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拔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拔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7 09:3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拔高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B.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D.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2.依次填入下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问,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传。
A.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B.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C.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D.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是一首陕北信天游,以作者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为五个部分:到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赞延安,表现了作者回延安的激动心情。
B.《安塞腰鼓》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描写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中都谈到了恐龙灭绝,所选用的材料不同,但说明的主要问题相同。
4.对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一项(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B.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C.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D.“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改变了贵州,其实,贵州不是也改变着大数据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拒绝毒品”“品行端正”“交通安全意识”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C.“在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句中“在贵州”是定语。
D.“苗绣;蜡染;银饰等民族艺术品展现了多彩的贵州文化。”句中的分号应该改为顿号。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lán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照灯,数liáo原的一把烈火!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塞外 霍骠姚 星1án liáo 原
(2)文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三、综合性学习
7.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 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如何“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社戏》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①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②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③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④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8.课文标题是“社戏”,本选段内容却几乎没有涉及,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9.结合原课文标题,试着概括本选段的主要内容。
10.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关联词,交待了“乐土”的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是并列的。
B.选文第①段画线句,说明平桥村是一个偏僻的、落后的、封闭的、聚族而居的村子。
C.选文第③段,既写“我”得到的“优待”,又写“我”受到的“嘲笑”,这相互矛盾。
D.选文第③段中“照例”一词,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说明我霸道。
11.联系全文并结合材料,探究鲁迅到底怀念的是什么?
【材料一】
社戏,是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末期仍风行一时。
【材料二】
这社戏是什么模样呢?“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目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地看起来,也自有它的风致。”
——鲁迅语
【材料三】
这社戏原来也毫无出彩之处: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头,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然而老旦终于出台没有什么?
——网络评论
【材料四】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社戏》结尾语
文段(二)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国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2.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老北京的中秋节
①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女儿节、丰收节、兔儿爷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甲] 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也称仲秋节。[乙] 秋月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丙]
②旧时老北京人过中秋有许多说法和讲究。吃月饼、庆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不过中秋节这天结了婚的女人只能在婆家过节,十六日才能回娘家团圆,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老爷儿”(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中秋祭月、拜月要插红色鸡冠子花和带枝的毛豆,因鸡冠子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而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中秋节北京人有买兔儿爷,请“神只①”的习俗,拜月后留下一根扎“神只”的秫秸,压在炕席下,据说用来打尿床的孩子最管用。
③传说月宫中有永远也砍不断的桂树,因此北京人有中秋节赏桂、饮桂酒之俗。北京人的拜月之俗多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家人团聚,月亮升起后,开始拜月,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
④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和习俗还有很多,这些讲究、习俗虽然形式多样,但其内涵都在传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祝愿、追求和向往。
[注] ①神只:即神祇,指的是天神与地神。
13.选文围绕“老北京的中秋节”,首先简单介绍了 ,接着具体说明了 ,然后简单介绍了 。
14.根据上下文,下面的句子放到第①段中 (从甲、乙、丙中选)处最为恰当。
“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还称团圆节。
1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对老北京中秋节的说明,谈谈你认为现代人应如何处理现代生活与传统节日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 中秋节期间,北京等城市的多个公园内欢歌笑语,周边居民相约来此吃月饼,赏歌舞,听故事,月下欢歌一片。逢此佳节的小假期,一些人走亲访友,共同追忆往昔岁月。北京“拜兔儿爷”的中秋祭月习俗也重新回归大众,市民自发将数十个乃至数百个大小各异的“兔儿爷”搭成一座塔墙,小孩子们对着“兔儿爷”拜上一拜。老北京传统工艺“鬃人白”传人白霖说,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请兔儿爷、给亲朋送兔儿爷的习俗。 (有删改)
材料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很多在外乡打拼的人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身处异地而仰望同一轮明月。一些网友过起了通过网络记录幸福、寄托祝福的“E中秋”节日。有的选择在网络论坛和微博上互诉想家的心情;有的自己制作或转发精美的Flash祝福图片、贺卡,向互联网另一端的亲朋好友送去祝福;还有人通过电子购物,快递节日礼物。(选自中秋晚会主持人台词)
材料三 尽管国内主流媒体很少宣扬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西方节日,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百姓热热闹闹过洋节的心情。现如今国人流行过洋节,不仅过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方大节,就连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这类根本没几个中国人说得出来由的西洋节日,大家也照过不误。这样的情况不免让人纳闷:西方的节日,咋就那么受宠?自己国家的节日啥时候失宠的?丢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忘本。
五、作文
16.文题:①心中的一支歌 ②在色彩的世界里(任选一题)?
要求:?
