海棠。又如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在友人新婚亦送《石榴图扇》,并题:我写君家多子榴,今年消息在枝头。这些随口而出,随手而画的作品,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早已在送礼者心中酝酿许久。这些礼物,带着送礼者心底的期盼,成为真正的无价之宝,成功维系出一段段不朽的情感。
于社会层面而言,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善用礼物,去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可哪怕无法自己挣钱,也能送礼物给人的孩子,证明了礼物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它饱含了送礼人的心意,便能达到送礼的目的了。
于国际层面而言,送礼能使国与国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互助互利,让世界充满爱与光明。国与国之间赠送疫苗,使大家能打破疆域的分割,一起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地抵抗病毒。可见,送礼也可增加国与国之间的凝聚力,让世界更和睦、友爱。
虽说“送礼”能表达情感、维系关系,但从古至今,都有不少人以“送礼”为名头,做着危害社会的行为。古有大肆敛财的贪官和坤,今有求之不得的综艺收礼。这种行为应该被制止及谴责,人们不应仗着权势而笑纳各类奇珍异宝。因为他们所做的都是职责范围之事。而送礼是为了表达情感,而不是给阿谀奉承一个好听的名字。
人们应该从本心思考所赠的礼物,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礼物的物质价值,又或者是博取送礼带给自己的好处。我们要做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使礼能返璞归真,达到它最初维持关系,表达情感的目的。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河南、黑龙江、甘肃)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1提到自然带的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请以“交错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四道作文题最不好写的是“交错带”,一改二元、三元关系型材料作文题或单纯一元材料型的作文题,给了一个读写结合+材料+话题型的作文题。作文题看似简单,但“交错带”这个话题名词明显很陌生,写好这个作文有一定难度。。其实,“交错带”和2023新高考Ⅱ卷作文题(“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一样,作文材料来自现代文阅读语段。材料加话题的命题形式也不新颖。“因文设题”“以材设题”,“无情境,不设题”。随文命题,因境命题,命题人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命题原则很明显。但是与2023新高考Ⅱ卷作文题(“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相比又有具体的背景材料作铺垫。
选取的考查点“交错带”为农业领域术语,较为生僻,体现“反押题”“防宿构”的特点,而学科亲和度与发挥空间,属于单一型话题,需要认真解读其特定内涵并过度拓展其丰富的外延,方可打开写作思路。
我们可提炼出四个关键词:“敏感”“波动”“改变”“变化”。即“交错带”能“敏感”地随环境“波动”而最先发生“改变”,并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结合试卷原材料又可知,“交错带”影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转向新的生产类型。它具有预知、引领、革新的意义。
思辨思维发散如下。
①历史发展:王朝更迭、变法革新(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宋明商业经济、五四运动、乒乓球外交、安徽凤阳改革、深圳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国家经济开发区建设、综合保税区建设等。
②社会变迁:唐宋对外关系、两次鸦片战争、乡土中国变迁、恢复高考制度、计划生育国策、下海经商潮流、下岗爱就业、房改到商品房市场、“经济晴雨表”股市、城镇化进程、现代化转型、城乡结合部发展、双减政策制定、教培产业兴衰、职称改革和人士制度改革等。
③文化传承与渲染:思想碰撞交流、文明冲突融合、百家争鸣、独尊儒术、宗教传播、文化交流、新文化运动、新高考改革、文化强国战略、传统文化复兴国策等。
④制度变革:和亲外交、和平统一、民族融合、一国两制、一带一路、多元一体、共融共生、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大唐与吐蕃和好。一弯窄窄的海峡,就是和平统一的交错带,台湾回归同样期待这一模式。
⑤科技创新: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科教兴国、大国工匠、“芯”路历程、锻造大国重器、华为中兴反围剿、AI时代、智能驾驶、共享单车、快递业崛起、5G技术高地、油价高企新能源逆袭等。
⑥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课程学习状况、健康状态表现、中医望闻问切(气色脉象舌苔足底)、心理抗压能力、夫妻情感维系、家庭教育氛围、学校人文环境、人际交往关系等。
【立意参考】
面对或身处“交错带”,我们该怎么做?(以下角度或有杂糅,可选择一二,紧扣“交错带”的特质行文)
