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童年梦痕(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童年梦痕(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8 14:59:15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童年梦痕—2 雪地贺卡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雪地贺卡
一、认真阅读全文,分别从两个角度(可分组同时做),复述故事。
(一)按照下列要求,以文中“我”的身份,叙述全文故事的要点。
1.“我”遇见了什么事?“我”心里产生了什么想法?
2.“我”对此采取了什么行动?
3.既注意引用文中的关键、精彩语句(如嫉妒、相信神话),又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包括自己对一些句子含义的理解)来转述。21cnjy.com
(如第一次发现贺卡时可这样表述:我发现院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里的雪人身上有张新年贺卡,署名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李小屹。贺卡写得真挚感人,一片童心稚气,想象雪人不怕冷,担心雪人夜里害怕、挨饿,告诉雪人饿了就吃雪,还要和雪人交个好朋友。写信人对雪人的恳切关爱都让我有点嫉妒雪人啦!还真未见过这样让人心动的贺卡,我决定以雪人的名义回封信,只是这毕竟是假的,一旦知道真相,不知会不会伤害孩子的感情呢?希望不致如此。21·cn·jy·com
又如“李小屹是个相信神话的孩子,多么幸福”,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要像上述对“伤害孩子”句的处理一样,加进自己的理解,此句前后可以这样表述:从信中内容看,李小屹虽然也有怀疑,但还是相信这是真的,也希望这是真的,她还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相信神话是真的,充满天真无邪,一片童心童趣、纯真美好,这多么好,多么幸福!人总是要长大成熟的,要面对世间的烦恼、虚伪,会知道童年的幼稚可笑,但又可能因此少了当年的童真童趣,也许还会失去某些纯真。我也有过这样的童年,真羡慕现在的李小屹!也祝愿她在长大的同时永葆心灵的美好。
——鼓励学生加进自己的理解,但不必强求,不必讲得完整;是否先向学生示例,视班级情况而定。)
(二)根据李小屹给雪人两封信中的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及“我”对李小屹的评价、观察、想象,并发挥你的想象,以李小屹的口吻,述说李小屹在整个故事中的思想活动。
(提示:1.两封信较易直接转换为思想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2.“我”的评价、观察、想象,不易找全,它们包括有爱心、相信神话、焦急地等待回信、痴痴地站在雪人旁、这次奇遇令她惊讶、成了她童年的梦和秘密,乃至关于幸福的说法、关于会不会伤害她的感情的担心,关于长大后会成为她的美好回忆的祝愿等;转换为李小屹的思想活动也有一定难度。——是否先向学生提示,是否全部点到,视班级情况而定。)www.21-cn-jy.com
二、你认为李小屹和“我”是怎样的人?“我”先回信,后来又不回信了,说说你对“我”两次行为的看法。
(李小屹:很有爱心,善良可爱,充满童心幻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天真纯洁。“我”:关爱孩子,理解孩子,感情丰富细腻,考虑问题周到。 第一次回信是被孩子的美好心灵感动,是对孩子的童心、爱心的回应和爱护。第二次不回,既怕真的骗了她,又怕说出真相破坏了她正在编织的美丽的梦,让孩子长大后自己去认识吧。参见本篇课文练习二解答。)2·1·c·n·j·y
三、怎样理解“李小屹是个相信神话的孩子,多么幸福”和“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这两句话中“幸福”的含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把神话当真是儿童纯真心灵的反映, ( http: / / www.21cnjy.com )沉浸在幻想中是幸福的。这里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纯洁童心的赞美。童年秘密是童趣中特别珍贵的一部分。童心童趣的可贵就在于无成人的烦恼,无世俗的虚伪。作者赞美它并祝福它。详见本篇课文练习一第1、2小题解答。)21·世纪*教育网
四、语句品味。
1.“我有点嫉妒雪人”中“嫉妒”一词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原意是“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憎恨”,在这里贬词褒用,突出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的向往。)
2.比较下面两组句子,分析一下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好在哪里?
