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时政聚焦—10.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历史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和回归历程;
2.阅读全文,初步感知回归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播放回归仪式录像,还原现实场景,感受当时神圣庄严的气氛。
二、研读课文。
1.找出本文的“五要素”。
2.本篇新闻报道与《我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比较,两篇新闻报道有何不同之处呢?
(本文较之《我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篇幅长、时间词明确、采用倒叙写法。)
3.本文为何要写得这么详细?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这一素材写成短消息行吗?
(由于报道的是香港回归这个全世界瞩目的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性的大事,所以适合做全景式的详细报道。写得最详细的是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写得详细到还有具体的时间。这篇报道不宜写成短消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找出导语、主体、背景材料等部分。
2.这则消息是如何组织内容的先后次序的?这样的结构是否最合理?为什么?
(这则消息的结构是采用了“倒金字塔式”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字塔式”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开头三段是“倒金字塔式”结构,即“高潮提前”,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讲:先总述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和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再说江泽民同志庄严宣布香港回归祖国;接着说中外嘉宾的热烈反应和这个庄严时刻的全球直播。从第四段开始转入“金字塔式”结构,即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交接仪式的全过程,介绍6月30日23时42分—23时46分—23时59分—零时整—零时10分发生的事情。从倒数第三段开始,又转入了“倒金字塔式”结构,讲述与会各国人士,港、澳、台和华侨、华人代表,和世界各地媒体记者的采访报道。这一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希望先了解重要的信息,又保持了事件主体“交接仪式”过程的自然顺序——这与读者希望了解仪式过程的需求也是一致的。)21cnjy.com
3.背景材料有什么作用?
(文中“为了这神圣的一刻……”和邓小平同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前希望在香港回归时去香港看看的这两段,是消息的“背景”。消息的“背景”,往往是用来补充说明相关内容的。)21·cn·jy·com
四、阅读主体部分,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具体的时间以及对应的事件。
2.这些数字十分精确,有的数字反复出现,请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回归时刻的一切,都具有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历史意义;这些精确到分秒的计时,表明了交接仪式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庄严神圣。有些时间还反复出现,表明了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凌辱,盼望回归的时间太漫长了。)21教育网
五、新闻语言要求不带有过多的主观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彩。但是,香港回归的时刻,记者的自豪感也是难以控制的,下面我们就来品味一下新闻中的这几句,体会其中的情感。www.21-cn-jy.com
1.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站在了香港这块国土上。
2.23时59分,英国米字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声中徐徐下降。在香港悬挂了150多年的米字旗在50秒钟落下旗杆。2·1·c·n·j·y
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在紫荆花区旗相伴下冉冉升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时政聚焦—报人邵飘萍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报人邵飘萍》《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
报人邵飘萍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
一、熟读《报人邵飘萍》,完成下列课堂练习或课堂讨论。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何在?
(《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或称人物随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是让同学们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业务素养有所了解。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是一个让许多年轻人憧憬的职业,但是要当好称职的记者并不容易,新闻记者是面向大众的文字工作者,要为社会、民众负责,所以要有很高的人格操守,要坚持、伸张正义,要敢于与黑暗、邪恶势力做斗争,直至献出生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养,要有敏锐的新闻感觉和采访机智,随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邵飘萍在这两个方面都堪称表率,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2.全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用了倒叙的写法,在结构上类似于消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倒金字塔式”。按照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作者做了详略的处理,先写谭嗣同、邵飘萍的被害,再写邵临刑时的情形,接着写他为什么被害,最后详细叙述他的生平事迹。这么写有悬念,先写邵飘萍的遇难,使读者想要了解原因;先写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使读者想要了解何以见得。这样阅读效果不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阅读《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表面上看起来乱散,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内在线索的,能否归纳找出这条线索?
(文章中,有一条隐隐约约的线索,那就是“看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兴趣”。起初是一般的兴趣,后来是读上海报纸的国内要闻的兴趣,再后来是国际新闻,及至副刊,乃至言论。)21教育网
2.文章讲述了作者读报的甘苦,他读报的经历和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你有喜欢或讨厌的报纸文章、作者或电视主持人吗?21cnjy.com
(学情预测:这是一道探究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的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引导他们谈谈自己阅读的经历以及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启示或者帮助。尽量要做到真实,按照实际情况来谈,要谈得具体些。)21·cn·jy·com
三、从本周内在校园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挑选一件,写一篇新闻报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时政聚焦—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一、熟读《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完成下列任务。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呢?
