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活况味—2. 诗两首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一、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听、读,体会感情。
2.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告诉人们遇到挫折时要相信未来是光明的;第二部分告诉人们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3)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要悲伤,不要心急。)21教育网
(4)联系生活经验谈一谈对“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5)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
(原诗句更好。其一,“可爱”的回味意味不如“怀恋”醒豁;其二,“可爱”的意蕴、情趣不如“亲切的怀恋”丰富、多味。)21cnjy.com
3.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用词直白,蕴涵丰富;
(2)语言和婉,意味悠长。
二、学习《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品读诗歌,把握主旨
1.想一想诗中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画出文中对你来说比较有启发的和一时难以理解的词句。
2.讨论“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愉快地回头挥一挥手!”的意思。
(关键意象是三个:朝阳、黑影、挥手,构成了统一的、有机的形象,背景是在黑暗和光明之交踏上新的征途,愉快地告别黑暗的记忆。)
3.找出诗中与“还是”意思相近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依然、仍旧、还要。这些词语的使用,是诗人表明自己态度:一如既往,坚持以往做法。)
4.依次解读第二、三、四、五、六节的意思。
5.第五节中的“他们”指谁?
(“他们”暗指“左”倾思想严重的人。)
6.简要分析“阳光下毕竟是白昼”这一句的含义。
(阳光下面也可能有黑暗,但即使有黑暗,也是暂时的、局部的。这表明诗人不但是清醒的,而且还是乐观的。)21·cn·jy·com
7.最后一章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信念?你怎么理解“明天比昨天更长久”这句话?
(乐观。“明天比昨天更长久”就是说,比起未来,比起历史的前进,像浩劫时期那样的黑暗毕竟还是短暂的。“明天”才是我们所更要把握的。)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这首诗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塑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鲜明的自我形象:勇于告别过去,又敢于正视风雨的现实;同时对事业满怀理想和献身的精神。告诉我们要自信,要自强,要奋斗不止。)2·1·c·n·j·y
三、比较探究
比较上述两首诗歌的异同。
不同之处:
1.从写法上,普希金的诗是直接抒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邵燕祥的诗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则借助了一系列的具体的词语。邵燕祥诗以意象的密度见长,且其意象是被组织在一个有序的系列之中,那就是以抒情主人公出发的形象为核心的画面。
2.从题目上看,普希金诗立足现在和过去,谈正确对待生活带给你的不幸,邵燕祥诗面向未来,不后悔过去的正确选择。www.21-cn-jy.com
相同点:
1.都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都隐含了关于得失、关于过去与未来关系等方面的某种通达、辩证的人生哲理。
3.诉说的对象都是第二人称,充满劝慰、激励,显得亲切、温暖、深情。
4.标题也有某种相似。
四、深化拓展
1.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却以说理取得了成功,原因何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如果你是玛蒂尔德,这两首诗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活况味—挖荠菜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挖荠菜》
挖 荠 菜
一、初读课文,正音释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二、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我”为什么被称为“馋丫头”?
(小时候因饿而馋被诬为“馋丫头”。)
2.“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指什么?
(经受被追打、跳河逃生、失落鞋子、有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归的遭遇后,“我”头一次感受到(恐惧、痛苦、绝望等)精神上的痛苦,精神上的苦难是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第七段中“我”为什么不敢回家?
(我不愿再给妈妈增添更多的痛苦。)
4.第八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反衬了当时的那种孤独、焦急、悲伤、恐惧、有家难归的复杂心情。)
5.第九段在文中的作用?
(承上启下。)
6.解放后“我”带孩子挖荠菜时孩子们对荠菜的情感怎样?吃荠菜时,孩子们的表现又如何?
(孩子们仅把挖荠菜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并没有“我”对荠菜的那种特殊感情;他们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荠菜。)
7.最后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写作者的希望。作者用亲切的语言,希望孩子们能理解长辈过去受过的苦难,理解他们对荠菜的感情。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总结了全文。)
8.探讨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作者通过领着孩子挖荠菜,看到了两代人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隔膜,希望以此为契机,沟通两代人的情感和思想,希望孩子们了解过去的苦难,珍爱荠菜。因为珍爱荠菜就是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意识到什么是幸福,才能得到幸福。)
*三、写法探究
1.这篇文章,作者都运用了哪些写法?
