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23 级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C 2. B 3. C 4. A 5. D 6. A 7. C 8. D 9. C 10. D 11. D 12. B 13. C 14. B 5. A 16. B 17. D 18. C 19. B 20. A 21. A 22. C 23. B 24. A 25.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12分)(1)陆贾:西汉初建,经济残破,陆贾希望统治者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巩固新政权。贾谊:文帝时期,元气恢复,但潜伏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贾谊希望统治者施行仁义,达到长治久安。柳宗元: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柳宗元希望统治者吸取秦亡汉兴的教训,撤销藩镇,加强中央集权。 (9分)
(2)政府的施政方针;统治者能力大小; 君主专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7 (14分)(1)(6分)(结合历史人物的具体贡献,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类别 人物 历史贡献
政治家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王安石、明太祖、康熙帝 注重制度改革创新(或注重国家治理), 推动统 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发展和巩固
民族英雄 岳飞、戚继光、郑成功 抵御外族入侵(或解决边防压力)、维护国家主 权利益(或巩固国家统治)
思想家 孔子、朱熹、王守仁 为儒家思想建立发展完善做出重要贡献
(2) 岳飞既是武将,又是一位儒士,《宋史·岳飞传》得到印证; 受重文轻武的国策,其儒雅的形象比较符合其身份; 从画家刘松年的生平和思想倾向看,刘松年对岳飞的形象应该有更为准确的认知,因而其所绘岳飞形象可能更接近岳飞本人; 图像 2 是一件现代艺术品,为了宣传岳飞忠烈形象的需要,对其形象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具有一定的虚构性。 (8分)
28. (12分) 1937年7月至1941 年 12月,《申报》报道总体呈现了共产党积极正面的形象,但其个别负面报道也破坏了共产党形象。
全国抗战爆发后,《申报》报道呈现了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合作的形象; 高度赞扬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树立了共产党积极抗战的形象; 报道呈现了共产党得到人民支持的形象; 皖南事变发生后,报道为国民党发声,对新四军加以指责,有失偏颇。
《申报》在呈现共产党形象的报道中基本保持了中立客观的态度。对共产党形象的呈现提升了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也为其抗战胜利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29. (12分)(1)时代特征:“祖国”烟标、“解放”烟标折射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新农村”、“劳动英雄”烟标折射了工农业经济建设活动; “和平鸽”烟标 、“迎宾”烟标折射了友好和平、 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飞船”烟标、“卫星”烟标折射了国防航天科技建设或向往。(8分)
(2)彰显民族特色(或彰显优秀传统文化); 注意创设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品牌,设计体现多元化特征(或彰显改革开放特色)。(4分)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日照市2023 级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
历史试题 2024.02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仰韶文化早期,通过采集获得的野生植物如藜属种子、菱角等是主要食物来源。从中期开始,农作物和家养动物成为主要食物来源。这说明当时
A. 已经初具阶级社会特征 B. 处于新旧石器过渡时代
C. 逐步进入定居农业阶段 D. 采集狩猎居于主导地位
2. 商代统治者认为,商王是上天的嫡系子孙,从血缘关系上找到了作为上天合法代理人的依据。周灭商之后提出“天命不于常”,为政者惟有“敬德保民”才能“祈天永命”。这表明西周时期
A. 神权思想遭到摒弃 B. 治国渐趋理性
C. 专制集权逐步强化 D. 仁政思想确立
3. 下图为战国七雄人才吸引力变化趋势图。导致吸引力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经济发展的水平 B. 选官制度的革新
C. 社会变革的深度 D. 地理位置的优劣
高一历史试题 第1页(共8页)
4. 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秦汉时期知识要点。可知该同学学习主题是
时间 事件
秦始皇时期 设桂林郡、南海郡、象郡
汉武帝时期 置校尉, 屯田渠犁;设置河西四郡
汉宣帝时期 设置西域都护府
A. 边疆开发治理 B. 统治政策延续
C. 监察机构变革 D. 文化交流传播
5.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记载: “ (东汉后期)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据此可知东汉后期
A. 外戚宦官专权 B. 统治趋于瓦解
C. 商品经济发展 D. 豪强势力坐大
6. 南朝时期, 多由士族担任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地位很高,但没有实权; 多由庶族担任、负责传宣诏命的中书舍人受到重用, “既总重权,势倾天下” 。 这一设计
A. 基于强化皇权需要 B. 意在防止政治腐败
C. 导致中枢权力失衡 D. 淡化门第等级观念
7. 唐朝时期政府规定, 应试者不受门第限制, 不必由官员荐举,皆可“投碟自荐”。 这反映科举考试
A. 合理设置科目 B. 完善制度建构
C. 追求公平公正 D. 严格运作程序
