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8 14:57:2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10. 静默草原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静默草原》
静默草原
一、朗读课文,立足全篇,完成以下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静默”在文中体现在那些词语上,为什么说草原是静默的?
(“静默”表现在以下词句中:“辽远而苍茫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看不到与看不尽” “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在静默中观望未来”等。草原的静默其实是人的“静默”。“静默”应该是作者独特的心理状态,也包含了作者对于大草原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外来人和草原人对草原的感受不同,运用了哪些对比?你是怎样理解的?
(本文先用四种景色和草原进行对比:都市、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园林、大海。其中大海是和草原很相似的,都很辽阔苍茫。大海给人以阔达的胸襟,草原是和人相溶在一起的。还出现了草原人和城市人的比较,这里的不同主要是“城市人”主要是“睁着眼睛看草原”,而草原人是在“享受”草原,与草原融为一体。)
3?文中运用了一些语义截然相反或相似的词语,找到这些句子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1)“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怎样理解“看不见”“看不尽”?
(“看不见”指草原的风景辽远而苍茫,很难在眼光的投射处发现新的事物。“看不尽”指草原会在阳光与大地的起伏中变幻出新的颜色与景致。)
(2)“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
(不矛盾。“草就是海水,极单纯”这都表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原的单一。然而,这种单一,“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色中的淡蓝”,“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这就是草原的丰富。)21教育网
(3)“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怎样理解“自由”与“不自由”?21cnjy.com
(首先,要注意两个词“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个”,也就是说自由与不自由这两种感觉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依此而来。其次,“自由”是相对于景光的,景光可以给人自由的感受,但“人”是复杂的动物,在自由的环境里,未必就是自由的,这种不自由实际上就是作者的心灵写照。)21·cn·jy·com
二、贴近作者的心灵,找出文中你认为能够表现作者对草原热爱的句子,赏析一下。
(1)“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www.21-cn-jy.com
(用“母牛”这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草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温柔之爱,全身心投入的敬仰之爱,易让人想起“母亲”的意象。而“烈马”却正好与“母牛”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的爱,甚至有点野蛮的爱。“烈马”的这种火热的爱却又表现出一种“用面颊摩挲草尖”温柔的行动。这些意象的反差又很好地表现出作者对于草原的深情。)
(2)“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作者在这里已经和草原融为一体,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出对草原的无比热爱,正是因为草原的影响,作者才会是一个“善忘者”。“善忘”实际上是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是一种舍与得的处世方式,是一种对荣誉金钱地位等的不计较。)
三、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眼中的草原是“静默”的?
(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草原的特点,而是通过写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受来写,而且是草原人特有的感受来写,抒写了自己豁达、沉稳、不张扬的人生态度:草原之美,不在可见的美色,不在可听的美声,不在城市人的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放牧者在静默中对于水草自由的想象和感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善忘”的豁达;在他的眼里,草原也必然是“静默”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草原散章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边塞诗歌四首》《草原散章》
边塞诗歌四首 草原散章
一、四首诗歌中分别描写了哪些边塞之景?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这是自下(游)向上(游)、自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一幅“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给人以辽阔雄奇之感。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外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仞高山。“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2?