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5-2016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课件+练习+专题整合)专题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打包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成才之路》2015-2016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课件+练习+专题整合)专题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打包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28 12:37:06

文档简介

专题七 第1课
一、选择题
1.《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
A.国家权力的中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答案】 C
【解析】 由“1688年”时间提示可知,此改变为“光荣革命”,这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后,资产阶级通过议会逐步限制国王权力,为英国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奠定了条件。A、B、D中“决定性”、“建立了”、“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都发生在《权利法案》颁布后。
2.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答案】 B
【解析】 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对王权进行限制,使其逐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被套上“紧箍咒”意即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权利法案》的颁布就是起到了此作用。
3.(2015·肇庆)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延续了13世纪《大宪章》中“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的思想。“有限王权”是指在《权利法案》下,英国国王仍然拥有(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财政权 D.司法权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根据材料,题干涉及的是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制度代议制、英国《权利法案》及王权。结合所学知识,“有限王权”肯定指国王还拥有行政权,这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规定的,是有法律约束力的。故正确答案选A项。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
A.君主立宪制 B.代议制民主
C.两党制 D.责任内阁制
【答案】 D
【解析】 这段材料反映了英国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符合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故选D。
5.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内阁首相是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出任
B.议会对内阁负责
C.内阁对首相、议会负责
D.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与辨析能力。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是首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对议会负责,形式上对国王负责。故与之不符的是B。
6.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  )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答案】 D
【解析】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英国的责任内阁则是行政机构,因此答案为D。
7.余秋雨在《扼守秋天》中写道;“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英国曾经“做了”“跨了”什么(  )
①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②1688年的“光荣革命”
③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革命性”的一面,其中①③④均符合题意。②是资产阶级与守旧势力妥协的产物,应排除,故选C项。
8.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直接依附于国王者不可担任下院议员,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这表明,英国(  )
①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
②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③议会权力高于国王
④首相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注意时间信息“1701年”,①责任内阁形成于1721年;②表述明显错误;材料规定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③正确;议会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④错误。故选B项。
9.四名高一的学生参观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时讨论英国与上海世博会,你觉得他们的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  )
A.《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客观上加快了上海的发展
C.英国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统而不治”
D.在英国,首相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在英国政体下,掌握立法权的是议会,而不是首相,首相掌握的是行政权,A、B、C三项均正确,故选D。
10.下列关于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融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于一体的混合物
②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③国王有权废除任何法律
④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临朝不理政”,游离于政党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1694~1778)《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 下列种种才叫做自由权利: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又获得保证,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楼,或驱入沙漠……。这些权利普及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三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
(3)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上述评述是否可信?为什么?
【答案】 (1)特点:以君主立宪的政体形式实现代议制民主(或者答与封建势力妥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法治方式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作用: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2)理解: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光荣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3)判断:不可信。理由:文学家、思想家的作品和言论往往带有主观臆断性,根据自己的好恶褒贬时政,存在一些与事实相悖之处。(如:“这些权利普及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这一说法就不符合18世经中后期的英国社会现实。)判断:可信。理由:君主立宪制建立后,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最终建立起法制社会;随着英国代议制的逐步完善,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不断完善。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三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3)从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表现: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
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了奠定坚实的基础。
(3)启示: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课件48张PPT。成才之路 ·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民版 · 必修1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专 题 七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发展的进程。
在17世纪的英国,议会战胜了国王,结束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君主制,代之以建立在宪法原则上、受到议会制约的新型君主制——立宪君主制;18世纪后期,北美大陆上矗立起了一个共和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里实行共和政体,开创了现代政体的另一种形式;同时期的法国在历经曲折之后,以一票险胜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确立下来;德国在统一崛起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最后建立了容克贵族占主导的立宪为虚、实为君主专制的政体。(1)结合背景、内容及影响掌握各国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过程,进而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及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要注意结合西方代议制确立的历史背景,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分析各国政体确立的原因。(1)英、美及法、德政体的异同点
通过各国的比较分析,找出其异同点,准确掌握国家元首、政府、议会之间的关系,认识其民主化的程度及不同的原因。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要结合各国代议制的建立,从议会、政府的产生及体现的原则等方面分析、归纳和概括。历史作用要结合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从阶级利益、民主化程度等方面归纳其共性。
(3)英、法、美、德等国资产阶级宪法
要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英、法、美、德等国资产阶级宪法的特点及其重大影响,并注意分析比较各国宪法的不同点。第1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专 题 七一、“光荣革命”
1.背景
(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同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发生了两次内战,推翻了____________统治。
(2)1660年5月,________的独裁统治结束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2.过程:________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
3.影响:宣告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英国资产阶级___________的确立奠定政治基础。斯图亚特王朝 克伦威尔 1688 君主立宪制 “光荣革命”前后国王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革命实质是什么?
