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关键语句 畅游祖国河山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本解读
一、单元内容及编排特点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祖国山河”。总共分为四个模块:导读、课例、习作。
(1)导连由导语、情境图,训续重点组成,导语: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单元训练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2)课例:本单元有四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紧紧围绕"祖国山河”主题,从祖国各地的不同风景,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3)习作:本次习作主题是《这儿真美》,引导学生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用上最近学过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4)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语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学习围绕一个意思的写作方法,学习带有相同偏旁的字,积累ABB式词语和古诗《早发白帝城》,指导学生用合作探究法来学习中心句,字词,利用插图学习和理解古诗重点是掌握围绕一个意思的写法,积累字词和古诗。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1、《古诗三首》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望天门山》描绘了长江水的洁莱和天门山的险峻,《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雨天和晴天的美景,《望洞庭》湖南洞庭湖的景色。重点是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理解诗词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2、《富饶的西沙群岛》记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重点是通过理解关键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3.《海滨小城》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重点是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美丽的小兴安岭》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重点是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5习作《这儿真美》:①写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②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写好后读一读,改正错别字。
6.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总结一段话关键造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这种段式;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两组带有"虫”和“鱼”偏旁的字构成的词语,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学词;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呈现了两组ABB式的词语,第一组与动作有关,第二组与环境有关让学生通过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词语写句子、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和运用词语。第二题要求学生用给出的两个句子作为开头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提高表达的条理性,巩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供学生朗读、背诵,诗人用猿声山影来村托舟行的轻快,把在流放途中遇放后愉快的心情和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畅快融为一体,给读者留下了限的想象空间。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2个生字,读准6个多音字,会写51个字,会写46个词语
2.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3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4.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5.能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6.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四、单元教学要点、语文要素分析
(一)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健句,"西沙群鸟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司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二)单元语文要素分析: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有的在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意思,有的是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借助这些关键句,就能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可以说,“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是帮助学生从词句的理解走向段的理解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能“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基础上,三年级下册提出“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要求。这个要求只有在学生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判断且有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很显然,后一个要素必须建立在前一个要素的基础上,是前一个要素的发展和提升。
(1)借助关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就是理解"段落中不同的句子写出来了什么共同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段落的主要的意思。“关键语句”的关键,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面”而不是在形式上面,并不是所有的“承前启后,修辞手法”这样的句子,都是关键语句,确定关键语句应该着眼于“内容特点、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集中表现或者概括。当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既要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又得读懂其他句子与关键语句的关系,进而读懂段落写了什么意思。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本单元语文要素包含读和写两个方面,并提出相应要求,它们有时相互独立,有时相互关联,教学时需要关注这些不同的情况。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就是从读到写的一种编写思路,学生在体会到“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后,就可以课文的典型段落引路,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从而降低习作的难度。
五、单元教学策略
(一) 识字写字
在识字写字第二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即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指导。
课文 字音纠正 字形纠正 方法指导
古诗三首 抹磨 断楚孤遥 1.熟字加偏旁归类方法。
2.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辨析方法。
3.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富饶的西沙群岛 饶 参 挺 鼓
海滨小城 臂 滨 靠踩载栽
美丽的小兴安岭 兴 舍 袋 线 软
在“互联网+”政育的背景下字音纠正可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
(二) 阅读教学策略
(1)策略一:结合课后练习题。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结合课后续习题,课堂落实解决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2)策略二:重点词句体会。《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就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
(3)策三:结合文中图。图文对照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写。
(三)习作教学策略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话题和要求与本单元课文联系紧密。
(1)激发学生兴趣。首先以“花园、果园,田野、小河”等常见地点唤醒学生对周围美景的记忆,激起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美景的愿望,也为“写什么”开拓了思路,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接着激发学生用文字记录美景的动机,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的任务。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提示学生习作之前仔细观察,这是对第五单元习作学习的进一步巩固,为习作准备素材。
(2)利用教材插图景色美丽,远处群山连缩,村含集聚,田野广阔,近处农家恬静,果树繁茂,小路蜿蜒,可以作为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的样例。要求学生习作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教材中提供的3个例子,明确了这一意图。
(3)借助优美词语。教材还要求学生习作时尽量运用阅读中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以"盛开、飞舞”等12个词语为例,辅以泡泡提示,旨在培养学生习作时自主运用已积累的词语的意识,也为学生描写景物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材料。
(4)读写结合。针对单元要素而言,阅读是前提,写作是巩固,只有阅读与写作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才能助力学生对要素技能从理解到堂握。因而针对单元要素的落实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认知,采用多种形式,将随文练笔贯穿到每一节课中,做到读写相同,相互促进。比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呈现相关段落,让学生学会找中心句:在《海滨小城》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中心句展开描述。
(5)习作评改策略。以赏为主色调,树立习作信心;找准切入点,在赏读中领悟习作育法;办班级优秀作品集,享习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