《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那茫茫的沙漠、荒凉无边的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孤烟”之“直”,更见环境的单调、荒漠的空寂,单纯简净,直入人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中,只有黄河横贯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杳无尽头,“长”字便极为自然贴切。而在无边空旷的背景下,在长河之上,落日似乎更圆了,“大漠”“长河”句劲拔而苍茫、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是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雪。”边塞风狂雪早。上句写风,“卷”字正写,“折”字侧写,狂风怒号,声声入耳。下句写雪,“八月”之时,突出飞雪之早,气候之奇;“即”表现惊奇之情;“飞”见雪飘之紧,呼应风之“卷”。整句可见西北边地狂风的暴虐。21·cn·jy·com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传神地表现了雪的皎洁、鲜润、明丽和飞动,更使风雪奇寒呈现了浓郁无边的春意。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边的沙漠上纵横着百丈厚的冰层,万里长空凝滞着暗淡无光的愁云。可见大漠荒原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壮阔景象。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纷纷扬扬的暮雪,撒落在辕门外;红旗被冻得不能随风翻卷。塞外的天气真是奇寒无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注】以上品味仅作参考。此环节要求学生准确找出诗中之景,重在品味景之特点,特别强调要在用字、修辞等方面有“品味”的感觉。能品出一二即可。
二、再读诗歌,找出四首诗歌中蕴含情感的诗句,想一想:诗句中分别蕴含了怎样的情感?你觉得写景与抒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1?《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结合小注理解“怨杨柳”。
B?以羌笛引出饱含离别之情的古曲《折杨柳》,写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怨绯之怀。
C?“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有用。这种哀怨不是消沉的,而是壮烈的。
D?“春风不度玉门关”,极言边塞之地的荒寒 ( http: / / www.21cnjy.com ),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怨。或:借喻朝廷不关心戍边士卒。又或:亲情温暖无法到达戍边、远征人的身边。又或:人间的春意未到边远之地。21cnjy.com
综合以上赏读,可见整首诗表达了戍边战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怀乡之情,渲染了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前两句写景,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下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典型环境。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虽写得悲壮苍凉,却没有颓丧消沉的情调,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21*cnjy*com
2?《使至塞上》
A?“单车欲问边”中央大员出巡边疆,居然是“单车”,应该是很不得志,暗示了被排挤出朝廷的处境,表达了内心的孤寂。www.21-cn-jy.com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蓬”“雁”多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诗人身为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而以“蓬”“雁”自比,委婉地表现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http: / / www.21cnjy.com )逼真地描写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将坚毅挺拔的人格与孤寂惆怅的感受融入雄奇苍茫的自然景色之中,真可谓“千古壮观”。【来源:21cnj*y.co*m】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寒的肃杀感转化为了春天的美好感觉,化寒为暖,化苦寒之景为绮丽风光,表现了欣喜、乐观之态和奇美的情感。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掣红旗冻不翻”、“冷难着”句、“湿罗幕”句、“狐裘不暖”句、“不得控”句写出了冰天雪地的奇特景致,壮观豪迈。
“春风”“梨花”的美好喻体,珠帘、罗 ( http: / / www.21cnjy.com )幕、孤裘、锦衾、角弓、铁甲、战袍等华贵的事物,描写了边塞的奇寒,却引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和想象,“中军置酒”二句写出了欢腾的场景、热闹的气氛,环境是严寒艰苦的,但边塞自有边塞的欢乐,军旅自有军旅的豪情,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诗人对这奇寒奇景惊叹、观赏、品尝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版权所有:21教育】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地上留下的友人远去的长长的足迹,引发的是怅然凝视,是绵长不绝的别离伤感、思念之情,即所谓的人去楼空,赌物思人,电影的“空镜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全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的情景,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
三、诵读诗歌,注意读出此诗不同于彼诗的情感。
四、拓展阅读。
1?补充边塞诗人王昌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塞》、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诗经中《小雅出车》、《六月》等边塞诗歌,更多地了解边塞诗歌。www-2-1-cnjy-com
