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老师和同学(一) 年级 五年级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学生能用适合自己的造型方法给自己的老师或同学画像,捕捉人物特征,创造视觉符号,表现感受。
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活动,培养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第 一 课 时 教具准备 勾边笔、彩笔、画纸、剪刀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用多种造型方法描绘自己的老师或同学,提高综合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描绘出有自己风格的人物画。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置悬念 引导探究师:同学们,还有大半年的时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在五年的小学生活中,你认识了多少位自己喜欢的老师?又有几个要好的玩伴?如果只听声音,你能猜出ta是谁吗?(课件播放一位老师的声音,学生回答出老师的名字后,出示老师的照片)同学们还真是熟悉咱们体育老师高亢的男声。那这个背影你们知道她是谁吗?(课件播放照片,学生猜出后再出示正面照片。)哦,原来是我们的苑校长。接下来的这个有些难度,(课件逐步打开图片)最后揭晓谜底,学生说出同学的名字。师:通过一个声音、一个背影还有零星的局部就能猜到是谁,赵老师真能感受到同学之间和母校老师们的那份亲切和熟悉。今天我们要用手中的画笔去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师生情,我们来学习新课《老师和同学》(课件出示课题,板书出示课题)二、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师:说到画人物,很多同学都觉得有难度,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画出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呢?师:看!这是赵老师刚刚拍的咱们班的两位同学,让我们对比一下,观察他们的相貌有什么?(板书:脸型、五官、发式)根据老师提供的脸型分类,你能发现同学的脸型属于那种吗?你身边的同学还有其他的脸型吗?和你身边的同学说一说。画出同学的脸型以后,你能通过观察说说同学的五官在脸上的位置吗?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两位同学区别最明显的头发,可以怎样来表现呢?男生的头发可以用有规律的密集短线来表示,女孩的头发则属于流畅的长线条。一边分析发现,一边请学生随手画出来自己的观察结果。请画完的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当事人说说自己对哪里最满意,为什么?其他同学说说这些完成的作业中,哪一张给你有些启发?三、发展阶段 自主探究师:刚才每位同学都初步学会了观察和表现人物的相貌特征的小方法。其实,除了发现他们有各自的相貌特征外,每个老师和同学体态和性格也各不相同。如果你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让我们看看这些同学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你觉得哪幅作品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呢?(课件出示一组老师和同学的作品)师:听了同学们刚刚说的,赵老师觉得可不可以总结为:抓住人物的体态特征是表现他性格的一个方法,概括为两个字“传神”(板书“体态 传神”)四、实践阶段 能力提升师:通过刚刚的学习,大家是不是也想画画自己喜欢的老师或者同学呢?在动笔之前,我们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表现老师和同学这个主题的(课件出示其他表现形式的学生作品)师:看完同龄人的作品,我想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创作目标,正式创作前我想找同学来说说自己要画的这位老师或者同学的样貌和性格特点,但不要告诉我们ta是谁,最后我们看作品揭晓谜底。谁来试试?(找几个学生简单说说,为创作埋下伏笔)五、评价阶段 体验成功师:对照同学的特点,认一认画的是谁,然后听一听他们对你的作品有什么意见。师:除了以上这些同学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外,其他的同学也想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老师和同学,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的作品剪下来,我们组合一个师生大合影!六、拓展阶段 联系生活师:推荐一幅特别的画,这个小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学,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乐趣之处,仔细观察,他是从同学前面来观察,后面来观察,然后,他将同学的不同形象都表现在了一张纸上,从而表现这个同学不同的面和多变的情感。其实,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也是这种方法的追求者,你看有趣吧。七、归纳总结 完美课堂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不同的面孔在一起,共同过着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用你们善于观察的双眼,灵巧的双手,去发现和捕捉那美好的瞬间吧。 学生回答看脸型、看五官、看发式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把结果画到纸上。学生汇报分享收获。学生针对第一次快速作业做出简单评价和总结。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为创作奠定基础,拓展创作思路。学生大胆尝试说出自己要创作的那个人的样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并留下铺垫,呼应后边的综合评价。学生描述自己要画的老师或同学的特点,进一步增强对人物特点的认识,再次强调表现人物的着重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欣赏这幅“特殊”作品,拓展到大师的作品,提升审美素养,开阔美术视野。学生听总结,下课。 通过声音、背影、学生零星露出的局部猜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奠定“熟悉”的基调,让学生对进一步学习表现身边的人产生兴趣。虽然从低年级开始,教材中就有画人物的课程,一路学过来,五年级的学生在表现人物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为难情绪,用现场拍的同学照片做学习模特,以“熟人”视角进行观察,通过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了简单快速的初步尝试,从而降低学习门槛,为达成本课学习目标铺平心理障碍。快速的完成一次练笔后,抓住此刻学生们的学习兴奋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同龄人的作品,引出“传神”的概念,形似固然重要,但能做到传神更为难得。通过欣赏更多表现形式的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为后边的创作实践奠定基础。通过学生的描述,激发其他学生的创作思路,同时也为综合评价埋下伏笔。通过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评价,提升综合评价能力。通过特别的学生作品引出画家的作品,对本课的教学活动作出提升。捕捉生活中的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教 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