第一组:
(1)“回到家,放不下这件事,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以雪人的名义。”
(2)“回到家,放不下这件事,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
第二组:
(1)“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尽管李小屹焦急地期待回音。”
(2)“尽管李小屹焦急地期待回音,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
(两组句子中的第一句效果更好,都是通过句子的倒装,把要突出的内容放在后面,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五、请学生说说类似经历(关于爱心、相信神话均可),或介绍读过的、知道的类似故事。
*六、本文构思巧妙,两位主人公,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共同上演这场故事时又处在不同的位置,请具体指出这两个“不同”是什么?他们又凭什么巧遇在一起?你能否尝试学编一则故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或由教师直接说出写法,学生仿编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思想处在童话世界,一个思想处在现实世界;一个在暗中,一个在明处;他们表面因雪人,内在因爱心或共同上演美好故事巧遇在一起。)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童年梦痕—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一、熟读《阿长与<山海经>》,立足全篇,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你的整体感受,全文是褒贬并重,还是重点在敬意和怀念?
(重点在敬意和怀念。)
2.第三段至《山海经》事件前,文章记述了阿长几件事?“我”对各个事件有何反应?尽量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你从中读出阿长是怎样的人?
(A.切切察察,传播家庭风波——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厌。B.睡觉伸开手脚,占领全床,不思悔改——实在是无法可想了。C.元旦吃福橘的仪式——不耐烦,磨难。D.教我种种规矩、道理——非常麻烦。E.绘声绘色讲述“长毛”故事和她的护城之功——伟大的神力,空前的敬意,后来这敬意逐渐淡薄。F.谋害隐鼠——敬意完全消失,憎恶。——总的是不太佩服,厌烦。切切察察是低俗之举;睡相难看,既表现了她的粗俗、缺心眼,又是她质朴、实心眼、不会作假的表现;种种规矩显出她的世俗,又是在真诚履行其保姆的责任,乃至认真讲“长毛”故事,在她而言都是做保姆的老例;伟大神力,表现了阿长的迷信、愚昧。总体概括,阿长是一个质朴、真诚、心地实在、粗俗,乃至不无愚昧的人。应指导学生分清孩子的反应与作品中表现出的阿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在《山海经》事件中,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和方式表达出“我”对阿长的敬意?
(A.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B.别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C.新的敬意,确有伟大的神力。D.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E.两次提及那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F.这敬意一直延续到几十年后的成人时代,结尾以满怀感情的美好语言怀念、祝福长妈妈。G.题目只叫“阿长与《山海经》”,而不叫“阿长的故事、阿长琐忆”。H.“我”日思夜想的《山海经》是插图本,阿长给我的果然有画儿的,“我”激动起来,赶紧去翻,两次提及“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21·cn·jy·com
4.“我”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敬意?说明了阿长怎样的品质?
(A.“我”日思夜想要本《山海经》,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族的人“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那位叔祖又“很疏懒”,“我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文中特地指出,此事向来未给阿长说过,因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阿长却主动来过问,因为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家里传开了,阿长才知道了,言下之意是知道的人、求过的人不当一回事,不帮忙,丝毫未寄予希望的、本不知道的人却主动帮忙,且不计较未求过她,且毫不张扬、默默去做,给了“我”一个大惊喜。B.更重要的是,她不是应付,她是实心人、有心人;她没有文化,她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但她却记住了最重要的事:迅哥儿要的是“有画儿的”,而且是那种“人面的兽……”画儿的“三哼经”。这就使“我”极为感动乃至震撼,——总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山海经》一事更看出阿长真诚、质朴、心地实在、真正关心自己所看护的孩子的品质。而且突出表现了她的善良心地:迅哥儿没有把她当一回事,并未求助于她,她却并不在意,主动来过问;她看到迅哥儿如此渴望焦急,知道后是真正上心,暗暗办成,而不像别人那样不把孩子的心愿、心情当一回事。)www.21-cn-jy.com
5.第一、二段专门细说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阿长名字的由来,倒数第二段又再次提到:“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认真细读体味,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怎样的地位身份?联系全文说说看,作者如此强调此事,与几十年后怀念她有着怎样的联系?2·1·c·n·j·y
