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6 23:2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转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他已经是妇r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妇rú皆知( ) 拔尖( ) 难堪(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语段中“锋芒毕露”的意思是 。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
二、综合性学习
2.欣赏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列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夏至”二字,横长直短,敦厚大气。
B.楷书“大暑”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匀称端庄。
C.篆书“霜降”二字,线条婉转流畅,古朴大方。
D.草书“清明”二字,笔画繁复,飘逸潇洒。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这四幅书法作品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这首诗借 这一传统风俗,表达了诗人 。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赏析诗中“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A.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B.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5.副词总是有着奇妙的作用,请你说一说划线句A句连用两个“还”字有什么妙处。
6.作者为什么强调“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
7.从用词精妙的角度赏析一下划线句B句,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说和做(节选)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8.第③段中的“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你怎样理解?
9.选文第 段中划横线句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0.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你是如何看待的?结合本文与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作文
11.【对比手法】
在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与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技法点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在文学作品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那么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作品收到既突出事物的本质,又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的艺术效果。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人物呢?
1.将对立的两个人物进行横向对比。
2.将同一人物前后的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
3.要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选取言行神态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对比与差异中凸显人物个性。
4.对比的线索要集中明确,不蔓不枝。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50字左右)
六、文言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晩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 王肃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 谓:对……说,告诉
B.及鲁肃过寻阳 及:介词,趁
C.性质讷而好学 好:喜欢
D.或问“三余”之意 或:有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蒙乃始就学 家祭无忘告乃翁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性质讷而好学 学而不思则罔
D.其义自见 不知其二者多矣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都遇到“自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的困难。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13.请你协助组员完成“成语小故事”的编写。
(1)《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是组员根据《孙权劝学》改写的白话故事,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帮他改正。
《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白话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孙权对手下将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怎么能不学习呢?”吕蒙听完后,借口军务繁多想要告辞离去。孙权告诉他:“我不是要你钻研经典成为渊博的学官,只是要你有选择地阅读,从中了解历史。你说自己事务繁多,比起我来又如何呢?我也经常读书,觉得大有好处。”吕蒙听完后,就开始学习。鲁肃路过寻阳时,和吕蒙畅谈,鲁肃惊叹道:“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眼相看,兄长来得太晚了!”于是鲁肃主动与吕蒙结为朋友,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之后,二人才依依惜别。
“告辞离去”改为①
“有选择地阅读”改为②
“兄长来得太晚了”改为③
(2)请你为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拟写一条注释。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3)在改编课本剧的过程中,组员搜集到下面史料,并发现同一故事在不同史书记载中,内容不尽相同。如果结合下面文段,对课本剧进行补充,你认为补充什么内容,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顺畅或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请简要说明理由。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①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②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④。”蒙曰:“今东西⑤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⑥定?”因为肃画五策⑦。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选自《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
[注释]①故:以前的。②诣:拜访。③造次:轻率。④施宜: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⑤东西:东吴和西蜀。⑥豫:同“预”,提前。⑦五策:五种应对的方法。
推荐及理由:
七、名著阅读
14.填空。
闻一多先生是 、 、 。本文作者是 。
参考答案:
1. (1)孺 bá kān (2)自转 自传 (3)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露出来。 (4)奥本海默难道不是一个拔尖的人物吗?
2.(1)D
(2)夏至 大暑 霜降 清明
3. 笛子吹奏《折杨柳》曲 对故乡的思念 4.“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5.连用两个“还”字,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工作时间之长,工作的投入和辛苦,更好地突出鲁迅先生的坚毅的性格。 6.强调环境特点,更好地突出鲁迅的形象高大。 7.通过整整齐齐、压、站等词,写出鲁迅先生的书桌被收拾起很有条理,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性格严谨。
8.不是。是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 9.细节描写,写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10.我觉得只说不做和说一套做一套都是很不好的。我们应该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11.例文:老太太把新鲜的芹菜一摆出,就立刻围上两个人: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白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一个土里土气的老汉,黑苍脸,络腮胡,背有些驼,似一株干枯的松树。胖子费劲地蹲下身,好长时间才挑好了五六棵,脸朝向老太太:“菜根上的土可不能当菜卖了,得便宜我一块钱!”瘦老汉好似自言自语:“地里长的东西,怎么会没土?我们这把年纪,种菜也快种不动了。”
12.(1)B
(2)C
(3)①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②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白天的空余时间,阴雨的日子是一年四季的空余时间。
(4)孙权:让吕蒙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董遇:告诉他们要抓紧空余时间读。
13.(1)推辞 广泛地阅读 兄长怎么明白事理这么晚呢
(2)出自《孙权劝学》,意思是前后变化大,多指一个人进步出乎意料。
(3)示例一:增加对话的情节。可以使故事情节更详尽。
示例二:增加吕蒙筹划五条计策,可以更好的展现吕蒙前后变化之大,使人物塑造更丰满。
14.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臧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