变化:革命前:君权神授(大权独揽);革命后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逐渐“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实质:“光荣革命”从形式上看,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贵族的妥协。“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二、限制王权的法案
1.背景:
(1)“光荣革命”中由议会请来国王,________权力来源于议会。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________。
2.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________,扩大议会的权力。国王 议会 王权 3.内容
(1)《权利法案》:国王无权废止________;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________;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2)《王位继承法》:把包括_________和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里。
4.意义:确立了________权力高于王权、________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法律 言论自由 王位继承 议会 司法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受到议会制约,但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三、小密室的演变和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历程:
①“光荣革命”后,枢密院逐渐被________取代,内阁由咨询机构变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②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________开创了________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内阁 沃波尔 多数党
(2)结果: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________”,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影响;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________国家。统而不治 代议制 英国内阁与中国明朝内阁有何不同?
英国内阁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内容。而中国明朝内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英国内阁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而中国明朝内阁是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英国内阁促进了英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内阁则促使封建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逐步走向衰落。
2.议会选举规则的规定
(1)背景:
①英国的议会选举仍沿袭旧制,在________划分和议席分配等方面也都没有改变。
②受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群众斗争高涨,_____________为谋取参政权进行了积极斗争。选区 工业资产阶级 (2)内容:
①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
②减少小选区的选举名额,并将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的________。
(3)影响:
①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________。
②工人、________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工业城市 选举权 贫民 1832年议会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旧有地主及旧有南部城市贵族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2)因工业革命而兴起的中北部城市中的工业资产阶级增加了参政的机会。
(3)群众对下院的影响力增强。
(4)开创了日后各议会改革法案的先河。四、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
1.议会的黄金时代
(1)时间:从1689年《________》的颁布到19世纪70年代。
(2)表现: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除________、财政大权外,还行使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
(3)特征:体现了夺取政权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力需求。权利法案 立法 2.议会与内阁极力的变化
(1)时间:16世纪70年代以后。
(2)变化:________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①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明显增加。
②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________权,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
③内阁还逐渐掌握了议会的________权。
④伴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对议会________的控制大为加强。内阁 立法提案 财政 下院
(3)影响:
①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________权力开始膨胀。
②内阁被称为议会中的“________”,恰恰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和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内阁 第三院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的“一、二、三、四”
一对矛盾:议会与国王的矛盾贯穿英国制度创新的全过程。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
四个阶段:政治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法律基础——《权利法案》,最终确立——责任内阁的形成,发展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史料]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君主立宪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
材料二 在理论上,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英国的武装部队是“皇帝部队”。
——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材料三 英国某议员话语:“议会除了不能使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材料四 首相的职权虽然大部分没有法律正式规定,但根据惯例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主要有:任命内阁成员和其他非内阁大臣,领导内阁……。
——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
材料五 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因此,首相有责任回答议会的质询,向议会报告政府的工作。
——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提示]
(1)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体现英国国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3)体现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4)体现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
(5)首相及内阁对议会负责。[史料]
材料一 英国人最早发明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其根本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
——钱乘旦《英国式道路》
材料三 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
——美国史学家柯麦芝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意义[问题]
根据材料一、二、三,总结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和意义。
[提示]
(1)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2)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
