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区 一轮复习 1840-1911年民族危机下的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区 一轮复习 1840-1911年民族危机下的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6 20:2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2022年7月版 授课题目 1840-1911:民族危机下的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与近代化探索交织的血泪史
课程标准 考点 两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等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 国运动 洋务 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边疆危机 中法战争 戊戌 变法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2011 年版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022 年版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与局限性。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对比 旧课标侧重史实的积累与浅层认识,新课标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对大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与客观认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选择 由于2023年中考在中国史方面采用旧课标,且从2022年起为对标高考,新增了小论文,且最新版教材增加了“中法战争”,故本课在以旧课标为根据的基础上,略提新课标的新增内容。
教材分析 由于本课为复习课,需一节课复习完毕八年级上册前两个单元共7课的内容,故根据课标的变化、教材的编排,将晚清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和近代化探索两条线索贯穿整课,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知。
学情分析 知识上:拟授课班级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做到课前认真预习习题、课后背诵知识点复习,故基础知识点部分可通过简单的问答进行口头填空。 心理上:九年级已经进入百日冲刺阶段,各科目正在进行或逐步进入一轮复习,过多、过杂、过难的内容会加剧学生的紧张,故本课精简列强侵华战争的过程,重点讲述与分析在民族危机之下,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做出的探索。 学习态度与方法上:拟授课班级总体认真、积极向学,但死记知识点导致记忆零散、表述模糊、用词不准,故本课拟用时间轴、表格和重点、易错点词句加粗标亮的方式进行讲授,并在小结之后,以时事“对号入座”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复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讲授、小组探究、个人探究,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
时空观念 学生能够通过时间轴、表格梳理知道相关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史料实证 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指引、结合已有的语文知识,初步阅读和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并据此分析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表现,并认识到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知道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历史解释 通过练习册、课后作业中的1840-1911年间中国近代史的小论文题目,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掌握小论文写作技巧。
家国情怀 学生通过辨析近代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探索与实践的意义和局限性,能够认识反思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中国人民在1840-1911年间经历的4次抗争的史实,及相关的5部典型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与签订影响。 2、了解2次农民起义、2次改良运动的史实及其影响。
难点 1、理解并简述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过程。 2、认识中国从古代进入近代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转变。
教学特色 以表格对比梳理贯穿整节课
课型 中考一轮通史复习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法:小组探究法、个人探究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5分钟) 本 课 考 点 与 课 前 预 热 提问 1、5个W1个H的历史答题“套路”是什么 2、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基本矛盾)的变化 3、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社会性质的变化 查找教材与练习册回答: 1、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 (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原因、经过和结果) 2、中国古代史:①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强化;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中国近代史:救亡图存与近代化交织在一起 3、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带着学习导向进行复习
齐读重难点 重点:1、了解中国人民在1840-1911年间经历的4次抗争的史实,及相关的5部典型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与签订影响。2、了解2次农民起义、2次改良运动的史实及其影响。 难点:1、理解并简述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过程。2、认识中国从古代进入近代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转变。 宏观把控本课的复习内容
中外时间轴挖空抽问 将视野放宽到世界史, 中外对比,培养时空观念
第一部分:晚清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 (15分钟) 开火车回答灰底黑字部分 补充说明:生产力=生产/劳动者+生产资料+生产技术 类比:完成作业=学生+学习资料+学习方法 开火车回答除时间和缔约方的所有内容 易错易混点补充:香港三大地理分区 补充:中法战争中,中国不败而败原因 补充:民族危机逐渐加深,帝国主义国家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下一内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梳理基础史实 晦涩名词简易记 区别相似的地理概念 列表可以更清晰地捕捉了解、认识历史事件的角度
第二部分:晚清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15分钟) 列表对比: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补充: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的异同 列表项目层层深入, 便于学圈划重点 对比复习史事经验, 加深记忆
第三部分: 本课回顾 (2分钟) 4次抗争、5部典型不平等条约、2次农民起义、2次改良运动 回应重难点,深化记忆
课堂小结 (5分钟) 各小组开火车自测:按时间顺序口头回忆相关人物、事件及结果 及时回顾基础知识
课后活动 (1分钟)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抗争:反战与不平等条约 探索:农民与统治阶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