(她的真实姓名无人关注,把别人的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安给她,她也无所谓,她是极普通的地位卑微的小人物。这样的小人物,却不像那些地位比她高的人一样,不把孩子的心愿、心情当回事,而是以其好心、有心、实心,实现了孩子的极大心愿,作者的怀念充满感情和赞美。哪怕是有种种缺点的小人物,她的优长,她做的好事,作者都给予赞美,这正体现了作者情怀的博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明确全文的重心在敬意和怀念。有感情地朗读“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至结尾。
*二、《阿长与<山海经>》的前后两部分,看似一褒一贬,实则浑然一体,请从写作上谈谈对你的启示。
(1.欲扬先抑,前面是铺 ( http: / / www.21cnjy.com )垫,在翻出新意和对比中更加突出后文的肯定和赞美。2.以“我”对阿长情感的由来、变化、发展为叙述线索。3.前后两部分的阿长是统一的,其真诚等优点和粗俗等缺点都统一在质朴实在。4.作者以浓重的笔墨、赞美的笔调写阿长的优点,以温和宽容的调侃笔调写她的缺点,这两者是一致的,都表现了怀念之情。——谈一点或几点都谈,都行;表述也不必求全。)
三、文章抒发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却写了阿长身上的诸多缺点,这样写是否有损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不会。“不虚美,不隐恶”,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有血有肉。)
四、两篇鲁迅作品叙写人物的片段,都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写得生动、传神、风趣,读来使人哑然失笑,请举出若干例。21教育网
(《阿长与<山海经>》:切切察察、睡相张开为“大”字,等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生入神读书,等等。)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童年梦痕
《拣麦穗》教学设计
拣 麦 穗
一、小女孩的幼稚可笑、天真可爱表现在哪里?
(A.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B.目的是能天天吃灶糖。C.“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为长大后不知去哪里找老汉而犯愁,等等孩子气的想法和语言。)
二、老汉说,等她长大后来接她,每每经过村子都要送她小礼物,并乐呵呵说“来看我的小媳妇”。老汉真想娶她做媳妇吗?老汉为什么这样做?
(他明知这是孩子气的可笑想法,但他不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伤害孩子,不去取笑孩子。女孩子的天真可爱、一副认真的样子也使他怜爱,他不像通常的做法,把这种孩子气的事丢到一边不当一回事,而是认真对待,佑护着孩子纯真的心灵。)
三、小女孩长大,懂得嫁人是怎么一回事后,老汉有哪些做法令她感到老汉是真的疼爱她?
(A.不再开玩笑,叫她是“我的小媳妇”。B.又还是常常带些小礼物给她。)
四、女孩子用哪一句话概括了老汉这种没有功利目的的对人的疼爱?
(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
五、女孩子还有哪些行为表现了她对老汉的高尚行为、高尚情感的理解和回应?
(A.越来越依恋他。B.每逢老汉经过村子都要送他好远。C.担心他有一天会死去。D.老汉去世后,她哭得很伤心。E.常常想念他。)
六、体味“词句品味·积累”中的精彩词语,选择“深不可测、情有可原、死乞白赖、大言不惭、前仰后合”等造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七、对孩子的没有任何希求的关爱,《拣麦穗》《阿长与<山海经>》《雪地贺卡》中都有体现,请具体指出。
(明知小女孩不可能做他的媳妇,可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至死都一直疼爱她;阿长主动过问,主动给“我”买来“我”日思夜想的《山海经》;“我”精心呵护李小屹的美好童心,李小屹毫不知情。)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童年梦痕—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默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说出课文分几部分,并分别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熟读课文的“百草园”部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体现出来的感情。
1.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对“百草园”的感受。
(美丽的、神秘的、诱人的、有趣的百草园。)
2.文中直接道出乐园感觉的句子有哪些?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乐园。”“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21教育网
3.文中都写了百草园哪些有趣的事情?
(美丽的景色,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
4.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为百草园蒙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探寻其秘密也是儿童的乐趣,增加了百草园是“乐园”的因素。)21·cn·jy·com
三、研读课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表现了儿童什么样的心理?
(天真、好奇的心理。)
2.本段文字的描写栩栩如生,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排比、拟人、比喻。)
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有……”这个句式,突出了百草园无限的趣味,你的生活中(景物、玩耍、游戏皆可)也有这样充满趣味的情景吗?请模仿这个句式写一段话,突出其趣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示例:“不必说用弹弓打麻雀,上树捅马蜂窝;也不必说用柏油粘知了,下河摸鱼虾,单是在豆地里逮蛐蛐就有无限趣味。”)21cnjy.com
4.作者为什么如此津津乐道,详细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它记录了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浮现在眼前了。)
四、研读雪地捕鸟一段。将捕鸟过程改成“在没有雪的地方,用秕谷做诱饵,用竹筛子扣鸟”好不好?为什么?