(3)各派通过有序的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不少国家后来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对英国责任内阁制度的认识
图示法理解英国议会、内阁和首相的关系 (1)内阁跟国王的关系: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国王形式上任命内阁,但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
(2)内阁跟议会的关系: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组建,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议会可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可以解散议会。 (2015·顺德)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故B项符合题意;C、D两项明显不符合材料和史实;A项片面理解了材料。
【答案】 B1.(2015·新课标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必须要让议会参与,这说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其他各项与材料和史实不符。2.“它为英国创造一个‘王在法下’的新的政治秩序,使英国的国家统治机构和权力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材料中“根本的改变”是指(  )
A.专制的查理一世被处死
B.君主立宪政体基本确立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由“王在法下”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指“光荣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它从法律上限制了王权,使英国由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制,从而使权力运行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故答案是B项。3.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
A.君主的权力受法律制约
B.宪法由君主负责制定
C.君主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
D.君主向议会负责
【答案】 A
【解析】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世袭“统而不治”且君主不对议会负责,故选A项。
4.英国“光荣革命”后实际承担行政职责的是(  )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首相
【答案】 C
【解析】 “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成为最高行政机关,掌管行政。5.“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
A.光荣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中的“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新的经济利益”等关键词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已经渐入佳境,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并未获得较多的政治权利,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是1832年议会改革。专题七 第2课
一、选择题
1.12年前美国正式对伊拉克宣战,当时在开战后,美国需要调动某航空母舰去海湾,请问谁有权批准调动(  )
A.国防部 B.众议院
C.参议院 D.总统
【答案】 D
【解析】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武装部队总司令,故调动军队的权力属于总统。
2.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 (  )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C.议会、首相、上议院
D.首相、议会、上议院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分别掌握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故选B。
3.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曾遭到弹劾甚至险遭审判,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进行弹劾和审判权力的是(  )
①参议院 ②众议院
③联邦法院 ④内阁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美国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对总统和文官的弹劾权属于国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故选C。
4.下列关于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是本国权力的中心
B.英国议员和美国国会议员都经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
C.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可以选举产生本国的政府
D.议会多数党的领袖都是首相
【答案】 B
【解析】 英国议会是本国权力的中心,美国权力的中心是总统,故A项错误;英国议员和美国国会议员都经选举产生,都有一定任期,这是代议制的特点,故B项正确;英国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组成政府,而美国政府是由总统任命组成,故C项错误;D项只符合英国。
5.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否决总统所决定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有(  )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两者相互限制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以三分之二多数……”体现了民主原则。
6.“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各州“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人口的实际统计应按“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美国宪法的这些规定 (  )
A.切实保障了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B.确认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一次
C.旨在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D.体现了施政举措上三权分立的原则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材料,众议院议员所占比例与各州人口挂钩,说明宪法的这些规定是为了协调大小州的矛盾,C项符合题意。
7.“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的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  )
A.白人的利益 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
【答案】 C
【解析】 材料意思是有钱才能当议员,才能参政,因此资产阶级的选举是有钱人的游戏,穷人没有钱,其政治权利被忽视。
8.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如地方教育、卫生等,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①入选;联邦政府分为国会(立法)、总统(行政)、最高法院(司法)三部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故②入选;国会参、众两院职能不同,众议院提案,参议院审议,双向制衡,故③入选;内阁制又称责任内阁,向议会负责,美国并不实行内阁制,而是实行总统制,故排除④。
9.下面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  )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
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美国民主党、共和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④的表述错误,排除,因此答案为A。
10.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  )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
B.都实行分权
C.都体现了集权的原则
D.都具有民主性
【答案】 B
【解析】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通过分权得以集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特点;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民主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1995年商务版《美国历史》上册
请回答:
(1)独立战争后“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这样的州政府存在哪些弊端?