①保持敏锐的眼光和敏感的反应: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捕捉先机,及时地预知、调整与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②葆有适应竞争、优胜劣汰的忧患意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学会危中见机,转劣势为优势,让“交错带”成为“安全带”,而不沦为“脆弱带”,甚至“死亡带”。
③具有开放、包容、接纳、融合的心态:能融汇共通,为我所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涵养博大胸怀,积极反作用于外部环境,促进其优化、转型、发展。
④有敢为人先、创造革新的先锋姿态:以振臂一呼的能力与勇气,起到感召与引领作用,勇于开拓,创造新的“生长圈”“宜居圈”,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⑤保持理性的思维和冷静的头脑:不亢不卑,不急不躁,克制盲动,谨慎行事,深入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决策与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做到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做到世易时移“顺水推舟见风使舵”。
⑥有躬亲实践、求真务实的精神:青年们应走出灰色的理论世界,走出书本和课堂,深入实际深入实践,躬亲践行,去感知与了解鲜活接地气的“交错带”,让脚下沾泥土,把握时代转型期的发展规律。
⑦认识、把握、善用“交错带”规律: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正确分析问题,使双方做到相包相容,有效化解矛盾。
【拟题示例】
让“交错带”变为“成长圈”
危中见机,“交错”寻路
风起“交错带”,浪成微澜间
融入“交错带”,挺膺有担当
人生“交错”,擘画蓝图
根植“交错带”,青春绽芳华
身处“交错带”,顺势展宏图
适应“交错带”,开启新征程
不惧交错,多元探索
立足交错带,探出新天地
无惧“交错带”,探界谋发展
勇于交错,多元包容
适应“交错带”,闯出新天地
直面“交错带”,创新无极限
把握人生“交错带”,开启壮丽新篇章
【素材运用】
1.作家姜戎写过一部畅销小说《狼图腾》,小说中,游牧和农耕作为北方传统的两大势力,在历史上曾有过漫长的冲突、互动、交融过程。而在农牧之间往往有一条模糊的边缘地带,可以说这就是“交错带”。来自北京的知识青年陈阵在这里,感受到草原的浪漫和自由,也窥见草原生态的细微变化,他看到牧民们为了保护财产,对狼发起猛攻,也见过狼群偷袭羊群和马群甚至伤害人类,并意识到人狼之争背后的严重问题,最终目睹了草原的毁灭和整个游牧文明的毁坏。
2.深圳速度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典型。上个世纪有句顺口溜:八十年代看广东,九十年代看山东,二十一世纪看浦东。它点明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轨迹。这些地区一开始也并非富庶繁华,甚至像深圳不过是一个安静的被人遗忘的小渔村,但这里也像是一个小小的“交错带”,弥漫着遍地黄金的讯号,显现出发展的先机与预兆。后来,“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迅速腾飞,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先锋。而有的改革先行者,来到这里成为第一批淘金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3.信息爆炸时代,风险与机遇并存。历数那些成就一番事业的企业家,都是在时代潮流中敏锐捕捉商机,最先预知机会。任正非、张瑞敏、褚时健、马云、马化腾、王石、雷军们,面对社会经济的“交错带”,在制造业中国“芯”、互联网电商、通讯技术等领域大展拳脚,引领时代潮流。同时有做好了新的转型。
4.宋玉的《风赋》中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后人为它补上了一句骈偶句:浪成于微澜之间。意思是,风始从青萍草头上兴起,逐渐发展成大风;浪原本只是微细的涟漪,慢慢发展为滚滚浪涛。很多大思潮、大变革往往会在微小而不易察觉的“交错带”源发。
5.埃隆·马斯克堪称处在世界“交错带”的“科技先知”。他有着极其敏锐的判断力,他曾说:“当某事足够重要,你就去做它,即使胜算不大。”当宝马奔驰奥迪杀得难分难解时,他身处夹缝中,嗅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商机,今天,特斯拉已雄霸全球。当别的互联网巨头在大战“菜篮子”时,他专注他的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事业,志在星辰大海。他看似边缘而野心勃勃的梦想,在逐个实现,他改变了汽车界生态,也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6.无论是锻造大国重器,还是谋求小家幸福,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交错带”。前几年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诗》。讲述的是研究两弹一星的先辈们,前仆后继,爸爸牺牲了,妈妈跟着接力。他们知道,偏远的小山沟里,看似与世隔绝,其实潜藏着国家重器的火种,而世界风云动荡牵动着这里每个人的心。这里是改变中国也影响世界的“交错带”,也终于迎来了蘑菇云在天空升腾的激动时刻。