8. 实物史料对于历史研究有着极高的价值。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可用于研究
A. 地方行政演变 D. 赋税制度变革
C. 经济重心转移9. 北宋时期,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并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上述举措旨在 B. 强化君主权威
A. 保障财政收入 D. 实现富国强兵
10. 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 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这一措施意在B. 完善交通网络A. 促进文化交流 D. 巩固国家统 一
C. 提高行政效率
高一历史试题 第2页 (共8页)
11. 北宋前期,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因运河而兴,经济繁荣; 自南宋尤其明朝以后, 该地区经济渐趋衰落。这一现象突出说明
A. 国家政策主导区域经济 B. 社会动荡加快重心南移
C. 政治地位决定经济兴衰 D. 区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
12. 明末清初,儒士颜元主张恢复封建,“非封建不能尽天下人民之治,尽天下人材之用”;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这些主张的提出
A. 弘扬了民主法制 B. 批判了专制集权
C. 否定了伦理纲常 D. 体现了民本思想.
13.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朝树立中俄界碑,竟把界标立在距离商定的边界线以南很远的地方,就这样失去了约 2.3 万平方英里应属中国的领土。这说明
A. 民众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 B. 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 清朝的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D. 条约未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14.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重用汉族地主力量镇压太平军,湘淮系官僚集团因此崛起。这导致清朝
A. 统治力量增强 B. 中央权力下移
C. 行政效率提高 D. 内部矛盾激化
15. 福州船政学堂于 1868年设立艺圃, 由洋员教习算术、代数、几何、制图及机器结构等,兼学法文,半天学习、半天入厂学手艺。 由此可见福州船政学堂
A.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B. 注重理论知识教学
C. 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D. 课程体系完整科学
16. 甲午战后,部分仁人志士纷纷提出救国主张。严复认为“国之强弱贫富治乱者,其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验证也”;梁启超提出“民弱者国弱,民强者国强”,改造“国民性”,造就“新民”。 两者都
A. 意在教化大众实现民智启迪 B. 将国民改造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C. 推动了民智开化与国家救亡 D. 助推了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17. 孙中山不仅在城市知识分子中积极推广“三民主义”思想,也在乡村中大力宣扬,并成立专门的讲习所向农民介绍具体理论。这反映了孙中山
A. 重视宣传国民权利
高一历史试题 第3页(共8页)
19. 以下是毛泽东的词作。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C. 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D. 敌后抗日游击战开展
20. 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示意图。这次战役
A.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B.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计划
C.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D. 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21. 据统计,1945年共产党机关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不下60篇,内容集中于毛泽东一行人抵渝引发的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进展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活动等方面。这些报道表达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愿是
A. 实现和平建国 B. 抨击内战独裁
C. 加强党内建设 D. 团结民主党派
22. 下图是1956年费声福的年画《合作生产收成好 衤 社会主义幸福多》。年画表达的寓意是
A. 健康向上的道德新风尚 B. 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
C. 人民对国家政权的认同 D.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高一历史试题 第4页(共8页)
23. 新中国成立到 1957年,中共中央和政务院分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464 人和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4703 人。此举意在
A. 巩固新生政权 B. 促进经济建设
C. 稳定社会秩序 D. 传承工匠精神
24. 下表为中国以政府和人民名义向有关方赠送大熊猫的统计。表达的外交理念是
赠送时间 大熊猫名字 受赠方
1957-1959年 平平、安安 苏联
1972年4月 玲玲、兴兴 美国
1972年10月 兰兰、康康 日本