(2)依据1787年宪法所成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
(3)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1)弊端:各州拥有较大的权利,松散的邦联无法制定统一关税保护本国工业发展。更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维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2)组建了联邦制国家,确定了中央集权的原则;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权力分割,互不侵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原则。
(3)①在美国建立起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②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③突出表现“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④调节了大小州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12.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摘编自《权利法案》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这里的“笼子”指白宫)
——摘编自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材料三 下面是美、英国家政体比较表。
比较项目
美国
英国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国家元首任职
任期制

国家元首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首脑

首相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通过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补充完成材料三的表格,写出①②③④所对应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在性质和作用上的相同点。
【答案】 (1)权力: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立法权,司法权。意义: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最高法院的制约(权力相互制约、平衡)。
(3)总统共和制 选举 终身制 总统
(4)性质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任答一点)作用相同点:都促进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课件48张PPT。成才之路 ·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民版 · 必修1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专 题 七第2课 美国1787年宪法专 题 七
“独立、民主、自由”是新生美国的代名词,那么它是如何走上独立的道路的呢?如何将自由的火炬高高举起的呢?为此,美国开创了怎样的政治、法律制度?其内容影响如何呢?一、年轻美国的窘境
1.邦联体制的确立
(1)确立:________年,《邦联条例》生效。
(2)内容:
①独立后的美国是一个由13个州结成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________”。
②邦联议会只是各州的一个协调机关,几乎没有实权。1781 邦联 2.邦联体制的危机
(1)经济问题:面对英国等国的商品大量涌入,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的________来保护本国工业和美国商人的海外利益,并且各州存在关税壁垒和滥发纸币的问题。
(2)债务问题:________使美国欠下了大量债务,各州上缴款项只能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无力偿还巨额债务。
(3)安全问题:英国、西班牙威胁边境安全;国内劳动人民反抗此起彼伏,政府因无权维持________而对此束手无策。
(4)焦点问题:强化________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关税 独立战争 常备军 中央政府
二、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
1.颁布
1787年9月,在费城召开的________通过了联邦宪法。
2.内容
(1)确立了美国的________体制: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制宪会议 联邦 (2)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________的原则:
①最高行政权归________,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
②最高立法机构是________,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③司法权属于________;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
3.特点
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所谓“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司法三项大权相互________和牵制。三权分立 总统 国会 各级法院 制约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是通过分散权力使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
不同点:唐朝的三省是封建社会的权力机关,体现的是行政权力的分散,三省的设立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力的分立,是为了防止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与民主的实行。4.评价
(1)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________的烙印。
(2)进步性:
①地位: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②作用:在________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使中央与地方之间、大洲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和;为美国的________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种族歧视 权力结构 长期稳定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形成的原因:①美国没有封建专制传统的束缚;②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反殖民斗争坚定了建立共和国的信念;③政治家们有防止独裁和专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自由的远见卓识。三、从“邦联”到“联邦”和两党制的雏形
1.联邦政府的建立
(1)建立:
①1788年6月21日,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②1789年1月,______________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
③1789年3月,第一届国会产生。乔治·华盛顿
(2)措施:
①总统和国会颁布了国会法令和司法条例。
②整顿了货币,发行了公债,发布了税收法令,实行了________政策等等。
③1791年批准建立了国家银行。关税保护 (3)影响:
①中央集中了财政、________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美国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②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________的迅速发展。
③使美国有足够的权威和军队维护统治秩序,巩固资产阶级和________的新政权。
④既避免了________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外交 资本主义 种植园主 中央集权 美国邦联制的三大特点。
(1)各州保留主权,自由独立,邦联对成员国没有强制力,重大事务的决定必须至少9个州同意。
(2)邦联既无宪法,也无统一的行政机关,不是国家主体。
(3)邦联仅是一种国家联盟的形式,严格说来,邦联算不上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四、两党制的雏形
1.形成过程
(1)早在独立战争时期,就已有了民主派和保守派之分,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党。
(2)建国后不久,美国出现了联邦党和____________。1816年联邦党解体。
(3)19世纪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________。后来,自由党分裂,北方自由党人联合北方部分民主党人成立了共和党。民主共和党 自由党
(4)19世纪后半叶,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
2.实质:两党交替上台执政,但其实质都是为了维护________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 图示法理解两党制[史料]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弊端。
材料二 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本议院的意见和同意。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及其局限性材料三 美国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即首先由州的选民投票选出本州的选举人(各州选举人的数目同该州在国会中的议员人数相等,全国5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共有538名选举人);然后再由各州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集中在本州的州府投票选举总统。