2?综观《边塞诗歌三首》以及补充的诗作,你觉得边塞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五、阅读《草原散章》,探究下列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草原上的一花一草,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仅仅是它们自己,更成为了一种表达心灵的物之所在,这里有诗意的想象、有散文的馨香,试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感受。2-1-c-n-j-y
1 “想象是诗歌的灵魂。”楚楚的散文是诗化的散文,想象丰富而奇特。
例:①它们自由得就像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样,东奔西跑,变化无常。②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全惹笑了。③小水虽小,但明净如眸,周遭绿草如睫,正是“毛眼眼”的眼波盈盈流转。
仔细体会这些语句精致的想象。想象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指要具体而微,特征鲜明。人的思想是最不可抑制的了,用来比喻云,突出其自由、多变的特征。用一个笑话引起满堂哄笑比喻一大片的花一刹那全开放,这样明显的表象特征关联是非常具体传神的。最后一句,把睫毛都画出,又加上美丽姑娘长睫毛大眼睛的毛毛眼,这就是精致的想象。2·1·c·n·j·y
2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例:草们愿意风和日丽,天就晴;草们愿意雨雪风霜,天就阴;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开,那是夜里。反正得由着草的性子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这里运用了排比、拟人、夸张的手法说明天空和草的关系:天空是草的一个附属品。这把草任情率性的特点写到了极端。【出处:21教育名师】
例:蓝天瘦的时候,云就多些,是白底蓝花的青花瓷器,是明代宫窑的极品;蓝天胖的时候,云就少些,是蓝底白花布,那是黔贵山区民间的手工蜡染粗布。
这里运用拟人和富有生活气息的比喻,写出了草原的蓝天上云卷云舒之美。
3 化用诗句。
例:草原上云的个头要比别处矮一些。(这里化用了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野旷天低树”一句。)
例:草原上的云像收了爪子、蹲在膝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撒娇的猫,谁见了都想揽它入怀。(这里化用了美国现代诗人桑德堡的《雾》:雾来了/踮着猫的细步/他弓起腰蹲着/静静地俯视/海港和城市/又再往前走。)21教育网
4 赋予草原上的景物一种温柔而多情、富有诗情画意的女性美。
例:小水虽小,但明净如眸,周遭绿草如睫,正是“毛眼眼”的眼波盈盈流转。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小水的明净与女性盈盈流转的眼波做比,形象地表现出小水的绰约风姿。语言新颖奇特,富有情趣。
六、从楚楚的散文里,你获得了怎样的写作启示?
七、比较本文和《静默草原》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参见练习一。)
八、同样是写草原,这篇文章在内容、写法上和《静默草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是写草原,都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草原辽阔、无边无际这一特点;在写法上、主观感受上都很独特,都表现了事物的鲜明特征,想象丰富,用语率性别致。不同点:本文柔美为主,柔中含壮(美);描写丰富细腻,修辞手法多样,抒情意味重;外乡人看草原,写出了别于各地的草原奇美、别人少谈的奇美。《静默草原》壮美为主,壮中有柔(美);叙述、议论凝练,富有哲理韵味;草原人看草原,表达了奇异独特的感受。参见练习二、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悟沙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悟沙》
悟沙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由赞美黄沙到厌恶黄沙,由害怕黄沙到逃避黄沙,这是作者所亲历的情感过程。)
2?《悟沙》的三个小标题十分特别,你怎么理解这三个小标题?
(“看沙是沙”惊叹于沙的作用和力量,是赞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沙不是沙”表现对扬沙天气的厌恶,是怕沙;“看沙还是沙”写对鸣沙山的感悟,是悟沙。三部分从三个不同角度写沙,形成有机的整体。)21·cn·jy·com
二、《悟沙》一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
说明。沙子可以当水用……沙子还可以当被盖,用以遮风挡寒……沙子还有一种医疗作用。
描写。窗外一片浑黄的浓烟成了弥天大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吞没了所有的景物。电线杆子看不见了,楼群看不见了,仿佛世界一下子就到了末日。……大雾中偶尔闪出行人。行人全然没了立体感,影影绰绰,薄如纸片。www.21-cn-jy.com
抒情。我简直无法相信,这么伟岸的沙山全都是细如牛毛的黄沙堆成。
叙述。标题“看沙不是沙”中与搞摄影的年轻人的经历。
议论。我对所有的这些个说道均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些解释对于鸣沙山毫无意义。
三、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试举一例加以赏析。
例:回望那一团团无可奈何的黄沙,我觉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夸大了它的存在价值。我把它看得过于强大。其实,它们只不过是受风的操纵,让它们躺,它们就得倒,倒的姿势都得由风来决定;叫它们起来,它们就不能趴着,没有一点商量余地;让它们安静它们才能安静,让它们疯狂它们就得疯狂。它们的喜怒哀乐全然不受自己的支配,它们没有自己的原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段文字运用拟人和排比,极为风趣的说明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和沙的关系,把风的运动和沙的形态的自然因果转化为意志的因果。“受风操纵”,将黄沙的危害统统归罪于风,可看出作者对沙确实情有独钟。21教育网
四、对比《草原散章》,《悟沙》有哪些不同于它的个性特点?
