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2 19:0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度株洲市第十三中学1月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汉初,诸侯国与中央汉朝同制,所封诸侯掌治其国,“皆令自置吏,得赋敛”,侯国丞相更是位高权重;但近年考古发现,汉宣帝时所封海昏国所设相仅属朝廷委派的官员,与列侯无臣属关系,且官秩如一般的县令、县长。这一变化表明
A.中央开始垂直管理地方 B.中央的集权化趋势明显加强
C.郡国并行制度势在必行 D.地方分裂割据隐患得以根除
2.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开启全新的用人制度 B.选官用人灵活实用
C.科举制度已走向成熟 D.制科考试被视为正途
3.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政策。坚定地站在“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一边”;1955年5月,他又指山:“就是西方国家,只要他们愿意,我们也愿意同他们合作,我们愿意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旨在( )
A.缓和两极格局紧张对峙的局面 B.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从国家利益出发扩大对外交流 D.消除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4.内阁和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事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负责各地军政事务 D.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5.晚清主要采用考试选官制度,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文、礼仪、地理、科学、经典和历史等,全面考查考生的知识和修养,对参加考试的考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这说明,晚清的考试选官制度( )
A.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 B.缓解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D.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
6.观察下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隋唐
D.明朝
7.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
B.戊戌变法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
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
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
8.有学者指出,欧洲大陆与新大陆之间的人们往来变得密切,大量的植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从新大陆传入欧洲,这些植物带来的利益构成了欧洲发展的基础,使得新的文明被构筑、被建立。该学者强调的是
A.美洲物种传播加速了欧洲发展进程
B.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C.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9.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说法不一,多数人对其持肯定态度
A.历史人物评价很难有定论 B.年代愈久远,评价越客观
C.主观认识影响到对史实的客观评价 D.多数人意见更能反映客观事实
10.明朝洪武初年,在南京玄武湖湖心岛修建了9间库房,用来存放户籍册“黄册”。收贮黄册的玄武湖成为明户部派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的禁地。明朝政府如此重视“黄册”,是为了
A.缓和社会矛盾 B.抑制土地兼并 C.便利征发赋役 D.确保社会安定
11.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美国则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治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西方代议制中
A.革命是实现民主的基本方式 B.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C.美国民主制度优于其他国家 D.总统共和制是时代主流
12.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是( )
A.战国后期 B.西汉初期 C.东汉末期 D.北朝时期
1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据此可知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14.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A.防止了王朝复辟 B.限制了国王权力
C.维护了君主统治 D.加强了专制制度
15.据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回忆,1964年年初,戴高乐将军曾表示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法国不可能不与之发生关系。戴高乐将军说:“法国应直接倾听中国的声音,与中国对话”。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注重发展中欧关系 B.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C.得到西方普遍认可 D.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16.云梦秦简中的《金布律》规定了市场上出售布匹的尺寸,若“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流通)”;商品价值一钱以上者必须“各婴(通攫,悬挂)其贾(价)”;对奴婢、马牛的买卖程序也做了明确规定,并辅之以相应的惩罚措施。这表明秦朝法律( )
A.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B.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体现了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 D.推动了商业的有序发展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17.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
材料二
——摘编自盛斌、黎峰的《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
(2)请采用一个尺度,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三个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建立以后,打败了在北方称霸半个世纪的突厥汗国,疆域空前广大。唐朝统治者总结前代的经验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武力,一方面难以征服众多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另一方面,对依靠武力征服的地区难以维持长久和有效的统治。于是他们采取“偃武修文”的方针,以通使、和亲、册封、互市等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主,武力威慑为辅的策略,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政权进行招抚,从而达到“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目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清朝政府对西藏的治理仍然沿用元明时期的政教合一的政策,但对这一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努力革除这一制度中的弊端。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清世祖册封五世达赖,并恩赐金册金印,形成了达赖喇嘛必须经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的定制。特别是乾隆时期,他对西藏原有的政教合一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如“金瓶掣签”制度的出现和《钦定西藏善后章程》的出台。这种政教合一制度和对宗教势力的合理掌控使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和统治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摘编自许安平《从元清两代民族政策对比看民族关系状态的重要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策略?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政府治理西藏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周朝设立了“三老”“五更”制度,“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者,乡饮酒礼也是为了“尊贤尚齿”而设。《管子·入国》记载家中有七十以上的老人者,国家除了免费供应酒肉,还可根据老人年龄的不同,免除其一子、二子以至全家的赋役。官府编制中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疾”。汉代还从精神层面实行优待老人的各项措施,比如赐老人荣誉性的爵位或官衔。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院”。唐代很关注精神养老,即“色养”,简单来说就是赡养老人要和颜悦色,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如给老人脸色看,即视为不孝,甚至受到惩戒。如何惩戒不孝之人也是历代养老制度和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宋代将南北朝的养老院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大增,官办养老院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从人力上都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民办养老机构迅速发展。
——摘编自孙津华《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形成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根据各种史料估算,整个明清时期,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不下于4亿两,而日本和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总数至少有6亿两。……美洲及日本白银的大量流入,引起了物价上涨,生产利润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样一来就驱使着更多的居民从事手工业生产。在苏州府、松江府的一些村落中,居民将自己的手工业品拿到市场上去卖,获得更高的利润。再者因为手工工场形成了一种规模,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通过这些途径,乡村的商品经济便逐渐发展起来,这些乡村也逐渐成为地方的贸易中心。
——摘编自徐毛敏《明清江南市镇与白银资本关系研究——以苏州府、松江府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白银流入中国”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株洲十三中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5.A
6.B
7.B
8.A
9.C
10.C
11.B
12.B
13.C
14.B
15.D
16.D
17.(1)趋势: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钱币形制趋向规范化);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钱文内容发生变化);从金属货币到纸币(钱币材质走向多样化);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
(2)尺度: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国说明:一战前,为英国主导的国际金本位体系。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逐渐难以为继。二战后到七十年代,为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二战后欧洲实力削弱,美国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逐步建立起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
18.(1)方针:偃武修文。策略: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主,武力威慑为辅。
(2)政策:政教合一。措施:册封达赖;实行金瓶掣签制度;颁布《钦定西藏善后章程》。
19.(1)特点:①尊老敬老的传统(历史悠久),养老院制度不断发展;②注意物质赡养与精神照顾相结合;③养老与孝顺结合起来;④注意正面引导与反面惩戒结合;⑤明清以来民间养老机构发展迅速。
(2)原因:①儒家伦理思想对世人影响较大;②统治阶级把孝道作为治国理念,用以更好地维护其统治;③小农经济下的农耕文明,重视家庭传统;④中国古代,老年人是记载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
20.【示例】
论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与白银流入中国相互促进。
阐述: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手工业逐渐走向成熟,这些手工业在促进明清市镇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吸引了海外各国与中国进行贸易。为了获取中国的手工业品,外国向中国支付白银,促使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的流入,不仅是因为外国对中国丝绸等大宗产品的需要,同时,也是基于中国对白银的大量需求。世界白银的流入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白银的流入,推动了江南的市镇在原有的基础上规模逐渐扩大,数量也逐渐增加。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白银流入中国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