材料四 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注:黑人)。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总结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
(2)根据材料四试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提示]
(1)①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联邦制原则。联邦权力高于各州(省、邦)的权力。②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③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原则。
(2)宪法承认黑人奴隶制及黑人贸易;留有种族歧视与压迫的烙印;剥夺了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奴隶的选举权。1787年宪法的评价
(1)这一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为后来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蓝本。(2)宪法所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在当时世界上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趋势。(3)宪法以民主为形式,以法律为手段,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使中央和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缓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5)三权分立与人民的权利自由等制度和原则也对欧洲、亚洲及拉丁美洲的宪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15·海南中学)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了(  )
A.法律至上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两党政治 D.联邦制
【解析】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美国众议院弹劾总统,体现的是权力的制衡,故选B。A项材料未体现,美国政治体制是三权分立的原则,虽都是要依据法律而运作,但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D项说的是国家的组织形式。
【答案】 B2.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015·漳州)有关下列人物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由选举产生 B.都可解散议会
C.都对议会负责 D.都是国家元首
【解析】 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英国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故A项正确。美国实行分权制衡体制,总统无权解散议会,也不对议会负责。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英国国家元首是国王。
【答案】 A1.(2015·北京·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1787年美国宪法的理解。根据这一宪法,美国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据此分析材料可确定A项正确,B项错误;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但不能立刻废除法案,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2.2013年6月,美国白宫计划对扰乱市场竞争的专利持有公司施加更多限制。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对一些措施进行立法,要使这些措施得以立法,最关键的是下面的(  )
A.总统 B.财政部
C.国会 D.美国最高法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各权力主体职责分工的准确认知。只有美国国会有权批准法案。3.麦迪逊认为,组成一个好的政府关键是控制权力,他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为了让政府“能控制住自己”,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规定(  )
A.分权与制衡原则和有限政府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C.奴隶制原则和邦联条例
D.联邦制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 A
【解析】 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政府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之不违背民主原则,符合启蒙思想和美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故A项符合题意。人民主权强调的是民众与政府的关系,排除B、D项;C项奴隶制原则是1787年宪法的局限。4.(2015·石景山)美国的创始人之一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所说的“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邦联制
【答案】 D【解析】 独立之初的美国实行邦联制,各州的权力很大,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因此“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邦联制,故D项正确;总统制、联邦制、分权制都属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完善,故A、B、C各项错误。5.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  )
①体现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③削弱了州权主义观念
④取消了各州的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对联邦和州的权力重新作了界定,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这对削弱州权主义观念,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美国的联邦制度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根据联邦制,中央和地方(州)实行分权,故④错误,可排除。另外,联邦制和中央集权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分。专题七 第3课
一、选择题
1.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国家、民主共和国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  )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D.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答案】 D
【解析】 题干反映了法国确立共和制的道路曲折反复,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2.2012年5月15日法国举行总统职权交接仪式,弗朗索瓦·奥朗德已正式入主爱丽舍宫。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之规定,法国总统(  )
①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②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③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④有权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国1875年宪法的理解能力。依据该宪法的规定,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而不是参议院,排除含②的选项,①③④与史实相符,故选D。
3.根据各国宪法,有权解散议会(国会)的是(  )
①英国国王 ②美国总统 ③法国总统 ④德国皇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故①、②排除,选D项。
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和议会互相牵制
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反映出的总统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
5.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议会民主政治的共同之处是(  )
A.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B.政府都对议会负责
C.元首可直接解散议会 D.议会都实行两院制
【答案】 D
【解析】 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议员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议员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由此可排除A项,肯定D项。法国的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同对议会负责,德国是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排除B项;法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德国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议会,故排除C项。