7.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安徽小岗村农民集体分田到户。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有一个故事片段,叫《鸭先知》,致敬改革浪潮中敢为人先的父母一辈。在摸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初期,有一部分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绰号“鸭先知”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他主动请缨,承担起销售药酒的责任,几经周折,终于破冰出圈,赚到了一桶金,也盘活了集体经济。“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一种躬亲实践的品质,也是一种把握“交错带”规律、寻找突围之路的创新精神。
8.一纸禁令下,庞大的教培帝国轰然倒塌。无论是公司新东方还是创始人俞敏洪,都处在了敏感、脆弱的“交错带”,面临生死考验。但俞敏洪捕捉到了带货直播的商机,于是,东方甄选诞生,因“双语直播”爆火出圈。一个普普通通、不被看好的直播间,迅速走红,登顶一百多个热搜。而“兵马俑”董宇辉成为流量密码。网友们发现里面的主播个个是宝藏,有才情,称之为“直播间的天花板”,说“别人在介绍产品,他们在贩卖人间理想”。
【优秀范文】
把握人生“交错带”,开启壮丽新篇章
虞城一高 风的絮语
古语云: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念起,万水千山。现代文阅读材料中的牧人面对“交错带”环境的波动,及时改变生活方式,告别原始农业,紧抓时机不放,勇敢跃上马背,智慧驯化牲畜,从而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作为新时代青年,也应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握人生“交错带”,开启壮丽新篇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关注“交错带”,敏感早应对。
日升月沉,花谢花落,万事万物并非一成不变,都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自然界有“交错带”,环境波动,气候更迭,难以避免。人生亦有“交错带”,年龄的递增、学习的深入、际遇的改变、工作的调动、时代的变幻、国家的运脉,无一不是各种层次的“交错带”,这同样是无法躲避。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交错带”,要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应对。马云敏锐地感知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的巨大潜力,毅然辞去教师职务,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成就中国最大电商,而他功成名就之后又回归老本行;百度公司不甘于跟在外国后面,投入全部精力研发搜索引擎技术,使其成为亚洲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创客印奇正因为敏感意识到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价值,奋力研发,才使得旷视公司成为智能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交错带”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保持清晰的头脑,积极应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智对“交错带”,破局出困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处在“交错带”中,每个人都会有茫然、无从下手的感觉。但这时就需要魄力和智慧,走出迷途,摆脱困境。三百年前,清人抓住明末的腐朽,入关建立了大清帝国,历经康乾盛世雍正王朝;百年前,毛主席以惊人之魄力使农民翻身,重塑华夏九州;四十年前,邓小平以非凡之智慧凿通四个窗口,启动改革开放;十年前,习近平以博大之格局推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法改变风向,可以调整风帆;难以改变事物,可以重塑方法。《小窗幽记》有言“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本事。”事实证明,以智慧的思维,往往就能在乱局中逆势走向辉煌。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勇闯“交错带”,开启新篇章。
“交错带”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和接受挑战。只有敢于挑战,我们才能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君不见屠呦呦不止于纷繁古籍的翻阅和外籍专家的否定,以恒定的毅力提取出青蒿素;君不见“探界者”钟扬跳出舒适区,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君不见新东方俞敏洪面对“双减”政策的落地,勇敢转型,创立东方甄选开启助农直播,走出新天地;君不见华为在美国极限制裁打压下,坚定地自主创新研发“中国芯”,在芯片、系统、智能汽车等领域遥遥领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挑战中成长,在挑战中超越,这是勇闯“交错带”的真谛。
游牧因“交错”而萌生,人生因“交错”而成长。在人生的征途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走进一个又一个“交错带”。“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我们要坚信自己能够把握住人生的“交错带”,开启属于自己的壮丽新篇章。让我们一起勇敢地迈向那未知的领域,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辉煌!