①写成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②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要尽量写出对音乐或美术的真切情感体验。
③有适当的议论,可加入一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见解。??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C
6.(1) sài piào 阑 燎
(2)对英雄的敬慕之情。
7. (1)示例: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 (2)示例:举办一次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请革命老前辈做一次以“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 (3)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 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 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实 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 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 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 应该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 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8.不能,因为:一是选文交待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原因;二是选文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三是选文为下文“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铺垫。 9.盼看社戏 10.B 11.怀念偏僻、清静的平桥村:在这里不需要谨小慎微的人情往来,没有他后来谋食北京城里的莫谈国事。或者就算有,也管不到孩子头上。怀念《社戏》中的民风、人情:这里民风淳朴,无论谁家客,都是公共的。我在这里得到所有人的优待(包括孩子与成人)。怀念已逝的童年:虽然,生活经历过早地夺走了他本该拥有的开怀的童年(必须读“秩秩斯干”),但还可以钓虾、看戏,所以社戏也就成为童年符号化的乐土。怀念的是家乡与故土:看《社戏》,他怀念同行的伙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了谋生,鲁迅早早地离开了家乡,并且也不大可能有条件常常回去。因而,家乡、故土成为他挥之不去的精神寄托。 12.从侧面写归航之快,烘托孩子的驾船技术之高。
13. 中秋节的名称及其由来 老北京人过中秋节的说法和讲究 老北京人赏桂、饮桂花酒和拜月的习俗 14.丙 15.示例: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人不能只过洋节,而抛弃传统节日;既要传承古代文化的精髓,也不能脱离现代生活;既要弘扬传统文化,又要有所创新。
16.(1)心中的一支歌
友谊是一杯香醇的酒,让人如痴如醉;友谊是一米阳光,让人暖彻心扉;友谊是一阵微风,让人心旷神怡。自从那次毕业考之后,友谊便在我的心中成了一首动人的歌。
那次毕业考:先考语文,再考数学。语文老师说,为了毕业,所以试卷很简单。考完后,林老师给我们分析了一下考试试卷。分析过程中,我发现我的作文似乎偏题了,心里很不安。这对于平常考九十几分的我是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终于到了公布成绩的那一天。“按号次来报,一号……二十一号九十四分……”应霖琪九十四分,考得这么好!我这次跟她落差一定很大。快报到我了,惨了,上帝啊,耶稣啊,佛祖啊,撒旦啊,我给你们烧香啦!不要,不要,不要报。可是众神都不知道哪去了,于是我最不期待的时刻终究还是到来了,我埋着头,闭上了双眼,静静地等待着“死神”的到来。“……八十分,四十六号九十一分……”什么,我九十一分,眼泪一下子就从眼眶里滑落下来,一滴滴,一滴滴……把我桌上的报纸打湿了。同桌陈妍似乎发现了这不寻常的地方,她一只手轻轻拍着我的后背,另一只手把餐巾纸递了过来。我还是哭了,只不过不知此时是恐惧而哭,还是感动而哭。前后左右桌似乎都听见了我的哭泣声,纷纷转过头,问陈妍是怎么回事?明白了缘由,李泓瑾拿餐巾纸给我。那个好像是她自己做的。有着圆圆的头,一双眼睛的“餐巾纸娃娃”,背后写着:粟米别哭,我挺你!我舍不得用,就把它放进了抽屉。陈心远也从自己的餐巾纸盒里拔了几张,给我擦眼泪。此时此刻,我明白了友谊的意义,也体会到它的深情,哭得更凶了。
朋友就是“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豁达;朋友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默契。但是朋友,你永远都是我心中一首优美的歌,我会用那一个个美丽音符来记录我们的友谊,我们的回忆……
(2)在色彩的世界里
世界被尘封得太久,变得只剩下灰色和白色。于是,我拿起我的调色盒,向世界泼洒色彩。
绿色
可能是感觉不到人世间的生机,发现世界少了几许生气。于是我向世间泼洒绿色,于是乎,树木变绿了,苍翠挺拔;小草变绿了,鲜嫩美丽。只见人群涌向大地,在绿坪上尽情嬉戏,小鸟在树枝上蹦跳歌唱,一切都洋溢着生命的喜悦。绿色——生命的颜色!
粉色
当大地上充满了阴晦,于是我泼下一片粉色,温暖了大地。那粉色的是阳光,洒进每个人的心里,融化了一切的冰冻,温暖了每一颗心灵。“幸福”那个神秘的字眼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大家用彼此的心来化解一切,用心去感化每一颗被玷污的心灵,泼洒真诚和祝愿,这时黑色变成了白色,阳光不再刺眼,分散成柔和的粉色,温暖和幸福充溢在世界。粉色——温情的颜色!
当世界拥有了生命的色彩——绿色和温情的色彩——粉色,世界变成了美好的人间,人人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懂得了爱与分享,无论贫困与富裕,人人自得其乐。不再有人用双手去破坏,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去辛勤捕捉和栽种。
本性善良的人们啊,请在你们心中栽种下生命的颜色——绿色,温情的颜色——粉色。让我们去泼洒幸福与温暖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让生命绿得耀眼,让世界充满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