6.(2015·山师大附中)“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指的是德国的政体特点。依据所学,《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近代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C、D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故A、C、D与题意都不符。所以应选B。
7.“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答案】 B
【解析】 材料内容反映了德国皇帝可任命官员、召集或解散议会、签署或公布法律、统率军队——几乎总揽一切,因此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
8.(2015·肇庆)下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对此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
A.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C.德国的政权由军队控制
D.德国的政治走向由军国主义而非人民群众决定
【答案】 D
【解析】 “普鲁士军盔”代表统一后的德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德国民众在帽子下面”说明德国的政治并非由人民群众来决定,故选D。
9.下列图示中体现的民主内涵有(  )
①选举制 ②任期制
③集体领导的议会制 ④比例代表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近代西方代议制是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后建立的,实行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议会制,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D项。
10.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  )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A排除;德国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美国内阁成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B排除;美国总统、德国首相不对议会负责,D排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12条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帝国皇帝。
第15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帝国宰相,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第63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的副署。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判断德意志帝国和1875年法国的政体类型。
(2)根据材料,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的主要权力范围有何相同点?
(3)两者虽有不同,但都共同反映了近代哪一种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答案】 (1)政体类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1875的法国:民主共和制。
(2)相同点:国家元首有行政权,都是本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
(3)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代议制)。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
《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答案】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影响: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课件49张PPT。成才之路 ·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民版 · 必修1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专 题 七第3课 民主政治的扩展专 题 七一、震荡中的法国
1.频繁变动的法国政坛
(1)政权更迭:自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了大革命、________________、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以及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
(2)政局动荡:党派林立,执政者变换频繁,________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拿破仑第一帝国 政治运动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历程曲折的原因有哪些?
(1)法国是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残余长期存在。
(2)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处于弱势 ,共和派的力量不强大。
(3)法国的封建制度的强大和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武装干涉。2.共和制与帝制的较量
(1)历史背景: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
(2)梯也尔执政(1871~1873年):
①态度:想恢复帝制,但又不敢贸然废除共和制。
②政策:一方面疯狂破坏“_____________”组织,屠杀巴黎公社战士,制造白色恐怖;另一方面建立了一个“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③结局:________年由于保皇派、共和派的反对,被迫辞职。国际工人协会 1873
(3)麦克马洪计划:
①计划:直接着手恢复________,准备发动政变。
②结局:计划一时难以得逞。
③原因:由于广大工农群众、士兵以及资产阶级共和派强烈反对帝制,再加上________内部的分歧。帝制 保皇派 法国共和之路的艰难体现在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之间、共和派和帝制派之间的长期斗争。前者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后者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其斗争也是资产阶级内部就实行何种政体而进行的斗争。3.共和体制的确立
(1)宪法颁布:1875年1月,________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2)宪法内容:
①总统:拥有极大权力,任期七年,是________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国民议会 国家元首 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在产生方式和权限上有什么不同?
(1)产生方式的不同: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2)权限的不同: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严格制约,而法国总统则处于国家元首的地位,并可以有条件解散众议院。②议会:采取________,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③将《________》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法国国庆日,规定共和体制永远不得动摇。
4.共和体制的影响
(1)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_______________发展时代的必然结果。
(2)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________的产物。
(3)法国的共和政体并不巩固,共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的顽强斗争。两院制 马赛曲 工业资本主义 相互妥协 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有什么区别?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两种政体的差别体现在政府的产生方式上: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不对国会负责,而政府官员由总统任命,经国会批准,对总统负责;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二、脆弱的德国民主
1.背景:德意志的统一
(1)过程:俾斯麦的三次________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标志:1871年1月,________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皇帝。
2.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1)确定帝国为________国家:
①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等权限。
②各邦则保留了一些________。王朝战争 普鲁士 联邦制 自治权
(2)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授予德意志皇帝巨大权力,是国家的________,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等大权。
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________中拥有绝对权力。元首 内阁 德国首相与英国首相有何区别?