1974年4月 佳佳、晶晶 英国
A. 和平共处 B. 独立自主 C. 互相尊重 D. 平等互利
25.1979年2月,四川省委率先制定了《四川省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快生产建设步伐的试点意见》,放权让利,赋予企业部分经营自主权。到年底,四川 100个试点企业中,有 84 个取得较好成绩。这一做法
A. 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 完全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D. 开创了企业管理改革的新方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12分) 以史为鉴是中国古代治史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者及著作 写作时代 内容摘录
陆贾(约前240- 前 170) 《新语》 汉高祖时期 秦始皇设刑罚, 为车裂之诛……蒙恬讨乱于外, 李斯治 法于内……秦非不欲治也, 然失之者, 乃举措太众、刑罚太 极故也。
贾谊 (前200- 前168) 《过秦论》 汉文帝时期 二世不行此术, 而重以无道……繁刑严诛, 吏治刻深; 赏罚不当, 赋敛无度。天下多事, 吏不能纪; 百姓困穷, 而 主不收恤……蒙罪者众, 刑戮相望于道, 而天下苦之。
柳宗元 (773-819) 《封建论》 唐朝中后期 秦有天下,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 其有由矣。亟役万人, 暴其威刑……咎 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
(1) 陆贾、贾谊、柳宗元对秦亡原因的认识反映了各自怎样的政治主张 (9分)
(2) 对于秦亡原因,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 (3分)
高一历史试题 第5页(共8页)
27.(14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科书中的肖像画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历史信息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 (上) 中国古代史部分选了如下12位历史人物图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 、 唐太宗(598-649)、王安石 (1021-1086) 、 岳飞 (1103-1142) 、 朱熹 (1130-1200) 、 明太祖 (1328-1398)王守仁(1472-1529)、戚继光(1528-1588) 、郑成功(1624-1662)、康熙帝(1654-1722)。
材料二
不同时代的岳飞画像
材料三
《宋史·岳飞传》载: (岳飞)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吟雅诗及作投壶游戏,后常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恂恂如儒生”。
——摘编自逯成武《从统编教材选图的变化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1)从历史贡献的角度对材料一中 12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完善表格内容。 (6分)
类别 人物 历史贡献
政治家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王安石、 明太祖、康熙帝
民族英雄 岳飞、戚继光、郑成功
思想家 孔子、朱熹、王守仁
(2) 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图1更接近岳飞真实形象,结合材料二、三阐释其依据。 (8分)
高一历史试题 第6页(共8页)
28. (12分) 《申报》是近代中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民营报纸。全国抗战爆发后, 《申报》作为第三方报纸,其报道多角度呈现了共产党形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申报》关于共产党的报道(1937年7月至1941年12月) (节选)
报道主题 报道内容
国共合作 (关于红军改编的报道)“第八路军现在已经改编完成, 朱德等愿真诚跟随蒋委 员长, 与全国友军一起……为中国的自由独立而不懈奋斗。”
抗战贡献 (关于社会各界贺电的报道)“第八路军朱总指挥、彭副总指挥,暨前线诸将士 均鉴,平型一役, 已佩神威, 捷报传来……此后出奇制胜, 谨电驰贺。”
军民关系 (记者报道)“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在与日本人进行游击战时,常得到民众的帮 助……社会各界人士愿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捐款捐物。”
皖南事变 (刊登国民政府下发的通告)“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命叛变,袭击友军,已 由顾司令长官紧急处置,绳以军法, 将该军全部解散,编遣竣事。”
——摘编自陈鸿《抗战时期<申报>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
评述《申报》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呈现。 (12分)
29.(12分) 烟标见证了国家的发展,铭刻着时代的印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烟标
20世纪80、90年代的烟标
80年代发行的烟标有: 以兰州城市为主题的“兰州”,以当地名胜为主题的“莫高”“敦煌”,以考古发现为主题的“奔马” “黄河象”。 1998年,兰州卷烟厂对先前发行过的烟标主题进行再设计, 最终选用了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形象。 另外还设计了以古代欧洲文化为主题的“骑士”烟标等。
——摘编自《新中国早期产品品牌命名和设计范式探究——以烟标为例》
(1) 指出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烟标折射的时代特征。 (8分)
(2) 说明20世纪80、90年代兰州烟标的设计特点。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