1 与《草原散章》基本为细腻写景抒情不同,《悟沙》是以抒情性议论为框架,以故事、事实的叙述、描述、说明为主体;21cnjy.com
2 与《草原散章》似乎随意写法不同,《悟沙》中事实、事例的叙述、介绍都是着意安排,精巧构思的;
3 《草原散章》的议论句是为抒情服务的,《悟沙》则相反,其抒情是为议论服务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9. 敕勒歌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敕勒歌》
敕勒歌
一、《敕勒歌》是敕勒族歌颂草原风光的牧歌。朗读诗歌,想一想:诗中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对诗句作第一层次的理解揣摩,师生根据诗中具体的字、句交流自己的理解。)
二、《敕勒歌》展现了草原人对自己家园的热爱、赞颂和眷恋的情怀。品味诗歌,想一想:哪些诗句具体传达了这些情怀?21教育网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21cnjy.com
(A.这是草原人自己的民歌。穹庐,即蒙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是草原牧民的居所,天空大地,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包含了草原人对自己家园的热爱。B.草原辽远广大,极目远眺,天地浑一,天空显得既高远又特别亲近,就像巨大的蒙古包,充满了赞美草原、赞美家乡的自豪之情。)
2?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A.天地苍苍茫茫,空间的巨大,单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单一,令人联想到荒凉、荒野等,总之是没有生命的痕迹。“风吹草低见牛羊”恰恰是生命的发现,生活的怡然自在。这不仅仅是牛羊的自在,而且是与牛羊联系在一起的牧人目光的欣赏。B.生命存在着,只是被遮蔽住了,这种遮蔽,正说明草之肥美,草海壮阔,牛羊成群。这里有一个意念的对转:从苍茫荒凉,到水草丰美;从无人,到人的欣赏的目光和喜悦的心灵。这里还有一个双重的反衬:一是广阔无垠,大面积的空白,与微露的牛羊之间的对比;二是从苍凉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悦。因此,我们的感觉可能是由然而生的生机感、喜悦感,犹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这首牧歌总共只有二十七个字。近代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诗人元好问称赞它说:“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揣摩诗歌,想一想:为什么寥寥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www.21-cn-jy.com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如:A.诗中草原的天高地广、水草畜牧繁盛的景象与草原人乐观豪迈、苍壮粗犷的气质融为一体,意境融彻;B.“研讨要点”中提到的“穹庐”之喻、不写人并非无人,“主编导读”中提到的意念的对转、结构的双重反衬等; C.善用“口头语”,把“眼前景”描绘成形象画面,构成诗的意境,浅近明快,酣畅豪放,引人遐想,回味无穷,正如清代诗论家沈德潜所说:“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D.“苍苍”“茫茫”迭音连用,更显气象雄浑,景象阔大等。师生交流中学生能体会到其中一二处即可。)
四、多角度诵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涵。
A.这时候,你已经不是欣赏草原风光的外乡人和旁观者,你就是草原人,你将怎样歌唱家乡、歌唱草原?
B.你就是斛律金,你怎样给士兵们吟唱《敕勒歌》?
C.如果你是面临大敌压境、即将失去家园的士兵,你将怎样吟诵《敕勒歌》?
D.如果你是漂泊的游子,想起多年来未曾谋面的家乡草原,你又将怎样吟诵《敕勒歌》?
(从自己的体会出发诵读,更深刻地体会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人对草原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草原人的自豪,感受民歌高远的意境、浑朴苍茫的风格、洗练质朴的语言以及丰富的审美内涵。)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