德国、英国首相都是政府首脑,主持内阁工作;德国首相由皇帝任命,英国首相首先必须是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然后由国王任命;德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德国首相权力很小,实权在皇帝手中,英国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立法权。
③议会:实行两院制议会,________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作用很小。联邦议会 3.评价
(1)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________国家。
(2)局限性:民主立宪是虚,________是实;是一种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立宪 君主专制 德意志帝国宪法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保留了封建势力的残余,影响了德国的发展,也为后来德国对世界做出“疯狂举动”提供了条件。
(3)积极性:帝国的成立及宪法的颁布有着重要的进步意义,是德国迈入________时期的标志。资本主义 《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它的颁布是历史的进步吗?
《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这是事物的一面,但还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即这部宪法在法律上规定了资本主义宪政的基本内容,是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它的颁布有其进步意义。
4.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确立
(1)方式:通过革命战争或________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
(2)特征:以选举和________立法为主要特征。
(3)阶级本质:维护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和平改革 议会 (4)积极影响:
①从政治体制上对________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②日益健全的代议制,调节和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③伴随着“________”的潮流,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消极影响:
①仍然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
②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君主专制 西学东渐 [史料]
材料一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种行使。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材料二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材料三 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
材料四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一个没有皇帝的帝国。
——恩格斯法国政体的特点[问题]
依据材料,概括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
[提示]
(1)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创制法律。
(2)总统权力较大,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权力受议会和内阁的制约,是议会共和制政体。
(3)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但内阁部长须对议会负责。[史料]
材料一 第十一条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
材料二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问题]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总结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提示]
1.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2.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3.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4.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一、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不同点 (2014·江苏·1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解析】 材料“德意志帝国宪法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即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A、B、C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中也有体现,而且三项所述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体现,所以选D项。
【答案】 D二、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
(一)统一性和多样性
1.统一性的表现
(1)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在如何解决人民行使权力问题上,代议制民主是直接民主在难以实现的情境下的一种最先进的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
(2)两种政体: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限制王权为目的。
(3)三项原则:一是民主化原则。二是法律化原则,三是制度化原则。2.多样性的表现
英、美、法、德之间的政体依然存在着差别,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呈现着形式上的多样性特点。
(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1.特点:(1)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可见代议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2)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3)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2.历史作用:(1)代议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2)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2015·济宁)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对一部宪法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他评价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析】 注意题干信息“联邦主义领袖”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共和制,故A、D两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没有强调联邦制,而且此时已经是第三共和国,而非“新生的共和国”,故C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改变了建国之初邦联体制下松散无力的状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故B项正确。
【答案】 B1.下列属于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的是(  )
A.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B.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C.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D.共和国总统,由众议院与参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答案】 D
【解析】 A项符合德意志帝国的情况;B项指英国的情况;C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 (  )
A.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B.实行代议制民主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和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D说法错误,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法兰西共和政体确立的深远意义在于(  )
A.杜绝了复辟势力
B.推翻了帝制
C.确立了民主政治
D.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从时间上分析历史阶段特征。1875年正值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共和政体的确立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4.“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这些条文应引自(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美国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 D
【解析】 由题中的“帝国”“皇帝”以及皇帝有权决定议会是否召开等可判断D项为答案。5.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现在(  )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②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④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故排除③。课件15张PPT。成才之路 ·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民版 · 必修1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专 题 七专题整合专 题 七题型特点
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在于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技能]情境型选择题的解题技法解题方法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1.(2013·江苏·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体验]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议会改革。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中等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政议政,由此引发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从中获取较大权益。故D项表述符合题意要求。A、B、C三项均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不是工业革命引发的。2.(2013·新课标Ⅱ卷·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查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信息“1787年”,结合1787年宪法的背景可以判断,华盛顿所说的“现行制度”即美国当时实行的松散的邦联制,而对其进行的“彻底变革”即为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联邦制,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故选D项。A、B、C三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