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课件+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课件+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18 15:27:14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在地图上说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2.在地图上找出哈尔滨等城市,并找出联系各城市的主要铁路线 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一、重要城市
读东北地区铁路和城市分布图,填出A、B、C、D四个城市的名称。
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
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中国著名的    制造基地。
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答案:填图略。
汽车
二、铁路线
把京哈线、哈大线、滨绥线、滨洲线四条铁路线的名称填在上图中正确的位置。
答案:填图略。
三、人口
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    平原和    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山区人口偏少。
四、民族
东北地区分布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族、    族、蒙古族、回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松嫩
辽河

朝鲜
知识扩展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
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在松嫩平原发现了油田。1959年大庆的第一口井喷油。从1976年到2002年,大庆原油年产量稳定在5 000万吨左右。60多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4.3亿吨,大庆也由一个矿区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
随着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大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长期以来以原油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给大庆的持续发展带来许多难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石油经济“一柱擎天”;二是体制性矛盾,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三是观念问题,计划经济的观念根深蒂固。
为了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进行二次创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互动课堂理解
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
例题“某城市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机械、医药、食品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同时,该城市又是重要的铁路枢纽,通过滨洲—滨绥线与俄罗斯保持广泛联系”,该城市是(  )。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齐齐哈尔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城市的特点,读题干可知,该城市为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哈尔滨。
轻松尝试应用
读下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所示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建有规模宏大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长春市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1年,在《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哈尔滨市获评二线城市。哈尔滨市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A 3.D 
解析:从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轮廓图可判定①是吉林省,②是内蒙古自治区,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④是黑龙江省。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读东北地区部分城市和铁路分布图,完成第4~6题。
4.三个省级行政中心自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哈尔滨—吉林—大连
B.黑龙江—吉林—辽宁
C.沈阳—长春—哈尔滨
D.哈尔滨—长春—沈阳
D
5.图中连通三个省级行政中心和大连市的铁路线是(  )。
A.京哈线
B.哈大线
C.滨洲线
D.滨绥线
B
6.据图可以看出,对城市的分布起主要作用的是(  )
A.工业
B.农业
C.交通
D.地形
C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达标练习必做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大规模的移民,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读图,完成第1~3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闯关东”的主要出发地是(  )。
A.冀、鲁两省
B.鲁、豫两省
C.晋、鲁两省
D.冀、豫两省
2.大量的人口迁至东北,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地区(  )。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森林资源丰富
C.交通便利
D.矿产资源丰富
3.“闯关东”是“闯”而不是“走”的原因是当时的清朝政府把东北地区看成是“龙兴之地”,严禁汉族人进入,建立清朝的少数民族是(  )。
A.满族 B.蒙古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读下面东北地区地形和部分铁路、城市分布图,完成第4~6题。
4.对比两图可知,东北地区的铁路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5.在哈尔滨,通过铁路,最容易买到哪个国家的商品 (  )
A.日本 B.朝鲜
C.韩国 D.俄罗斯
6.从哈尔滨出发,沿滨洲线,地势的变化是(  )。
A.从低到高
B.从高到低
C.出发地和目的地高,中间低
D.出发地和目的地低,中间高
读下面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第7~9题。
7.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
A.黑龙江省 B.吉林省
C.辽宁省 D.三个省一样稠密
8.下列因素与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关系不大的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经济发展状况 D.环境优美
9.位于黑龙江省的我国著名的人口界线起点城市是(  )。
A.漠河 B.黑河
C.腾冲 D.哈尔滨
长春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这里建有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长春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
A.辽宁省 B.吉林省
C.黑龙江省 D.山东省
11.据此可以看出东北地区(  )。
A.汽车制造是该区的主要产业
B.轻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
C.是一个轻、重工业都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图中服装来源于哪个少数民族 (  )
A.满族 B.苗族