(对比、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文章有哪些对比,作用是什么?
(1)作者在解放前后对荠菜不同情感的对比;
(2)两代人对荠菜不同态度的对比;
(3)两处环境描写衬托下不同心情的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表现新社会的美好,希望下一代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领悟情景交融的妙处。
(作者善于把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一体。构成了一个鲜明独特、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第八段“晚归图”这一景物描写反衬作者恐惧、无助、有家难归的复杂心情。)21教育网
4.画出文中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的句子,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
四、课外练笔
学生通过品味文中写得最细腻、最动人的地方,联系生活,捕捉自己生活细节,完成片段练习。
参照:(由于馋到落水丢鞋)“可我不敢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家,我怕妈妈知道。不,我并不怕她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被贫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光彩的、哀愁的眼睛。那双眼睛,会因为我丢失了鞋子而更加暗淡。”分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刻画眼睛表现了我对妈妈哀愁的理解。21cnjy.com
示例:去年我家住楼房,欠了很多的债,妈 ( http: / / www.21cnjy.com )妈又没工作,我常常看到妈妈那双愁苦的眼睛,皱纹也好像增加了许多,整日少言寡语,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21·cn·jy·com
附: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一段至十段)回忆新中国成立前的苦难,写“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
第二部分(十一段至十四段)写新中国成立后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受和“我”的感慨及希望。
主旨:珍爱荠菜,珍爱生活。
写法:对比、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活况味—1. 项链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项链》
项 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文章都写了哪些情节?
(项链。参加晚会借项链——开端;舞会陶醉丢项链——发展;面对现实赔项链——进一步发展;偶遇好友识项链——高潮、结局。)
2.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事件?
(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辛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旨。
1.分析人物形象。
(1)思考:文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段“他不能够讲究……降低了她的身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四段“她梦想……梦想……梦想……”;第五段“她没有漂亮……被人追求”等。这些语句都写出了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21教育网
(2)玛蒂尔德是不是只爱慕虚荣呢,她性格的另一方面又是怎样呢?
a.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说明她诚实守信、有借必还。
b.她洗碗、洗衣服、倒垃圾……可见她勤劳、吃苦耐劳。
c.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为了偿还巨额债务,能够十年如一日地面对贫穷、辛勤劳作,说明她具有坚强的意志。
2.分析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玛蒂尔德诚实守信、勤劳坚强,那她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虚荣心呢?
(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1)路瓦栽先生:他“得意洋洋”“一个好机会”“很难得到”可见他醉心名利、爱慕虚荣。
(2)佛来思节夫人:明明是只值500法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链,她却去珠宝店买了一个漂亮的盒子装它,在好友来借时又不告诉对方项链是假的。她是用假项链来显示富有、抬高身价,可见她同样爱慕虚荣。)2·1·c·n·j·y
小结:法国社会虚荣浮华的社会风气滋生了玛蒂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德的虚荣心,所以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她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法国社会的悲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分析下面句子中几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她跳起来搂着她朋友的颈项,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跳”“搂”“亲”“跑”这一系列动词写出了人物借到项链后的狂喜,也为下文玛蒂尔德在极度兴奋状态下丢项链做了铺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简要赏析下面句子。
(1)她梦想那些丰盛精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筵席了,梦想那些光辉灿烂的银器皿了,梦想那些满绣着仙境般的园林和其间的古装仕女以及古怪飞禽的壁衣了;她梦想那些用名贵的盘子盛着的佳肴美味了。www.21-cn-jy.com
(运用排比的修辞揭示了人物满腹委屈爱慕虚荣的心理,为下文写她参加晚会赶制新衣和借项链做了有力的铺垫。)21cnjy.com
(2)人生是多么的奇怪,多么变幻无常,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透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命运可悲的哀叹。)
四、研读课文,揣摩写作特色。
1.文中的情节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地方,请找出并简要说明。
(1)结局出人意料。
(2)丢项链情节也较为出人意料。
2.看似出人意料的情节,细细读来,却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作者用了大量的铺垫和伏笔。
(1)结局虽出人意料,但又是在情理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在前面的描写中作了三处铺垫和暗示:一处是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毫不迟疑地同意;二是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说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三是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这样更能增加情节的波澜,令人回味。21·cn·jy·com
(2)开头部分写她的梦想,为下文她参加舞会赶制新衣及借项链做了充分的铺垫。
(3)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的狂热以及后来的逃走,为丢失项链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深化拓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生活、人生启示?
