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秋日撷英(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秋日撷英(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8 14:59:53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秋日撷英—秋词(其一)
《秋词》《采桑子·重阳》教学设计
秋词(其一) 采桑子·重阳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二、品味赏析《秋词(其一)》
1.为什么说“我言秋日胜春朝”?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全诗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因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境。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只写了冲天而上的一鹤?
(“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立志改革者顽强不屈、奋斗不息的精神的写照。“诗情”指豪情壮志。介绍创作背景帮助理解。)
3.这首诗与古代其他咏秋诗比,别具新意在哪里?
(打破了以往文人悲秋的惯例,表达了颂秋的感情。)
4.任选角度,比较《秋词(其一)》与《山行》的异同。
(同:两首诗都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异:《山行》主要表现生气盎然的画面;而《秋词(其一)》侧重于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品味赏析《采桑子·重阳》
1.“人生易老天难老”有怎样的哲理意味?
(“人生易老”,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揭示永恒的真理,警醒积极的人生。)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毛泽东一反悲秋的传统情调,表现了奋斗精神、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 找出诗中意象,探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战地黄花——革命的热情和豪情; 强劲秋风——革命者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战斗实力;寥廓江天——革命家的胸怀无边。)
四、比较探究
1.《采桑子·重阳》中哪句与刘禹锡《秋词》中“秋日胜春朝”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胜似春光”。 ①重阳佳节,丛菊盛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地风光,十分鲜丽,使诗人有 “胜似春光”的感觉,有如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引发的“胜春朝”。②战斗豪情与刘诗的奋斗不息异曲同工。)21教育网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与“寥廓江天万里霜”相比,哪句寓意更深些?
(前者只表现了一种意境,虽有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勃勃、乐观向上的精神,但视野却比后者小。“寥廓江天万里霜”中的“霜”字,是秋色的代词,秋色不限于霜叶,“万里霜”意境更开阔,局面更宏大。)21·cn·jy·com
五、拓展比较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思想情感与前面哪几首诗词有类似之处?
(诗人忧国忧民和迫切要求变革现实的理想,与刘禹锡《秋词》的立志改革的精神、毛泽东《采桑子·重阳》的革命豪情有类似之处。)
2.李煜的《乌夜啼(一作《相见欢》)与马致远《秋思》的离愁比,有什么不同?
(马致远的曲是先景后情,有直接抒情句;李煜的词则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自己的离愁。马曲只有思乡之情,而李词则还有亡国之痛。)
3.《南乡子》与《采桑子·重阳》一样都是写登高感怀的,但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辛弃疾是借古讽今,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迂腐无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卫国的情怀。而毛泽东是面对万里霜天,内心激发起一派革命豪情。)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秋日撷英—4 【越调】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
一、品一品 (从内容、情感方面)
1.小令中能显示全篇主旨的词语是什么?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些景物都是扣着什么来写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前者描绘了一幅凄凉深秋晚景图;后者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情。)
二、赏一赏(从表现手法方面)
1.诗人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
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①意象并列。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②寓情于景。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21教育网
三、写一写
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文字。
(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独自缓缓行走在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在漂泊异乡的旅途上,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四、比一比
阅读课后练习上的三首《天净沙》,试比较白朴的《天净沙》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21cnjy.com
(白朴的曲色彩鲜艳,闲适安逸。马致远的曲暮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暗淡,水墨点染,孤寂凄苦,“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胜过无直接抒情句的白曲。详见本篇课文练习三解答。)
五、积一积
你还知道哪些表现离愁的诗句?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丈,缘愁似个长”;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秋日撷英—3 山行
《山行》教学设计
山 行
一、吟。按照诗的个性和自己的体会吟读。比朗读更慢、更有味道、更读出感情地读。
二、译。
(翻译时尽量押韵)
(山路向上延伸弯曲又倾斜,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有几户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里的枫林晚景,红艳艳的枫叶胜过二月的红花。)
三、绘。请发挥想象,将这幅秋景图描绘出来。
(远处,一道蜿蜒的石径,盘旋迂曲,往上伸 ( http: / / www.21cnjy.com )延。山顶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依稀望见一些竹篱茅舍,使得幽深寂静的山中显得颇有生意。近处,路旁的山坡上,枫林一片,在夕阳的映照下,那经霜的枫叶如丹似霞,一片火红,令人流连忘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品。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深秋。霜叶红于二月花。)
2.诗人笔下的这幅秋色图,给人怎样的感受?
(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林秋景图,一反寂寥冷落的悲秋格调,赞颂了让人喜爱的秋天。)
3.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红于”说明枫叶之“红”是春花不能比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是内在的精神、气质美。)21教育网
4.“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处”能否改为“深处”,为什么?
(具体见本篇课文练习二解答。)
五、与范仲淹的词《渔家傲》《苏幕遮》比较阅读,这两首词与《山行》比较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是秋天。不同点:《山行》的情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热情赞美生机勃勃;《渔家傲》悲而有壮,乡愁中有沉郁豪迈的气魄;《苏幕遮》情调上是悲的,是乡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