C.哈萨克族 D.朝鲜族
13.东北地区和邻国、邻省相关的少数民族是(  )。
A.满族和鄂伦春族
B.朝鲜族和蒙古族
C.苗族和彝族
D.维吾尔族和回族
能力提升选做
14.图1为中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图2为哈尔滨某建筑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甲、乙、丙三省的省级行政中心分别是    、    、    。
(2)哈尔滨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之一就是这里有大量具有异域风格的建筑。根据哈尔滨的地理位置和图2中的建筑景观,推测该类型建筑的风格与      (填国家)的建筑相似。
(3)从珠江三角洲来东北地区上大学的小明发现,东北地区有不少规模大、历史久的钢铁厂,请分析东北地区发展钢铁厂的有利条件。(列出两条)
15.至202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经过“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已开通运营十周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高铁线所经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从北向南依次是  、  、  。
(2)作为世界第一条经过“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你认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该铁路的设计和运行需解决什么困难
(3)大学生小何坐高铁前往黑龙江省,想寻访以捕鱼著称的赫哲族和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和“使鹿部”的鄂伦春族。请推测这两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服装所用材料、传统交通方式以及活动区域有何差别。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巩固提高·新空间
1.A 2.A 3.A 4.A 5.D 6.D 7.C
8.D 9.B 10.B 11.D 12.A 13.B
14.答案 (1)哈尔滨 长春 沈阳
(2)俄罗斯
(3)铁路运输便利;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15.答案 (1)黑 吉 辽
(2)建设时,需考虑低温和积雪对铁轨的影响;运营时,需解决冬季低温对车厢等机械部件的影响;同时抵御冬季的暴风雪。(言之有理即可)
(3)传统服装:赫哲族用鱼皮做材料;鄂伦春族用兽皮做材料。
传统交通方式:赫哲族用船;鄂伦春族用鹿和马。
活动区域:赫哲族分布于江边;鄂伦春族分布在森林中。(共16张PPT)
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在地图上了解东北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的农产品及发展条件
2.了解东北地区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及主要工业部门 1.农产品基地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2.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
读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分布图,将下列代号表示的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的名称填在相应位置。
答案:填图略。
一、商品粮基地
1.东北地区三大商品粮基地包括甲    平原,乙   平原,丙    平原。通过商品粮基地的名称可知   和
    等自然条件对种植业的影响。
2.主要农作物:玉米、水稻、春小麦。玉米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三江
松嫩
辽河
地形
水源
二、工业基地
1.丁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2.该工业基地布局的因素。
(1)工业基础雄厚。
(2)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3)交通发达。
3.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
      调整,运用      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辽中南
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
三、林业
东北地区林业发达,东北林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也是最大的天然林区。
知识扩展 东北地区也能种植水稻。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在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好的东北平原,能种植一季的水稻,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东北大米就产自这里。东北大米颗粒饱满,香甜软糯,深受大众欢迎。
互动课堂理解
如何分析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条件
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都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所以在分析农业或工业发展的条件时,要同时考虑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还要注意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一般情况下,农业生产主要受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河流)的影响,工业生产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技术、市场)的影响。
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产品基地的条件。
(1)自然地理因素。
①有利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流众多,灌溉便利;黑土地广布,土壤肥沃。
②不利条件:冬季寒冷漫长,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且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工业基础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便于机械化种植,产量大;交通便利,便于农产品运输;农业技术水平高,培育优良品种。
2.东北地区发展成重工业基地的条件。
(1)自然地理因素: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①有利条件: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较好;铁路和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
②不利条件:传统工业地位下降,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资源枯竭,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例题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有利条件有(  )。
①农业生产条件好 ②气候温和湿润 ③冬季漫长严寒 ④土地资源丰富 ⑤农作物一年三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D
轻松尝试应用
读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分布图,完成第1~3题。
1.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是(  )。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辽河平原
D.辽东丘陵
A
2.下列对建设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影响最小的是(  )。
A.水源充足
B.黑土肥沃
C.地势平坦开阔
D.热量充足
D
3.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除了是商品粮基地,还是我国重要的糖料生产基地,其生产的糖料作物是(  )。
A.甘蔗
B.甜菜
C.油菜
