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 题 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课 时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教材分析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为实现近代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分别是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三个层次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路。本节内容复习是对八上第4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第3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2课新文化运动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专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各知识间的联系理解不深,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和对中国近代化之路曲折的根源理解不够,需要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知道武昌首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2)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的比较,明确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的艰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 掌握四次探索过程中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认识四次近代化探索的历史意义;分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理解中国近代化之路曲折的根源。
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图示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搜集素材、制作课件、激光笔
教学互动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 展示顾炎武的思想观点,提出问题。 思考并回答:“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过渡 分析考情及近三年此专题的命题点,明确复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本专题近三年的考点。
讲授新课 一、惊梦:沉沦与觉醒1. 时间轴呈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教师呈现材料: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探索救亡运动。2.什么是近代化?呈现图表,引导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对19世纪上半期——20 世纪初的中西方进行对比,知道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近代化的过程。时空坐标:时确中国近代化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问题呈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探索救国的原因?逐梦:救亡与探索自主梳理基础知识教师呈现问题:为“中国” 看病 你来开药方。呈现表格,梳理基础知识并总结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的共同点。2. 夯实基础: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四大事件的纵横联系(1)对比不同点(2)对找相同点3.呈现史料,提出问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三、析梦:思考与启示1.深入探究,纵横联系(1)教师呈现洋务运动与同时期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对比,加深理解。(2)问题: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历程,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3)阐述中国与西方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对比及原因。2.回顾历程,总结启示回顾近代仁人志士的追梦历程,引导总结近代中国人民救国道路的探索。教师选取真题、或改编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恨性;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启示;辛亥革命的意义等问题的理解。3.情感升华:回顾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都失败了,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括说出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探索救国的事件。思考问题并填写表格:了解中国近代化含义。梳理1840——1894年、1895——1919年中国的阶段特征,回答问题:原因:中国近代化是被迫打开国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受西方影响较大。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通过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系统掌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救治行动”名指什么运动?有哪些名医?他们的药方是什么?概括中国近代化的特点:①是在侵略和反侵略的背景下展开的;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是一个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③向西方学习是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分享洋务运动与同时期世界上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的比较。讨论问题:中西近代化探索历程有何不同?为什么有如此不同?图示中西近代化探索历程对比,总结原因:西方近代化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下,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而进行,影响全面而深刻;中国近代化探索是在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被迫开启的。回顾中国人民救国道路的探索历程,得出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诵读习近平寄语青年的话语,体悟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时间轴,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框架,培养时空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能初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结合中西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对比,加深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曲折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培养家国情怀,启发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对于当今社会的启迪作用,彰显历史学科的现实意义,又激发了学生的使命感及社会责任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实践练习 呈现漫画材料及其它类型习题。即时检测的同时,渗透解题方法。 通过真题练习和习题改编,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以致用。
评价小结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屈辱史,更是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不同阶级的人们都在努力探索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无数的仁人志士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之路上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终于,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的民族复兴之路: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复习《中华民族复兴的新道路》做好铺垫) 总结提炼,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技术(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特点: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教学反思 (1)举措行之有效 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紧扣考点设计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在教学过程体现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填写,梳理中国近代化四大事件,以及与同时期世界史的资产阶级改革对比,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通过中外近代化对比,体会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在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被迫开启的,并非主动探索。(2)重新整合知识,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环境,合理有效的开发相关教学资源。通过搜集史料、梳理出“惊梦:沉沦与觉醒----逐梦:救亡与探索----析梦:思考与启发”的主线,以问题层层推进,教学高效而紧促。2、改进的方面本课为体现情境,互动性和生动性,对教材内容做了全面整合,但整合还不够,比如社会生活近代化、教育的近代化都没有深入。讨论活动不够充分,给学生的时间相对少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