(动词的准确运用,才能显示捕鸟人的技巧;细致的描写也流露出回忆者的愉快心情。)
五、小结百草园部分,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说,百草园其实“只有一些野草”,是人迹罕至的荒园。具体说说,这是否意味着“我”怀恋百草园其实是怀恋快乐自由的童年,是回味那充满好奇的、无拘无束的童心童趣?www.21-cn-jy.com
(是的。童心童趣总是充满好奇的,只要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孩子眼里新鲜有趣的,纵使荒园野草,也会令他着迷了;童心更是自由的,最怕受约束,只要能尽情玩耍,石头泥巴也会其乐无穷。)2·1·c·n·j·y
六、熟读课文“三味书屋”部分,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按照前面所说的,纵使野草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孩子也能找到自己的乐趣。那么在这篇课文里,描述了这种乐趣吗?请具体指出,并用自己的语言对同类的乐趣加以概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折腊梅花,寻蝉蜕,喂蚂蚁——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园偷玩。B.玩指甲戏,画画儿——课堂偷玩,或课堂开小差。C.起先人声鼎沸读书,然后学生们的读书声低下去、静下去了,只剩先生仍入神地大声朗读,忘情至学生已不读了、偷玩了仍毫无觉察——好玩极了或有趣极了、可笑极了的读书图。)www-2-1-cnjy-com
2. 百草园部分小结时说到,孩子们能自己找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趣,是因为童心童趣未受压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具体说说,上述三味书屋里的这些乐趣,也是因为童心童趣未受压抑吗?2-1-c-n-j-y
(总体而言是。具体分析:A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园偷玩,只有人去多了、去久了,先生才会把学生们叫回教室,而且也很少对此进行严厉处罚。B.先生因为入神读书,以至不知不管课堂上偷玩游戏的学生,且长期如此“放任自流”,以至“我”画成了一大本的《荡寇志》和《西游记》。C.“我”内心在品味这好玩极了、有趣极了的读书情景,或者说在“偷笑”先生,而入神读书的先生对此毫无知觉、毫不理会。)
3.三味书屋里的学习、教学,孩子们感兴趣吗?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文章通过这些着力要表现什么内容?
(不感兴趣的居多。最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在上述逃学、偷玩、读书偷懒等现象上,说明那里的学习、教学总的来说可能枯燥无味,对孩子们没有什么吸引力。但这些并非文章要正面表现的,文章正面主要表现怀念童趣,折射出了私塾教学的无味。另一方面三味书屋的教学并非枯燥无用,只是儿童自由的天性压抑不了,“我”只是怀念留下深刻印象的童趣,教学的有趣或无趣不是“我”要着重说的。)
4.“我”喜欢先生吗?从哪里可以看出?请具体说说。
(总的来说,是喜欢的。具体参见本篇课文相关练习解答。)
5.讨论三味书屋部分主要表现的是“苦”还是“乐”?“我”怀念三味书屋,主旨是否和百草园一致?
(A.主要表现的是屋中之乐,同时也揭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嘲讽了旧式私塾教学的枯燥无味,主旨和百草园一样。B.从学习、教学枯燥无味的角度,三味书屋和其他旧式私塾一样,是孩子们的苦屋,但儿童压制不住的天性童心,先生的宽容放任,使孩子们实现了“苦中作乐”。主旨和百草园是一样的。C.文章无意探讨教学问题,主要表现的是孩子的乐趣和先生的可爱有趣,表现三味书屋是另一处令人怀念的“乐园”。D.全文主旨是怀念与批判并重,三味书屋自然是苦屋。E.全文主旨以批判为主,百草园是铺垫、反衬,以乐衬苦,更突出所批判的苦。——从全文基调看,A、B、C看法应较合理。)21·世纪*教育网
*七、简要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探讨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
(具体参见本书中相关练习解答和参考资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注意者如:《朝花夕拾》的小引:“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又如有篇评论说的,这是鲁迅“少年时代的恋歌”,等等。)
八、再读有关句段,品味其遣词造句、叙述、描写的准确、传神。
(参见本篇课文相关练习解答和“词句品味·积累”说明。)
九、课堂或课外写一则怀念美好童趣生活的片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