D.花生
B
读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部门结构扇形图,完成第4~5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是(  )。
A.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B.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C.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D.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A
5.我国著名的辽宁舰航母在大连船厂进行改装,船厂属于(  )。
A.仪表工业
B.电子电器工业
C.机械制造工业
D.航天航空工业
C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达标练习必做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黑龙江省人口密度远小于全国,但耕地面积占全国的9.72%,粮食作物的耕种、收割基本实现机械化。五常大米是黑龙江省五常市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完成第1~3题。
1.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透明,香味浓郁,深受居民喜爱。五常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B.纬度高,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多
C.水质清洁无污染
D.劳动力资源丰富,精耕细作
2.黑龙江省种植业的商品率和机械化程度均较高,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B.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C.国家政策支持
D.农业技术水平高
3.黑龙江省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的最北地区,主要是因为其气候(  )。
A.复杂多样
B.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C.大陆性显著
D.海洋性明显
(2020·山东青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的发展阶段。如图示意三江平原的变迁。据此完成第 4~5题。
4.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由“北大荒”到“北大仓”,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水资源不足 B.森林资源不足
C.粮食不足 D.矿产资源不足
5.“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
A.草地改良 B.封沙禁牧
C.坡耕地改梯田 D.退耕还湿
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第6~8题。
6.图中①区域所在的地形区是(  )。
A.山东丘陵 B.东南丘陵
C.两广丘陵 D.辽东丘陵
7.下列属于大连主要工业部门的是(  )。
A.煤炭工业 B.钢铁工业
C.造船工业 D.航天工业
8.下列矿产资源中,在图示地区分布稀少的是(  )。
A.稀土矿 B.煤矿
C.铁矿 D.石油
读东北局部地区矿产、铁路图和工业结构图,完成第9~10题。
图1
图2
9.从图1可以看出,运输煤、铁等矿产的主要是哪种运输方式 (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水路运输
10.图2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煤炭工业、石油开采业、钢铁工业
B.钢铁工业、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石油开采业、煤炭工业
C.石油开采业、钢铁工业、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煤炭工业
D.煤炭工业、石油开采业、钢铁工业、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
(2020·河北石家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刚刚建立时,仅有的4艘大驱逐舰中有三艘是用东北地区工业城市命名的,分别是“鞍山号”“抚顺号”“长春号”。由此可见当时东北工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如图为东北地区略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市场 B.森林资源
C.科技 D.矿产资源
12.近年来,东北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适合该地区冬季发展的旅游项目是(  )。
A.去沼泽湿地保护区观鸟
B.欣赏冰雕,体验冰雪运动
C.骑马驰骋在绿色的草原
D.乘船欣赏松花江两岸风光
能力提升选做
13.图1为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收割图,图2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种植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有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2)东北地区三大商品粮基地分别是        、        、        。
(3)东北地区冬季由于寒冷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但东北地区却是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大粮仓,全国商品粮的1/3都从这里输出;南方地区热量充足,全年可耕种,但南方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在2020年公布的数据中,粮食总产量未进入前3名。你能根据图1和图2,从地形、人口密度、生产工具几个方面说说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4)小何学了地理之后发现,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地区往往工业也较为发达。从图1中可发现,东北地区的工业对农业发展有什么贡献
经典真题体验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a山脉东西两侧分布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2.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形成主要是依托当地(  )。
A.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C.发达的水运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3.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劳动人民按节气安排生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玉米、高粱等)”是     地区的民间谚语。(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梅河口市地处吉林省长白山脉西麓,当地采松子、食松子的传统源远流长,有“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的说法。来自全世界的松子,在梅河口加工,并被开发出新产品,然后再销往世界各地。结合材料完成第4~5题。
4.“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说明当时的松子加工需要(  )。
A.大量的劳动力 B.充足的资金
C.先进的技术 D.丰富的能源
5.梅河口市发展松子特色产业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意义不包括(  )。
A.开发新产品 B.采用新技术
C.加强内外联系 D.开采矿产资源
6.读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和工业基地分布图以及齐齐哈尔、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1)与东北地区积雪厚度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结合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该地区春旱形成的原因。