(1)用德国士兵和德国统帅部的家信,说明战争的形式发生了逆转;
(2)用吃的感觉变化来表现被围困的严峻;
(3)写德军将军用谎言来打气,结果带来失望。
3.这也是一篇新闻稿,对比一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有什么明显不同(篇幅、语言、描写角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篇幅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短,用概括性的语言既准确又简明扼要地向人们传递了我军南渡长江的消息,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消息)。本文篇幅较长,比较完整地描述了被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军队从当年8月份到12月份的境况,语言生动、描写细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因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篇消息,而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正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战斗的,直接告诉读者我军发起进攻,突破长江防线、国民党军溃逃及目前战斗进展的态势,而《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没有直接写交战的情况,只是写战斗外的情况,侧面描写被围困的德军官兵心理和生活上的窘境。21教育网
4.多媒体出示一段描写斯大林格勒会战场面的小说与本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小说是虚构的,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却是真实的。)
5.本文的叙事很生动,语言极富幽默感,结合课后“词句品味·积累”进行赏析。
二、认真阅读《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探究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是新闻吗?为什么?
(是,这篇文章是一篇广义上的新闻,即新闻评论。)
2.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中国恢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相比,作者也列出了大量的调查来的数据(事实),全文也是写事实为主,他的写作目的主要是摆事实,还是谈观点?请讨论。
(这篇文章是一篇广义上的新闻,即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论。前面两篇文章基本没有议论。后者有个别地方的议论,如“为了这神圣的一刻,中国人民奋争了一个半世纪”,但是,它的主要目的是叙述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个事实。本篇文章是一篇新闻评论(也称新闻分析),虽然也是以写事实为主,但是目的却是在阐明自己的看法“再苦也没有苦孩子”。调查来的事实和整理的数据,都是为了作为支撑观点的材料。这篇新闻评论中在讲述调查者认识的转变,从以为农民工子女失学率极高,到认识到其实正相反,农民工虽然收入低,但是子女没有失学,从而表明了他们值得让人们骄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看法。)
3.文章的评论与议论文是不同的,客观中带有主观感情,试找出其中一二加以品味。
(新闻是客观的,是用事实说话的,但是,即便是新闻写作也是不能完全排除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自然流露,新闻评论更是如此。21cnjy.com
家庭全部靠我,每月月收入千元以下,在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打工,交通、居住的相对较高成本……让我们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个在烈日和寒风中工作的辛勤劳动者,况且他们还要拖家带口,供子女上学。21·cn·jy·com
作者在描述了农民工收入和生活状况的同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流露出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同情,作者没有直接地议论或抒情,而是在叙述中渗透着对他们的观感。这种隐蔽流露出的感情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时政聚焦—9.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了解文体知识:新闻及结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词。
2.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试分析本文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包含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人物、地点、事件)
3.“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是本文的电头,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 报道及时。事件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中。)21教育网
三、熟读课文,思考讨论。
1.这则新闻的五要素分别是什么?
2.这则消息的导语、主体和结语分别是什么?
3.思考:标题导语和主体有什么异同?
(三者内容相同,但语言由简到繁,即标题最概括、最简短,导语略详,主体则更为具体。)
四、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比较阅读,品味简洁之美。
(1)将本文与《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比较。
(异:二者都写同一件事,但《我军横 ( http: / / www.21cnjy.com )渡长江情景》对进攻过程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写。但没有《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简洁之美。同:两则消息写的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1日晚横渡长江,取得全面胜利的事实。)
(2)本文不足200字,却让我们对渡江战役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正所谓言简意赅。试具体分析。
(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而且叙述层次清楚,一目了然;主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21cnjy.com
2.分析下列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胜利者的自豪感从“摧枯拉朽,军无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来。“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但与国民党军溃退之快形成了极大的反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这里的“风平浪静”,明显不完全是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观的描述,而“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则更是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江景美丽,军威壮观,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21·cn·jy·com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www.21-cn-jy.com
(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表示行为的词语的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挡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从报纸中挑几则新闻,找出五要素和一个H,并指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等结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