2.有人说,对现状不满、渴求改变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人类不断进步,因此玛蒂尔德对梦想的追求无可厚非。你的看法如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活况味—珠宝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珠宝》
珠 宝
一、速读课文,初步感知
思考:
1.本文围绕写的。主要人物有( )。(珠宝朗丹夫人朗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两个主要情节。
(朗丹夫人爱珠宝,朗丹卖珠宝。)
二、分析人物,把握主题
1.朗丹夫人是一个怎样的女人?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来?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朗丹夫人表面是个不错的妻子,但她的爱慕虚荣、喜爱珠宝,造就了她对丈夫的不忠。)
2.朗丹是怎样一个人?
从文中找出描写朗丹先生在确定珠宝是真的后的心理、行为、动作的关键句,仔细品味。
(1)走错了路,又走错了,脑子里乱得没有一点主题,呆呆地走在大街中间,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表明他心里乱极了,脑子一片混乱、空白以致无法自持。)
伤心地哭到天黑,又疲乏、又伤心,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睡着了。
(说明他确信妻子不忠后天旋地转的感觉。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单纯而痴情的丈夫形象。)
(2)有财产的人多么幸福啊!一个人有了钱甚至连忧愁都可以摆脱,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他可以寻欢作乐!啊!要是我有钱就好了!
(可看出他的丑恶心理。)
朗丹卖珠宝时与珠宝商人“撕破脸皮争价钱”。
(表明他已丢掉羞耻心。)
(细节描写非常真切、富有层次感地写出朗丹的心理变化过程,将主人公在变故之下显露出来的可鄙、虚伪的丑恶嘴脸展现在读者面前。)
3.作者对朗丹是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嘲讽、批判。朗丹先生表面上多情和单纯而灵魂深处极度丑恶。)
三、揣摩词句,品味语言
1.揣摩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有一个伙计跑出去了,为的是笑个痛快。另外一个伙计使劲地擤鼻子。
满脸通红的朗丹用若无其事的严肃口吻说:“我去给您拿来。”
(“使劲”表明在极力抑制,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掩饰。无法控制自己的另一位只好跑出去笑个“痛快”。“满脸通红”“若无其事”“严肃”等词语,写出了朗丹仍心存着羞耻和自尊又不无可鄙和虚伪的心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谈谈下面句子中朗丹夫人的语言有何作用。
朗丹夫人说:“我当然更喜欢真的珠宝!”“简直跟真的一样。”
(表现出朗丹夫人爱慕虚荣的性格,并为真珠宝的现形做了伏笔。)
四、比较阅读,合作探究
1.请学生简要复述《项链》和《珠宝》的主要内容。
(通过复述让学生感受两篇小说在情节设计上的异同点。)
2.两篇小说,哪一篇的情节构思你更喜欢?哪一篇的人物心理刻画你更欣赏?
(通过充分阅读,学生体会两篇文章构思的异同、心理刻画的异同。《项链》的情节构思更好;《珠宝》的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精彩动人。)
*3.看完这两篇文章,你对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看法一样吗?相对来说,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说说理由。21教育网
五、联系生活,畅谈感悟
结合两篇小说及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的理解。
(开放性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六、作业布置
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悟。
(一百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