写作材料4(安徽、贵州)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安徽、贵州)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化遗产”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
1.向读者介绍一项文化遗产。注意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
2.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
3.通过讲述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来展示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这是属于情境任务驱动型作文,以部编本教材活动单元的方法论式入题。材料第一句给出文化遗产的种类提示考生,提示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搜寻自己熟悉的文化遗产种类,然后重在思考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独特记忆,在搜寻记忆中的文化遗产时,可以迅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身边有无家乡特色的文化遗产,有无熟知的名胜古迹或人文景观,学习了必修上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家乡风物志,涉及到一些家乡的文化遗产,那个单元就有关于家乡风物等文化遗产的介绍,可以调集记忆,派上用场。
若无那就回归课本,从教材中挖掘素材,如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登泰山记》写写赤壁和泰山,从中受到启发,选取写作点。
这道题采用任务驱动型写作的形式。但是校刊征稿这种任务,相当于就话题写一篇文章,并无对写作的实质限定。三种具体方向只是提示行文思路,并没有提供特殊的情境。
三个任务的考查方向不同。
①方向一的本质是说明文写作。如何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 一从语文性中找答案。高分作文要注意谋篇布局,重点突出,对于人文价值表述深刻,语言要出彩。
②方向二的本质是议论文写作。可以写是什么(现状) --为什么(为何重要,为何有如此现状)--怎么做(如何保护传承,这一点不可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同时要可以突出它的历史价值或人文价值或精神内涵,论点清晰,要站位高格局大,论据充分展示积淀,论证有力,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叙例可用高分作文标配点例排比,语言上表达力求出彩。
③方向三的本质是记叙文写作,谈谈你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突出它的独特魅力,可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注意人物刻画与细节描写,突出文化遺产的特点或人文价值,以及给你带来的重要的影响,并且要升华以小见大,特别注意语言的感染。
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为保护保存在中国境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艺术形式而启动的计划。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四川都江堰、陕西兵马俑、山东泰山、北京故宫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民俗节日及活动、传统技艺、传统戏曲、传统体育、传统知识技能等。
【素材积累】
名言警句
1.岁月失语,为石能言。——冯骥才
2.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林清玄
3.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
4.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
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
6.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北岛
7.拂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张涛甫
8.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柴静
9.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土之上,仰望浩瀚历史的星空,居于中间的“人”,是为赓续千年的薪火所在。 ——人民日报
经典句段
01 近年来,“非遗热”兴起,既是一种机遇,也是挑战。某些非遗项目由于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审美等精神文化层面需求,导致作品不受市场重视;有些非遗传承通过手艺人匠心独运的创新,实现了“凤凰涅槃”,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实现“完美相遇”。——人民时评【适用主题:文化传承、推陈出新】
02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历史要“活起来”,在“活化”的历史中,让公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定然能让更多人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收获“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的启迪,得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的滋养。——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中国历史、传统文化】
【优秀范文】
传承文化遗产,守护民族记忆
佚名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出了无数璀璨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或以巧夺天工的技艺,或以独特的地域特色,或以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我们共同记忆的一部分。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未来的指引。在我心中,最能触动我的是那古老的民间艺术一一剪纸。
剪纸,一种流传千年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但真正形成完整的艺术形式,大约在唐代。一张薄纸,一把剪刀,或刻或剪,便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这其中,不仅有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祥、福禄寿喜,还有描绘生活的田园风光、市井百态。
谈及剪纸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正在逐渐失去其生存的土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的文化习俗和技艺都受到了冲击。剪纸也不例外。如今的年轻人,更愿意沉浸在电子产品的世界里,而不是学习这种需要耐心和技艺的传统艺术。这使得剪纸技艺的传承面临困境。
然而,尽管面临困境,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其保护和传承依然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从政府到民间,从教育机构到社会团体,都在积极推广和传播剪纸艺术。许多学校也开设了剪纸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此外,一些民间艺人通过收徒传艺、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为剪纸艺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与剪纸的邂逅,源自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春节,看到邻居家的窗户上贴着精美的剪纸,便被其细腻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所吸引。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学习剪纸,一发不可收拾。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剪纸的魅力。它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让我学会了耐心和细致。每当我完成一幅作品时,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通过这次与剪纸的邂逅,我更加坚信,文化遗产不应只被视为历史的遗留物,更应被视为我们与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只有当我们真正珍视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时,才能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为未来的世界增添更多的色彩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