(2)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至少两条)
(3)图1阴影区是我国著名的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有哪些
(4)结合图2,比较延吉和长春积雪厚度的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5)东北地区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特点,试分析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巩固提高·新空间
1.B 2.A 3.B 4.C 5.D
6~8.6.D 7.C 8.A 读图可知,①所在地形区为辽东丘陵。大连被称为“东北海上门户”,该城市造船工业发达。辽宁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鞍山、本溪的铁矿,阜新的煤矿,辽河的石油等,但稀土资源比较缺乏。
9.B 10.A 11.D 12.B
13.答案 (1)辽中南
(2)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3)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地广人稀,使用大型机械化耕作,生产效率高。
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较小,人口密集,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
(4)工业能为农业提供各种生产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经典真题·体验
1.B 2.D 3.A 4.A 5.D
6.解析 第(1)题,华北地区的春旱与其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第(2)题,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形成与这里以平原为主的地形、雨热同期的气候、肥沃的黑土等自然条件有关。第(3)题,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其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有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等。第(4)题,从图上看,延吉位于长白山脉东南侧,距海近,长春位于平原地区,距海远,影响两地积雪厚度的因素是地形和海陆位置。第(5)题,东北地区传统民居适应了当地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的特点。
答案 (1)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阔;土地集中连片,适于机械化耕作。
(3)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科技水平高。
(4)延吉积雪厚度大于长春。延吉位于山地迎风坡,且离海较近,降雪量大。
(5)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较多,房顶坡度大,雪容易滚落,可防止积雪压坏房子;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大风天气多,墙体厚、窗户小是为了保温。(只要意思相近即可)(共19张PPT)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运用地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3.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1.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
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答案:填图略。
一、位置与组成
把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填在上图中正确的位置。
1.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边缘海:渤海、黄海。
二、地形
1.地形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辽东丘陵。(把名称填在上图中相应位置)
2.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把名称填在上图中相应位置)
答案:填图略。
3.地形特征:地形以    、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    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      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    和    ,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平原
半环
乌苏里
山地
丘陵
三、河流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辽河。(把名称填在左图中相应位置)
四、气候
东北地区属温带    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季风
答案:填图略。
知识扩展 “林海雪原”和“白山黑水”。东北地区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林区,森林资源丰富,同时,东北地区处在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冬季严寒,降雪量大,“林海雪原”形象地突出了东北地区资源和气候的特点。另外“白山”是指长白山脉,“黑水”是指黑龙江,二者分别是东北地区典型的地形和河流代表。因此,“林海雪原”和“白山黑水”成为描述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名片。
互动课堂理解
1.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例1贝贝从来没有目睹过林海雪原、雪花飘飞、冰天雪地的景观,那么贝贝去哪里最有可能看到这些景观 (  )
A.新疆 B.黑龙江
C.西藏 D.云南
答案:B 
解析: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西藏虽冰川广布,但很少有“林海雪原”景象;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正常年份没有下雪结冰现象。
2.长白山区的植被变化
长白山脉绵延千里,贯穿吉林省东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林区,素有“长白山林海”之称。长白山不同海拔处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显著,导致植被呈现垂直变化特征。
特点:植被呈垂直变化
原因: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不同海拔的地区降水也不同
特点:长白山脉东南坡各植被带的上限位置高于西北坡
原因:长白山脉东南坡是迎风坡,也是阳坡,降水较多,光照条件较好;西北坡是背风坡,也是阴坡,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差
例2造成长白山脉植被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形地势
C.纬度位置 D.洋流
答案:B 
解析:长白山脉植被的分布与气温、降水的垂直变化有直接关系,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因地形因素,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也不同,由于不同植被对水热的需求不同,所以植被从山麓到山顶发生垂直变化。
轻松尝试应用
D
1.读东北地区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植被垂直变化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第2~3题。
2.推断该平原位于(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A
3.该平原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但属于湿润区,其主要原因是(  )。
A.三面环山,地形闭塞
B.地势低洼,常年积水
C.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D.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
读2021年某时段东北地区的降水量预报图,完成第4~6题。
4.该时段,东北地区的降水量(  )。
A.大致从东向西减少
B.大致从西向东减少
C.从东西两侧向中部减少
D.从中部向东西两侧减少
A
5.据图可以看出,三省行政中心的降水情况是(  )。
A.更靠近海洋的沈阳降水最多
B.降水量为0~10毫米
C.降水量为10~25毫米
D.降水量为25~50毫米
6.据报道,这次降水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进入内陆,由此可推测,该区主要吹(  )。
A.西风 B.南风
C.北风 D.东风
C
D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达标练习必做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季风风向 D.纬度位置
2.图中甲处降水量最丰富的原因是(  )。
A.距离海洋最近
B.地处长白山脉的迎风坡
C.受夏季风影响最明显
D.纬度低,热量充足
3.下列选项所示为长白山脉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左侧为西北坡,右侧为东南坡),其中正确的是(  )。
近年来,以冰雪、森林、湿地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及边境异国旅游成为我国某省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读中国某省某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该省接待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月份是(  )。
A.1月 B.6月 C.7月 D.12月
5.该省最有可能是(  )。
A.河北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吉林省
读东北局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从图中读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地区1月普遍低温,且由南至北气温逐渐上升
B.该地区河流众多,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航运价值高
C.该地地势低洼,地下有可能有深层的冻土,地表水难以排出,形成沼泽
D.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和同纬度的欧洲沿海国家相比,该区气温稍高一些
7.下列关于该地农村民居的主要防寒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窗大墙薄 B.顶斜墙厚
C.屋底吊脚 D.平顶木屋
读东北地区局部图、三个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第8~9题。
8.三幅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与哈尔滨、长春、沈阳正确的配对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9.三地气候类型都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能力提升选做
10.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山脉是        ,它隔开了        和          。(填地形区)
(2)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小明寒假去东北地区旅游,除了到哈尔滨看冰雕,他还希望能乘船游览黑龙江,你认为他能实现愿望吗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近几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你认为东北有哪些有利于振兴东北战略实施的自然优势
11.读中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省的简称分别是      。
(2)来自广东的小何寒假乘坐飞机到甲省旅游,按计划大概下午4时到达目的地。当小何到达甲省机场时,发现天已完全黑了,小何很是疑惑。你能从纬度与昼夜长短的角度为其解释原因吗
(3)小何到了东北后,发现这里的冬天非常寒冷,但当地还是有不少有趣的户外活动项目。你觉得小何在户外能体验什么活动项目
经典真题体验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甲地——石油工业
B.乙地——种植业
C.丙地——林业
D.丁地——渔业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被称为高原湿地
B.“红土地”
C.干旱的宝地
D.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下图是东北三省雪期(降雪最初日期和降雪最终日期之间的天数)和积雪厚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第3~5题。
3.下列地理分界线,与图中a山脉无关的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C.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
4.b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地广人稀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农作物生长周期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关于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年平均雪期由南向北逐渐变短
B.最大积雪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
C.最大积雪厚度出现在北极村
D.纬度位置、地形、距海远近对雪期和积雪厚度都有影响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巩固提高·新空间
1.B 2.B 3.C 4.D 5.D 6.C 7.B 8.A 9.B
10.答案 (1)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2)温带季风气候 无法实现。因为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封冻,无法行船。
(3)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大面积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形;肥沃的土壤,优越的生态环境;夏季雨热同期的气候;等等。
11.答案 (1)黑、吉、辽
(2)甲省纬度较高。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日落越早。
(3)溜冰、爬犁、雪橇、打雪仗、赏冰雕等。
经典真题·体验
1~2.1.A 2.D 第1题,甲地石油资源丰富,可布局石油工业;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丙地位于东北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丁地位于大兴安岭,适宜发展林业。第2题,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对东北地区的描述,高原湿地是指三江源地区,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塔里木盆地是干旱的宝地。
3.C 4.B 5.D(共4张PPT)
本章整合
东、北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
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
东半岛隔海相望
地理位置
东北地区的地理
位置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分布不均匀
特点
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集中分布区
人口分布
人口稀疏区
民族
满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东北地区的人口
与城市分布
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城市分布
哈尔滨
主要城市长春
沈阳
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农产品生产基地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东北地区的产业
分布
工业中心及产业部门
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